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2 毫秒
1.
目的 总结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下消化道出血的高危病因及治疗经验。方法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中18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回顾分析。与同期无出血的维持性透析患者18例做对照,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肌酐和尿素氮、血浆白蛋白、血脂、凝血常规、透析龄、透析肝素用量、饮食情况等。结果 下消化道出血组患者每周透析时间少,吸烟量、饮酒和进食辛辣饮食情况与对照组差异明显。结论 透析不充分、不合理的饮食习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下消化道出血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2.
对九名使用肝素有危险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了12次血液透析。全部透析均采用C-DAK4000醋酸纤维膜。血液透析器和管道皆用生理盐水定期灌洗。在透析完成后,空心纤维血液透析器中没有血液凝固现象。血小板计数、用ADP和肾上腺素对血小板聚集、抗凝血酶Ⅲ和纤维蛋白元/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与透析前值比较无明显变化。纤维蛋白多肽A的水平透析前高出正常范围,在透析中进行性升高。这些结果表明对有高危出血的透析患者,无肝素血液透析是安全及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患者手术麻醉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及术中输血、应用止血药物的必要性。方法观察102例食管、贲门癌患者手术前后凝血因子VⅢ相关抗原(VⅢR:Ag),凝血因子VⅢ凝血活性(VⅢ:C),抗凝血酶Ⅲ抗原(AT-Ⅲ:Ag),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A)及纤维蛋白原含量(Fbg)、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变化。结果食管、贲门癌患者术前血浆VⅢR:Ag、VⅢ:C及Fbg含量明显高于正常(P<0.01),AT-Ⅲ:Ag和AT-Ⅲ:A明显低于正常(P<0.01),术后各项指标均明显恢复(P<0.05);手术后较术前食管、贲门癌患者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均降低(P<0.05)但接近正常。结论手术麻醉可使食管、贲门癌患者高凝血活性降低但接近正常,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HCT、血小板计数降低但仍在正常范围,食管、贲门癌手术患者术中无需输血,无必要使用止血药物。  相似文献   

4.
维持性血透患者42例眼底观察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42例血透患者的眼底,取末梢血测血红蛋白浓度,测透析前后血压,统计透析间歇期平均体重增加量及透析中肝素用量。发现39例有典型的眼底动脉硬化表现(92%),其中I、Ⅱ、Ⅲ级硬化各占1/3。13例有眼底出血改变,其血压及和爱析间歇期体重增加均明显高于非出血组,分别为P〈0.01、P〈0.001,与肝素用量无关,P〉0.05。提示眼底出血主要原因为血压过高所致,另与透析间歇期体重过度增加出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组合型人工肾治疗终末期肾病的临床效果,提高维持性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组合型人工肾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5例,组合型人工肾组采用透析器与HA型灌流器串联治疗,2次,Wk;对照组采用单纯血液透析,3次/wk,均采用肝素抗凝,血流量200ml/min,透析液为碳酸氢盐,流速为500ml/min。检测治疗前后中分子物质、血尿素氮、肌酐、白蛋白、球蛋白、红细胞计数、血色素、白细胞数、血小板数、血压及临床症状。结果组合组的皮肤瘙痒症状减轻及中分子物质清除高于对照组(p〈0.05和0.01),组合组的血色素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组合型人工肾治疗尿毒症患者可减轻皮肤瘙痒症状及中分子物质,弥补了单纯血液透析的缺点。  相似文献   

