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那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那格列奈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降糖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那格列奈组26例)和对照组(瑞格列奈组26例),治疗前后测定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肝肾功能等。结果两组患者FBG、2hPBG、HbAlc均较各自治疗前下降(P〈0.05);而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均有少量轻度消化道症状,可自行缓解。两组均无肝肾功能损害。结论那格列奈片降糖效果好,与瑞格列奈相当,不良反应轻微,是一种有效安全的降糖药。  相似文献   

2.
那格列奈对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游离脂肪酸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那格列奈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游离脂肪酸的影响。【方法】42例从未进行降糖及降脂药物治疗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那格列奈组及瑞格列奈组各21例,测定空腹游离脂肪酸(FFA)及空腹血糖(FPG)、标准餐后2h血糖(2hPG)、血脂谱,次日行静脉葡萄糖胰岛素释放试验(IVG-IRT)后,分组给予那格列奈60~90mg或瑞格列奈0.5~1.0mg,双盲治疗12周后,重复前述检查。【结果】37例完成试验,那格列奈组(18例)空腹FFA从(0.47±0.18)mmol/L下降到(0.36±0.16)mmol/L,平均下降(0.11±0.21)mmol/L(P〈0.05),瑞格列奈组(19例)空腹FFA无显著变化,那格列奈组比瑞格列奈组空腹FFA降低有明显差异。两组患者血脂谱无明显变化,治疗后FPG、2hPG、HbAlc及胰岛素抵抗指数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R0.05).胰岛B细胞功能指数(HOMA-B)、IVG-IRT 10min内急性胰岛素反应(AIR)均有明显增加(P〈0.05),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那格列奈有降低空腹游离脂肪酸的倾向,其机制可能独立于改善胰岛功能之外。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那格列奈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降糖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5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分为试验组(那格列奈组25例)和对照组(瑞格列奈组25例).治疗前后测定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肝、肾功能等.结果 两组患者FBG、2 h PBG、HbAlc均较各自治疗前下降(P<0.05)而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率试验组12.0%,对照组8.0%.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为轻度消化道症状,可自行缓解.两组均无肝肾功能损害.结论 那格列奈片降糖效果好,与瑞格列奈相当,不良反应轻微,是一种有效安全的降糖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和研究那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那格列奈)和对照组(瑞格列奈)两组,对研究组24例患者使用那格列奈进行治疗,对对照组24例患者使用瑞格列奈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2周后,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主要为轻度的消化道症状)的有3例,研究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有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那格列奈进行治疗的24例患者中有1例因肝酶轻度升高而退出治疗,使用瑞格列奈进行治疗的患者中有1例因肾功能受损而退出治疗。结论那格列奈与瑞格列奈治疗效果相当,降糖效果良好,不良反应较为轻微,能够安全和有效地治疗2型糖尿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来得时与瑞格列奈合用治疗2型糖尿病,并与50例单纯应用瑞格列奈的病人进行了比较。方法选择110例符合WHO诊断标准的2型糖尿病病人,分别应用来得时与瑞格列奈合用治疗或单纯应用瑞格列奈治疗3个月,观察血糖、HbAlc、空腹及餐后2h血浆胰岛素。结果来得时与瑞格列奈合用治疗组与单纯应用瑞格列奈治疗组在治疗后4、8、12周血糖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而两组间早餐前血糖差异有显著性(P〈0.05),早午晚餐后2h血糖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bAlc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及餐后2h血浆胰岛素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上升(P〈0.01)。结论来得时与瑞格列奈合用,可更好地模拟生理性胰岛素早期分泌,有效降低血糖,使血糖平稳,从而达到良好的整体代谢控制,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那格列奈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降糖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58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分为治疗组(那格列奈组30例)和对照组(瑞格列奈组28例),治疗前后测定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肝、肾功能等.结果 两组患者FBG、2 h PBG、HbAlc均较各自治疗前下降(P<0.05);而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显效率(46.6%)及有效率 (50.0%)和对照组显效率(42.9%)及有效率(46.4%)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率治疗组13.3%,对照组10.7%,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为轻度消化道症状,可自行缓解.结论 那格列奈片降糖效果好,与瑞格列奈相当,不良反应轻微,是一种有效安全的降糖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瑞格列奈和格列吡嗪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差异。