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核磁共振测井技术普遍应用于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结构、流体性质判别等方面。而由于碳酸盐岩储层的非均质性造成了常规测井响应的多解性与复杂性,利用核磁共振测井来综合反映储层孔隙结构和流体性质可克服常规测井的不足。本文基于大量的岩心核磁共振实验,分析了碳酸盐岩岩样的横向驰豫T2谱特征、T2谱与孔喉结构的关系、粒径的影响、裂缝孔洞的影响、T2截止值变化规律及核磁分析的孔渗参数与常规分析的孔渗参数的关系,取得了一些新的认识和结论。实验研究表明:核磁共振T2分布谱反映的是岩石孔隙结构,反映了孔隙孔径大小的分布,在评价碳酸盐岩孔隙结构与储层有效性方面有较好的效果;岩样颗粒大小对核磁共振测量的影响很小,粒径下限值为2mm;由研磨式PDC钻头或带岩屑破碎器钻取的岩屑并不适合核磁共振技术的应用;碳酸盐岩地层的T2截止值不是定值,与泥质含量成反比关系;T2分布谱还不能有效的反映裂缝孔渗参数,但T2谱可定性的识别孔洞发育的储层。  相似文献   

2.
在油气田实际的勘探开发过程中充分利用核磁共振测井能够提供一种不依赖于电性的储层流体评价方法,本文主要针对该方法在实际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不同评价方法下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在实际利用核磁共振测井技术的过程中,储层中含有的天然气、原油的黏度、水的局限性等都会对核磁共振技术的储层识别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水平井开发是红河油田现阶段的首要任务,寻求高效可行的水平井油层评价手段对红河油田来说至关重要。钻井液核磁共振录井作为一项最为有效的低渗透储层现场评价技术,能够准确检测钻井液含油量,进而提供岩石含油量、原油可动性等与储集层物性和储集层流体性质相关的评价参数,评价储层含油性。红河油田2口水平井的应用实例表明,钻井液核磁共振录井技术能够较为准确地识别和评价水平井低渗透含油储层。  相似文献   

4.
安棚地区绝大部分储层属于低孔低渗储层,在初步分析了其低孔低渗形成的主要原因和利用常规测井资料进行储层评价的局限性后,本文介绍了利用5700系列中MREX核磁共振测井资料进行储层评价的主要方法,并辅以实例说明,充分显示了核磁共振测井在该低孔低渗地区储层评价中的优势,并针对核磁共振测井中常出现的问题予以分析和解释。  相似文献   

5.
核磁共振测井是地层评价中一种有效的测井新方法,它能提供孔隙度、渗透率、流体含量和流体特性等信息。但是,一些客观因素影响着核磁共振测井资料质量和应用效果。本文系统分析了孔隙度、孔隙结构及流体性质对核磁共振测井资料质量和应用效果的影响,在核磁共振测井解释和应用过程中引起重视,提高储层评价精度。  相似文献   

6.
吉兰泰油田固阳组的巨厚砂砾岩储层地层矿化度较高,油水关系较为明显,但常规测井解释技术评价该套储层产能与试油结果差异较大,影响了该套储层的高效开发.针对这套储层厚度大、非均质强、孔隙结构复杂的特点,通过对核磁共振测井资料宏观尺度和微观尺度的分析,构建基于储层品质主控因素分析的储层综合指数,与试油、试采等动态资料相结合,建立储层基于产液能力的分级评价模型,实现储层分级评价.该方法提高了有效储层的识别精度,为油田分段开发方案的设计、提高油藏采收率、延长稳产时间,提供了可靠依据.将该方法应用于新井储层综合评价中,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普光气田主要产层是海相碳酸盐地层,具有非均质性强、孔隙度低、储层岩性复杂的特点。常规测井在正确划分储层和储层评价方面存在难度。核磁共振测井能够直接测量储层的自由流体孔隙度,并能提供较为精确的储层渗透率,并且测量结果不受岩性、地层水矿化度的影响,也不破坏地层的平衡状态和孔隙结构,在储层的解释评价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核磁共振技术在油气工业领域,被广泛应用于岩心分析,应用对象由常规储层向非常规储层如页岩、碳酸盐岩、致密砂岩、煤岩等转变。非常规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多样、非均质性极强,大量发育微纳米级孔隙,流体在其中的渗流机理复杂,常规技术手段因难以准确表征储层内部微观结构已无法适应当前的油气勘探开发研究需求。核磁共振技术作为一种储层评价的重要技术手段在表征储层孔隙结构、流体识别等方面有独特的优势,且对样品无损无害、分辨率高,因而应用范围与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从原理出发,介绍了核磁共振技术在孔隙结构表征与流体识别方面的应用现状,对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核磁共振录井技术作为一项新兴的录井技术,在油田勘探及开发中可以起到快速判断储层的物性及其含油性并进行快速评价等作用。本文在阐述核磁共振录井技术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核磁共振录井技术的应用现状,以期为油田勘探及开发工作作出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0.
核磁共振录井技术是一项新兴的录井技术,在油田的勘探和开发中可以快速判断储层的物性及含油性,并进行评价:根据核磁资料确定地层是否需要进行压裂作业;对稠油储层的评价也获得了重大的突破;并落实了辽河油田的物性评价标准及油层评价标准。本文同时阐述了核磁技术发展中注意的事项,从而更好地为油田的勘探及开发服务。  相似文献   

