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区域产业集群如何应对来自内外部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流动,如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成为我国产业集群发展中重要的研究课题任务。本文从宁波的区域经济特点出发,选择宁波模具产业集群园区作为重点的剖析对象,从多个视角分析集群产业园对增强集群创新能力的作用。基于宁波产业集群的特点,要注重宁波区域主导产业的发展和升级及集群内部结构的优化和调整。  相似文献   

2.
全球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产业集群促进了海南省产业分工和新型产业基地的形成,对海南经济社会发展和进步产生了较大的推动力。本文在阐述分析了海南省的资源和区域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港口经济圈、构建旅游产业集群、构建临空产业集群、休闲产业集群、构建临空产业集群等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全球产业链分工促进了地方产业集群融入全球产业网络,离散的产业集群跨区域合作正是基于协同效应、外部经济效应和内部规模经济效应而产生的。产业集群间合作有技术联盟、全球价值链产业协作和集群网络要素几种机制,相应有产业链纵向型、龙头企业带动型、技术市场协同型,以及异构互补型几种合作模式。中国的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区域,已经形成了较为密集的产业集群聚集区,但产业集群间还存在着行政区经济分割、产业同构且集中于低端环节、生产要素市场分割及服务平台重复建设等问题,产业集群的跨区域合作需要整合区域要素资源,推动产业联动发展,建立区域合作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4.
产业集群已经成为最具创新力和竞争优势的产业组织形式。产业集群有自己的生命周期。根据产业集群的集聚外部性变化和以知识与技术多样性为基础的创新水平变化为主要标志,本文提出将产业集群生命周期划分为形成期、发展期、成熟期和衰落期四个阶段,并分析了各阶段产业集群的特点、内在机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产业集群是大城市郊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承担着带动周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任。在大城市郊区规划创建产业集群既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也能够得到大城市功能和辐射,是自然和必然的有机结合。本文以上海郊区发展为背景,对郊区城市化与产业集群发展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分析。对于政府在培育、发展产业集群促进城市化发展的措施上,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霍治平 《网友世界》2013,(16):39-41
产业集群困境研究已经成为学术研究的前沿领域,本文通过对河南长垣起重产业集群形成的机制以及其所归属的产业集群的类型进行阐述及分析,可以得出其形成初始就所面临的一系列的问题,然后再重点对其集群发展多年的方法和经验进行分析,包括取得成就的方面及其最终还是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弊端进行讨论,得出起重产业集群的困境,其后综合产业集群发展的经验和其一开始的形成机制和固有类型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应对这些困境的合理的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7.
集群化发展是当今产业发展的趋势之一,本文对国内外艺术产业集群领域理论研究的现状和不足进行了探析,基于艺术产业集群演进路径理论提出了艺术产业集群发展的典型模式,并以宋庄艺术聚集园区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8.
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高度的空间集聚从而带来信息交流、人才汇聚和创意的激发,即创意产业的集群。集群是指在某个特定产业中相互关联的,在地理位置上相对集中的若干企业和机构的集合,这种产业空间组织形式对形成产业和区域竞争力有很强的优势。文章以"798艺术区"、杭州LOFT49等创意产业聚集区的发展状况为例,论述了,在中国建设创意产业集群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发展中的方向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高度的空间集聚从而带来信息交流、人才汇聚和创意的激发,即创意产业的集群。集群是指在某个特定产业中相互关联的,在地理位置上相对集中的若干企业和机构的集合,这种产业空间组织形式对形成产业和区域竞争力有很强的优势。文章以798艺术区、杭州LOFT49等创意产业聚集区的发展状况为例,论述了,在中国建设创意产业集群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发展中的方向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数字娱乐技术》2013,(7):54-59
安防关系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本文梳理了安防及安防产业的概念和边界,以浙江杭州安防产业发展为案例,探究了安防产业发展概况和发展优势,分析了安防产业集群发展原因,最后分别从国家层面、地区层面和企业层面提出了发展我国安防产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软件导刊》2010,(8):F0002-F0002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电子商务与产业经济研究所是依托经贸分院电子商务专业成立的教学科研基层组织单位。研究所现有8名研究人员,其中副高以上职称1名,博士2名。作为经贸分院学科建设的支撑平台之一,研究所主要在三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传统产业集群升级转型研究。重点研究产业集群形成和演变的基本理论,产业集群升级转型的方向和路径等。  相似文献   

