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阻断球囊植入术在高危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至2014年9月经术后明确诊断为中央性或凶险性前置胎盘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在剖宫产术前行腹主动脉阻断球囊植入术32例为研究组,仅行剖宫产术19例为对照组。对两组的手术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中央性前置胎盘和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均分别低于对照组,并且子宫切除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行腹主动脉阻断球囊植入术中及术后无介入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剖宫产术前应用腹主动脉阻断球囊植入术治疗高危前置胎盘可以有效控制术中出血,最大程度保留生育功能。  相似文献   

2.
凶险型前置胎盘围术期综合手术治疗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凶险型前置胎盘围术期综合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8例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剖宫产术前分别行双侧输尿管置管,并经股动脉行子宫动脉置管术,胎儿娩出后立即行子宫动脉栓塞,之后剥离胎盘及缝合子宫切口.观察8例患者术中、术后情况.结果:7例子宫动脉栓塞成功,子宫出血即刻减少,成功保留子宫,产褥期恶露正常,血β-HCG于术后21天内均恢复正常;1例因产后大出血,子宫动脉栓塞无效行全子宫切除术.8例均无膀胱及输尿管损伤.结论:剖宫产术前输尿管及子宫动脉置管,胎儿娩出后立即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凶险型前置胎盘是一种安全、有效、可施行的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围手术期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湖南省妇幼保健院2014年1月至2017年8月确诊为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64例病例,研究该疾病的并发症和围手术期处理。所有病例均采用剖宫产终止妊娠,术前行腹主动脉球囊置入术或胎儿娩出后行低位腹主动脉血管外阻断术,术中采用多种止血缝合技术。结果:64例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术中证实胎盘植入面积(4~22)cm~2,采用局部"8"字缝合62例(96.88%),方块缝合36例(56.25%),宫颈提拉式缝合47例(73.44%),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42例(65.62%),宫腔填塞纱条36例(56.25%),B-1ynch缝合25例(39.06%),子宫肌壁胎盘植入部位局部切除并子宫成形术31例(48.43%),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32例(50.00%),腹主动脉血管外阻断术32例(50.00%),子宫切除6例(9.38%)。发生产后出血45例(70.31%),平均出血量(1580±820)ml,失血性休克6例(9.38%),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2例(3.13%)。膀胱损伤1例(1.56%),输血39例(60.93%)。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后动脉血栓5例(7.81%),血管损伤2例(3.12%)。结论:应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剖宫产术前行腹主动脉球囊置管,或胎儿娩出后立即行腹主动脉阻断,术中结合多种缝合止血技术,是治疗凶险型前置胎盘一种安全、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田恬  何智  杨莹月  谢兰   《实用妇产科杂志》2021,37(10):761-765
目的:评价不同型号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因术前术后均诊断为凶险性前置胎盘而于四川省人民医院产科行术前腹主动脉球囊阻塞后立即剖宫产的17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不同型号的腹主动脉球囊的患者分为大球囊组109例,小球囊组68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治疗情况、导管相关并发症及治疗、围产儿结局等指标的差异。结果:(1)两组孕妇在剖宫产术中手术持续时间、预估出血量、输血率、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术中子宫切除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孕妇在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的比较,小球囊组均少于大球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小球囊组的导管并发症发生率、下肢动脉栓塞发生率、手术联合抗凝治疗率均少于大球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在早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围产儿存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球囊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的术中不增加出血量、子宫切除率及围产儿不良结局,并有助于减少球囊导管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住院费用和术后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5.
