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洛南某钼矿投产至今积累了大量堆存废石。为充分利用矿产资源,降低废石堆存对环境的影响,对该废石经破碎-检查筛分后获得的钼品位为0.051%、粒度为20~150 mm的物料进行了X射线辐射预选试验。结果表明:在激发电压为45 kV、滤光片数目为6片、给矿频率为27.5 Hz、分离阈值为0.42条件下,经辐射分选机预选,可以获得钼品位为0.125%、作业回收率为88.10%、对原矿回收率为81.05%的预选精矿。为给该预选精矿的选别提供依据,对其进行了工艺矿物学分析。预选精矿中有用矿物主要为辉钼矿,存在于辉钼矿中的钼占总钼的96.56%;脉石矿物主要为长石,其次为石英和石榴子石、方解石等。预选精矿破碎至-1 mm后,辉钼矿在+0.18 mm粒级的分布率为24.10%,在-0.075 mm粒级的分布率为64.64%,宜采用阶段磨矿-阶段选别的工艺进行回收。  相似文献   

2.
对秘鲁某金铜铁多金属矿含Cu 0.080%、Au 0.04 g/t、S 1.28%、Fe 19.83%的浅部低品位矿石进行了选矿预选富集试验研究。由于该矿前期开采处理的浅部矿主金属铁及铜、金等伴生有价金属品位较低,采用原设计的浮选—磁选工艺处理,存在原矿入磨量大、磨选成本高、分选难度大等问题。根据矿石的工艺矿物学研究特性,提出采用-25 mm原矿干抛—干抛精矿高压辊磨细碎—高压辊磨细碎产品湿抛—预抛尾矿分级回收铜铁的工艺进行选矿预选富集。选矿预选富集全流程试验最终获得铜品位0.10%、铁品位30.13%、铜回收率73.13%、铁回收率89.83%的总预选精矿,总预选抛尾率为40.19%。项目成果为提高选厂后续磨浮作业的入选品位,降低入磨矿量和磨选成本,综合回收矿石中铁铜等伴生有价金属创造了良好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3.
鞠志强  李艳军 《金属矿山》2019,48(2):135-140
采用X-射线分选机对大井子铜锌矿石进行不同粒级的X射线预选试验,结果表明:当阈值选取0.09时,30~200 mm粒级采用预选工艺后可获得铜、锌品位分别为0.90%和0.73%,铜、锌回收率分别为99.46%和98.80%的预选精矿,抛尾率为18.09%。30~200 mm粒级与筛分后-30 mm合并为精矿,较原矿铜、锌品位分别提高了0.16和0.13个百分点。对预选尾矿分析表明:预选尾矿铜品位为0.028%,锌品位为0.036%,铜、锌品位非常低;SiO2含量为63.13%,Al2O3含量为14.48%,TFe含量为7.32%,少量的CaO、MgO和K,说明尾矿主要成分为脉石矿物。对预选后精矿进行SEM和EDS检测表明:预选精矿主要以石英、绿泥石等脉石矿物为主,矿物组成粒度极不均,矿物之间的嵌布关系较复杂。对大井子铜锌矿石进行X-射线分选机预选后,可以提高入选矿石的品位,减少入选的废石量,提高选厂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4.
对-150+20 mm粒级铜品位为0.10%的红透山采矿废石进行X荧光预选试验。结果表明,当激发电压为36 k V、滤光片数目为9片、给矿频率为30 Hz、分离阈值为0.11时,可获得铜品位为1.10%,回收率为70.80%的预选产品。  相似文献   

5.
采用浅部矿的预选工艺对秘鲁某金铜铁多金属矿含Cu 0.127%、Au 0.08 g/t、S 2.08%、Fe 40.56%的深部矿石进行了选矿预选富集试验研究,为该矿石的合理预选工艺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浅部矿的预抛—分级预选工艺(原矿-25 mm干抛—干抛精矿高压辊磨细碎—高压辊磨细碎产品湿抛—预抛尾矿分级回收)对深部矿石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预选富集效果,最终获得铜品位0.13%、铁品位48.76%、铜回收率87.49%、铁回收率97.93%的总预选精矿,总预选抛尾率为18.84%。项目成果为该矿石的合理预选工艺选择提供了参考,并为提高选厂后续磨浮作业的矿石入选品位,降低入磨矿量和磨选成本,综合回收矿石中铁铜等伴生有价金属创造了良好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6.
某白钨矿钨品位仅0.38%,矿物组成复杂,嵌布粒度细,矿石中含多种硫化矿、多种大量含钙脉石,为难选白钨矿。试验针对矿石工艺矿物学特点,进行了全浮选、高梯度磁选-浮选、重选-浮选3种粗选预选工艺研究。结果表明,高梯度磁选-浮选工艺获得的钨粗精矿钨品位最高,为6.16%,钨回收率达到85.27%,该工艺相比其他两种工艺,工艺简单,处理量大,药剂用量少,成本低,是适宜开发此类矿物的预选工艺。高梯度磁选-浮选预选工艺获得的白钨粗精矿经简单加温精选可获得WO3品位66.28%、WO3回收率77.87%的白钨精矿产品,实现了此类白钨矿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7.
非洲某钽铌砂矿矿石性质及预选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中国某矿业公司开发非洲某钽铌砂矿提供依据,首先对该矿矿石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钽、铌的含量分别达到了97.4 g/t和1 044.2 g/t,远远超过了工业开采指标要求;有用矿物除铌铁矿外,还伴生钛铁矿、锡石、锆石以及独居石、钍石等,脉石矿物则主要为石英、长石;有用矿物嵌布粒度较粗,且基本都已经单体解离,同时它们与石英、长石的重选分离难易度处于“较易”范围;矿石中+3 mm粒级的产率达21.10%,但钽、铌在其中的分布率只有3.04%和1.33%。根据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采用原矿按3 mm筛分抛尾、筛分精矿跳汰抛尾、跳汰精矿按0.5 mm分级摇床精选的工艺流程进一步进行了预选试验,获得了预选精矿产率为0.71%,Ta2O5、Nb2O5、Sn、ZrO2品位分别为1.21%、12.93%、7.12%、14.97%,相应回收率分别为89.45%、90.04%、87.16%、70.58%的较好指标,并使钛、钍、铪、铈也得到了富集。下一步将对预选精矿开展有用矿物互相分离的深选试验。  相似文献   

