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下的无纸记录仪串口通信设计方案,利用Linux的多线程编程技术,实现了基于MODBUS协议RTU和ASCII两种通信格式共存的传输模式.在数据交换方面,提出了一种新的快速数据转换算法,提高了串口通信的实时性.本文给出了串口通信设计的整体流程及具体的编程实现方法,并在实际应用中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根据无人机地面仿真实验的需要,针对传统串口一对一连接模式单一、传输速率较慢的现实状况,选用具有以太网功能接口的串口服务器代替多串口卡,可方便地将各路串口数据流引入以太网,实现多台上位机分布式的监控与处理;介绍了基于串口服务器的组网结构和多通道数据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法,详细叙述了UDP传输协议的选择和网络程序的设计与实现;结果表明,采用此方案可以使系统既具有串口通信简单方便的特点,又实现了以太网通讯的高效和稳定.  相似文献   

3.
针对传统串口信号传输距离短的不足,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CC1110单片机无线串口通信系统.文中从硬件电路实现、通信协议设计及帧格式等几个方面介绍了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过程。该系统硬件结构简单、数据传输可靠,具有低功耗、易扩展、实时性好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远程控制、无线数据采集等多个领域。  相似文献   

4.
采用自由软件设计了一种基于嵌入式多串口通信转换器的电能质量监控系统,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设置了8串口通信转换器.实现以太网透明传输异步串行数据:详细介绍了系统的设计思想以及各个层次的软硬件设计结构。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一个基于以太网技术和RS-485协议的网络化数据采集系统,远程监控中心和上位机通过以太网使用TCP/IP协议进行通信,上位机和数量众多的下位机数据采集系统之间则使用RS-485串行总线和串口协议进行通信,系统的特点是传输距离远、组态灵活方便,可靠性和实时性都比较高,该实现方案可应用于冶金、化工、煤矿等大型工矿企业的生产过程的远程数据采集。  相似文献   

6.
李阳  吴成富  邓红德 《测控技术》2011,30(12):61-65
根据无人机飞控系统半物理仿真实验的需要,针对传统串口传输速度慢且多数采用一对一连接方式的问题,采用DSP TMS320F2808和新型以太网控制器ENC28J60设计了多串口与以太网之间的数据传输系统,最多可以实现5路串口的扩展.串口扩展方案中选用新型通用异步收发器MAX3100完成了SPI与异步串口之间的转换,软件设...  相似文献   

7.
基于nRF905的无线串口通信系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王萍  陈长青  龚睿  康晓娜 《微计算机信息》2007,23(32):281-282,245
本文介绍了一种硬件设计简单、数据传输可靠的无线串口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从基于nRF905芯片的无线收发模块的设计开发、系统的硬件结构、数据包处理格式、无线串口通信的软件设计等方面介绍了该系统的实验开发及实现过程。该系统以nRF905无线收发模块和AT89C52单片机为核心,具有低成本、易扩展、操作简单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远程控制、无线数据采集等多个领域。  相似文献   

8.
参数可变的无线式冲击波超压测试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存储式测试在冲击波超压测试中应用多。在冲击波超压场测试中,超压峰值和时域脉宽随着TNT当量的大小和测点距爆心的距离的大小变化而变化,近距离和远距离之间超压峰值以及时域脉宽近几十倍之差,为提高测试系统的精度和测试系统的灵活性,提出了一种参数可变的无线式冲击波超压测试系统,此系统主要由无线Zig Bee模块对多个传感器节点进行无线参数设置(量程设置、采样频率设置、触发电平设置等),通过冲击波超压测试理论计算和靶场实验数据的分析,验证了该系统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远程通信方式在嵌入式监控系统中的低速、传输距离短、布线复杂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ZigBee与μIP协议栈的嵌入式网络监控系统。选用STM32F103C6作为监控系统下位机的主控芯片,与ENC28J60以太网控制器通过SPI接口相连,在μIP协议栈的基础上实现下位机与远程监控主机的网络通信功能,并在ZigBee协议栈的基础上通过CC2530芯片组建无线传感器网络,通过串口与主控芯片通信。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一种串口/以太网嵌入式网关的设计方案,详细讨论了串口可靠通信的实现方法,并在开源操作系统RT-Thread和微处理器S3C2440开发板的软硬件平台上实现。网关实际应用于一个无线传感器网络项目,实验表明该网关能实现可靠的数据通信。  相似文献   