在剖宫产术前可通过病史资料和影像学检查来了解前置胎盘附着位置,而剖宫产术中直视所见虽是最终诊断,但却是滞后的诊断,故其只能作为对术前评估不足的补充。剖宫产术是前置胎盘终止妊娠的主要方式,而选择子宫切口沿着胎盘边缘相比必须打洞穿过胎盘组织取胎者的母源性失血和新生儿贫血发生率显著降低。对不同前置胎盘的患者的术式选择应个别对待,根据超声胎盘定位及术中评估等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只要选对子宫的切口,尽量避免胎盘开窗,可有效减少母儿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病原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收治的剖宫产后诊断为ARDS的产妇1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只有6例(31.6%)被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或肺炎,其中剖宫产术前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肺炎临床表现的仅3例。剖宫产手术指征为:重度子痫前期10例(合并部分性前置胎盘1例、中央性前置胎盘1例),轻度子痫前期1例,绒毛膜羊膜炎2例,瘢痕子宫合并边缘性前置胎盘1例,羊水过少1例,相对头盆不称2例,妊娠期急性脂肪肝1例,血小板减少合并重度贫血1例。剖宫产后发生ARDS的时间24~56小时2例,术后24小时内发生8例,术中及术后即刻发生9例。需要呼吸机治疗9例(47.4%),所有患者均好转出院。结论:应警惕妊娠期特有加重肺水肿及肺部感染的疾病,严格控制剖宫产手术指征并加强围手术期管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体位及上推胎头时机对胎头深陷骨盆转剖宫产术患者的取胎头成功率及手术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于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产科试产失败的胎头深陷骨盆转剖宫产的420例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中体位(头低脚高位及平卧位)及子宫切开时机(上推胎头前切开子宫和上推胎头后切开子宫)将患者分为4组,每组均为105例。A组为平卧位,上推胎头前切开子宫;B组为平卧位,上推胎头后切开子宫;C组为患者取头低脚高位(倾斜20°角),上推胎头前切开子宫;D组为患者取头低脚高位(倾斜20°角),上推胎头后切开子宫。比较4组的子宫切口撕裂率、子宫血肿形成率、膀胱损伤、输尿管损伤、新生儿窒息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胎头娩出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感染率。结果:4组的子宫撕裂率、子宫血肿形成率、泌尿系损伤率、新生儿窒息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取头低脚高位(倾斜20°角)且上推胎头后切开子宫的取胎头效果最佳。结论:对于试产失败、胎头深陷骨盆转剖宫产的患者,取头低脚高位(倾斜20°角)且在上推抬头后切开子宫,取头成功率最高,并发症最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植入型凶险型前置胎盘的孕妇,计划性剖宫产术中采用腹主动脉球囊阻断辅助下提拉宫颈,行子宫下段螺旋式缝合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选取18例经B型彩色超声和磁共振成像(MRI)联合诊断为植入型凶险型前置胎盘的孕妇,均行计划性剖宫产(保留子宫意愿),手术孕周(36.78±1.63)周。剖宫产术前行腹主动脉球囊预置管,娩出胎儿并结扎脐带后,采用腹主动脉球囊临时阻断,剥离胎盘,提拉宫颈,行子宫下段螺旋式缝合术。术后必要时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回顾分析患者的术中失血量、术后24h失血量、子宫切除率、输血量、预置腹主动脉球囊时间、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时间、胎儿和产妇的辐射剂量、术后血管并发症、外科并发症及产褥期并发症。结果:18例孕妇术中视诊和术后病理均诊断为凶险型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剖宫产术中失血量(2061±1709)ml,术后24h失血量(228±141)ml,子宫切除率5.55%,12例输血,输注红细胞悬液量(1148±1061)ml,血浆量(491±403)ml。腹主动脉球囊预置管时间为(4.17±1.25)min,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时间为(15.83±8.01)min;胎儿辐射剂量(9±5.50)mGy,产妇辐射剂量(43.29±47.64)mGy。外科并发症1例(膀胱损伤),无血管并发症和产褥期并发症发生。结论:腹主动脉球囊阻断辅助下提拉宫颈行子宫下段螺旋式缝合术是控制植入型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术中、术后出血与保留子宫的一种安全和有效的联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植入型凶险型前置胎盘的孕妇,计划性剖宫产术中采用腹主动脉球囊阻断辅助下提拉宫颈,行子宫下段螺旋式缝合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选取18例经B型彩色超声和磁共振成像(MRI)联合诊断为植入型凶险型前置胎盘的孕妇,均行计划性剖宫产(保留子宫意愿),手术孕周(36.78±1.63)周.剖宫产术前行腹主动脉球囊预置管,娩出胎儿并结扎脐带后,采用腹主动脉球囊临时阻断,剥离胎盘,提拉宫颈,行子宫下段螺旋式缝合术.术后必要时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回顾分析患者的术中失血量、术后24 h失血量、子宫切除率、输血量、预置腹主动脉球囊时间、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时间、胎儿和产妇的辐射剂量、术后血管并发症、外科并发症及产褥期并发症.结果:18例孕妇术中视诊和术后病理均诊断为凶险型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剖宫产术中失血量(2061±1709)ml,术后24h失血量(228±141)ml,子宫切除率5.55%,12例输血,输注红细胞悬液量(1148±1061)ml,血浆量(491±403)ml.腹主动脉球囊预置管时间为(4.17±1.25)min,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时间为(15.83±8.01)min;胎儿辐射剂量(9±5.50)mGy,产妇辐射剂量(43.29±47.64)mGy.