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Pt纳米粒子沉积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n(Fe):n(Co)的Co掺杂Pt/LaFe1-xCoxO3催化剂。运用XRD、SEM、XPS、TEM和H2-TPR分析了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能,并将催化剂应用于甲烷部分氧化反应。结果表明,Pt/LaFe1-xCoxO3催化剂由不规则晶粒堆积而成,随着n(Fe):n(Co)减小,晶粒不规则程度增加;特别是n(Fe):n(Co)为6:4的Pt/LaFe0.6Co0.4O3催化剂和7:3的Pt/LaFe0.7Co0.3O3催化剂具有丰富的氧缺陷,限制了Pt纳米粒子生长,促进了Pt分散,且具有优异的可还原性。由于氧缺陷和可还原性可促进O2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活化和脱除,Pt纳米粒子为CH4活化提供活性位,上述两种催化剂性能相对较优。...  相似文献   

2.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负载于γ-Al2O3上的Ni基双金属催化剂,考察助剂金属(Mo, Co, Ce)对Ni基催化剂加氢脱氧反应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低温N2物理吸附、NH3程序升温脱附、H2程序升温还原、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以正丁醇为模型化合物,在固定床微型反应装置上对催化剂的加氢脱氧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助剂Ce对催化剂加氢脱氧反应性能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在210℃时基本实现正丁醇的完全转化,助剂Mo对C—O键的活化能力更强,对产物正丁烷的选择性明显高于其余助剂。  相似文献   

3.
乙醇脱氢氨化法是获得高纯度乙腈较为清洁、安全和经济的途径。在固定床反应器上考察了制备条件(焙烧气氛和Co负载量)对x Co0.25La/Al2O3-y(x和0.25分别代表Co和La的负载量(质量分数,%),y代表焙烧气氛)的乙醇脱氢氨化制乙腈反应(在410°C、0.1 MPa、无水乙醇空速0.5 h-1、氨与醇物质的量之比为6:1的条件下反应45 min)催化性能的影响,采用XRD、XRF、N2物理吸/脱附和CO脉冲化学吸附等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Co负载量的增加,xCo0.25La/Al2O3-10H2/N2的金属活性表面积先增加后下降,其中10Co0.25La/Al2O3-10H2/N2的还原态Co表面积为23.38 m2/g,其乙腈选择性最高(88.47%)。保持其他反应条件不变,将1...  相似文献   

4.
采用过量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Cu-K-CoOx@Al2O3复合氧化物,利用TEM、XRD、N2吸附-脱附等方法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了反应条件对催化剂催化氧化氯化氢性能的影响。表征结果显示,活性组分K2O和CoO均匀分布在Al2O3载体表面,催化剂为典型的介孔结构,工业使用温度范围内(350~430℃)稳定性良好。实验结果表明,Co/Cu摩尔比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常压下反应的最佳条件为:410℃,重时空速360 h-1,O2/HCl进料摩尔比为1∶1,反应时间3 h,在此条件下,Cu/Co摩尔比为10∶5的催化剂活性最高,氯化氢转化率为75.2%。与传统的铜基催化剂相比,Cu-K-CoOx@Al2O3催化剂具有较高的转化率。  相似文献   

5.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通过改变浸渍顺序制备了Cr2O3/CuO-CeO2,CuO/Cr2O3-CeO2,CuO-Cr2O3-CeO2催化剂,评价了催化剂在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合XRD、N2吸附-脱附和H2-TPR等表征方法,研究了Cr浸渍顺序对CuO-CeO2催化剂结构及其催化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CuO晶粒粒径、Cu比表面积和还原性质主要受Cr浸渍顺序的影响;Cr2O3/CuO-CeO2催化剂的CuO晶粒粒径较小、Cu比表面积较大、表相CuO的还原温度较低,因此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在反应温度为260℃、水与甲醇的摩尔比为1.2、甲醇水蒸气气态空速为1760 h-1的条件下,Cr2O3/CuO-CeO2催化剂的甲醇转化率达100%,较未掺杂助剂Cr的催化剂高9.97百分点。  相似文献   