8.
鞍山地区齐大山极贫赤铁矿石TFe品位为18.25%,金属矿物以赤铁矿为主,脉石矿物以石英为主。为提高矿石预选效果,对其进行了分粒级预选抛尾工艺试验。采用筛孔尺寸为3 mm的筛子筛分后,在双辊转速为1.25 m/s条件下,采用双辊强磁预选磁选机对3~15 mm粒级进行干式强磁预选,预选精矿采用实验室型高压辊磨机细碎至P80为1.62 mm,与筛下-3 mm粒级混合,采用SCG-150型湿式永磁高梯度磁选机进行湿式预选,预选精矿TFe品位可达31.44%,作业回收率83.03%,对原矿回收率为75.60%,抛除总产率为56.12%、铁品位为8.19%的尾矿。试验结果为极贫赤铁矿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9.
赤峰金厂沟梁金矿石中的金主要与黄铜矿共(伴)生。根据矿石这一特点,对碎至150~0 mm矿石中150~90、90~30 mm粒级进行了X射线辐射预选试验,分离阈值按铜含量来选取。结果显示:150~90 mm粒级1粗1扫分离阈值分别为0.1和0.07时,可获得Cu品位为1.26%、Au品位为9.80 g/t、Cu回收率为96.27%、Au回收率为90.61%的预选精矿;90~30 mm粒级1粗1扫分离阈值分别为0.06和0.04时,可获得Cu品位为1.32%、Au品位为6.77 g/t、Cu回收率为98.69%、Au回收率为96.75%的预选精矿;全流程预选抛尾产率达35.08%。这说明,金主要与黄铜矿共(伴)生时,可用铜含量来确定X射线辐射分选机富集金时的分离阈值。  相似文献   

10.
某复杂铜镍矿的选矿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某铜镍多金属矿含铜0.39%, 含镍0.49%。为综合回收各有用矿物, 采用“铜镍混合浮选-再磨分离”流程进行了详细的选矿工艺研究。闭路试验获得了铜品位19.02%、铜回收率60.47%的铜精矿, 镍品位4.78%、镍回收率87.43%的镍精矿。  相似文献   

11.
某难选铜镍矿石含铜0.27%、含镍0.72%,为实现矿石中铜镍矿物的综合回收与高效分离,本文采用“铜-镍优先浮选”工艺流程,以自主研发的高效铜矿物捕收剂LP-01作选铜捕收剂,石灰作抑制剂,在矿浆pH为8.5的低碱介质中优先浮选铜矿物;浮选尾矿以硫酸铜作活化剂、丁基黄药作捕收剂浮选镍矿物,获得了含铜25.35%、含镍0.79%,铜回收率80.73%的铜精矿,含镍8.15%、含铜0.23%,镍回收率75.41%的镍精矿。试验指标良好,铜、镍矿物都得到了较好的浮选回收与分离。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某铜铅锌多金属矿矿石性质研究表明,铜嵌布粒度较细,与铅共生关系密切。通过选矿试验研究,最终确定采用铜铅混合浮选—粗精矿再磨—抑铅浮铜工艺,获得了铜精矿品位21.09%、回收率81.25%,铅精矿品位55.98%、回收率85.81%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某铜钼矿石的选矿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雪 《矿冶工程》2012,32(1):32-35
对某铜钼矿石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采用铜钼混选, 铜钼混合粗精矿经一段再磨、铜钼一粗三精分离的浮选工艺流程, 以石灰为调整剂, 煤油为捕收剂混合浮选铜钼, QN为铜矿物抑制剂, 进行铜钼分离, 获得了钼精矿钼品位为48.12%、钼回收率为87.93%, 铜精矿铜品位为13.19%、铜回收率为87.16%。  相似文献   