外科并发症1例(膀胱损伤),无血管并发症和产褥期并发症发生.结论:腹主动脉球囊阻断辅助下提拉宫颈行子宫下段螺旋式缝合术是控制植入型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术中、术后出血与保留子宫的一种安全和有效的联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位腹主动脉血管外阻断下子宫成形术及改良Cho缝合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剖宫产术中的联合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2月28日于湖南省妇幼保健院进行择期剖宫产的凶险性前置胎盘伴穿透性胎盘植入并行低位腹主动脉血管外阻断术的2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组行改良Cho缝合,在子宫下段胎盘穿透入处取第二横切口并修剪子宫重塑成形,共15例,对照组取子宫体部单切口,局部予常规"U"或"8"字缝合,共12例。结果:研究组中术中失血量≥2000 ml者比例少于对照组(20.0%vs 66.7%,P0.05),手术时间≥3小时比例低于对照组(33.3%vs 83.3%,P0.05),术后住院时间≥7天比例低于对照组(53.3%vs 91.7%,P0.05)。两组术中切除子宫各1例(P0.05),均未有非计划再次手术切除子宫及败血症发生。研究组1例膀胱修补,对照组2例膀胱修补(P0.05)。研究组腹壁伤口愈合不良2例,对照组1例(P0.05)。两组患者术后1~3月随访超声检查均无异常,均无其他器官系统后遗症及血栓发生。结论:低位腹主动脉血管外阻断下子宫成形术及改良Cho缝合可联合应用于凶险性前置胎盘伴穿透性胎盘植入患者的剖宫产术中,手术时间缩短,失血量下降,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剖宫产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我院剖宫产患者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的回顾与分析,总结其护理要点。结果:经过精心护理剖宫产手术均能顺利完成。结论:产妇的围手术期护理至关重要,对手术的顺利进行,母婴安全及术后康复均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有过剖宫产史的孕妇可以再次经阴道分娩,可在有急症手术准备的条件下连续对胎儿进行监护。为对术前超声测量子宫下段肌层厚度同手术中发现相对照,选择50例有前次剖宫产史的孕妇,在行择期剖宫产术前行经腹超声检查。孕龄为38~40周,无1例出现产兆。超声扫描经腹纵切可见到子宫下段覆盖在胎头上,测量是在放大的图像进行3次,取其均值。子宫下段肌壁厚度≤3mm为异常。手术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阻断术与双侧髂内动脉结扎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及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收治的36例凶险性前置胎盘(植入性)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组:择期剖宫产术中行腹主动脉阻断术9例为腹主动脉组,行双侧髂内动脉结扎术27例为髂内动脉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结果 36例患者均得以保留子宫,术后恢复良好。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输血量、新生儿体重、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主动脉阻断术与双侧髂内动脉结扎术在穿透性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均能安全、有效地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急诊子宫切除的发生率,两种手术方式之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术前行腹主动脉球囊导管预置术,术中暂时阻断腹主动脉后其对剖宫产术中出血及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在产科住院分娩的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大面积穿透性胎盘植入病例268例,A组230例剖宫产术前行腹主动脉球囊导管预置术,术中暂时阻断腹主动脉血流,B组38例术前未行腹主动脉球囊导管预置术,比较两组术中、术后情况及其相关并发症差异。结果: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中检测PT值、子宫切除率及术后转重症监护病房率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出生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大面积穿透性胎盘植入,剖宫产术前行腹主动脉球囊导管预置术,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降低子宫切除等相关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根据中央性前置胎盘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结果进行新分型,探讨分型处理后的妊娠结局及其不同分型所采用的剖宫产手术切口方式。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7年3月在四川省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中央性前置胎盘患者247例,根据中央性前置胎盘MRI检查结果将其分为Ⅰ型(137例)、Ⅱa型(56例)、Ⅱb型(31例)、Ⅲ型(23例),分析不同型别患者的妊娠结局及剖宫产手术不同切口方式及其手术情况。结果:(1)4型患者年龄、孕次、孕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Ⅲ型患者的瘢痕子宫患者比例最高,与其他3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型患者的产次最多,与Ⅰ型、Ⅱa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型患者术前出血率、术前出血量、术前血红蛋白、急诊手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型患者全部采用经腹子宫下段横切口避开胎盘,Ⅱa型患者全部采用经腹子宫下段横切口胎盘打洞,Ⅱb型患者全部采用经腹子宫体部横切口,Ⅲ型患者子宫下段横切口9例,子宫下段横切口胎盘打洞4例,子宫体部横切口10例。