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男子110米栏全程技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揭示男子110米栏优秀运动员的全程技术规律与特点,使用16mm 高速摄影机,对第11届亚运会男子110米栏的决赛进行全程跟踪摄影和影片解析,得到全程分栏时间、速度、过栏步长与时间(腾空、支撑时间)等参数。用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物力学的方法,在群体和个体两方面与第24届奥运会的优秀选手作了比较、分析。此外,还对我国与亚洲男子110米栏选手的技术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世界优秀跨栏运动员分栏时间与专项成绩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世界优秀男子110m跨栏运动员的分栏时间与专项成绩进行综合分析.得出世界优秀男子110m跨栏运动员的分栏时间与专项成绩的关联度,并进行排序,分析各分栏时间对专项成绩的影响程度,为世界优秀男子110m跨栏运动员的训练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试论现代直道栏技术特征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问题的提出 直道栏项目或称短距离跨栏项目,主要是指男子110米栏和女子100米栏,从广义的角度讲,还包括110米以内的其它跨栏跑项目和室内直道栏项目。在直道栏项目中,男子110米栏技术最具有代表性。目前我国男子110米栏已开始步入世界先进水平,优秀运动员李彤甚至撞进了巴塞罗那奥运会110米栏八强。为了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灰色关联度分析等方法,对中外优秀110m跨栏跑运动员主要技术指标与成绩的关系进行量化研究,结果显示:优秀110m栏运动员主要技术指标与成绩关联度排序是栏间3步的平均时间、冲刺平均速度、冲刺时间、保持最大速度经过栏的个数、起跑至H1速度、跨栏腾空时间平均值、最大分栏速度、平均分栏速度。同时发现栏间3步的平均时间、冲刺平均速度、冲刺时间3项指标是影响优秀110m栏运动成绩的关键技术指标。就此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建议,对提高我国110m栏运动水平和科学化训练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我国优秀男子110 m栏运动员的跨栏技术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通过高速摄像机拍摄和录像解析刘翔、陈雁浩及我国最好成绩在14 s以内的8名优秀男子跨栏运动员的跨栏技术,并与第8届世界田径锦标赛跨栏前8名运动员比较,结果显示,我国优秀跨栏运动员的栏间时间的总均值比国外运动员快;分栏时间长而平均速度低;过栏腾空时间总平均数值长;跨栏步技术存在起跨角大、下栏距离长的问题.揭示了我国跨栏运动员技术上存在的薄弱环节,为我国的跨栏训练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灰色关联度分析等方法,对中外优秀110栏运动员主要技术指标与成绩分别进行关联度分析,结果显示:刘翔、国内与国外运动员主要技术指标与成绩关联度排序不一致;我国优秀跨栏运动员的栏间三步时间之和比国外运动员少;分栏平均时间长而过栏平均速度低;起跑到上第一栏的时间和腾空过栏时间之和大。刘翔要在今后的比赛中取得更好成绩,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起跑和腾空过栏阶段技术训练。  相似文献   

7.
运用格拉布斯、因子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对刘翔、史冬鹏等31名我国优秀男子110 m栏运动员运动素质指标进行分析,确定我国优秀男子110 m栏运动员运动素质指标体系由速度、专项速度、速度耐力、速度力量、力量5个层面和12栏跨栏跑>60 m起动计时>110 m起跑计时>起跑至第1栏时间>起跑至第5栏时间>100 m跨步跳>深蹲7个要素构成。并建立起我国优秀男子110 m栏运动员专项运动成绩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通过将我国男子110m栏优秀运动员的跨栏技术与国外110m栏优秀运动员的技术参数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了我国运动员技术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差距与不足,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训练建议,对进一步提高我国110m栏项目的运动水平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作者应用文献资料法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对我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研究刘翔在不同成绩时第五栏中起跨攻栏技术的运动学指标的变化,探讨其第五栏中起跨攻栏技术的特点,对我国优秀男子110m栏运动员的训练提供了一些建议。本研究分三次进行拍摄解析。第一次的拍摄对象为2003年4月全国田径大奖赛男子110m栏决赛的运动员。第二次的拍摄对象为2003年6月20日在上海体育学院田径场参加上海优秀运动员比赛的男子110m栏比赛的运动员刘翔等。第三次的拍摄对象为2003年9月11-14日在上海源深体育场参加2003年全国田径大奖赛的男子110m栏决赛的运动员。通过计算机解析系统,对拍摄的优秀男子110m栏运动员的技术影…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3位优秀110m栏运动员的技术特征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法和比较分析法 ,对我国 3位优秀 110m栏运动员的比赛技术参数进行分析研究 ,并把部分技术参数与国外优秀选手进行对比 ,发现我国 3位选手在平跑能力、全程跨栏步步长、全程分栏时间与速度、过栏时间方面存在着不足 ,这些都有待于今后改进和提高。  相似文献   

