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探讨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I(cTnI)、尿酸(UA)联合检测在心力衰竭(HF)患者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徐州市铜山区人民医院心血管住院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HF患者45例作为观察组,非HF患者5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清cTnI、NT-proBNP、UA水平,并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LVEF、血清cTnI、NT-proBNP、UA水平,测量观察组出院时血清cTnI、UA和NT-proBNP水平并观察其出院后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LVEF及血清cTnI、NT-proBNP、U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LVEF明显下降,血清cTnI、NT-proBNP、UA水平明显升高;观察组治疗前LVEF、血清cTnI、NTproBNP、UA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出院时血清cTnI、NT-proBNP、UA水平高者更易发生心脏事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TnI、NT-proBNP、UA水平检测对于HF的诊断及病情判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初步探讨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植入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Cypher支架)和裸支架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以及对判断预后的意义.方法 226枚Cypher支架(Cypher支架组)和102枚裸支架(裸支架组)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时植入梗死相关动脉,在术前、术后8 h和术后24 h取静脉血测量血清hs-CRP.结果 Cypher支架组和裸支架组患者术前和术后血清hs-CRP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个月,有主要心血管事件患者与无主要心血管事件患者相比,血清hs-CRP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8 h和术后2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在有无主要心血管事件上,Cypher支架组内在各时间点血清hs-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裸支架组内在术后8 h和术后24 h血清hs-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PCI治疗植入裸支架的STEMI患者,术后8 h和术后24 h血清hs-CRP升高,12个月后主要心血管事件增多;急诊PCI治疗植入Cypher支架的STEMI患者,12个月后主要心血管事件与血清hs-CRP升高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3.
刘爱华  王绪芳 《现代保健》2014,(15):148-151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成功溶栓患者中是否发生早期心血管事件,比较其NT-proBNP的差异,并研究其与血清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之间的相关性,探讨测定血浆NT-proBNP水平在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成功溶栓治疗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61例ST段抬高型AMI患者应用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前测定NT-proBNP。随访30 d,观察30 d内是否发生心血管死亡、心力衰竭、再发心肌梗死、梗死后心绞痛等情况。结果:血浆NT-proBNP水平在早期有心血管事件组高于无心血管事件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NT-proBNP水平与cTnT、CK、CK-MB、LVEDD存在正相关(P〈0.05),与LVEF存在负相关(P〈0.05)。结论:测定入院时血浆NT-proBNP水平对评估AMI经过成功溶栓治疗的患者30d内发生心血管事件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抵抗素对心力衰竭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3年2月在本院收治的85例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入院时采血测定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N末端B型钠尿肽(NT-proBNP)及生化指标,心脏彩色超声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等。随访1-2年,记录患者发生心源性死亡、慢性心力衰竭恶化需再住院等主要心血管事件。结果: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与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r=0.562,P〈0.05);与EF呈负相关(r=-0.454, P〈0.05)。对比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NT-proBNP为(3583±2872)pg/mL,明显高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的(1894±1234)pg/mL,抵抗素为(19.2±2.3)ng/mL,明显高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的(13.5±3.1)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抵抗素水平曲线下面积为0.79,P=0.0001,说明抵抗素预测心力衰竭患者心血管事件有显著意义。结论:血清抵抗素水平检测对心力衰竭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存在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的水平与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关系,分析NT-proBNP对行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早期不良心脏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2009年10月~2011年6月入住我院CCU病房治疗的经急诊PCI治疗的AMI患者62例,其中女性12例,男性50例。入院后测定血浆NT-proBNP浓度,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及肌钙蛋白。在院期间内科系统治疗,所有患者随访期限均为30 d,观察早期心血管事件是否发生。结果 30 d后随访,发生亚急性血栓形成1例,梗死后心绞痛7例、再发心肌梗死3例,心力衰竭10例、恶性心律失常2例,心源性猝死1例。NT-proBNP与cTn(Ir=0.444 2,P<0.05)、LVEDD(r=0.800 9,P<0.01)呈正相关,与LVEF(r=-0.835 9,P<0.01)呈负相关。