14.
对某含铜钼钨矿石进行了浮选分离工艺研究。该矿石为钨重选毛砂,除钨矿物外,还富含铜、钼等有价金属硫化矿物。根据矿石性质,采用铜钼混合浮选—铜钼分离的浮选工艺,综合回收矿石中的钨、铜、钼。铜钼混合浮选时,采用高效活化剂BK546,有利于矿石浮选脱硫,提高铜钼回收率,并减少钨的互含损失。闭路试验获得钼精矿含钼57.90%、铜0.68%、钼回收率96.44%;铜精矿含铜37.32%、回收率99.64%;钨精矿含WO3 68.12%、铜0.025%、钼0.005%、钨回收率97.30%。实现了矿石中钨、铜、钼的有效分离回收。  相似文献   

15.
张迎棋 《矿冶》2023,32(4):46-54
以大红柳滩某锂铍多金属矿为研究对象,研究了N甲基9十七烯酰胺基乙磺酸钠和N-甲基脂肪酰胺基乙酸盐作清洗剂时,矿物表面清洗浮选对锂铍矿物可浮性及锂铍分离效果的影响,并对矿物表面清洗浮选的试验条件进行了优化。闭路试验的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0.074 mm含量占72%的条件下,清洗浮选可以获得锂精矿Li2O品位为6.01%、Li2O回收率为87.60%;铍精矿BeO品位6.57%、BeO回收率62.90%的良好指标。其中,锂精矿中BeO品位为0.049%、BeO回收率为31.20%,较好地实现了锂铍分离。  相似文献   

16.
某难选铜锌硫化矿含锌4.88%,含铜0.36%,含硫24.16%,该矿石锌矿物为铁闪锌矿,磁黄铁矿含量高,铁闪锌矿难浮且与磁黄铁矿可浮性相近,分离难度较大。通过四种选矿流程方案的对比试验,采用磁选脱磁黄铁矿-锌浮选流程,获得了含锌42.31%,含铜0.096%,锌回收率85.52%的锌精矿,浮选指标和经济性均较好,在此基础上,增加锌精矿磁选-磁选粗精矿再磨再选流程,可获得高品位锌精矿,锌品位48.04%、锌回收率83.38%,实现锌矿物更有效的回收。  相似文献   

17.
河北某伴生硫钴磁铁矿铁品位40.72%,有用矿物主要为磁铁矿、钴黄铁矿,属共伴生铁矿石。为给该矿石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撑,进行了以下4种方案的选矿工艺研究,方案Ⅰ(原矿球磨磨矿—弱磁选)、方案Ⅱ(原矿常规破碎—预选抛尾—球磨磨矿—弱磁选)、方案Ⅲ(原矿高压辊磨—预选抛尾—球磨磨矿—弱磁选)和方案Ⅳ(原矿预选抛尾—自磨磨矿—球磨磨矿—弱磁选)。研究结果表明,以上4种方案均能够获得Fe品位66%以上、铁回收率87%以上的合格铁精矿。对方案Ⅳ磨选尾矿进行浮选回收硫、钴试验结果表明,可获得硫品位42.74%、钴品位0.31%的钴硫精矿。  相似文献   

18.
针对铜硫浮选分离过程中,大量添加石灰引起的管道堵塞、矿浆环境差等问题,开发了一种新型黄铁矿抑制剂BY,应用于缅甸某硫化铜矿浮选试验并获得了良好的指标。该矿石含铜1.40%、硫8.95%,主要含铜矿物为黄铜矿,含硫矿物为黄铁矿和磁黄铁矿。采用抑制剂BY通过一粗两精一扫的浮选工艺流程,获得的铜精矿Cu品位为25.13%、回收率为93.47%,S品位为33.97%、回收率为19.93%。与石灰相比,精矿中铜品位和回收率分别提高了0.99和0.16个百分点,硫品位和回收率分别降低了1.01和2.14个百分点,闭路试验粗选pH值可由12降低至9.7,可实现低碱环境中铜硫的高效分离。  相似文献   

19.
某复杂硫化铜矿铜硫分离试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某复杂硫化铜矿矿石性质复杂, 铜矿物种类繁杂, 矿物结构构造也复杂多样, 且含铜品位较低。在工艺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 使用适合该矿石性质、对各种铜矿物均具有较强选择性和捕收能力的高效捕收剂LP-01, 采用分步优先浮选和中矿再磨再选的浮选工艺, 实现了该复杂硫化铜矿铜硫的低碱高效分离, 经二粗、一精、中矿再磨精选流程获得了铜品位18.43%、回收率87.54%的铜精矿, 分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某高铁铜矿选矿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涂玉国  汤优优  雷霆  张汉平 《矿冶》2011,20(3):42-46
针对某高铁铜矿考察了原矿性质,并根据原矿性质特点进行选矿试验研究,分别进行了优先浮选和混合浮选两种方案的试验,优先浮选试验得到铜精矿品位为22.21%,回收率为95.47%。混合浮选中考察了浮选和磁选两种铜硫分离方法,得到铜精矿品位分别为23.56%和22.87%,回收率分别为97.62%和97.34%。对试验的各个方案进行了比较说明,确定了混合浮选—铜硫磁选分离的最佳试验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