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结合微钙化的形态和分布描述,对乳腺X线摄影BI-RADS4级可疑恶性微钙化进行准确的风险分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21年7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经病理证实的乳腺X线摄影BI-RADS 4级可疑恶性微钙化患者1270例。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可疑恶性微钙化的相关危险因素,计算并比较阳性预测值(PPV)。结果:患者的绝经状态、微钙化的形态及分布是BI-RADS 4级可疑恶性微钙化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乳腺X线摄影BI-RADS 4级可疑恶性微钙化总体PPV为39.1%。各形态描述的PPV分别为:无定形钙化6.5%,粗糙不均质钙化22.7%,细小多形性钙化84.8%,细线状或细线分支状钙化91.1%。分布描述的PPV如下:区域分布32.4%,成簇分布36.9%,线样分布69.2%,段样分布80.3%;对于形态和分布描述组合,无定形钙化区域、成簇分布、线样或段样分布的PPV分别为4.1%、5.2%、40.9%;粗糙不均质钙化区域分布、成簇分布、线样或段样分布的PPV分别15.8%、24.5...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第5版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I-RADS),探讨各钙化分布中伴或不伴点状/圆形钙化的各种可疑钙化的分类。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乳腺X线摄影检出可疑钙化或点状/圆形钙化并有病理活检结果的女性病人289例,平均(47.2±9.4)岁。将可疑钙化根据是否伴有点状/圆形钙化分为2组,即单纯可疑钙化(不伴有)组和混合可疑钙化(伴有)组。对处于不同钙化分布及形态下的2组可疑钙化的阳性预测值(PPV)及BI-RADS分类进行分析。2组钙化间PPV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检验,2组钙化间恶性风险比较以优势比(OR)和95%可信区间(CI)表示。结果 35处点状/圆形钙化均为良性,为BI-RADS 2类。可疑钙化共254处,其中混合可疑钙化104处,单纯可疑钙化150处。混合可疑钙化在区域性、成簇、线样和段样分布中的PPV均低于单纯可疑钙化(均P<0.05),且恶性风险也低于单纯可疑钙化(均OR<1.0)。区域性、成簇及段样分布中,混合细小多形性钙化的PPV均低于单纯细小多形性钙化(均P<0.05),且恶性风险也均较单纯细小多形性钙化更低(均OR<1.0)。区域性分布中,混合及单纯无定形钙化均为BI-RADS 4A类;成簇分布和段样分布中,混合及单纯无定形钙化均为BI-RADS 4B类。区域性、成簇、段样分布中混合及单纯细小多形性钙化均为BI-RADS 4B类及4C类。结论 依据BI-RADS,更细化分析点状/圆形钙化对各钙化分布中各种可疑钙化的影响,对精准评估可疑钙化恶性风险具有更大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RI对于X线摄影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4~5类微钙化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乳腺X线摄影发现BI-RADS 4~5类微钙化病变且行乳腺MRI检查的118例女性病人(共119个病灶),年龄27~66岁,平均(46.6±9.3)岁。参照BI-RADS标准,对乳腺X线摄影和MR影像进行BI-RADS分类。在MR DWI的ADC图上测量病灶的ADC值,X线摄影、MRI与病理分别测量病灶大小。采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分别比较良恶性病变微钙化形态、分布及ADC值的差异。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比较X线摄影、MRI与病理测量病灶大小的差异。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X线摄影和MRI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价值(NPV)。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诊断效能。采用Z检验比较X线摄影和MRI诊断微钙化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AUC)。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Bland-Altman法评价X线摄影、MRI与病理测量乳腺癌肿瘤大小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结果 119个病灶中,良性病灶46个,恶性病灶73个。良恶性病变微钙化形态、分布及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乳腺X线摄影和MRI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PPV、NPV分别为84.93%、32.61%、64.71%、66.67%、57.59%和95.89%、71.74%、86.55%、84.34%、91.67%,MRI的AUC大于X线摄影(P0.05)。X线摄影、MRI测得的肿瘤大小均大于病理测量结果(均P0.05)。X线摄影、MRI与病理测量肿瘤大小均具有中度相关性(rs分别为0.602、0.603,均P0.05)。Bland-Altman分析显示,与病理结果比较,X线摄影、MRI均高估肿瘤大小,一致性欠佳。结论乳腺MRI对X线摄影BI-RADS 4~5类微钙化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较高。与病理学结果比较,MRI与X线摄影均高估肿瘤大小。  相似文献   

4.