有心血管事件组NT-proNP、cTnI、LVEDD均高于无心血管事件组,LVEF均低于无心血管事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NT-proBNP可以预测行急诊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预后,指导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8月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CHF患者86例,将86例患者按不同年龄段分为3组:A组(45~54岁,12例)、B组(55~64岁,31例)、C组(≥65岁,43例)。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浆NT-proBNP水平,并对患者随访12个月,观察记录心血管事件。 结果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症状显著改善后,NT-proBN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443.002,P<0.05)。各组治疗后血浆中NT-proBNP水平A组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的血清NT-proBNP、ICTP、MMP-9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8月因急性心肌梗死在本院行PCI手术的3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比较不同临床特征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分析影响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300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例数为40例,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3.33%;BMI≥24 kg/m2、合并高脂血症、置入支架数目≥2个、支架直径≥3 mm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患者NT-proBNP较高、MMP-9水平较低,不同年龄、性别、饮酒史、吸烟史、糖尿病史、卒中史、ICTP水平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作为自变量,将是否发生血栓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置入支架数目和MMP-9水平的OR值分别为5.204和4.342。结论置入支架数目和MMP-9水平是影响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临床应早期监测血清MMP-9等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达格列净对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心功能以及血清NT-proBNP、 cTnⅠ水平的影响。方法 120例HFrE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标准心力衰竭药物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达格列净治疗。比较两组的心功能、不良事件以及血清NT-proBNP、 cTnⅠ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LVEF高于对照组,LVESD、LVEDD以及血清NT-proBNP、 cTnⅠ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11.67%,低于对照组的30.00%(P <0.05)。结论 达格列净可明显改善HFrEF患者的心功能,降低NT-proBNP、 cTnⅠ水平,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术后应用替罗非班对心功能及血清LDH、CK-MB、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STEMI拟行PCI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替罗非班干预)和对照组(无替罗非班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生化指标和心功能指标。结果术后,两组的LDH、CK-MB均较术前降低,NT-proBNP均较术前升高,实验组患者的LDH、CK-MB、NT-proBN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LVEF均较术前升高,LVESV、LVEDV均较术前降低,且实验组的LVEF高于对照组,LVESV、LVEDV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STEMI患者PCI术后应用替罗非班有助于改善心功能,减少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联合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治疗与直接PCI治疗对患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一氧化氮(NO)、P选择素(PS)及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乐至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诊治的4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24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立刻给予PCI治疗,研究组予以静脉溶栓后择期PCI治疗。比较两组术后临床疗效和手术前后血生化相关因子、心功能变化,观察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 d,研究组ST段下移率、血管梗死再通率、支架置入成功率、胸痛缓解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两组血浆NO水平较术前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vWF、PS、NT-proBNP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较术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均较术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发生1例急性左心衰竭,心脏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4.17%(1/24),对照组患者发生心源性死亡2例、急性左心衰竭2例、再梗发生4例,心脏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32.00%(8/25)。结论早期静脉溶栓联合PCI治疗对急性心梗患者梗死血管疏通效果更佳,可通过提高NO水平,降低vWF、PS水平,从而有效抑制血小板凝集,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NT-proBNP水平,且术后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概率较低,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后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胱抑素C及N端脑钠肽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5年8月在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行MHD的82例慢性肾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发生心血管事件分成心血管事件组(32例)与非心血管事件组(50例)。对患者心血管事件随访,收集患者入组时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患者心功能情况。