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采用超声波辅助浸提—大孔树脂吸附法从中华补血草[ Limonium sinense (Girard) Kuntze]根、根茎、叶和花中获得多酚提取物,并对它们的得率和组成成分进行了初步分析;在此基础上,比较研究了不同部位多酚提取物对DPPH·、·OH和O2的清除能力.实验数据表明:中华补血草根、根茎、叶和花多酚提取物的得率分别为12.42%、5.98%、5.27%和3.98%,差异明显;多酚提取物中总酚、原花色素、黄烷醇和总黄酮含量变化幅度较大,分别为51.87% ~61.60%、5.62%~39.47%、3.69%~12.46%和2.53% ~35.97%;其中,总酚、原花色素和黄烷醇含量均以根多酚提取物最高,总黄酮含量以花多酚提取物最高,均与其他部位多酚提取物有显著差异.随质量浓度提高,4个部位多酚提取物对3种自由基的清除率总体上逐渐增大;其中根多酚提取物对DPPH·的清除作用最强,半数清除质量浓度(ρSC50)为38.52 μg·L-1,显著低于阳性对照芦丁和BHT(ρSC50分别为67.40和74.25 μg·L-1);花多酚提取物对·OH和O2的清除能力最强,ρSC50分别为53.51和74.00 μg·L-1,均低于芦丁;总体上,4个部位多酚提取物对DPPH·的清除能力由强至弱依次为根、根茎、叶、花,对·OH和O2的清除能力由强至弱依次为花、根、叶、根茎.结果显示:中华补血草不同部位多酚提取物均具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其中,根和花多酚提取物中高含量的原花色素和黄酮类成分分别与其自由基清除能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藤茶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建立体外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DPPH·)体系,并采用连苯三酚法在碱性溶液中自氧化反应产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和邻二氮菲-Fe2+/H2 O2体系产生羟自由基(·OH)法,在酶标仪上检测藤茶总黄酮、二氢杨梅素和杨梅素对DPPH·、O2-+和·OH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藤茶各提取物均有不同程度的体外抗氧化效果,杨梅素对DPPH·的清除作用最强DPPH·IC50 (2.91±0.28) mg/L,二氢杨梅素对O2-+的清除作用最强IC50 (3.88±0.99) mg/L,对·OH的清除效果是杨梅素>二氢杨梅素>藤茶总黄酮.确定杨梅素和二氢杨梅素为藤茶的主要抗氧化相关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3.
采用硅胶和反相C18柱层析方法,首次从瓦宁木层孔菌中分离得到了5个化合物,运用NMR波谱法分析和鉴定为樱花亭、7-甲氧基二氢莰非素、二氢莰非素、4-(3,4-二羟苯基)-3-丁烯-2-酮、hispolon。并通过建立体外二苯基苦味酰基苯肼自由基(·DPP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以及羟自由基(·OH)发生体系,研究了5个化合物对·DPPH、·OH和·O2?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当浓度达到100μg/mL时,化合物4-(3,4-二羟苯基)-3-丁烯-2-酮和hispolon对·DPPH清除率分别为92%和93%,对·OH的清除率分别为90%和95%,而对·O2?的清除率分别为70%和77%,略低于清除·DPPH和·OH的能力;二氢莰非素对·O2?自由基的清除率为39%,强于清除·OH和·DPPH的能力;而樱花亭和7-甲氧基二氢莰非素对3种自由基的清除率均低于30%。2个多酚类化合物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均强于3个黄酮类化合物。5个化合物清除自由基能力均表现出一定的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夏枯草色素的抗氧化作用进行研究.方法:以蒸馏水为溶剂,从夏枯草中提取色素;采用比色法测定夏枯草色素对DPPH·、O2-·和·OH 3种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以及还原能力.结果:夏枯草色素对三种自由基都有明显的清除作用,清除能力为DPPH·>·OH> O2-·;对Fe3+也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结论:清除率与浓度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当色素浓度为0.13 mg/mL时,其清除率O2-·为4.1%、DPPH·为28.3%、·OH为17.9%;还原Fe3+能力随色素的浓度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5.
