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人工肩关节假体置换治疗肱骨近端骨肿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思峰  董扬  张春林  鲍鲲  马小军 《癌症》2010,29(1):121-124
背景与目的: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辅助化疗技术的进步,保肢手术治疗逐渐成为主要的治疗方法。本文主要探讨应用人工肱骨头假体置换治疗肱骨上段骨肿瘤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手术效果及并发症。方法:2004年4月至2008年12月,应用瘤段切除,肱骨头假体置换治疗肱骨近端骨肿瘤18例。其中骨肉瘤7例,软骨肉瘤5例,侵袭性和复发性骨巨细胞瘤3例,骨巨细胞瘤合并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转移性平滑肌肉瘤1例,软骨母细胞瘤1例。Enneking分期,7例骨肉瘤、3例软骨肉瘤属Ⅱb期;2例软骨肉瘤、3例骨巨细胞瘤和1例骨巨细胞瘤合并动脉瘤样骨囊肿属Ⅰb期;1例软骨母细胞瘤肱骨近端破坏严重;1例单发性转移瘤患者疼痛严重。手术均采用瘤段切除人工肱骨头假体置换术。结果:随访5~61个月,中位随访期34个月。1例骨肉瘤患者术后19个月死于肺转移。1例骨巨细胞瘤患者术后复发。1例患者术后深部感染。2例患者出现术后假体位置欠佳和半脱位。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假体松动。人工假体置换后肩关节后伸25°~42°,前屈35°~90°,外展8°~35°,旋转18°~25°。根据国际保肢学会术后功能评分,为18~29分,平均24分。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盆肿瘤的发病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科收治的46例骨盆肿瘤及瘤样病变,男30例,女16例;年龄16~70岁,平均48岁;良性肿瘤20例,占44%.其中内生性软骨瘤6例,骨软骨瘤5例,单纯骨囊肿2例,骨巨细胞瘤2例,韧带样纤维瘤2例,骨巨细胞瘤并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骨纤维结构不良1例,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恶性肿瘤26例,占56%.其中骨肉瘤2例,软骨肉瘤6例,骨转移瘤18例.从临床、影像和病理分析骨盆肿瘤特点,39例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肿瘤复发情况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0例良性肿瘤完整随访,随访1~9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54个月,均无复发,髋关节正常.26例恶性肿瘤随访1~9年,平均5年,6例软骨肉瘤未复发,2例骨肉瘤局部无复发,出现肺转移,均死于呼吸功能衰竭,18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中仍存活3例,19例手术后患者骨盆处症状明显改善,9例行骨盆重建术的患者术后复查均能做蹲起动作,步态基本恢复正常.7例行耻骨扩大切除术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内脏器官的下坠.结论骨盆肿瘤中恶性肿瘤占较高比例,良性肿瘤手术后复发机会少;骨肉瘤及软骨肉瘤采取半骨盆截肢效果佳,肿瘤局部复发率低;骨盆恶性肿瘤切除重建术后患者肢体功能明显优于半盆截肢术,但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对于恶性肿瘤单纯骨转移患者手术可明显减轻局部症状,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04.co m编辑部(版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的治疗方法在肘关节周围骨肿瘤保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比较16例肘关节周围骨肿瘤患者分别进行各种保肢手术后的效果、生存质量、并发症及处理。本组骨肉瘤患者均采用新辅助化疗即:术前化疗 手术 术后化疗。在肿瘤切除后,采用人工关节置换6例,大段异体骨移植3例,骨水泥填充3例,单纯切除无重建者3例,短缩融合1例。结果16例骨肿瘤患者术后出现远处转移的共3例,为肺转移,2例骨巨细胞瘤行刮除骨水泥填塞局部复发而行瘤段切除假体置换术,1例复发恶变行瘤段切除短缩融合术。2例骨肉瘤软组织复发而截肢。3例行瘤段切除无重建者均为尺骨近端恶性骨肿瘤,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较好。结论在肘关节周围骨肿瘤保肢手术中,肿瘤广泛切除后、骨重建技术的进步是增加保肢手术范围、改善功能效果、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关键。尺骨近端的恶性骨肿瘤采用瘤段切除局部旷置不失为一种较好的保肢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比较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四肢长骨骨巨细胞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1991年11月-2005年9月手术治疗的44例骨巨细胞瘤。结果 4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个月至14年1个月,平均10年2个月。病灶刮除植骨11例,肿瘤复发3例;病灶刮除骨水泥填充16例,肿瘤复发2例;瘤段切除灭活再植7例,肿瘤复发1例;瘤段切除关节融合3例,肿瘤复发0例;瘤段切除人工假体置换7例,肿瘤复发0例。病灶刮除组总复发率19%,瘤段切除总复发率为6%。结论 病灶刮除骨水泥填充术和肿瘤瘤段切除术均是治疗骨巨细胞瘤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5.