心血管事件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心血管事件组平均年龄、透析病程、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钙、甲状旁腺素(PTH)、尿酸(UA)、Cys-C、NT-proBNP 9项指标均高于非心血管事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C、LDL-C、血钙、PTH、UA、Cys-C、NT-proBNP是MHD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P0.01)。Cys-C及NTproBNP与透析病程、血钙、UA均呈明显正相关(r值分别为0.569、0.463、0.651和0.371、0.583、0.620,P0.05)。结论Cys-C及NT-proBNP可以预测MHD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加强Cys-C及NT-proBNP水平检测有助于对MHD患者心血管事件进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与心功能、心室肌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2018年1月就诊的193例CHF患者,分析不同心功能CHF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心功能及心室肌稳定性指标(QTc、QTd离散度),并与同期于我院体检的86例健康者进行比较,分析血清NT-proBNP水平与心功能、心室肌稳定性的关系。结果:CHF组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心功能指标LVMI、LAVI、心室肌稳定性指标QTc、QTd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心功能指标LVEF显著低于健康组(P0.05),且随着NYHA分级升高,CHF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心功能指标LVMI、LAVI、心室肌稳定性指标QTc、QTd明显升高(P0.05),心功能指标LVEF明显降低(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HF患者LVEF与血清NT-proBNP水平呈负相关,QTc、QTd与血清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NT-proBNP水平可为诊断CHF患者病程发展提供依据,帮助及早发现CHF并为进一步预防或治疗提供支持,其水平变化在CHF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提前肝素化的疗效及风险。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160例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80例。治疗组给予提前肝素化PCI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肝素化PCI术治疗。比较两组的TIMI血流分级、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 LVEF。结果术后,治疗组的TIMI血流0~1级率低于对照组,3级率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的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LVEF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的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PCI术提前肝素化可以提高灌注效果,有效缓解STEMI患者的病情,改善患者心功能,改善预后,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章伟 《现代保健》2010,(17):68-69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N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浓度变化及对其诊断和预后的意义.方法 检测132 例冠心病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NT-proBNP水平,及34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在住院后第7天、第15天、第30天血清NT-proBNP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冠心病患者同步作心电图检查.患者均随访180天,观察此期间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情况.结果 (1)不同病变程度冠心病组血清NT-proBNP水平随着病情程度的加重逐渐升高且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2)随访期内冠心病患者死亡组血清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生存者组(P 〈0.01).(3)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好转出院组治疗后第7天血清NT-ProBNP水平开始显著降低(P 〈0.01),第7、15、30天的血清NT-ProBNP水平逐渐下降.死亡组治疗后3个时间点血清NT-proBNP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升高(P〈0.05).心衰恶化组治疗后3个时间点血清NT-proBNP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NT-proBNP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是CHD患者将来发生心血管事件及心源性猝死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测定血清肺炎衣原体(TWAR)IgG、IgM抗体滴度水平,采用罗红霉素治疗肺炎衣原体感染,观察冠心病患者的预后心血管事件发生。方法应用间接微量免疫荧光法,测定了115例冠心病病人(CHD组)和60例非冠心病对照者(对照组)入院时的血清TWARIgG、IgM抗体滴度。其中CHD组病人分为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n=75)和急性心肌梗塞(AMI)组(n=40)。55例UAP病人(TWARIgG≥1∶16)随机分为口服罗红霉素治疗组(150mg/d)和维生素C(Vc)安慰剂组(100mg/d),治疗7天,于入院28天时复查血清IgG、IgM抗体滴度,同时进行6个月随访,记录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CHD组病人血清TWARIgG平均几何滴度(GMT)(1∶57.77±4.42)与对照组(1∶19.93±4.29)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CHD组TWAR既往感染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3.91%vs38.33%,P<0.001),两组急性感染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在随访中,罗红霉素治疗组有3人(10%)发生了心血管事件,而Vc安慰剂组有8人(32%)发生了心血管事件,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随着血清TWARIgG抗体滴度升高,其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也增高,高水平抗体滴度(1∶256≤IgG≤1∶512)其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低水平者(1∶16≤IgG≤1∶64)明显增加(66.67%vs12.50%,P<0.05)。结论短期的罗红霉素治疗可以降低其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肺炎衣原体感染可能是构成CHD发生发展的一个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预测指标和防治措施。方法 选择5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照病历单双号分为常规治疗组(33例)和银杏叶治疗组(30例)。