以老黑谷米面粉为原料,提取分离其中的可溶性多酚、游离多酚、酯化多酚、醚化多酚、键合多酚,利用比色法进行多酚和类黄酮含量测定,并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测定(FRAP)、总抗氧化能力测定(TEAC)、还原能力测定(RP)和H2O2清除活性等5种不同的体外抗氧化测定体系进行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表明:5种多酚中,可溶性多酚含量最高,酯化多酚含量次之,显著高于游离多酚、醚化多酚、键合多酚。多酚中类黄酮含量最高为键和多酚和可溶性多酚,显著高于其他3种多酚。5种多酚均有较高的体外抗氧化能力,键合多酚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最高,可溶性多酚的H2O2清除能力、FRAP还原能力、RP还原能力和TEAC总抗氧化能力最高。本研究为老黑谷米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桦褐孔菌菌质活性组分的提取及其体外抗氧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取桦褐孔菌菌质各活性组分并研究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将桦褐孔菌菌质醇提后分别梯度萃取获得各极性组分,将残渣沸水浸提醇沉得粗多糖;将获取的各活性组分别进行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和总抗氧化能力的测定,并测定各组分中总多酚、总三萜的含量;同时与桦褐孔菌菌核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菌质和菌核乙酸乙酯、正丁醇组分对DPPH自由基、OH自由基清除能力及其总抗氧化能力明显优于相应的其他组分(P0.01);菌质的乙酸乙酯、正丁醇组分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与菌核相应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菌质和菌核的乙酸乙酯、正丁醇部位的总三萜和总多酚含量较高。结果显示桦褐孔菌菌质的乙酸乙酯、正丁醇组分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较好,总多酚和总三萜含量较高,抗氧化活性的强弱可能与该二者活性成分的含量相关。通过双向固体发酵技术制得的桦褐孔菌菌质体外抗氧化作用较好。  相似文献   

7.
文章探究川黄连中黄酮类成分的抗氧化性能,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法优化川黄连中黄酮类成分的提取工艺,并考查总黄酮提取物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阳离子自由基(ABTS+·)的清除率;提取川黄连中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75%乙醇、料液比1∶15(g/mL)、回流提取时间1.5 h。在该工艺下,川黄连中黄酮的总含量为0.676 8%。质量浓度分别为0.003 6~0.028 75 mg/m L、0.028 75~0.230 0 mg/mL,川黄连总黄酮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明显强于VC。川黄连总黄酮对两者均有较好的清除能力,且在一定浓度内体外抗氧化活性明显强于VC。从而得出川黄连黄酮类成分具有一定抗氧化能力的结论,说明生物碱之外的其他化学成分有较好的开发价值,本文为川黄连抗氧化活性的深入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麦积山野生刺五加为原料,研究了其有效成分总多酚和总黄酮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及体外抗氧化活性。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时间40 min、超声功率600 W、提取温度60°C、料液比1∶35(g∶m L),并对此条件进行三次平行验证实验,得出平均提取量为总多酚25. 21±0. 17 mg GAE/g和总黄酮28. 11±0. 19 mg RE/g;以人工合成VC为对照,进行了体外抗氧化活性的研究,得出提取物质量浓度达到300mg/L时,总抗氧化能力最大;提取物质量浓度达到440. 00 mg/L时,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清除率为94. 52%±1. 30%;提取物质量浓度达到130. 00 mg/L时,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清除能力最强,清除率为86. 71%±1. 28%;提取物质量浓度达到100. 00 mg/L时,羟基自由基(·OH)清除能力最强,清除率为94. 23%±1. 53%。整体来看,野生刺五加提取物体外抗氧化能力显著强于人工合成的VC(P 0. 05)。  相似文献   

9.
采用热水浸提和超声辅助法提取白术多糖,研究白术多糖的总还原能力以及对超氧阴离子(O2-·)、羟基自由基(·OH)、1,1-二苯基-2-苦苯肼自由基(DPPH·)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超声频率80 kHz,功率220 W时,白术多糖提取率达到最大(8.017%),明显高于热水浸提法所得(6.832%).白术多糖对·OH和DPPH·具有较强的清除作用,随着质量浓度的升高,·OH清除率呈上升趋势.超声功率和频率均对白术多糖的抗氧化活性有影响且超声功率的影响较大.随着超声功率的提高,白术多糖清除·OH的能力增强,但对O2-·的清除能力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10.
