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利用基因免疫技术,将重组质粒pBS-LMP-Hyg注入BALB/C小鼠骨骼肌中,于第2,4,8周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鼠血清静 中EB病毒潜伏膜蛋白特异抗体。结果;所有免疫小鼠均产生特异抗体,平均抗体滴度第2周为1/16,第4周为1/32,第8周为1/44.8,质粒注射8周后的肌细胞中仍可扩增出目的基因DNA序列。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基因免疫诱导BALB/c小鼠产生抗Ⅲ型中国株HCV来源E2糖蛋白的体液免疫应答。方法:质粒p3W14在NIH3T3细胞中能够表达E2糖蛋白,纯化该质粒并用于BALB/c小鼠直接肌注,于加强注射后不同时相采血,以重组的E2糖蛋白检测特异性抗E2抗体。结果:接种p3W14质粒的小鼠中可检出抗E2抗体(5/6),抗体滴度1∶15~1∶120。结论:采用含E2/NS1基因的质粒DNA免疫,成功地诱导小鼠产生抗Ⅲ型株来源的E2抗体。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基因免疫诱导BALB/c小鼠产生抗Ⅲ型中国株HCV来源F2糖蛋白的体液免疫应答,方法:质粒p3W14在NIH3T3细胞中能够表达E2糖蛋白,纯化该质粒并用于BALB/c小鼠直接肌注,于加强注射后不同时相采血,以重组的E2糖蛋白检测特异性抗E2抗体。结果;接种p3W14质粒的小鼠中检出抗E2抗体(5/6),抗体滴度1:15~1:120。结论;采用含E2/NS1基因的质粒DNA免疫,成功地诱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丙肝核酸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 用丙肝病毒C+E1区基因的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SVL-HCV/C+E1免疫蛇毒预处理的BALB/C和C57BL小鼠,两周后采用ELISA法开始检测抗体滴度。结果 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SVL-HCV/C+E1免疫能诱导习免疫应答,产生高水平的特异抗体。特别是C57BL小鼠抗体反应最好,初次免疫就能产生高水平的特异抗体,加强后能持续数周,最高滴度OD值达1.45。结  相似文献   

5.
用人工合成沙眼衣原体主要外膜蛋白(MOMP)氨基端1/4肽链免疫8周龄雄性BALB/c小鼠3只,第14天用L1/440/Bu原体加强免疫,第24天将免疫反应良好的1只小鼠脾细胞与NS-1瘤细胞融合。用1/4MOMP和L1原体抗原包被的聚丙乙烯板检测上清中抗体,淘汰与鹦鹉热衣原体种(EAE株)、肺炎衣原体种(ATCCVR1310株)以及正常组织培养细胞(BGMK)有交叉反应的克隆,最后得到4株抗沙眼衣原体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Abs),其抗体属IsG1和IgG2a亚类。微量免疫荧光试验(micro-IF)发现4株MAbs均与本实验室制备的沙眼衣原体L1、L2、A、B、C、E原体及L2包涵体抗原发生反应,并与沙眼衣原体所有15个标准血清型结合,其腹水MAbs滴度≥1:12800。免疫印迹试验显示4株MAbs均与沙眼衣原体分子量为40000的MOMP反应。  相似文献   

6.
单纯疱疹病毒I型糖蛋白D核酸疫苗的构建及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构建、制备Ⅰ型单纯疱疹病毒糖蛋白D重组质粒DNA疫苗,初步检测其诱导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应答的效果,为研制HSV-1新型疫苗奠定基础。方法用PCR的方法从HSV-1病毒基因组中扩增糖蛋白D(glycoprotein D,gD)基因,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重组质粒;将重组质粒体外转染真核细胞COS-7,Western blotting检测表达产物;于BALB/C小鼠后腿胫前肌注射免疫,0、2周各免疫1次,100μg/次。初次免疫后0、2、4、6周眼眶采血,ELISA间接法检测抗体。结果重组质粒酶切出相应大小片段,经测序证实为HSV-1gD序列。Western blotting证实能够在体外真核细胞中表达。免疫小鼠后,产生特异性抗体,抗体滴度1∶2000。结论HSV-1gD重组质粒DNA有可能作为HSV-1的DNA疫苗,用于防治HSV-1感染及其相关疾病。关键词单纯疱疹病毒角膜炎DNA疫苗糖蛋白D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EB病毒潜伏膜蛋白-1重组表达质粒。方法:PCR克隆技术,即用PCR方法从B95-8细胞中钓出EB病毒LMP1基因DNA序列,然后定向克隆到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中,以此构建成pcDNA3.1-LMP重组质粒。结果:经酶切鉴定,确定已获得重组质粒pcDNA3.1LMP1。结论:在真核表达质粒中已成功地克隆了EB病毒LMP1基因。  相似文献   