11.
低渗储层微观非均质性强,微观孔隙结构高精度表征成为低渗油藏开发的难点。近年来,国内低渗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的表征技术开始从定性向定量、二维向三维转变,出现了恒速压汞、核磁共振等定量表征技术和X-CT、FIB-SEM等三维重构技术。理论方面也有孔隙结构模拟和分形学的发展。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指出国内低渗储层微观孔隙结构高精度表征处于起步阶段,定量测试和三维重构技术应用还不广泛,孔隙结构模拟和分形理论研究还不深入,有限样品点测试结果难以延伸到整个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的预测。未来低渗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的精细表征主要在于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数字岩心和孔隙结构模拟相结合、恒速压汞技术和分形理论相结合等多种理论方法综合应用。  相似文献   

12.
郭振武 《辽宁化工》2011,40(11):1142-1144
通过对志丹探区旦八区长6储层压裂地质特征的认识及压裂基础分析,提出长6储层的压裂工艺技术优化模式;针对长6储层低渗特低渗的特性及本地区地应力、岩石力学性质及地层破裂压力梯度等方面的特征,结合该地区压裂工艺技术改造的现状,对旦八区长6储层压裂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增强了旦八区长6油层压裂施工效果,提高了单井产量。  相似文献   

13.
下刚果盆地油气资源丰富,油气成藏条件优越,但主力勘探层系白垩系孔隙型碳酸盐岩储层的分布复杂、纵横向变化快,储层预测和烃类检测难度大。针对此难题,通过精细的岩石物理分析,形成了以井震结合地震相识别和匹配追踪谱分解分析等技术为手段的碳酸盐有利相带预测技术,建立了融相控建模、叠前联合弹性参数预测及物性直接预测于一体的物性预测技术。在此基础上,对远景目标以吸收衰减和拉梅弹性参数分析为主进行含油气性风险评估。形成了一套适合研究区及类似区域的碳酸盐岩储层预测技术系列,并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的碳酸盐岩有利储层空间展布进行了预测。该技术系列、方法和研究思路对类似区域的储层预测和烃类检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肖建敏  李辉  党媛  胥明琳 《硅酸盐通报》2017,36(12):4072-4077
29 Si固体核磁共振技术是目前研究水泥基材料定量分析的有效工具之一,在水泥化学领域应用广泛.从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入手,突出了29 Si固体核磁共振技术在水泥化学中的优势,并结合29 Si固体核磁共振定量分析技术和数据,从硅酸盐水泥熟料矿物组分、硅酸盐水泥水化过程量化表征及硅灰掺入的其他水泥基材料的定量分析等方面综述了29 Si固体核磁共振技术在水泥基材料定量分析中的应用,总结了29 Si固体核磁共振技术在水泥基材料领域定量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核磁共振技术在水泥基材料领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飞雁滩-老河口河道砂体油藏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了馆陶组河道砂体的速度变化规律、地震反射特征,同时利用正演技术分析了砂岩振幅与厚度、含油性及沉积相的关系,并总结了分频、R ave等属性分析新技术的特点及对河道砂体油藏的描述效果。对类似地区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渗透率是储层评价的重要参数之一,利用测井方法求取渗透率是最经济的。常规测井已经发展了多种计算渗透率的方法,但是这些方法在精度和通用性方面尚不能满足储层评价的需要。核磁共振测井得到的回波串中包含了孔径大小及流体赋存状态等十分丰富的信息,用核磁共振测井来确定地层渗透率有独特的优势。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常用的三种核磁共振测井渗透率模型,Coates模型、SDR模型以及回波串的和计算公式,介绍了这三种模型的基本形式,各自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7.
中原油田W220块由于构造极其复杂,储层物性变化大等原因,一直未能动用开发。W220断块区储层沉积条件复杂,纵横向变化大。主要目的层油砂体展布、控制因素与发育规律不甚明确,有利储层分布的主体位置难以把握。利用轻烃色谱分析技术对W220块储层进行含油性评价,为此后制定的后续投产方案及区块开发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The possibility of using the13C NMR technique as a preliminary screening for the analysis of manufactured household products is presented. Spectra for several surfactants and related products in water solution were obtained for reference. The application of13C NMR to commercial products shows that many surfactants can easily be distinguished from one another and determined from a single spectrum without laborious separative pretreatments.  相似文献   

19.
We describe a new solid-state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technique for correlating anisotropic and isotropic chemical shifts in powdered samples. Two-dimensional (2D) NMR spectra are obtained by processing signals acquired in independent experiments for different angles between the sample spinning axis and the Zeeman magnetic field. This 2D NMR approach can therefore resolve individual static anisotropic lineshapes according to their isotropic chemical shift frequencies, without use of sudden mechanical motions or multiple-pulse irradiation schemes. Applications of the technique are illustrated with an analysis of the chemical shift anisotropy for the eight distinct 13C sites in tyrosine.  相似文献   

20.
压裂液粘度对低渗透储层伤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压裂液对储集层的伤害通常是利用岩心伤害来确定的。文章通过核磁共振的方法,采用真实砂岩并以甘油水合物溶液模拟不同粘度的压裂液,分析研究压裂液粘度对束缚水增加伤害程度和两相流伤害程度的影响。为降低压裂液对特低渗透储层压裂改造过程中的储层伤害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