方法将80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瑞格列奈组和格列吡嗪组。瑞格列奈组采用瑞格列奈治疗。格列吡嗪组采用格列吡嗪治疗,监测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空腹及餐后2h血糖。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及24周糖化血红蛋白,治疗前及治疗后24周空腹C肽以及总胆固醇、体重和甘油三脂的变化,并观察有否低血糖等不良反应。结果瑞格列奈组和格列吡嗪组对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较治疗前有相似的下降效果(P〈0.05),糖化血红蛋白治疗后12周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24周时瑞格列奈组糖化血红蛋白优于格列吡嗪组。C-肽治疗后24周较治疗前明显增加,两组参数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瑞格列奈和格列吡嗪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治疗均有效,但瑞格列奈控制糖化血红蛋白的能力。保护胰岛B细胞的功能方面优于格列吡嗪,且更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那格列奈(商品名:唐力)与阿卡波糖(商品名:拜唐苹)治疗冠心病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名冠心病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那格列奈组25例及阿卡波糖组25例,疗程为12周。定期测定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2hBG)、糖化血红蛋白(AlC)、C反应蛋白(CRP)和体重指数(BMI)。结果那格列奈组FIG平均下降2.02mmol/L,阿卡波糖组平均下降1.89mmol/L,两组P值均〈0.05,降低的幅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药物对P2hBG均有明显降低作用,那格列奈组平均下降5.12mmol/L,阿卡波糖组平均下降4.10mmol/L(P〈0.01),两组比较P2hBG降低的幅度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AlC均能显著降低,那格列奈组从(9.83±1.50)%降至(6.34±0.55)%(P〈0.01),阿卡波糖组从(8.56±1.32)%降至(6.88±0.60)%(P〈0.01),两组比较AIC降低的幅度有统计学意义(P〈0.01);CRP两组均能显著降低,那格列奈组平均下降4.55mg/L,阿卡波糖组平均下降3.22mg/L两组比较,CRP降低的幅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周那格列奈组BMI下降2.1%(P〈0.05),阿卡波糖组BMI下降2.35%(P〈0.05),两组间比较元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那格列奈和阿卡波糖均有降低空腹和餐后血糖以及AlC CRP BMI的作用,那格列奈对餐后血糖高为主的糖尿病患者作用更好,那格列奈治疗冠心病并2型糖尿病患者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瑞格列奈的降糖作用及对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32例初诊、未经降糖药物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瑞格列奈0.5~1.0mg治疗12周,治疗前及停药24小时后测定血糖及胰岛素(INS)。结果瑞格列奈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有明显降低(P〈0.05或P〈0.01),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NR)明显下降〈P〈0.05或P〈0.01)。结论瑞格列奈能通过显著降低血糖而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胰岛素分泌的质和量均获得改善,能轻微恢复急性胰岛素反应,同时胰岛素抵抗也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冠脉舒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疗效。方法:随机将76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降糖药和扩张冠状动脉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同时加用冠脉舒。结果:治疗6周后两组比较,心悸、胸闷的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心绞痛、心电图的总有效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空腹血糖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未发现明显毒性和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冠脉舒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能够提高疗效,且安全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那格列奈与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用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 ,比较那格列奈与瑞格列奈治疗 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4 6例 2型糖尿病患者 ,随机分为瑞格列奈组 (A组 ,1.0 mg tid,n=2 3)和那格列奈组 (B组 ,90 .0 mg tid,n=2 3)进行治疗 ,疗程为 12周 ,观察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A1c)、胰岛素水平等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 A组的空腹和餐后 30、6 0、12 0 m in血糖 ,以及 A 1c明显下降 (P<0 .0 5 )。 B组的餐后 6 0、12 0 m in血糖明显下降 (P<0 .0 5 ) ,空腹、餐后 30 min血糖及 A1c有下降趋势 ,但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用药后 12周 ,两组餐后 30、6 0、12 0 min胰岛素水平 ,0~ 12 0min胰岛素曲线下面积和 C肽曲线下面积有显著增加 (P<0 .0 5 )。但 A、B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本研究剂量下瑞格列奈降糖效果优于那格列奈 ,二者促进餐后胰岛素释放的效应相似。  相似文献   