11.
中外优秀110 m跨栏跑运动员速度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揭示中外优秀男子110 m跨栏跑速度分配的本质,提高我国男子110 m跨栏跑运动成绩和改进训练方法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动态分析法对男子110 m跨栏跑进行全程分析。结果表明,中外优秀的跨栏运动员在第3栏-第5栏间速度最快并保持稳定,从跨过第6栏后开始逐渐减速,减速至第9栏前速度达最小,在第9栏到第10栏间又出现加速,然后高速冲刺至终点;运动员栏间跑速度快,会造成过栏腾空时间长;9个跨栏周期的平均速度是影响运动员能否夺冠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为了保持我国110米栏项目常胜不衰,有必要研究我国110 m栏一线运动员与二线运动员专项能力的异同及其衔接训练的规律和特点。采用特尔菲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分析了我国男子110 m栏一线运动员与二线运动员专项能力的异同,分别找到他们提高110 m栏专项成绩的突破口,以及训练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了各自的训练主攻方向,并探讨二线运动员专项能力的衔接训练问题。特别指出:我国110 m栏一线运动员与二线运动员都存在着体重偏重问题,而体重偏重与上肢力量训练方法不佳有关。  相似文献   

13.
11Om栏运动员摆动动作的运动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高速摄影及影片解析法获取了我国优秀男子110m栏运动员第六栏跨栏步技术摆动动作的相关运动学指标.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优秀男子110m栏运动员跨栏步摆动动作的时相划分为大腿分前摆与下压两个亚时相,小腿分折叠、打开与保持三个亚时相.摆动腿下压的时机始于身体重心位于栏上瞬时,大约经过0.031s的时间,起跨腿加速向前提拉.整个跨栏步摆动腿前摆时间是下压时间的1.25倍,前摆的平均角速度慢于下压的平均角速度;小腿打开时间是折叠时间的4.55倍,小腿折叠的平均角速度约为打开的1.74倍.  相似文献   

14.
中外优秀男子110m栏运动员运动参数对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对我国优秀男子110m栏运动员刘翔、陈雁浩、史冬鹏及我国最好成绩在14s以内的8名优秀男子跨栏运动员的跨栏技术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我国运动员技术上的不足,揭示了我国跨栏运动员技术上存在的薄弱环节,明确了技术发展方向,提出了训练重点,旨在为我国的跨栏训练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5.
对当前世界优秀男子110m栏运动员的竞技实力进行分析,为我国110m栏选材、训练提供借鉴.结果显示:当今世界男子110m栏竞争激烈,近期竞技实力最强且竞技状态稳定性较好的是美国运动员 Merritt、Richardson.  相似文献   

16.
110m栏运动员摆动动作的运动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高速摄影及影片解析法获取了我国优秀男子 110m栏运动员第六栏跨栏步技术摆动动作的相关运动学指标。研究结果表明 :我国优秀男子 110m栏运动员跨栏步摆动动作的时相划分为 :大腿分前摆与下压两个亚时相 ,小腿分折叠、打开与保持三个亚时相。摆动腿下压的时机始于身体重心位于栏上瞬时 ,大约经过 0 .0 31s的时间 ,起跨腿加速向前提拉。整个跨栏步摆动腿前摆时间是下压时间的 1.2 5倍 ,前摆的平均角速度慢于下压的平均角速度 ;小腿打开时间是折叠时间的 4 .5 5倍 ,小腿折叠的平均角速度约为打开的 1.74倍  相似文献   

17.
中外优秀110m栏运动员若干技术特征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优秀 110m栏运动员与第 6届世锦赛前 7名运动员进行对比分析时发现 :我国优秀选手下栏距离明显偏长、跨栏步腾空时间耗时多 ;另外 ,虽然全程速度曲线的规律与世锦赛前 7名大体一致 ,但栏间最高速度、保持速度的能力、各分栏速度的稳定性以及终点加速冲刺的能力均明显差于对方 ,这是导致比赛成绩差距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为了保持我国110米栏项目常胜不衰,有必要研究我国110m栏一线运动员与二线运动员专项能力的异同及其衔接训练的规律和特点。采用特尔菲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分析了我国男子110m栏一线运动员与二线运动员专项能力的异同,分别找到他们提高110m栏专项成绩的突破口,以及训练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了各自的训练主攻方向,并探讨二线运动员专项能力的衔接训练问题。特别指出:我国110m栏一线运动员与二线运动员都存在着体重偏重问题.而体重偏重与上肢力量训练方法不佳有关。  相似文献   

19.
朱静华  丛林 《中华武术》2006,(12):20-21
众所周知,男子110米栏和女子100米栏的成绩主要取决于速度水平,一个优秀的直道栏运动员,首先要具备良好的短跑速度,换句话讲,直道栏项目就是带障碍的短跑。在直道栏运动员训练的全过程中,只有坚持贯彻“速度优先”的原则,才能保证专项成绩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20.
中外优秀110m栏运动员全程速度变化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我国优秀110m栏运动员和第6届世锦赛前7名运动员的全程速度变化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优秀110m栏运动员在全程栏间速度的稳定性、攻栏技术等方面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相比无显著差异,但在最大栏间速度、平均栏间速度、冲刺速度及保持较快栏间速度的能力上均明显差于对方,这些都有待于我国运动员今后努力改进与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