6.
采用柠檬酸络合法制备了CexTi1-xO2固溶体,以其为载体浸渍硝酸钴溶液制备负载钴催化剂mCo/CexTi1-xO2-T-y。考察了Co负载量(m)、载体中Ce/(Ce+Ti)摩尔比(x)、载体制备过程中柠檬酸用量(y)以及载体的焙烧温度(T)对该系列催化剂催化甲烷部分氧化(POM)制合成气反应性能的影响。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H2-程序升温还原(H-TP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热重(TG)分析手段对mCo/CexTi1-xO2-T-y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负载Co的质量分数为20%、柠檬酸/(Ce+Ti)的摩尔比为1、载体焙烧温度为700℃时,制备的20Co/Ce0.5Ti0.5O2-700-1催化剂对POM反应表现出优良的催化性能,其主要原因是,载体之间形成的Ce-Ti固溶体能够一定程度上抑制非催化活性相CoTiO3的生成。  相似文献   

7.
田志茗  常悦 《石油化工》2023,(2):154-160
采用水热法将纳米CoFe2O4与MCM-41介孔分子筛复合,制备了CoFe2O4/MCM-41光催化剂。通过TG-DTA,XRD,SEM,N2吸附-脱吸等方法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表征,并以亚甲基蓝染料废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催化剂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CoFe2O4/MCM-41催化剂仍具有介孔材料的孔道结构,CoFe2O4纳米粒子在分子筛孔道或表面均匀分散,呈现尖晶石结构,使CoFe2O4/MCM-41复合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CoFe2O4/MCM-41复合催化剂(Co与Si摩尔比为1∶1)在初始染料质量浓度为10 mg/L、溶液pH=7、可见光照射的条件下,2 h内对亚甲基蓝降解率达到98.3%,降解速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CoFe2O4...  相似文献   

8.
采用共沉淀还原扩散法获得了La-Mg-Ni系A2B7型La0.7Mg0.3Ni2.5-xCo0.6Mn0.4Cu(x(x=0~0.20))系列储氢合金,并深入探讨其电化学、动力学性能及结构特征。结果发现,合金的最大放电容量和循环稳定性能有很大程度的改善,动力学性能也相应的提升,活化性能并未受到影响,因Cu与Ni原子半径相近,其结构并没有因Cu的取代而发生改变,合金相结构主要由(La,Mg)2Ni7和LaNi5相组成。  相似文献   

9.
甲烷水汽重整反应是目前工业制氢的主要过程之一,其中提升Ni基催化剂的抗积炭和抗烧结能力以及降低重整操作温度是该工艺的关键。通过将MoxC与Ni/Al2O3机械混合制备了MoxC-Ni/Al2O3双功能催化剂(MoxC-NiAl),即Ni解离CH4,MoxC活化H2O,同时耦合冷等离子体,系统地研究了MoxC助剂的加入对催化剂结构、等离子体放电性质(放电功率、有效电容)、催化性能的影响,并通过XRD、Raman、TEM等多种表征方法探究了催化剂的失活机制。研究表明,MoxC助剂的加入不仅有效促进金属Ni的再分散,提升催化剂的抗烧结能力,还提高了催化剂的有效电容和放电功率,有助于催化剂活性的提高。与传统Ni/Al2O3催化剂相比,无额外热源加热条件下,Mo2C-Ni...  相似文献   

10.
第二金属组分对CO_2甲烷化沉淀型镍基催化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并流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镍基双金属催化剂,在微型固定床流动反应装置上进行了二氧化碳和氢气生成甲烷的催化反应,考察了在不同反应条件下第二金属组分Fe、Co、Cr、Mn、Cu、Zn等对镍基催化剂活性的影响。采用程序升温还原(TPR)、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第二组分的添加会改变镍催化剂的表面结构以及活性组分的分散度,有些会产生电子效应。其中,锰的添加使催化剂活性大大提高,原因是Mn(Ⅳ)Ni2O4的生成不仅有利于催化剂还原,而且有利于产生电子效应。  相似文献   

11.
针对精准构建多组分固体催化剂纳米多元界面的难题,鉴于六方晶型氧化亚钴(hcp-CoO)与氧化锌(ZnO)具有超高的晶格匹配度(大于99.8%),采用晶格匹配策略定向构建Pt-Co-ZnO三元界面,设计合成了三元催化剂Pt-ZnO@CoO,并利用扫描电镜(SEM)、扫描透射电镜(STEM)、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EDX)、X射线衍射(XRD)、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二氧化碳程序升温脱附(CO2-TPD)等方法对其形貌、元素分布、物相结构、元素含量、还原能力和吸附能力进行了表征,进而在固定床反应器上评价了其CO2加氢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在制备的Pt-ZnO@CoO催化剂上,Co、Pt均高度分散于ZnO表面;催化剂经过还原处理,CoO和Pt前体被还原为纳米颗粒,从而形成Pt-Co-ZnO三元界面;Pt-ZnO@CoO催化剂对CO2加氢反应显示出优异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这是因为其具有高密度的界面位点、较强的还原能力和较强的CO2吸附...  相似文献   