6.
我们对32例接受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的肾性贫血患者的红细胞免疫状况进行了观察,进一步探讨了EPO在纠正贫血同时,对患者红细胞免疫的影响作用。1.资料和方法1.里临床资料:32例肾性贫血患者均为我院慢性肾衰住院患者。其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8例.胸腹透析4例.非透析治疗10例,年龄ZI岁一78岁,血色素(Hb)<8()gi,红细胞压积(HCT)<30V0L%,血肌历289-124ledL,尿素9.8-36.ZrllzyuLo所有病例均排除两周内格血史、并发急性感染、急慢性失血者及并发活动性全身系统性疾病者。1.2方法:32例患者接受EPO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对患者凝血状态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间于万全县中医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34例患者透析前、后血液标本,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应用间接酶链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可溶性P-选择素、sCD40L、凝血酶-抗凝血酶Ⅲ、D-二聚体、内皮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和超敏C反应蛋白。结果血液透析后患者血小板P-选择素表达、可溶性P-选择素、sCD40L、凝血酶-抗凝血酶Ⅲ、D-二聚体、内皮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和超敏C反应蛋白显著性增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尽管透析过程合并应用肝素,但单节血液透析患者仍处于高凝状态,需要寻找更多有效的降低高凝状态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用于血液透析患者的疗效。方法 30例慢性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rHuEpo治疗3~6月,观察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生活质量等变化。结果 通过对30例血透患者存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体内缺铁、营养不良、不规则用药、透析不充分等)并给于合理有效的用药指导,使该药发挥了最佳疗效,使血红蛋白、红细胞数、红细胞压积均显著升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 使用rHuEpo有助于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贫血状况,但是在治疗过程中应该注意纠正各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邢英英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18):115-116
目的:探讨准确评价干体重对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A组对2006年1年增长率中3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未进行干体重评估的透析患者。B组对2006年1年中3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干体重的准确评估,限制水、钠的潴留,比较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B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准确评价干体重在维持性血液透中对透析质量的影响,能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患者的痛苦及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0.
要进行血液透析,必须建立体外循环,并要使用抗凝剂以防止血液凝结在体外循环,又不导致出血的发生。但是,尿毒症病人由于代谢产物肥类及酚类在体内蓄积,抑制了血小板的功能,造成血小板聚集能力降低。由于凝血功能障碍,常合并出血倾向。透析时使用肝素,使血小板、补体被激活,造成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出血倾向加重,甚至可能大出血死亡。本文对有出血倾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行无肝素血液透析32例次,使用血仿膜透析器。透析前,肝素盐水透析超滤,使肝素充满膜内外及膜孔中;血流量维持在200mL/min以上,仅2例次因血流量<160mL…  相似文献   

11.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长期存活经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长期存活的各种因素并进行总结和分析。方法:对单纯靠血液透析存活5年以上的2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采用每周血透(10-12)h,并辅以单纯超滤加血液透析。高钠透析,血液透析滤过及低分子肝素或无肝素血液透析等方法,20例患者中有12例采用营养疗法,10例接受促红细胞生存素治疗,透析间期均给予补充各种钙剂,结果:发现依靠维持性血液透析长期存活的患者,其透析绝大多数是充分的,无营养不良状况,而且肾性贫血明显改善,长期存 活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PTH均不同程度增高,全部20例患者生活的均能自理,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长期存活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但主要和透析的充分性,营养状况,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作用。心血管并发症及继发性甲亢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2.
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方法观察了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51例透析中尿毒症性贫血患者的近期疗效。结果显示:经r-HuEPO治疗后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明显升高(P<0.001),全血粘度增高(P<0.05),但血浆粘度和血小板粘附率无明显变化(P>0.05)。患者近期血压升高亦不明显,表明r-HuEPO治疗尿毒症性贫血近期疗效好,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3.
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方法观察了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51例透析中尿毒辣症性贫血患者的近期疗效。结果显示,经r-HuEPO治疗后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明显升高(P〈0.001),全血粘度增高(P〈0.05),但血浆粘度和血小板粘率无明显变化(P〉0.05)。患者近期血压升高亦不明显,表明r-HuEPO治疗尿毒症性贫血近期疗效好,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4.
王璐 《大家健康》2016,(4):120-120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挽救终末期肾病患者的过渡性方法,然而在血液透析治疗的过程中,患者常并发高血压病。本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以及高血压与干体重、透析间期体重增长、透析充分性之间的关系做了分析与总结,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血液透析前注射单剂量低分子量肝素 (LMWH )与普通肝素 (SH)对体外循环的抗凝疗效。方法  11例慢性维持性血液透析 (CHD)患者作自身随机交叉对照研究 ,观察第 1,4次透析器凝血情况 ,透析 2h尿素氮、肌酐清除率及部分凝血活酶活化时间 (APTT)、静脉穿刺点压迫止血时间、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的变化。结果 与SH相比 ,LMWH对APTT影响小 ,对尿素氮、肌酐的清除效力高 ,而静脉穿刺点压迫止血时间缩短。结论 LMWH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凝剂 ,可代替SH在血液透析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BNP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内水负荷的判定价值方法:选取36例无尿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经过3周的透析脱水达到临床干体重,测定患者达到干体重前后的BNP、下腔静脉内径(IVCD)、VCD值(IVCD/体表面积)、心胸比值(CRT),并观察临床表现。选取健康人群36人为对照组。结果:1.达干体重后血浆BNP、心胸比、下腔静脉内径均较达干体重前显著下降,(p<0.01)。2.与对照组相比,达干体重前,血浆BN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达干体重后,血浆BNP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3.达干体重前后BNP之差与达干体重前后心胸比值(CRT)之差呈显著相关,(r=0.67,p<0.01);达干体重前后BNP之差与达干体重前后下腔静脉内径(VCD)之差呈显著相关(r=0.72,p<0.01);结论:血浆BNP测定可以用于评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水负荷。  相似文献   