对野菊[Dendranthema indicum (L. ) Des Moul. ]花的60%乙醇提取物中酚类成分的组成与含量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该提取物对· O2-、· OH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以及防牛奶霉变的能力.结果表明,野菊花60%乙醇提取物主要含有黄酮类成分和一定量的酚酸类成分;酚酸类成分中绿原酸和咖啡酸的含量分别为20.74 mg·g-1和1 420.57 μg·g-1;总黄酮含量为490.50 mg·g-1,其中槲皮素、木犀草素、芹菜素、刺槐素和蒙花苷的含量分别为31.05、22.67、23.09、30.71和107.23 mg·g-1,分别占总黄酮含量的6.33%、4.62%、4.71%、6.26%和21.86%.该提取物对· O2-、· OH和DPPH自由基均有一定的清除能力,在实验设置的浓度范围内,对3种自由基的清除率与该提取物浓度基本呈正相关关系,回归方程分别为y=0.273x+38.540、y=1.208x+2.761和y=2.032x+45.330,IC50分别为41.98 μg·mL-1、39.11 mg·mL-1和2.30 mg·mL-1,其中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最强,且其IC50略高于VC.在牛奶中添加一定量的野菊花60%乙醇提取物(质量体积分数0.012 5%~0.2%),牛奶中的各级霉斑数量、病情指数以及霉菌孢子数均低于空白处理组,且该提取物的这种防霉变能力与其浓度呈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其中0.2%的野菊花60%乙醇提取物的防霉变能力高于质量体积分数0.01%山梨酸钾.实验结果显示,野菊花60%乙醇提取物具有较高的抗氧化能力和显著的防霉变能力,可作为食品防腐剂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金樱子总黄酮(RLTF)体外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并观察其对过氧化氢诱导损伤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抗氧化作用的影响。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水杨酸法、DPPH法分别测定RLTF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羟自由基(·OH)、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DPPH·)的清除率;Hoechst染色法分析各组细胞凋亡情况;MTT法测定细胞活力;分光光度法检测各组细胞中SOD、CAT、GSH-Px活性。结果显示,在20~200μg范围内,随着样品加入量增大,RLTF对·OH和DPPH·的清除率逐渐增大,而对O-·2的清除率则是先增大后减少;RLTF对O-·2的清除作用偏低,对·OH的清除率与芦丁相当,对DPPH·的清除能力则强于芦丁而弱于Vc。Hoechst染色观察结果表明RLTF预处理细胞后,能明显提高细胞的抗凋亡作用。与H2O2损伤组比较,不同浓度RLTF预处理组的细胞活力均显著升高(P0.01);不同浓度RLTF预处理组细胞中的SOD、CAT和GSH-Px活性均明显增加(P0.01),且呈剂量依赖性。上述结果表明,RLTF具有较强的自由基体外清除能力,能有效提高氧化损伤HUVEC细胞中SOD、CAT、GSH-Px的酶活性,其可能通过清除细胞内自由基和提高细胞抗氧化酶活性来提高细胞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采用体外模拟胃肠消化模型,分析了猴头菌子实体多酚类物质(polyphenol compounds from fruiting bodies of Hericium erinaceus,HEP)在模拟胃肠道消化(gastrointestinal digestion, GD)过程中总多酚和总黄酮的含量变化规律,并对其酚酸和黄酮类物质的释放量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比较,采用H2O2诱导RAW 264.7细胞氧化损伤模型,研究了HEP及其胃与肠消化产物对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经胃消化的猴头菌子实体多酚类物质产物(HEP-S)与HEP相比,其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分别上升了11.66%和27.33%,DPPH、ABTS和·OH自由基清除能力分别升高了10.33%、17.52%和2.22%。肠消化产物(HEP-I)与HEP相比,总多酚和总黄酮分别降低了35.82%和46.67%,DPPH、ABTS和·OH自由基清除能力分别降低了60.02%、50.13%和46.43%。液质联用(UPLC-MS/MS)的检测结果显示,HEP、HEP-S和H...  相似文献   

13.
采用70%乙醇回流提取,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得到资木瓜总黄酮,进一步研究其体内外抗氧化活性。检测资木瓜对Fe3+的还原力,分析资木瓜对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以及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检测对LPS诱导的氧化应激小鼠模型血液中SOD和MDA的影响。结果发现资木瓜总黄酮具有良好的还原能力,对·OH和DPPH·自由基的最大清除率分别是97.8%、69.8%,但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率较低仅为38.3%;在体内实验中资木瓜能增加小鼠血清中SOD活性、降低MDA浓度。说明资木瓜总黄酮通过直接清除自由基、增加机体抗氧化酶SOD的活性、减少脂质过氧化物的生成,产生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4.
对虎耳草中抗氧化活性物质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研究并对其进行总黄酮、总多酚、多糖的含量测定。通过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设计,以虎耳草中抗氧化活性物质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响应值,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提取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提取温度39℃、料液比1∶40.5(g/mL)、提取时间3.7 min,微波功率500 W的优化条件下,以水为提取溶剂时,其提取液对DPPH.的清除率达到最大,为80.32%,同时将该提取液进行成分分析,1 g提取液中含有总黄酮11.30 mg,总多酚20.27 mg,多糖55.85 mg。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树葡萄果皮和种籽的抗氧化和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采用比色法测定了不同成熟度树葡萄果皮和种籽70%乙醇提取物的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并分析了他们与抗氧化活性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作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绿果皮的总多酚含量最高(95.96 mg g~(-1) DW),红果皮的最低(18.31 mg g~(-1) DW);绿果籽的总黄酮含量最高(43.48 mg g~(-1) DW),紫果籽的最低(16.50 mg g~(-1) DW);抗氧化活性及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作用均以绿果皮的最强,紫果籽的最弱。树葡萄果皮/籽清除·OH自由基能力均高于抗坏血酸,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作用均强于阿卡波糖;其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能力显著正相关(P0.05),抗氧化能力与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呈显著正相关(P0.05)。因此,树葡萄绿果的总多酚及总黄酮含量较高,抗氧化活性、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较强,可用于天然抗氧化剂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开发。  相似文献   

16.