全腕关节置换治疗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瘤段切除后人工全腕关节重建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2005年3月至2009年4月,采用全腕关节置换方法治疗4例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患者.其中男2例,女2例;年龄23~66岁.4例中2例为首诊,1例为肿瘤刮除植骨后复发,1例为肿瘤刮除骨水泥充填后复发.于包膜外切除瘤段,植人定制人工全腕关节,修复桡骨远端骨缺损并重建腕关节.术后就放射学及功能评价进行随访.结果 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45个月(平均25.5个月),随访期内未发现肿瘤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无假体排斥反应及感染出现;近期人工关节假体无松动、断裂及脱位等并发症,腕关节平均活动度:掌屈48°,背伸35°,尺偏36°,桡偏15°;前臂旋转平均值:旋前38°,旋后55°,腕关节功能良好.结论 人工全腕关节置换治疗桡骨远端骨巨细咆瘤,在彻底切除肿瘤的同时较大程度保留了腕关节功能,是一种治疗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的良好方法,特别是应用于恶性骨巨细胞瘤患者,较其他方法复发率更低,术后功能更理想,但其远期疗效及并发症尚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腓骨近端侵袭性及恶性原发性骨肿瘤的手术治疗方式、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处理。方法回顾分析 2006 年 1 月至 2017 年 12 月,本院收治腓骨近端侵袭性及恶性原发性骨肿瘤 28 例,其中男 18 例、女 10 例,年龄 9~68 岁,中位年龄 19 岁。其中骨肉瘤 19 例,骨巨细胞瘤 5 例,纤维肉瘤1 例,平滑肌肉瘤 1 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2 例。19 例骨肉瘤患者,3 例行截肢术,14 例行 Malawer I 型切除,2 例行 Malawer II 型切除。5 例骨巨细胞瘤患者,1 例行 Malawer III 型切除,余 4 例行 I 型切除。1 例纤维肉瘤与 1 例平滑肌肉瘤行 I 型切除。2 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患者,1 例因瘤体侵犯范围大行截肢术,1 例行I 型切除。对于保肢手术患者采用 MSTS 评分系统评估膝关节功能。结果 28 例随访 7~120 个月。19 例骨肉瘤患者中,3 例接受截肢手术者均死亡。14 例 Malawer I 型保肢手术者,6 例发生复发和 (或) 肺部转移,8 例末次随访时无瘤生存。发生复发及肺部转移的 6 例患者中,2 例死亡,4 例随访期内带瘤生存。2 例 Malawer II 型手术患者无瘤生存。5 例骨巨细胞瘤患者、2 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患者、2 例软组织肉瘤患者术后均无复发或转移。24 例保肢者中,6 例术后出现腓总神经麻痹,2 例自行恢复,1 例轻度跛行,3 例因腓神经切除出现足下垂须佩戴支具。16 例骨肉瘤保肢手术患者 MSTS 评分为 (22.07±1.75) 分,5 例骨巨细胞瘤患者术后 MSTS 评分为 (26.33±0.96) 分,2 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患者及 2 例软组织肉瘤患者 MSTS 评分为 28 分。结论选择腓骨近端肿瘤手术方式应充分评估患者病情,边缘性切除适合对于腓骨近端侵袭性肿瘤或对于术前化疗敏感的骨肉瘤患者。扩大切除适合对于瘤体较大,恶性程度高或对化疗不敏感的恶性肿瘤。对于腓骨近端肿瘤切除后,外侧副韧带及股二头肌腱简单重建即可获得良好的膝关节稳定效果。  相似文献   

7.