17.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尿毒症性皮肤瘙痒临床综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尿毒症性皮肤瘙痒(UP)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发生状况、发病机制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可视模拟评分法(VAS)调查我院23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UP的发生状况,收集患者稳定的血压、红细胞压积、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iPTH)、Kt/V、C反应蛋白(CRP)等临床指标,应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了解UP积分与各临床指标的关系,通过3a的随访了解UP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238例患者中有132例合并UP,其中轻度瘙痒53例(22.2%),中度瘙痒59例(24.8%),重度瘙痒20例(8.4%).31例为局限性皮肤瘙痒(23.5%),101例为广泛性皮肤瘙痒(76.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UP积分与血清iPTH、钙磷乘积和红细胞压积显著相关(P分别〈0.01,0.01和0.05),而与年龄、性别、透析时间、血压、血清尿素氮、肌酐、血尿酸、血白蛋白、转铁蛋白、血钙、血磷、Kt/V和CRP水平无关.Kaplan-meier分析显示,UP与患者预后无关.结论:维持性血透患者UP的严重程度与稳定的血清iPTH水平、血钙磷乘积和红细胞压积显著相关,而与年龄、性别、透析时间等其它临床指标无关,UP不能作为判断预后的标志.  相似文献   

18.
24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抗凝治疗与血液流变学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治疗24小时,并配合川芎嗪、丹参、肝素等抗凝降粘,改善肾微循环治疗后红细胞和血小板聚集,纤维蛋白原、血小板粘附率,血浆比粘度,全血还原比粘度,体外血栓长度,湿度等均有明显下降,红细胞电泳时间增长,全血比粘度和红细胞压积有所增高或正常。^[2、3、4]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张春林  祁伟 《基层医学论坛》2013,(18):2383-2384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重控制不良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2010年—2012年收治的67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重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67例中,10例透析间期体重增加超过干体重10%;6例为刚开始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透析时脱水未达到其干体重水平。对体重控制不良患者,通过分析和健康指导均取得良好的效果。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重控制不良与治疗依从性、生活习惯、医学知识、悲观抑郁情绪等有关。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可降低影响血液透析的危险因素,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32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进行了凝血状态和血液流变学方面的检测。结果发现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病人的血液普遍存在着高凝状态和高粘滞状态。相关分析表明,血液低切粘度,红细胞压积和血浆粘度分别与反映高凝状态的指标与抗凝血酶Ⅲ蛋白含量和因子Ⅷ相关抗原含量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