12.
余强  施晓秋  刘晓曦 《石油化工》2023,(12):1649-1654
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了负载型Ni/Al2O3催化剂,通过N2吸附-脱附、NH3-TPD、H2-TPR、粒径分析等方法对载体和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了制备参数对催化剂粒径和催化剂上镍晶还原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Al2O3通过焙烧预处理可消除微孔和强酸中心,有效增大孔径尺寸,通过超声分散处理可减少团聚,减少二次颗粒粒径。沉积沉淀法制备Ni/Al2O3催化剂适宜的条件为:Al2O3粉体预处理温度980℃、超声分散处理、沉积沉淀温度50℃、酸碱并流滴加后老化、老化p H=9、催化剂镍含量约25%(w)。在此条件下得到的Ni/Al2O3催化剂上镍晶的颗粒更小,更易被还原,分散性好。采用优化的催化剂对工业裂解重馏分物料进行稳定性评价,加氢后溴价(100 g油)稳定在25 g,且运行2 500 h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
董杭  石龙 《石化技术》2023,(1):57-59
以第一性原理方法经过互换相关函数检测、通过晶体库选择的晶格参数,构建了Fe掺杂LaCoO3型钙钛矿的体相架构,同时对其能带架构与态密度及各类要素的分态密度展开了剖析。结果显示Fe掺杂使LaCoO3的导电性增强,电荷分布更加集中,有利于改善催化过程的进行,但LaCoO3的架构稳定性更好。  相似文献   

14.
由合成气直接转化制C2+醇(碳链中含两个及两个以上碳原子的醇类)是目前最有前景的醇类化合物合成路线之一,而钙钛矿结构的催化剂可用于提高该过程中的C2+醇合成性能。采用共沉淀法分别制备了Co、Mn掺杂的钙钛矿LFC和LFM催化剂(L、F、C和M分别指金属La、Fe、Co和Mn),系统考察了不同焙烧温度和掺杂元素对钙钛矿催化剂的C2+醇合成性能的影响。多种表征结果显示,低焙烧温度可优化LF-600(“-”后的数字指焙烧温度)催化剂的结构和吸附行为,在LF-600催化剂上,CO解离和非解离位点的耦合有助于提高反应的CO转化率和总醇的选择性,分别达16.9%和31.2%(质量分数),且Co和Mn的掺杂可改变LF-600催化剂的产物分布和活性。与LF-600催化剂相比,LFC-600催化剂的H2吸附能力低,有利于反应链增长,从而将C2+醇在总醇中的比例从60.4%提高至71.6%。LFM-600催化剂具有更多的低温H2吸附位点,导致醇类产物以甲醇为主,而Mn掺杂导致...  相似文献   

15.
过渡金属对Au-Pd/TiO_2-Al_2O_3催化剂加氢脱硫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掺杂过渡金属Ru,Ni,Co对Au-Pd/TiO2-Al2O3催化剂催化噻吩加氢脱硫活性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衍射、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程序升温还原和程序升温脱附等方法对TiO2-Al2O3复合载体、Au-Pd/TiO2-Al2O3和Au-Pd-TM/TiO2-Al2O3(TM表示过渡金属)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掺杂过渡金属未改变Au-Pd/TiO2-Al2O3催化剂的结构;掺杂Ru或Ni增强了Au-Pd/TiO2-Al2O3催化剂的活性组分与TiO2-Al2O3复合载体的相互作用,降低了反应活化能,提高了催化剂活性组分的分散度和活性比表面积,改善了Au-Pd/TiO2-Al2O催化剂的吸附性能,从而提高了Au-Pd/TiO2-Al2O3催化剂催化噻吩加氢脱硫的活性;而掺杂Co的效果则与之相反。  相似文献   