曾明  董扬 《肿瘤防治研究》2007,34(8):614-617
 目的 探讨复发性骨巨细胞瘤的手术治疗选择。方法 回顾我院近3年收治的复发性骨巨细胞瘤23例,分析术后复发情况,评价关节功能。结果 本组病例中,7例行再次病灶刮除植骨,13例行瘤段切除,3例行截肢。平均随访26.5个月,21例无复发,1例复发伴肺转移,1例死亡。瘤段切除病例中,10例行人工关节置换,2例行异体骨移植。对病灶刮除组、关节置换组和异体骨移植组进行Ennek-ing功能评分,分别为29.8、25.2和22分。病灶刮除组和异体骨移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发性骨巨细胞瘤首选病灶刮除。如存在病灶刮除反指征,则膝关节周围选择瘤段切除人工关节置换,腕关节周围选择带关节异体骨移植或同时合并关节融合。骨盆部位复发病例首选瘤段切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瘤段切除结合肿瘤型假体置换在四肢邻关节部位骨巨细胞瘤保肢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5例四肢邻关节部位骨巨细胞瘤患者,采用瘤段广泛切除、肿瘤型假体置换治疗。结果:2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9-65个月,根据Enneking评分标准评定术后肢体功能,优18例,良4例,差3例,优良率88.0%。25例患者均无复发、远处转移、感染、假体松动和折断。结论:瘤段切除结合肿瘤型假体置换是四肢邻关节部位骨巨细胞瘤保肢治疗的有效方法,能减少复发和转移及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髋臼周围肿瘤切除保肢的适应证及手术方法,并对自制人工骨盆假体的设计及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至2010年我们参与工作的11例骨盆髋臼周围肿瘤切除后并使用自制人工骨盆假体修复重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16~65岁,平均43.1岁.软骨肉瘤4例,骨肉瘤2例,骨巨细胞瘤1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转移瘤3例.本组病例中对化疗敏感的原发恶性肿瘤均经术前、术后的系统化疗.对于转移性肿瘤术后进行了放疗和化疗.根据肿瘤的性质、破坏部位、肿瘤大小,有3种不同的外科术式.结果11例患者均按术前方案切除肿瘤并安装自制人工骨盆假体重建髋关节.除1例软骨肉瘤患者术后失访外,其余10例均获随访,最长随访时间118个月,最短13个月,中位时间58.5个月.1例肝癌骨转移患者术后存活13个月,1例骨肉瘤患者术后42个月出现肺转移死亡,2例转移性肿瘤患者目前带瘤生存,其余6例术后未发现复发、转移,能独立行走,均有不同程度的跛行,可站、坐、蹲.人工骨盆假体无松动,部分患者假体骨性愈合明显,髋关节稳定,活动度较好.结论彻底切除肿瘤是治疗骨盆原发肿瘤,防止复发,达到长期治愈的关键.对于髋臼周围破坏广泛的转移性肿瘤刮除病灶后使用人工骨盆假体和填充骨水泥进行重建,可获得较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四肢骨巨细胞瘤(GCTB)伴病理性骨折的外科治疗及并发症。方法 对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009年1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12例四肢长骨骨巨细胞瘤伴发病理性骨折患者的治疗以及术后并发症、随访、功能评估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中发生关节外、关节内骨折各6例。12例一期行肿瘤刮除植骨或骨水泥填充内固定术;其中1例在一期手术后,经地诺单抗治疗,二期行刮除植骨骨水泥填充内固定术。术后随访1~119(35.0±22.5)个月,无复发病例,MSTS评分20~30(27.0±4.2)分。10例无近远期并发症,骨折愈合;2例骨折未愈合行翻修术,其中1例行扩大切除人工髋关节假体重建术,另1例行扩大切除人工膝关节肿瘤型假体重建术。2例患者翻修术后分别随访2个月和5个月,功能评分分别为28分及26分。无局部复发。结论 四肢GCTB伴病理性骨折可行一期手术,选择肿瘤刮除植骨或骨水泥填充内固定术,术后功能良好。对于肿瘤巨大,骨质破坏明显的病理性骨折患者,如果能够保留关节,可选择二期手术。对于骨折不愈合或缺损较大、一期手术后畸形及功能障碍者可考虑行扩大切除假体重建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交锁髓内钉进行骨肿瘤术后功能重建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9例患者,男14例,女15例。