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银杏叶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银杏叶胶囊口服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前检测血压、血脂等常规生化指标,并在治疗前、治疗后每3个月检测1次脑钠肽(BNP)和心脏彩超。观测终点为患者死亡或发生心血管事件。结果 两组患者入选时年龄、性别构成、血压、血脂、血肌酐、血红蛋白、BNP、左室舒张早期与晚期最大血流比(E/A)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银杏叶治疗组血浆BNP较常规治疗组明显下降,并一直保持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水平(P<0.01);分别于治疗后18个月和24个月心脏彩超显示左室E/A和LVEF优于常规治疗组(P<0.01或<0.05);治疗后12个月血浆BNP与治疗后24个月左室E/A和LVEF均呈显著相关性(r值分别为0.61和-0.68,P<0.05);生存分析表明,治疗后6个月血浆BNP升高的患者随访期内心血管事件发生概率也明显升高(P=0.03);Cox分析表明,该时间点血浆BNP明显升高是糖尿病肾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BNP水平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心血管事件有预测价值,银杏叶胶囊能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BNP水平并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钠血症及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对重度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4月-2015年1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按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法分为心功能Ⅳ级189例CHF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随访6月,通过电话访问及回顾患者再入院就诊的医疗记录方式记录随访信息。记录的全因死亡指患者在随访期间死亡,包括心因性死亡及非心因性死亡。按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事件组和对照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低钠血症及心血管传统危险因素对重度CH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事件组入院低钠血症发生率(21.9%vs.12.0%,P=0.027),糖尿病发生率(48.4%vs.28.0%,P=0.006)、血清N末端脑钠尿肽前体(NT-proBNP)[(1 841.2±231.5)pg/ml vs.(1 426.5±164.3)pg/ml,P<0.001)明显高于对照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钠血症(OR=1.624,95%CI:1.024~4.225,P=0.036),高血清NT-proBNP水平(OR=1.214,95%CI:1.178~4.460,P<0.001)、糖尿病(OR=2.415,95%CI:1.321~4.643,P=0.038)是重度慢性心衰患者6月内全因死亡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入院时低钠血症、高血清NT-proBNP水平、糖尿病是重度慢性心衰患者6月随访期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将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列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事件和透析充分性评价体系的临床价值和意义.方法 将47例慢性肾衰竭并规律性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A组(25例)和B组(22例),A组给予普通血液透析(HD)4 h×3次/周,B组给予普通HD4 h×2次/周+高通量血液透析滤过(HDF)4 h×1次/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每3个月检测1次血生化指标、cTnT和心脏彩超.观测终点为患者死亡或发生心血管事件或到研究截止日期.结果 B组于治疗第3个月开始血清cTnT水平较A组明显下降,并一直保持显著低于A组水平;A组于治疗第3个月开始二尖瓣口血流舒张早期流速与舒张晚期流速比值(E/A)逐渐减低,而B组维持相对恒定,到第18个月时,A组E/A开始显著低于B组;A组于治疗第3个月开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逐渐减低,而B组维持相对恒定,到第12个月时,A组LVEF开始显著低于B组.治疗第12个月时,完成随访的42例患者血清cTnT与E/A和LVEF均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54和0.66,P<0.05).经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表明,第6个月时血清cTnT≥0.1 μg/L的患者在(28.5±9.7)个月的随访期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显著高于cTnT<0.1μg/L的患者(Log-rank检验:P=0.02).Cox回归分析表明,血清cTnT水平明显升高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cTnT水平可作为HD患者透析充分性的评价指标,对心血管事件有预测价值,规律的高通量HDF治疗有助于提高HD患者的透析充分性,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血脂正常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 将108例老年血脂正常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56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脂、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6月内,观察组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IMT值显著低于对照组,而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血脂正常冠心病患者,控制血脂效果更为理想,可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心功能和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Adropin蛋白水平表达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的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286例AMI患者,均于入院24 h内行Adropin蛋白等生化指标及心脏超声指标检测,并通过定期随访记录患者MACE的发生情况。根据AMI患者不同Adropin蛋白表达水平发生MACE的情况绘制ROC曲线,根据cut-off值(160.39 pg/ml)分为Adropin(L)组和Adropin(H)组,并采用Cox比例模型分析Adropin蛋白表达水平与MACE发生的关系。结果 Adropin(L)组N端脑钠肽前体水平高于Adropin(H)组(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低于Adropin(H)组(P0.05)。随访1年,Adropin(H)组LVEF、FS相较于基线均无明显变化(P0.05);而Adropin(L)组LVEF较基线降低(P0.05),且Adropin(L)组MACE发生风险高于Adropin(H)组(P0.05)。结论在AMI患者中,低Adropin蛋白表达水平与远期MACE事件发生有关,预后较差,血清Adropin蛋白水平有望成为预测AMI患者预后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