16.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Sb掺杂的Mn-Ce-Sb/TiO2催化剂,考察了Sb/TiO2摩尔比对催化剂脱硝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N2吸附-脱附、NH3程序升温脱附,H2程序升温还原等表征手段对Mn-Ce/TiO2和Mn-Ce-Sb/TiO2(Sb/TiO2摩尔比2∶10)催化剂进行表征,并对两种催化剂的脱硝性能、抗硫和抗水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Sb的掺杂有利于催化剂的活性组分在载体上更好地分散,促进活性组分与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促进低温氧化还原反应的进行;Mn-Ce-Sb/TiO2催化剂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较多的表面酸性位及优良的氧化还原性能,因此,与Mn-Ce/TiO2催化剂相比,Mn-Ce-Sb/TiO2催化剂具有更高的选择性催化还原NO活性及较好的抗硫、抗水性能。  相似文献   

17.
开发一种在温和条件下具有高活性、高选择性的催化剂是实现氨硼烷水解制氢应用的关键。以构建具有P掺杂材料为出发点,以两种不同比例的金属盐作为模板剂,以过渡非贵金属Co为中心金属,合成出制作方法简便、性能优异的催化剂。通过乙酸钴和氨水制备出Co3O4前躯体,将Co3O4前躯体与NaH2PO2,NaCl, LiCl混合,在N2气氛下焙烧,然后进行水洗将两种盐模板剂去除,得到纳米片催化剂Co2P-NaLi。试验结果表明,当n(NaCl)∶n(LiCl)=1∶0.15时制备的催化剂Co2P-NaLi0.15催化活性最高,其在298 K、光照条件下催化氨硼烷水解反应的初始转化率(TOF)为31.2 min-1,且该催化剂上氨硼烷分解的活化能(Ea)为60.8 kJ/mol。循环5次后,催化剂依然保持良好活性,表明其拥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以鳞片石墨为原料,通过Hummer法合成氧化石墨(GO),然后与拟薄水铝石溶液充分混合后还原,得到还原氧化石墨烯 氧化铝复合载体(rGO-Al2O3),再采用浸渍法制备出负载型Ni2P/rGO-Al2O3催化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物理吸附仪和X射线衍射仪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以苯甲醛加氢脱氧(HDO)制甲苯为反应体系,在反应温度300℃、压力2.5 MPa、反应时间4 h条件下,对比了rGO-Al2O3复合载体与单独rGO或Al2O3负载的Ni2P催化剂的加氢脱氧性能。结果表明,rGO-Al2O3具有发达的孔结构和较大的表面积,Ni2P/rGO-Al2O3催化剂展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19.
通过高温焙烧制备了介孔Al2O3载体,再用湿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介孔催化剂Ni/Al2O3。利用XRD,N2吸附-脱附,H2-TPD等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以月桂酸甲酯为反应物,评价了催化剂的加氢脱氧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Ni/Al2O3催化剂保持了载体Al2O3的介孔结构,且随载体焙烧温度的升高,催化剂的比表面积降低、平均孔径增大、金属Ni的晶粒尺寸增大、活性氢物种的供应能力呈火山型变化趋势。载体比表面积的适当降低,有利于催化剂表面活性中心的形成,提高催化剂的活性氢物种供应能力;催化剂孔径增大能促进反应物和产物分子的迁移扩散。NiAl-700具有最佳的活性氢物种供应能力和大的平均孔径,在400℃、2.0 MPa、H2/油体积比500、液态空速1.5 h-1的条件下,月桂酸甲酯转化率为77.53%,烷烃选择性为71.0%,主...  相似文献   

20.
氧化铝(Al2O3)载体是应用最广泛的催化剂的核心材料之一,而球形Al2O3载体取代条形Al2O3载体已成为大趋势,因此亟需发展绿色可行的制备球形Al2O3载体新方法。首先对滚球法进行了优化,以拟薄水铝石粉体为原料,硝酸为胶溶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为粘结剂,采用造核-包衣法制备了球形度好、强度高且比表面积大的Al2O3小球。结合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表征手段考察了水粉比(质量比)、酸粉比(质量比)、粘结剂含量(质量分数)和抛丸时间对Al2O3小球的强度和孔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酸粉比为0.050、水粉比为0.88、粘结剂含量为3%(质量分数)和每次抛丸时间为5 min,能够制备出粒径均匀、成品率高且强度高达43.0 N的Al2O3小球。在此基础上,制备了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