年龄21~73岁,平均35.5岁。其中骨囊肿病理性骨折4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病理性骨折1例,非骨化性纤维瘤病理性骨折1例,骨转移癌病理性骨折8例,骨转移癌未骨折4例,骨肉瘤11例。病变位于肱骨3例,胫骨2例,股骨24例。采取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14例,瘤段切除灭活再植交锁髓内钉固定9例,瘤段切除异体半关节移植交锁髓内钉固定2例,预防性交锁髓内钉内固定4例。结果随访12~48个月,切开复位内固定14例中,骨转移癌8例,术后死亡5例,1例术后肿瘤范围扩大,余2例基本恢复到骨折前功能状况,6例良性患者,术后无肿瘤复发,骨折均愈合;瘤段切除灭活再植9例中,术后死亡2例,肿瘤复发1例,截骨不愈合1例,余5例愈合;瘤段切除异体半关节移植2例中1例愈合,1例不愈合。4例预防性内固定中,1例术后1年内死亡,余3例术后功能良好。结论交锁髓内钉在病理骨折内固定,自体骨灭活再植及异体骨移植重建中具有对位容易,固定可靠,可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应用骨转移癌预防性内固定可有效避免病理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Fu M  Shen JN  Huang G  Wang J  Fu QZ  Yang ZH 《癌症》2007,26(11):1237-1242
背景与目的:骨盆髋臼周围的恶性肿瘤,由于肿瘤部位深,切除范围又是身体负重力线必经之路,故肿瘤切除及肿瘤切除后骨盆髋关节的修复重建,是骨肿瘤手术治疗中一项非常复杂的外科技术.本文总结骨盆髋臼周嗣恶性肿瘤的切除及肿瘤切除后骨盆髋关节假体修复重建的方法和临床经验.方法:回顾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95年至2006年对12例骨盆髋臼周围恶性肿瘤切除后进行骨盆及髋关节假体修复重建的临床资料,就术前准备、手术方案制定、肿瘤假体设计、手术操作、髋关节修复重建、术后肢体功能康复训练等进行分析,探讨该类肿瘤的临床手术治疗特点.结果:12例均能按照原定手术方案切除肿瘤和修复重建髋关节,术后随访时间8~86个月,中位时间46个月,4例复发,其中2例骨肉瘤患者分别在术后15个月和22个月死于双肺广泛转移;1例软骨肉瘤患者术后26个月局部复发,38个月死亡;1例骨巨细胞瘤患者术后13个月局部复发,再行局部病灶清除术,至末次随访日未见再复发.其余病例至末次随访仍生存,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按Kaplan-Meier法计算1年生存率为75.0%,3年、5年生存率均为33.3%,7年生存率为25.0%.肢体功能评分参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Rarris评分标准,60~69分3例,70~79分5例,80~90分4例.结论:骨盆肿瘤切除及髋关节假体修复重建具有手术难度大、风险高的特点,对于恶性程度相对较低的骨肿瘤,该手术治疗是较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Flow cytometric DNA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60 cases of giant cell tumor of bone and the results were correlated with the clinicopathologic features. Tumors studied were from 31 men and 29 women whose ages ranged from 18 to 62 years (median, 29 years). The most common sites were the distal end of the femur and proximal end of the tibia, accounting for 75% of the lesions. Treatment consisted of resection in 29 patients (48%), curettage with bone chip packing in 15 patients (25%), or curettage with cement packing in 16 patients (27%). Ten patients (17%) had local relapse within 1 to 3 years, and two had lung metastases. Forty-two patients (70%) exhibited tumors with a diploid DNA content, 16 aneuploid (27%), and two tetraploid (3%). Six (37.5%) of the aneuploid patients had relapses: one of those had been treated by resection of the tumor and five by curettage. Of the remaining ten (62.5%) unrelapsed aneuploid patients, nine had been treated by resection of the tumor and one by curettage. Four of the 42 diploid patients (9.5%) had relapses; all had been treated by curettage of the tumor. The two tetraploid tumors were treated by resection and none relapsed. Histologic parameters did not correlate with relapse rate or DNA pattern. Although relapse was more common among aneuploid tumors, our study shows that this appears to be influenced by the treatment modality rather than the ploidy status. Based on this study the DNA analysis of giant cell tumor of bone has a limited utility for predicting the tumor's biologic behavior.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计算机辅助膝关节周围肿瘤的精确切除与重建的新方法,评价计算机辅助技术在膝关节周围骨肿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2007年1月至2010年7月共收治6例膝关节周围肿瘤患者.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19~40岁.股骨远端骨肉瘤3例,胫骨近端骨肉瘤1例,胫骨近端软骨肉瘤2例.Enneking分期II A期2例,II B期4例.所有患者术前均采用薄层CT和MRI扫描获取骨关节和肿瘤部位的二维图像数据,计算机三维重建建立骨关节和肿瘤浸润区域解剖模型,借助逆向工程和CAD软件三维测量确定肿瘤切除范围,CAD设计个性化辅助手术模板及个性化的骨修复体,计算机辅助模拟膝关节周围肿瘤切除和重建过程.术中按照计算机辅助模拟的手术方案,完整切除肿瘤组织,其中4例患者采用"外形匹配的异体骨+定制个性化膝关节假体"、2例患者采用"外形匹配的异体骨+钢板"重建骨肿瘤切除后遗留骨缺损.随访期间采用骨与软组织肿瘤学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MSTS)保肢评分系统对随访患者进行功能评价.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10-53个月,平均30.5个月.随访期间未发现膝关节假体、钢板的断裂和松动,2例患者出现异体骨吸收,1例患者异体骨感染、行局部清创术治疗,无肿瘤复发和转移.末次随访MSTS评分为18~27分,平均23.4分,其中优4例,良2例.结论 借助于计算机辅助技术,可以实现膝关节周围肿瘤的精确切除和功能重建;异体骨复合金属假体或内固定物重建骨缺损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利用特制型人工膝假体置换治疗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并病理性骨折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12例12膝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并病理性骨折患者,采用特制型人工膝假体置换术进行治疗。其中男5 例,女7例;平均年龄为34.2 岁(23~40岁)。结果:所有患者均能较好的耐受手术。手术时间为120~180min,出血量为500~900mL,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在术后5 天内拔除引流管,术后引流量为300~700mL,平均450mL。术后病理学检查均为骨巨细胞瘤。术后复查X 线片显示所有内固定物位置均良好。患者术后局部疼痛症状消失,无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8~30个月,平均24个月。随访中无一例出现切口感染和窦道形成。肿瘤无复发。内固定位置良好,假体无松动。