11.
梁润汉  王清理  李昕  高玫  廖敏  赵甫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1,32(8):2660-2663,2751
针对传统基于串口通信总线的伺服运动监控系统传输速率低、传输距离近、误码率高的问题,研究了实时以太网Ether-CAT(Ethernet for control automation technology,应用于控制自动化的以太网技术)技术的原理及其主从站的实现方法,在基于Windows架构的实时操作系统扩展RTX(real time extension,实时操作系统扩展)平台上,应用该技术成功的实现了一种新型的伺服驱动器测试监控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满足监控系统大数据量数传、高实时处理以及抗干扰能力强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网络化是当前自动控制系统发展的重要趋势,针对现有基于串口通信的系统无法与远程网络实现互联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多串口-以太网转换器设计方案。以W5100为以太网控制器,选用STM32F101R8单片机作为主控制器,采用直接总线通讯方式实现W5100与单片机之间的高速通信,可实现多个RS485串口设备的以太网接入。阐述了以太网转换器电路设计原理、数据收发实现流程与网络连接技术。采用CRC冗余校验和数据流流向编码技术,有效地保证了转换器的实时性,提高了数据转发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延伸数据通信距离,节省现有系统更新换代的成本。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传统数据传输系统笨重、繁琐、造价高、扩展性差等缺点,设计了一种基于ARM的便携式无线传输系统,可灵活地与数据采集设备进行远距离数据传输。该系统可进行远距离无线传输,并对数据进行显示、存储、处理等,还能通过以太网把数据传输到任何能连接以太网的地方。在室外空旷环境下,通信距离可达800m,接收到的数据准确率达到10...  相似文献   

14.
针对煤矿井下有线传输通信困难、信息传递不及时以及安全生产等问题,该文提出了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与以太网技术相结合的矿井环境监测与定位系统的设计方案.该方案实现了对井下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测,并实时跟踪定位井下人员,为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该系统能够提高矿井工作面的安全系数,适用于矿井的安全管理,具有较高的实用性与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基于Android平台的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数据采集系统因其上下位机采用串口连接致使测量人员移动范围与操作灵活性降低,基于此,该文设计一种基于手持平台的蓝牙数据采集系统,以实现采集过程中上下位机的无绳分离,达到无线采集的目的.系统采用蓝牙通讯协议作为通讯方案取代传统的有线串口,以时下应用广泛的Android操作系统移动终端作为上住机,并在该终端设计系统软件,实现移动、便携地进行数据采集,并将接收到的有效数据以文件方式存储.在实际工作环境下对该系统进行测试,实践证明该无线采集系统能稳定、有效地采集数据,实现测量数据无线传输.  相似文献   

16.
阮锋  沈进棋  诸静 《计算机工程》2004,30(21):186-189
对移动机器人的通信需求进行了归纳分类,阐述了串口操作中的几个关键技术,介绍了设计的一个串行通信类,并具体介绍了设计的针对移动机器人、基于无线传输、以消息和文件两种传输格式实现的串口通信协议。  相似文献   

17.
针对无人机飞控系统半物理仿真实验中需要对串口进行扩展的问题,系统采用主控制器LPC1768设计了基于以太网方式的串口扩展,完成了4个串口与以太网之间的双向通信,且串口接收支持帧头+帧长、帧头+帧尾和帧长+帧尾3种智能通信方式。软件设计中利用RL-ARM实时库实现了与PC之间的UDP协议通信。结果表明,采用此方案可以使系统具有实时、可靠和成本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基于无线控制的冲击波超压测试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基于无线控制的冲击波超压测试系统,根据冲击波信号的特点确定了系统的测试原理、采样参数等。该系统将压力传感器、适配电路、A/D转换器、无线触发、控制电路、通讯接口及电池紧凑在一起,构成一种可相对独立工作的便携式冲击波场超压测试仪。该系统具有无线控制、微功耗、无需引线等特点,具有抗干扰性强和无需电缆引线的优点,特别适宜于大范围多测点的冲击波测试试验场合。  相似文献   

19.
一种新型的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一种新型的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的设计方案及系统构成、工作原理、硬件和软件的设计等。该设计方案通过串口以太网转换模块实现串口数据和TCP/UPD数据的相互转换,并利用无线网桥将传感器采集的数据无线传送到数据管理中心,实现了数据的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分析了802.11b(无线局域网技术)、HomeRF(家庭无线局域网技术)、IrDA(红外技术)和蓝牙技术等各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优缺点,根据煤矿现场的实际情况,选择了蓝牙无线通信技术解决煤矿短距离数据传输的难题。文章提出了基于蓝牙技术的无线数据传输系统总体方案;分析了蓝牙通信原理与协议规范、蓝牙串口仿真协议(RFCOMM);以蓝牙串口应用框架为前提,确定了蓝牙通信替代电缆传输的实现模式;以CSR公司的单芯片蓝牙模块为核心,设计了系统的硬件电路;以蓝牙设备为基础,构建了点对点的数据传输系统硬件平台;提出了基于串口仿真协议的软件算法流程;根据蓝牙串口应用框架,设计了系统应用程序并在系统硬件平台上实现。实验结果表明,蓝牙模块RFCOMM服务功能完善,系统性能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