12.
在对前人于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含义、影响因素和实现路径等方面的梳理下,总结了前人对高质量发展的一致性观点和认识.根据装备制造业在制造业和实体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筛选并确定了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的内部影响因素,建立了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实体和创新子系统,绘制了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创新因果关系图和系统流图.并且构造了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创新系统仿真模型,设计了四种仿真方案,并使用Vensim软件利用13年来包头市装备制造业集群的相关统计数据进行了仿真.根据仿真结果发现,企业R&D经费投入对包头市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发展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民投正式挂牌,利用社会资本盘活产业资产,化解过剩产能、进行产业重组升级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究竟社会资本的引入能为解决产能过剩问题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它能够成为解决过剩产能的一剂良方吗?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发展室主任赵英对《中国经济和信息化》(以下简称CEI)发表了看法。  相似文献   

14.
《软件导刊》2010,(4):F0002-F0002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电子商务与产业经济研究所是依托经贸分院电子商务专业成立的教学科研基层组织单位。研究所现有8名研究人员,其中副高以上职称1名,博士2名。作为经贸分院学科建设的支撑平台之一,研究所主要在三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传统产业集群升级转型研究。重点研究产业集群形成和演变的基本理论,产业集群升级转型的方向和路径等。二是区域自主创新与科技政策调整研究。  相似文献   

15.
传统产业背景下的生态系统理论是否存在内生的平台结构原理?对这一问题的探究是理解产业集群竞争优势来源的一个有益视角.基于这一研究意图,本文梳理了产业生态系统的概念和构成,分析了产业生态系统的特征和运行,从结构效率和约束效率入手,探讨企业如何利用平台架构促进产业发展.这一研究有利于利用产业内生的产业秩序,通过跨企业的数字化...  相似文献   

16.
专业集群构建是各高职院校打造办学特色和专业特色的关键。本文以计算机专业为例,浅谈高职计算机专业集群构建实践探索的几种途径,使得产业集群发展与高职院校专业集群构建能进入良性循环的快车道。  相似文献   

17.
针对产业集群的复杂自适应系统(Complex Adaptive System,CAS)特性,以CAS理论的个体行为模型和整体演化的ECHO模型为基础,并结合产业集群的概念特征建立产业集群系统构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产业集群系统动态演化模型。该模型把产业集群演化的生命周期特性和复杂系统的演化识别过程结合起来,以复杂系统的演化机制为依据,认为产业集群诞生于混沌经济环境,经过系统对环境的自适应学习,自身的分岔与突变,系统功能的整体涌现,达到系统暂态稳定,是一个螺旋上升的循环过程。产业集群系统演化的核心机制是以产业分工为主的自适应机制和以系统创新为主的分岔与突变机制。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农村金融产业组织作为一个研究对象,并把金融产业组织看作是一种内生而来的制度结构和制度形态,从而将交易成本理论拓展到了产业组织领域。分析结果表明,在宏观层面上,金融产业组织的成本高低取决于金融产业结构与宏观层面的社会结构是否相兼容;在微观层面上,取决于与微观层面的金融合约的执行机制是否相契合。基于社会结构和金融合约执行机制对金融产业组织影响的内在逻辑,具有垄断特征的农村金融产业组织是一个次优选择。从长期视角来看,金融改革的重心在于制度条件的改善,只有国家所建立的外生金融与民间兴起的内生金融的共同发展才能够形成一个最优的农村金融产业组织的结构。  相似文献   

19.
中小企业的发展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强调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地理集中、分工协同的集群化发展是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形式之一,而工业互联网作为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基础设施,以新型的应用模式和创造性的工业生态,为推动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和集群内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工具。本文分析了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的总体态势,从产业集群的特征和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实现路径出发,针对当前产业集群服务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研究如何通过工业互联网推动中小企业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电子强国是一个“集群”概念。通过政策、法规、体制以及文化,最终的落脚点是那些电子产业中的领头羊企业和他们分别所带领的产业集群的发展与强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