BI-RADS词典微钙化描述词汇阳性预测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乳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report and data system,BI-RADS)词典对微钙化标准描述词语的阳性预测值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复阅69例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发现BI-RADS 3~5类微钙化患者,均对其微钙化进行描述,同时利用数字化乳腺X线三维立体导丝定位技术,对不能扪及的微钙化进行术前定位,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总结分析用BI-RADS词典对乳腺微钙化进行描述词语阳性预测值。结果 69例乳腺微钙化病例中,良性41例,恶性28例,良性钙化以针尖样(占7.1%)、粗糙不均(占22.2%)、无定形微钙化(7.8%)为主;恶性以细小多形性(60.9%)、线样分支样(100%)为主。结论 BI-RADS词典对乳腺微钙化的描述对临床阳性预测值有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总结钙化的X线形态、分布在乳腺良性、恶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美国放射学会提出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s-RADS)为标准,对2006-09-2008-09间166例乳腺钙化性疾病进行BI-RADS分类,同时利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技术(二维导丝定位、三维立体导丝定位及三维立体定位穿刺技术),对其中不能扪及的乳腺病变进行术前定位或穿刺活检术,术后标本摄影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研究,总结分析乳腺良性、恶性钙化的X线形态和分布特点.结果 166例乳腺钙化病变中,良性74例,恶性92例.良性钙化中以簇状、弥漫分布的点状钙化占多数,均为17.57%(13/74);而恶性钙化中以节段样分布的分支杆状钙化为主,为16.30%(15/92).结论 钙化的形态、分布对鉴别乳腺良性及恶性病变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分级对超声引导下BI-RADS4级乳腺病灶穿刺活检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超声诊断为BI-RADS4级的乳腺病灶患者,结合彩色多普勒观察乳腺病灶内部及周边的血流分布,形态,数量,按照Adler的半定量方法,对血流进行分级,所有病例均进行了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结果 120例超声活检结果,良性62例,恶性58例,BI-RADS4a、4b、4c的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分别为10.8%、39.0%、90.5%,各个级别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级和3级血流的乳腺病灶PPV(79.7%)与BI-RADS4级的总PPV(48.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I-RADS4级乳腺病灶的良恶性在血流分级的分布具有差异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级和3级血流的BI-RADS4b乳腺病灶的PPV(70.0%)和总体BI-RADS4b乳腺病灶的PPV(39.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流分级对超声引导下BI-RADS4级乳腺病灶穿刺活检具有指导价值,4a的PPV较低,可以短期随访观察,但对于伴有2级和3级血流的BI-RADS4a级乳腺病灶,由于其PPV比整体BI-RADS4a级乳腺病灶的PPV高,建议穿刺活检;对于2级和3级血流的4b乳腺病灶,由于其PPV较高,一定要尽早穿刺活检,明确良恶性;对于2级和3级的4c乳腺病灶,由于其PPV很高,不建议穿刺活检,直接手术处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乳腺X线摄影钙化的形态及分布,探讨可能预测乳腺病灶浸润性的钙化特征。方法:回顾并分析乳腺X线摄影检出可疑钙化并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女性患者267例,患者平均年龄(48.1±9.7)岁。根据病理学检查结果,将浸润性癌及导管原位癌微浸润定义为浸润性病灶,将导管原位癌及各种良性病灶定义为非浸润性病灶。探讨可能预测病灶浸润性的钙化形态及分布状态: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建立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以评估模型预测能力;采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估模型整体拟合度。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伴点状/圆形钙化的可疑钙化及无定形钙化对乳腺非浸润性病灶具有预测价值(χ2=10.567,P=0.001;χ2=31.153,P<0.001);而细线样或细分枝状钙化及段样分布的可疑钙化对乳腺浸润性病灶具有预测价值(χ2=36.275...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MRI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MRI)4类病例乳腺癌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初步探讨其亚分类。