柿子渣中多酚的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研究了料液比、提取温度、乙醇浓度、提取时间4个因素对柿子渣中总多酚提取效果的影响,运用正交试验设计对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并采用DPPH法检测了柿子渣多酚提取液清除自由基的能力.结果表明:(1)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对总多酚含量影响显著,乙醇浓度和料液比对总多酚含量影响不显著;柿子渣总多酚提取的最佳工艺为:料液比20:1(mL·g-1),提取温度90℃,乙醇浓度40%,提取时间4 h.(2)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优化条件下总多酚的提取量可达到21.402 mg·g-1,高于正交试验中任何一组.(3)抗氧化活性试验表明,当柿子渣多酚提取液质量浓度为0.24 mg·mL-1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可达95.4%,与对照Vc抗氧化能力无显著差异,表明在该优化工艺下提取的柿子渣多酚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7.
南瓜醇提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化学体系模拟法体外测定南瓜醇提物((pumpkin ethanol extract,PEE)对1,1-二苯基-2-苦苯肼自由基(DPP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和羟自由基(·OH)的清除能力,总还原力,对β-胡萝卜素/亚油酸自氧化体系的总抗氧化能力以及脂质过氧化的抑制能力.结果显示PEE对DPPH·、02-和·OH均有较强的清除能力,IC50值分别为18.8 mg/mL、29.0 ms/mL和44.9μg/mL,有显著的还原力和总抗氧化力,对脂质过氧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PEE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均有良好的量效关系.上述结果为南瓜作为抗氧化的保健食品或功能食品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探究不同显齿蛇葡萄提取物抗氧化活性及其与多酚、黄酮、二氢杨梅素的相关性。实验分别用水和乙醇溶液提取制备四种显齿蛇葡萄提取物,并测定总多酚、总黄酮、二氢杨梅素含量。利用·OH、O_2~-·、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以及还原力实验共四种体系,评价各提取物抗氧化活性;使用SPSS进行活性与成分的Pearson相关分析,并建立回归方程模型。结果显示,四种提取物均具有显著抗氧化活性,但差异明显,综合以二氢杨梅素提取物最强,醇提物居中,水提物最弱。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不同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与总多酚、总黄酮、二氢杨梅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 0.01),表明总多酚、总黄酮、二氢杨梅素均是显齿蛇葡萄中主要抗氧化功效因子,但不同抗氧化体系中三种成分的影响程度表现各异。  相似文献   

19.
野生桑树桑黄和杨树桑黄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野生桑树桑黄和杨树桑黄子实体乙醇提取物抗氧化活性和化学成分的差异,探讨其高抗氧化能力的来源。以二苯基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清除率、超氧阴离子清除率和β-胡萝卜素漂白实验作为抗氧化的指标比较其抗氧化活性差异。结果表明,桑树桑黄和杨树桑黄均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杨树桑黄的抗氧化活性显著强于桑树桑黄;杨树桑黄醇提物的总黄酮和总多酚含量均高于桑树桑黄醇提物。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Triple-TOF-MS)比较了桑树桑黄和杨树桑黄乙醇提取物成分差异,桑树桑黄中共鉴定出19种多酚类物质,杨树桑黄中除了与桑树桑黄中相同的19种物质,还另外分析出3种多酚类物质。  相似文献   

20.
翅茎香青中黄酮物质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翅茎香青的茎、叶和花为研究对象,测定其总黄酮含量及其黄酮粗提物对羟自由基(OH·)和超氧自由基(02-·)的清除能力.方法:用索氏提取法以乙醇(95%)为溶剂提取翅茎香青各部位的黄酮物质,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各部位总黄酮含量以及黄酮粗提物对OH·及02-·的清除率进行测定.结果:实验结果表明:翅茎香青花的总黄酮含量较高,对OH·的清除作用也较好,其叶的黄酮粗提物对O2-·的抑制作用较好.结论:翅茎香青茎、叶和花的黄酮粗提物对OH·和O2-·均具有一定的清除活性,这将为我们日后的研究工作起到铺垫及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