12.
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建凯   《中国医学工程》2007,15(9):752-754,757
目的评价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双模拟临床试验方法,一共收集70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35例,口服国产瑞格列奈片1mg,1天3次;对照组35例,口服格列吡嗪片5mg,1天3次,经过2周的平衡期后进入治疗期,疗程12周。结果2组患者,与用药前比较,治疗12周,2组空腹血糖均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2组餐后血糖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格列奈组餐后1h胰岛素增加,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瑞格列奈1mg,1天3次,与格列吡嗪5mg,1天3次比较降低空腹血糖疗效相当,均能显著降低餐后血糖。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那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6个中心219例未使用药物、诊断时间>3个月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计完成那格列奈组105例、瑞格列奈组114例;观察时间12周,有效性指标为空腹和标准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安全性指标包括肝肾功能、血脂、血尿常规。结果那格列奈和瑞格列奈治疗后HbA1c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那格列奈和瑞格列奈治疗后空腹和餐后2h血糖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事件。低血糖事件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那格列奈是安全有效的降血糖药物。  相似文献   

14.
邵建政 《当代医学》2013,(28):142-144
目的观察那格列奈在治疗2型糖尿病的治疗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56例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初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8例。两组患者均使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加用那格列奈治疗,对照组予安慰剂治疗,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控制情况及各时段胰岛素浓度。结果256例患者均遵医嘱治疗,完成试验。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由治疗前的(8.65±1.11)mmol/L、(11.98±2.11)mmol/L、(7.01±0.95)mmol/L下降至治疗后的(6.90±1.10)mmol/L、(8.22±1.15)mmol/L、(6.42±0.95)mmol/L,对照组由治疗前的(8.80±1.23)mmol/L、(12.57±2.55)mmol/L、(7.52±1.13)mmol/L下降至治疗后的(7.13±0.90)mmol/L、(8.34±1.21)mmol/L、(6.87±0.99)mmo//L,观察组下降情况明显优对照组,且能促进早期胰岛素的分泌,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那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良好,且能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降糖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文献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 分别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进行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文献检索,采用RevMan5.1统计软件包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计纳入29篇文献,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8、12 w后空腹、餐后2 h血糖明显改善并且可以减少糖化血红蛋白量,前后对照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24 w前后空腹、餐后2 h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治疗24 w前后糖化血红蛋白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与诺和灵30R比较治疗2型糖尿病在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3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可以有效控制空腹、餐后2 h的血糖,并且可以减少糖化血红蛋白的含量;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较控制空腹、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优于诺和灵30R.  相似文献   

16.
刘洁  王尧  邓月珍  叶飞  王峰  朱亭 《现代医学》2011,39(5):516-519
目的: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评价那格列奈和瑞格列奈联合长效胰岛素来得时治疗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自身交叉试验设计,选取新诊断的T2DM患者20例,在给予每晚睡前皮下注射基础胰岛素来得时将空腹血糖降至6~8 mmol.L-1基础上,维持剂量不变,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于3餐前15 min给予那格列奈(120 mg,3次.d-1)或瑞格列奈(1 mg,3次.d-1)治疗3 d,后3 d两药交叉,共计6 d,同时应用CGMS持续进行(154±6)h的血糖监测。结果:(1)那格列奈在控制餐前、餐后平均血糖水平与瑞格列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使用那格列奈与瑞格列奈的24 h平均血糖水平、血糖极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使用那格列奈与瑞格列奈的日内血糖漂移最大幅度及平均血糖漂移幅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使用那格列奈发生低血糖1次,瑞格列奈发生低血糖3次。结论:(1)三餐前口服那格列奈加睡前注射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及三餐前口服瑞格列奈加睡前注射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的两种治疗方案在控制血糖波动方面无明显差异;(2)那格列奈发生低血糖风险小,较瑞格列奈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那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那格列奈与瑞格列奈(1:1)平行对照,整个试验过程12周。入选48例患者分为:试验组(那格列奈)24例和对照组(瑞格列奈)24例,治疗期间主要观察餐后2h血糖(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2hPG及HbAlc治疗后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改善值两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那格列奈能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2hPG和HbAlc,降糖效果好,不良反应(尤其是低血糖)少且程度较轻,患者有良好的依从性及耐受性。  相似文献   

18.
李素霞  张晓凡 《中原医刊》2006,33(10):10-11
目的比较诺和龙与格列吡嗪对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单纯饮食及运动治疗控制不满意的2型糖尿病患者118例,随机分为诺和龙组(60例)和格列吡嗪组(58例),疗程12周。结果诺和龙与格列吡嗪有相似的降糖效果(P<0.01),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都能提高空腹和餐后2h血清C肽水平(P<0.05),空腹C肽水平的提高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餐后2h C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对体重指数的影响比较有临床意义(P<0.05)。两者对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影响,诺和龙未发现明显的低血糖反应,格列吡嗪有5例出现餐前低血糖症状。结论诺和龙是一种非磺脲类的胰岛素促分泌剂,起效快,模拟生理性的胰岛素分泌,降糖效果好,对β细胞功能影响小,比格列吡嗪更完全、更方便、依从性更好。  相似文献   

19.
崔丽娟  孙侃 《农垦医学》2012,34(4):289-291
目的:观察地特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初次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地特胰岛素和瑞格列奈联合治疗,观察治疗12周前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BMI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2周后患者的FBG、2hPG和HbA1C均明显降低(P<0.05),无夜间低血糖发生.治疗前后体重无明显增加.结论:地特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初诊断2型糖尿病,血糖达标率高,低血糖发生率低,体重增加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26例,随机分入瑞格列奈组和格列苯脲组,治疗观察时间12周。结果治疗4,8,12周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HbA1c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两组之间无差异。瑞格列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低于格列苯脲组,低血糖的发生率显著地低于格列苯脲组(3.17%对14.29%,P<0.01)。结论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