方法回顾性总结BI-RADS-MRI4类286例患者的MRI资料,以病理及随访结果为金标准,统计该类病例活检率及PPV,并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各征象的PPV和优势比(OR)。结果 BI-RADS-MRI 4类活检率为75.5%,PPV为30.6%。不规则型肿块呈不均匀强化,平台型或流出型曲线的PPV为0.56;毛刺肿块,强化均匀的PPV为0.45;圆形/椭圆形肿块,边缘光滑,强化均匀的PPV为0.11。病灶呈导管/段样分布、不均匀强化的PPV为0.35;病灶呈局灶/区域/广泛分布、强化均匀的PPV为0.22。结论 PPV能初步对BI-RADS-MRI 4类行亚分类,但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与BI-RADS分类相对应的多参数乳腺MRI诊断模式,探讨多参数乳腺MRI检查对乳腺良恶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90例乳腺疾病患者,共309个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病灶,根据其多平面重组、ADC值测量和TIC测量曲线数据进行BI-RADS分类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分别计算癌前病变纳入良、恶性组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本组病例中多参数MRI联合BI-RADS分类对乳腺疾病鉴别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将癌前病变纳入良性病灶、在MRI将4类归为良性组为86.6%和85.0%;2)将癌前病变纳入恶性病灶、在MRI将4类归为良性组为93.3%和66.9%,高于其它组合。病理诊断为癌前病变的治疗建议为手术切除或随访,BI-RADS1-3类对随访病灶的阳性预测值(PPV)为88.2%,BI-RADS 5类对可手术切除病灶的PPV为93.3%,而将癌前病变纳入恶性病灶后,BI-RADS 4类对恶性的PPV为48.0%。结论建立乳腺疾病MRI多参数诊断模型能更精确地判断乳腺病灶良性、癌前病变和恶性特征,对鉴别乳腺良恶性疾病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汪登斌  李志  王丽君  阮玫   《放射学实践》2012,27(10):1089-1094
目的:探讨乳腺磁共振成像对乳腺X线摄影中含成簇微钙化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搜集行乳腺钙化灶立体定位下活检术或术前钩丝定位局切活检术的97例病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乳腺X线摄影和MRI检查且病灶钙化表现为成簇微钙化灶,分析含不同形态成簇微钙化病变的MRI表现及其鉴别诊断价值,并与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结果:病灶总数为97个,其中病理结果为良性者73个(75.3%),恶性24个(24.7%)。良恶性病变乳腺X线上表现均以无定形钙化为主者,分别占57.5%(42/73)、37.5%(9/24)。MRI对含成簇微钙化的恶性病灶诊断的阳性预测值72.4%(21/29)高于乳腺X线摄影28.9%(22/76)(P=0.000)。MRI对含成簇无定形钙化的恶性病灶诊断的阳性预测值66.7%(8/12)高于乳腺X线摄影17.6%(9/51)(P=0.002)。MRI上节段性强化诊断恶性病变的阳性预测值为100.0%(9/9);无强化对诊断含成簇钙化病变的阴性预测值为100.0%(9/9)。含成簇微钙化的恶性病变早期强化率平均值为109.6%±78.5%,高于良性病变62.8%±25.9%(P=0.000)。结论:MRI对含成簇微钙化特别是无定形成簇微钙化的乳腺病变具有较好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乳腺导管原位癌的MRI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的MR形态特征,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导管原位癌20例,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14例,根据BI-RADS数据系统从病灶分布形式和内部强化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4例患者中MR检出34个DCIS.其中非肿块性强化30个,肿块性强化4个.在非肿块性强化中,以段样分布13个(43.3%),区域性分布5个(16.7%),簇状分布4个(13.3%), 分支导管样强化6个(20%),线样导管样强化2个(6.7%).内部强化中成群强化11个(45.8%),均匀强化5个(20.8%),不均匀强化8个(33.3%),6个分支导管样强化不作归类.肿块性强化的4个,均 呈类圆形,分叶、毛刺,直径约1.5~2 cm;强化不均匀3个,边缘强化1个,3个肿块性强化病灶时间-增强曲线呈廓清型曲线.结论 段样、分支导管样分布,成群强化在DCIS的诊断中具有特征性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MRI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R)-MRI)4类病例乳腺癌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初步探讨其亚分类. 方法 回顾性总结BI-RADS(R)-MRI 4类286例患者的MRI资料,以病理及随访结果为金标准,统计该类病例活检率及PPV,并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各征象的PPV和优势比(OR).结果 BI-RADS(R)-MRI 4类活检率为75.5%,PPV为30.6%.不规则型肿块呈不均匀强化,平台型或流出型曲线的PPV为0.56;毛刺肿块,强化均匀的PPV为0.45;圆形/椭圆形肿块,边缘光滑,强化均匀的PPV为0.11.病灶呈导管/段样分布、不均匀强化的PPV为0.35;病灶呈局灶/区域/广泛分布、强化均匀的PPV为0.22.结论 PPV能初步对BI-RADS(R)-MRI 4类行亚分类,但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李建玉  郑慧  王珊  徐丽莹  廖美焱 《放射学实践》2021,36(10):1218-1223