8.
用事故死亡者脑组织中提纯的人脑肌酸激酶(CK-BB)对BALB/C小鼠进行免疫,应用杂交瘤技术将免疫小鼠脾细胞分别与2种骨髓瘤细胞(NS-1,653)融合,筛选得到8株能稳定分泌IgM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对分泌抗体经酶联免疫电泳转移试验(West-Blot)进行了鉴定,其中4种抗体能特异地与CK-BB的SDS-PAGE电泳带结合。提示这些单克隆抗体有可能应用于肌酸激酶的结构功能研究和临床检验中。  相似文献   

9.
人脑肌酸激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事故死亡者脑组织中提纯的人脑肌酸激酶(CK-BB)对BALB/C小鼠进行免疫,应用杂交瘤技术将免疫小鼠脾细胞分别与2种骨髓瘤细胞(NS-1,653)融合,筛选得到8株能稳定分泌IgM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对分泌抗体经酶联免疫电泳转移试验(West-Blot)进行了鉴定,其中4种抗体能特异地与CK-BB的SDS-PAGE电泳带结合。提示这些单克隆抗体有可能应用于肌酸激酶的结构功能研究和临床检查中。  相似文献   

10.
将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和腹腔淋巴结淋巴细胞(PLNL)移植入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疾病(SCID)小鼠腹腔,2个月后,小鼠血清内产生人源性IgG和抗EB病毒壳抗原IgG抗体(IgG/VCA)。比较结果显示,用B95-8细胞作为VCA来源所诱导的实验组10只小鼠,IgG/VCA阳性率为70%(7/10),对照组为17%(2/12)。IgG/VCA的几何平均滴度(GMT)和血清IgG浓度,在14只SCID-PLNL小鼠中为1∶108和(96.2±56.4)μg/L;在8只SCID-PBL小鼠为1∶7.8和(13.84±6.0)μg/L。该结果提示,SCID-PLNL小鼠较SCID-PBL小鼠更适合用于人源性特异IgG的诱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构建乙型肝炎病毒(HBV)adr亚型基因疫苗pCMV-S2.S(PS),观察其诱导小鼠所产生的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方法:将PS注射于C57BL/6小鼠胫骨前肌内,应用ELISA方法检测不同时间小鼠血清中抗HBs抗体以及采用^51Cr释放实验检测淋巴细胞杀伤功能。结果:注射基因疫苗1周后,血清中抗HBs抗体转阳,4周后抗体达到高峰,并以高水平维持至少8周;第12周时PS诱导小鼠产生了良好的HBV特异的细胞免疫应答(P<0.05)。结论;所构建的HBV adr亚型基因疫苗PS能够诱导小鼠产生较好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初步探讨含结核分枝杆菌Ag85B成熟蛋白的DNA(pTB30m)和结核菌H37Ra序贯免疫小鼠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方法:重组质粒pTB30m用碱裂解法制备后进行质量鉴定。用pTB30m肌注初次免疫小鼠2周后,H37Ra皮内加强免疫作为DNA-85B/H37Ra组,同时设定DNA-85B/BCG组、H37Ra组、BCG组及未免疫组。免疫4周或8周后,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抗PPD IgG抗体的水平和MTT法检测其脾淋巴细胞的刺激指数(SI)。结果:酶切鉴定pTB30m所含外源基因片段大小正确,并且纯度较高。DNA-85B/H37Ra组小鼠血清中抗PPD IgG水平、脾淋巴细胞的SI均显著高于未免疫组(P〈0.05);其抗PPD IgG水平稍高于DNA-85B/BCG组、H37Ra组及BCG组,但它们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脾淋巴细胞的SI显著高于H37Ra、BCG组(P〈0.05),而与DNA-85B/BCG组比较,仅在4周有显著性差异。在DNA-85B/H37Ra组内,SI在4周显著高于8周(P〈0.05),而血清中抗PPD IgG水平8周均显著高于4周(P〈0.05)。结论:DNA-85B/H37Ra序贯免疫策略可以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初步证明其免疫效果略优于BCG。  相似文献   