(3)Ⅲ型患者术中、术后出血量最多,手术时间最长,术后血红蛋白最低,胎盘植入率最高,输血量和输血率以及子宫切除率最高,术后住院天数最长、住院费用最高,与其他3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b型、Ⅱa型、Ⅰ型患者除在手术时间及输血率方面有差异,其他方面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央性前置胎盘新分型可以进一步筛选出高危病例,对不同的分型可采用不同的剖宫产方式,以期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数字化三维模型上构建的子宫切口模拟线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因前置胎盘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行剖宫产的单胎孕妇45例作为研究组,利用其术前磁共振(MRI)数据进行在体胎盘-子宫-骨盆数字化三维模型重建,在三维模型上多点测量前壁胎盘边缘与耻骨联合上缘水平线的垂直距离,确定胎盘边缘线,并根据胎盘在子宫前壁的位置对前置胎盘进行分型。根据胎盘分型和胎盘边缘线,在无胎盘区构建子宫切口模拟线。以前置胎盘边缘线和子宫切口模拟线为指导选择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子宫切口。同期用其他方法确定子宫切口的前置胎盘患者89例作为对照组,观测两组手术总失血量、输血率、手术时间、子宫切除率、术后住院天数、新生儿Apgar评分等围术期相关指标。结果研究组术前确定的胎盘位置与术中确定的胎盘位置符合率100%。对预计可避开胎盘患者,按照子宫切口模拟线切开子宫,胎盘避开率100%。研究组和对照组孕妇失血量(mL)(678.65±649.54 vs.933.96±695.25)、手术时间(min)(65.13±27.38 vs.86.88±54.43)、输血率(24.45%vs.42.6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失血量、输血率明显高于研究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研究组。两组孕妇产后24 h出血量≥1000 mL发生率、子宫切除率、病死率、新生儿Apgar评分(1、5 min)7分的发生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盘数字化三维模型上构建的胎盘边缘线和子宫切口模拟线在指导前置胎盘手术时,能有效避开胎盘,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为临床中前置胎盘剖宫产术有效避开胎盘提供了一个新方法,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辅助下腹主动脉球囊预置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处理中的应用,寻求手术改进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收治的59例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患者,其中研究组(n=27)在剖宫产术前行MRI检查,随后行腹主动脉球囊预置术,剖宫产术中胎儿娩出后充盈球囊暂时性阻断腹主动脉血供,然后再剥离胎盘;对照组(n=32)按照常规剖宫产术处理。结果 MRI测量低位肾动脉开口下缘与腹主动脉分叉的距离为(10.52±0.74)cm,其下方腹主动脉直径为(1.51±0.22)cm,介入术中X线透视时间(1.1±0.5)min。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剖宫产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086±248)m L及(1616±370)m L,输血量分别为(647±81)m L及(896±93)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子宫切除数、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辅助下放置腹主动脉球囊,可减少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剖宫产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不能降低子宫切除率。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了1例剖宫产术后子痫前期并发应激性心脏病的病例。该患者于孕37周行剖宫产术,术后诊断为子痫前期,术后2 d突发胸闷、憋气,诊断为急性应激性心肌病,经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降压、维持出入量负平衡、抗感染、抗凝等治疗,术后9 d痊愈出院。孕期及产后并发应激性心肌病的病例少见,剖宫产及子痫前期可能是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前置血管的临床特点及围生儿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分娩的、产后确诊的5例前置血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患者中,产前经腹部B超检查诊断3例,产前B超诊断率60%,产前诊断的平均孕周为25+2周;产后明确诊断2例。5例均存在高危因素,分别为:低置胎盘2例,合并帆状胎盘2例,合并球拍状胎盘2例,合并副胎盘1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1例。产前诊断的3例患者临产前行择期剖宫产,围生儿结局良好;产后诊断的2例患者,1例因疑"胎儿窘迫"急行剖宫产,术后新生儿转入NICU,另一例入院前发生胎膜早破、前置血管破裂,胎死宫内引产。结论:超声检查是产前诊断前置血管的主要方法,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筛查、提高产前诊断率和临产前行剖宫产可改善围生儿结局。  相似文献   

20.
<正>凶险型前置胎盘是指既往有剖宫产史,此次妊娠为前置胎盘,且胎盘附着于子宫瘢痕部位者,常伴有胎盘植入,是一种严重的产科疾病。2006年1月至2012年7月我院对孕中期凶险型前置胎盘状态的28例在介入治疗配合下行剖宫取胎术,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经验,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上述期间我院共分娩孕妇31062例,其中剖宫产8645例,行剖宫产孕妇中前置胎盘共243例,凶险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