【摘要】目的:基于乳腺MRI的影像征象,建立BI-RADS 4类非肿块样病变恶性风险预测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乳腺MRI BI-RADS 4类患者的影像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非肿块样病变恶性危险性因素,建立列线图恶性诊断模型并评估诊断效能。结果:共120例女性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年龄21~77岁,平均42.8±12.1岁,良性病变74例,恶性病变46例。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分布类型、腋窝淋巴结结构改变、MIP阳性和ADC值是非肿块样恶性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进一步建立列线图发现腋窝淋巴结结构改变、MIP阳性、节段样分布和ADC值较小的患者评分较高,恶性病变风险较大。列线图恶性诊断模型有良好的鉴别能力,内部验证及外部验证C-index分别为0.905、0.843。结论:建立了一个数据化的乳腺MRI BI-RADS 4类非肿块样恶性病变预测模型图可对乳腺非肿块样病变患者进行个性化的恶性风险评估,有助于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腺X线非弥漫分布钙化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意义。方法收集行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病变379例,对病变钙化的形态、分布、数目、直径、密集度、密度、钙化范围最大径、钙化伴有情况在良恶性钙化中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钙化形态:恶性细小多形性较多占58.5%,良性点状较多占49.3%;线样或线样分支状均为恶性,圆形均为良性。钙化分布:恶性区域性分布较多占43.9%,良性成簇分布较多占58.4%;叶段分布均为恶性。钙化直径:恶性<0.5mm较多占71.6%,良性>1.0 m m较多占69.3%。钙化密集度:恶性>25枚较多占71.8%,良性15~25枚较多占58.4%。钙化密度:恶性不均匀居多占94.2%,良性均匀居多占63.4%。钙化范围最大径:恶性在40~80 m m占59.0%,良性在0~40 m m占77.2%。结论乳腺非弥漫分布钙化的形态、分布、直径、密集度、密度、钙化范围最大径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有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5.
王丽君  汪登斌  李志  阮玫  柴维敏   《放射学实践》2013,28(6):642-646
目的:探讨乳腺MRI对乳腺恶性肿块切除术后残留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2年9月肿块切除术后病理为恶性,需再次手术的患者共87例,再次手术前均行MRI,运用BI-RADS分类标准对MRI表现进行评估。结果:87例中28例(28/87)经病理证实为病灶残留。BI-RADS分类为Ⅱ类或Ⅲ类的共42例,4例病灶残留,其中21例患者行乳腺保乳手术;BI-RADS分类为Ⅳ类或Ⅴ类的共45例,24例病灶残留,其中4例的患者行乳腺保乳手术。MRI诊断残留病灶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7%、64.4%、53.3%和90.5%。MRI各种征象中导管样强化、节段性强化及结节样强化提示残留病灶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7.8%、71.4%和54.5%。结论:MRI-BI-RADS分类标准有助于乳腺恶性肿块切除术后残留病灶的评估,导管样强化、节段性强化及结节样强化提示病灶残留。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乳腺X线摄影及乳腺动态增强磁共振(DCE-MRI)对乳腺微钙化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7月~2018年11月67例患者(78个病灶)乳腺X线摄影发现微钙化,完成MRI动态增强检查后,行立体定位核心针穿刺活检,以术后病理诊断为标准,采用卡方检验对比乳腺X线摄影、DCE-MRI及两种方法相结合对微钙化病变的诊断效能,并分析微钙化病变在乳腺X线摄影中的形态、分布特点及在DCE-MRI中的强化特点。结果对于微钙化病变,乳腺X线摄影与DCE-MRI诊断效能比较,其中特异度存在统计学差异(χ~2=4.288,P=0.038),乳腺X线摄影明显高于DCE-MRI;而乳腺X线摄影结合DCE-MRI检查比单独应用乳腺X线摄影或者DCE-MRI灵敏度、阴性预测值高。乳腺X线摄影微钙化的形态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72,P=0.004),微钙化形态与分布组合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χ~2=31.047,P=0.003)。结论对于微钙化病变乳腺X线摄影较DCE-MRI诊断效能高,其中微钙化的形态比分布对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更具有价值,而形态与分布联合应用会进一步增加诊断准确率。乳腺X线摄影与MRI联合应用,可以提高良、恶性病变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MRI对含可疑钙化良性增生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行乳腺钙化灶立体定位引导真空负压旋切活检术或术前钩丝定位局部切除活检术后,经病理证实为良性增生性病变的48例患者(51个病灶),所有患者术前均行乳腺X线摄影和MRI检查,且病灶包含可疑钙化。