13.
通过动物接种方法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抗体对骨肉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将OS 732骨肉瘤细胞以 1 0 70 / (mL·只 )的剂量接种于BALB/C型裸鼠腋窝部皮下 ,并分成 4组 :A组于接种次日于瘤体局部注射VEGF抗体 ,B组于接种后 2周瘤体局部注射抗体 ,C组于接种次日于瘤体局部注射PBS ,D组不注射抗体。VEGF注射剂量为 2 0 0 μg/ (只·次 ) ,每周 3次 ,共 3周。 4周后处死A、C2组裸鼠 ,6周后处死B、D 2组裸鼠。每组均取出瘤组织作病理切片。计算肿瘤体积及肿瘤内微血管密度 ,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A组的肿瘤体积小于B、C、D 3组 ,在接种后 2 5d与D组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B、C、D 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 4组肿瘤内微血管密度的比较 ,无统计学差异。提示 ,VEGF抗体对骨肉瘤早期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可作为转移病灶的预防及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乙肝病毒adr型基因疫苗诱导小鼠体液免疫应答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构建乙肝病毒adr型基因疫苗pCMVS2-S,观察其免疫小鼠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方法:将构建的乙肝病毒基因疫苗注射于C57BL/6小鼠胫骨前肌肉,运用ELISA检测不同时间小鼠血清中抗HBs抗体。结果:注射基因疫苗1周后,血清中抗HBs抗体转阳,1个月后抗体达到高峰,并以高水平维持至少2个月。结论:基因疫苗pCMVS2-S诱导C57BL/6小鼠产生较好的体液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5.
SARS病毒N蛋白真核表达质粒构建及诱导的体液免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构建SARS病毒核衣壳蛋白(N)的真核表达质粒,并研究其在小鼠体内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方法采用PCR方法体外扩增SARS病毒N蛋白基因片段,定向克隆入真核表达栽体pVAC,构建pVAC-N重组质粒;大量制备该重组质粒,经基因枪腹部皮内注射免疫BALB/c小鼠三次,间接ELISA法测定免疫鼠IgG抗体效价。结果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VAC-N,免疫小鼠后可诱导产生出特异性的IgG抗体。结论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pVAC-N能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抗体,为SARS疫苗的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6.
IndirectfluorescentantibodytestforthediagnosisandtherapeuticevaluationoftrichinosisCuiJing崔晶,WangZhongquan王中全,WuFeng武峰,JinXue...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讨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抑制剂INCB024360类似物与铝佐剂联合对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HepA-1)诱导小鼠体液免疫应答的影响,以评价其复合佐剂效应.方法 分别将三种不同剂量的INCB024360类似物(150 μg,100 μg,50 μg)与Al(OH)3(300 μg)复合后与HepA-1共同免疫ICR小鼠分别作为复合佐剂1组,2组,3组,同时设空白对照组、单纯疫苗组、铝佐剂对照组和单一INCB024360类似物(100 μg)组,共免疫一次,于免疫后4周、8周、12周、16周进行尾静脉采血,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小鼠血清抗甲型肝炎病毒(HAV) IgG抗体水平.结果 除空白对照组外,各组小鼠免疫后4周、8周、12周、16周,均产生抗HAV IgG抗体,抗体水平随免疫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于12周达到峰值.复合佐剂2组[HepA-118 EU+Al(OH)3 300 μg+INCB024360类似物100 μg]产生的抗体水平最高且持续时间较长,在8周和12周时,其对HepA-1的免疫增强效应显著高于单一佐剂组以及铝佐剂对照组(P<0.05,t值分别为3.169、2.439).4周、8周、12周、16周,单一佐剂组与单纯疫苗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DO抑制剂INCB024360类似物与铝佐剂复合后具有较强的复合佐剂效应,免疫增强效应优于铝佐剂对照组;但是单一的INCB024360类似物不具有显著佐剂效应.  相似文献   

19.
GM-CSF表达质粒对pcDNA3/MDC-VP1 DNA疫苗的增强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琳  王永祥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7):783-785,789
目的:观察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对pcDNA3/MDC-VP1DNA疫苗免疫作用的影响,为柯萨奇病毒B组3型(CVB3)疫苗的研制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4~6周龄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成pcDNA3组、pcDNA3/MDC-VP1组、pcDNA3/mGM-CSF组、pcDNA3/MDC-VP1与pcDNA3/mGM-CSF混合注射组,每组10只。每3周接种1次,共3次。每次接种的第20天眼眶采血,用微量中和试验(固定病毒-稀释血清法)检测血清中和抗体效价。第3次免疫后3周,每组取3只小鼠脾脏制备淋巴细胞悬液,检测淋巴细胞增殖活性与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杀伤活性。结果:pcDNA3/MDC-VP1+pcDNA3/mGM-CSF组的血清中和抗体滴度明显提高,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和特异性CTL杀伤活性均有增强。结论:GM-CSF可以增强pcDNA3/MDC-VP1DNA疫苗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20.
目的将克隆有汉坦病毒包膜糖蛋白基因M片段及G1、G2基因的重组质粒免疫动物,了解上述目的基因在核酸疫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大量制备已构建好的pcDNA3.1-M、pcDNA3.1-G1、pcDNA3.1-G2重组质粒DNA及对照空质粒pcDNA3.1。然后用这四组质粒DNA通过肌肉注射的方法免疫6~8周龄的BALB/c小鼠(每组5只),每4周免疫一次,共免疫3次,每次免疫前及最后一次免疫后2周断尾取血,用免疫荧光的方法检测基因免疫的体液免疫应答效果。结果重组质粒pcDNA3.1-G1免疫小鼠有4只血清抗汉坦病毒抗体为阳性,重组质粒pcDNA3.1-G2以及重组质粒pcDNA3.1-M免疫小鼠各有1只血清抗汉坦病毒抗体为阳性。结论汉坦病毒糖蛋白基因核酸免疫动物后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的体液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