末次随访中,患者Enneking 评分为15~28分,平均23.8 分,其中≥18分为11例,优良率占92% 。结论:采用特制型人工膝关节假体置换治疗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并病理性骨折,具有效果良好,肿瘤切除彻底,不易复发,患者能够早期开始正常生活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表面骨肉瘤的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从1996年10月至2002年2月共收治13例表面骨肉瘤病人,其中骨旁骨肉瘤10例,骨膜骨肉瘤2例,高度恶性表面骨肉瘤1例。10例骨旁骨肉瘤病人中,9例行肿瘤切除人工假体置换术,其中8例广泛切除,1例行边缘性切除;另1例股骨中段肿瘤的病例行肿瘤广泛切除,瘤骨壳灭活再植术。2例骨膜骨肉瘤病人1例行肿瘤广泛切除,人工假体置换术,另1例行肿瘤广泛切除,瘤骨壳灭活再植术。高度恶性表面骨肉瘤的病人行截肢术。结果 对所有的病人进行了2个月至5年的随访。至今全部病例存活,其中高度恶性表面骨肉瘤的病人随访时间为6个月。讨论 表面骨肉瘤是较少见的肿瘤,应加强对其临床表现、生物学行为、诊断及治疗方面的认识。在正确诊断的前提下,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可以取得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膝部骨巨细胞瘤的切除及显微外科修复(附4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总结膝部骨巨细胞瘤的诊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 2 2年来收治的 4 6例膝部骨巨细胞瘤患者的手术切除及显微外科修复方法。结果 随访 5年以上者 39例 ,局部软组织复发 2例 ,骨质复发 2例 ,肺部转移 1例。结论 彻底切除肿瘤是避免肿瘤复发的关键。应用显微骨移植修复瘤切除后所遗局部骨缺损 ,具有骨愈合快、成功率高的优点。术前活检要慎行 ,不列入常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骨巨细胞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1月至2008年11月手术治疗的83例四肢骨巨细胞瘤患者,男52例,女31例,其中胫骨近端26例,股骨远端28例,桡骨远端16例,肱骨近端7例,肱骨远端2例,股骨近端3例,足趾骨1例.于本院确诊时平均年龄30.3 (14~53)岁,Campanacci分级:I级45例,II级35例,III级3例;初发55例,复发28例,合并病理性骨折7例.Jeffer病理分级,一级35例,二级46例,三级2例.结果 8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个月至9年2个月,平均4年11个月.病灶刮除+液氮冷冻+骨水泥填充术45例,肿瘤复发4例;病灶刮除+液氮冷冻+自体骨植骨术35例,肿瘤复发3例;瘤段骨切除人工假体置换术2例,肿瘤复发0例;瘤段骨切除煮沸灭活后回植1例,肿瘤复发0例.病灶刮除组总复发率8.75%,瘤段切除组织复发率为0.结论 病灶刮除+液氮冷冻+骨水泥填充术、自体骨植骨术和肿瘤瘤段切除术均是治疗骨巨细胞瘤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9.
赵志明  邢丹谋  任东  陈焱  冯伟  王欢 《肿瘤防治研究》2015,42(10):1027-1030
目的 观察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19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患者,其中3例桡骨远端病变患者接受了病灶刮除术,另16例采用瘤段切除自体腓骨移植术。术后随访患者复发情况和关节功能状况。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45月,3例接受病灶刮除术患者1例局部复发,其余患者无局部复发, 无感染或周围神经损伤等并发症。2例患者接受自体腓骨移植后出现骨不连,采用自体髂骨块植骨治疗后骨愈合。术后根据骨与软组织协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MSTS)功能评判系统对肢体功能进行评价,平均得分为76%,肢体功能得分与患者性别、肿瘤发生部位和Campanacci骨巨细胞瘤影像学分期无关,与手术方式有关。结论 瘤段切除术治疗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可降低肿瘤局部复发率,自体腓骨移植是重建桡腕关节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