分析病灶内可疑钙化的形态、分布及病灶在乳腺MRI上的表现,结合患者乳腺X线摄影腺体构成、乳腺MRI背景实质强化情况,与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结果:48例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为(47.2±9.5)岁。51个病灶中不伴非典型增生的良性增生性病变33个(64.7%),伴非典型增生的良性增生性病变18个(35.3%)。乳腺腺体构成以c、d型多见,乳腺背景实质强化以中度型、显著型多见,乳腺X线摄影中可疑钙化以无定形(58.8%)、成簇(62.7%)多见,且以上表现在伴与不伴非典型增生的良性增生性病变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MRI中,病变以非肿块样强化多见(78.4%),不伴非典型增生者多表现为多区域或区域性(61.5%)、不均匀强化(84.6%),伴非典型增生者常表现为线样(42.9%)、均匀或不均匀强化(42.9%),非肿块样强化内部强化和分布方式在伴与不伴非典型增生的良性增生性病变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X线摄影中含可疑钙化的良性增生性病变在乳腺MRI上以非肿块强化多见,不伴非典型增生者常表现为多区域或区域性强化、内部强化不均匀,伴非典型增生者常表现为线样强化、内部强化均匀或不均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评估分类在国人女性乳腺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2009年8月至12月参加乳腺癌筛查项目中行乳腺X线摄影的3483名妇女资料,参照BI-RADS标准对乳腺评估分类,对于疾病的诊断最终以组织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BI-RADS评估分类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及BI-RADS各类的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结果 3483名受检妇女乳腺组成中脂肪型、散在腺体型、不均匀致密型和高度致密型分别有267、1245、1890和81名.进行BI-RADS评估分类,0~5类分别为273(7.8%)、1011(29.0%)、1741(50.0%)、383(11.0%)、59(1.7%)和16(0.5%)名.71例受检者的77个乳腺病变经病理证实,包括恶性病变29例,良性病变48例.BI-RADS评估分类的准确度为63.6%(49/77),敏感度为93.1%(27/29),特异度为45.8%(22/48),BI-RADS总体PPV为50.9%(27/53),0类、4类和5类的PPV分别为25.0%(1/4)、36.4%(12/33)和87.5%(14/16),2类、3类的NPV分别为90.9%(10/11)和100.0%(12/12).结论 乳腺X线摄影应用BI-RADS评估分类可以有效地预测乳腺恶性病变,在国人女性乳腺癌筛查应用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全视野数字化乳腺摄影(full-field digital mammography,FFDM)对乳腺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经手术病理证实的DCIS患者36例,分析其X线表现。患者术前均行FFDM检查。诊断标准采用美国放射学院(ACR)推荐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结果:病灶出现钙化23例;肿块16例,其中肿块伴钙化5例;局灶性致密伴钙化11例;结构扭曲伴钙化7例;阴性1例;致密乳腺建议其他检查1例。BI-RADS诊断:5类11例,4类19例,3类3例,2类、1类、0类各1例。FFDM诊断的敏感性91.67%,符合率83.33%。结论:DCIS的常见X线表现为恶性钙化、肿块,FFDM对乳腺DCIS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乳腺X线摄影和数字乳腺断层摄影对致密型乳腺无钙化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00例致密型乳腺无钙化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病理组织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进行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评价常规超声、乳腺X线摄影和数字乳腺断层摄影对疾病的检出率和符合率。结果 100例患者中,良性病变41例(41.00%),平均肿块直径(2.14±0.68)cm;恶性病变59例(59.00%),平均肿块直径(2.32±0.71)cm。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患者肿块直径的比较,并无明显差异(P0.05)。超声对良性致密型乳腺无钙化肿块的检出率和符合率均明显高于乳腺X线摄影、数字乳腺断层摄影(P0.05),乳腺X线摄影与数字乳腺断层摄影对良性病变的检出率和符合率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三种影像学方法对恶性致密型乳腺无钙化肿块的检出率和符合率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超声对乳腺肿块良性病变的BI-RADS分类结果与乳腺X线摄影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超声与数字乳腺断层摄影、乳腺X线摄影与数字乳腺断层摄影对乳腺肿块良性病变的BI-RADS分类结果比较,并无明显差异(P0.05);三种影像学方法对乳腺肿块恶性病变的BI-RADS分类结果比较,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致密型乳腺无钙化肿块数字乳腺断层摄影、超声的诊断价值相当,二者的检出率和诊断符合率均高于乳腺X线摄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