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叶松教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20余载,对中医脾胃病的研究造诣颇深,对反流性食管炎的诊治也有自己的独见。笔者有幸随师侍诊,获益匪浅,现就导师从肝胃论治反流性食管炎的临证经验浅述如下。1病因病机反流性食管炎(RE)是一种胃内容物反流引起食管症状和并发症的疾病,其最特征性症状是烧心和反流[1]。属于中医学"胃反"、"吐酸"、"梅核气"、"噎嗝"、"胃脘痛"等范畴。食管,属胃气所主,且与肝、胆密切相关。叶松教授认为,反流性食管炎病位在食管,但其发病主要责之于肝胃。胃为六腑之一,主受纳腐熟水  相似文献   

2.
反流性食管炎是脾胃科常见疾病,近年来本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攀升。白光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辨治此病,对反流性食管炎有其独到的见解。以左金丸为底方加减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常获良效。通过对白光教授治疗本病之验案加以总结,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
魏明教授是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中医师,国家二级教授,从医30多年来,以理气清热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肝胃郁热证,取得显著疗效.吾师认为气机升降失调导致肝气郁结、胃气上逆,为反流性食管炎肝胃郁热证的病机,独创理气清热方治疗该病,在临床运用中取得了显著疗效.文中对理气清热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肝胃郁热证的运用进行了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吴冰清  喻斌 《光明中医》2024,(7):1304-1307
目的 探析喻斌教授以半夏厚朴汤合左金丸论治反流性食管炎合并焦虑抑郁的临证思路与用药经验。方法 通过跟师,收集整理全程医案,查阅相关文献,总结喻教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理论思想,治法特色,用药经验,并附有临床医案。结果 喻斌教授认为,应从气、痰、火3个病理因素论治反流性食管炎。根据反流性食管炎最典型症状,喻教授治疗此病首取理气化痰,舒咽喉,畅情志;次以疏肝泻火,调和胃络止痛。结论 喻教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经验丰富,独具特色,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叶影  王德龙  龙惠珍 《新中医》2017,49(9):184-185
正龙惠珍教授为浙江省中医院中医内科门诊主任,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及教学工作30余载,临证经验丰富,擅长内科杂病及疑难病的治疗。笔者有幸随龙教授临证抄方,观龙教授诊治反流性食管炎,常以甘酸养阴之法,用沙参麦冬汤灵活加减,疗效显著,现将龙教授经验介绍如下。1中医对反流性食管炎的认识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属于胃反流性疾病(GRED)之一,系指多种原因导致胃内容物(包括胃酸、胆汁等)  相似文献   

6.
反流性食管炎是指由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黏膜损伤的一种慢性难治性疾病。笔者结合多年临床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经验,认为反流性食管炎病机应强调木郁土壅、胃失和降,临床辨证以肝胃郁热证较为常见,运用疏肝健脾法,常用方为疏肝和胃颗粒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反流性食管炎是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食管炎症,表现为食管黏膜破损。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以烧心、反酸、胸骨后烧灼感、咽部异物感为主的慢性炎症。其对应中医病名为“吐酸”“梅核气”“呕吐”等。反流性食管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人群,成人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提高。随着社会环境变化,反流性食管炎也有逐渐高发趋势。山西省人民医院王宝迎教授认为,虽然该病的病位在食管,但与肝、脾胃、肺相关;治疗上应以健脾化痰、疏肝和胃、降逆止痛为关键。文章结合案例介绍王主任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经验,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8.
四逆陷胸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6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它是指过多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烧心等症状,并可导致食管炎和口、咽、喉、气管等食管以外的组织损害。GERD包括:反流性食管炎;症状性反流;由异常反流或反流性食管炎引起的并发症。我们用四逆陷胸汤治疗66例胃食管反流病(均属碱反流型),临床观察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白兆芝教授为山西省首届名老中医、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在近50年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中,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笔者有幸跟师临证,获益良多,现将白兆芝教授运用四二调胃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经验介绍如下。1病机概要白兆芝教授认为反流性食管炎的形成与脾胃运化功能失调、脾胃升降失常密切相关。临床常见脾胃虚弱或气阴亏虚、痰瘀互结、肝气犯胃、肝胃郁热、痰湿中阻、寒热失调、胃阴不足等证。  相似文献   

10.
叶柏教授从事脾胃病临床工作及研究数十年,在运用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临床疗效显著。本文将探析叶柏教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学术思想,笔者通过跟随叶柏教授门诊抄方,结合阅读大量相关文献资料,总结叶柏教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治法及方药。叶柏教授认为脾胃虚弱、肝郁脾虚、痰气交阻、肝胃不和为本病常见证型,其中又以痰气交阻证尤为多见,治疗本病多以疏肝健脾、化痰降逆为重点,自拟临床验方,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种消化系统多发性疾患,其致病因素多样,以反流、烧心为其主要临床表现。近些年来,中医以辨证论治、审证求因等为诊治原则,在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上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李廷荃教授根据“致中和”理论提出,本病主因肝、脾、胃不和,寒、湿、热兼杂而发作,治疗时选用半夏泻心汤为基础方,自拟顺胃降逆方以理气机、调寒热、和气血。本文旨在介绍李廷荃教授基于“致中和”思想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证经验,以期为本病的中医药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现代医学认为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因素主要包括防御机制削弱、胃排空延迟、食管感觉异常、攻击因子作用等;其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方式主要包括:改变生活习惯,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维持治疗等。传统医学认为胃食管反流病的病位在脾胃,与肝胆关系密切。大黄黄连泻心汤多用于胃热攻冲型反流性食管炎,小陷胸汤多用于胆火上逆型反流性食管炎,四逆散可用于肝胃气滞型反流性食管炎,橘皮竹茹汤可用于胃虚有热型反流性食管炎,麦门冬汤多运用于胃阴不足型反流性食管炎,旋覆代赭汤可运用于痰浊阻滞、胃气上逆型反流性食管炎,旋覆花汤多运用于气滞血瘀型反流性食管炎,黄芪建中汤可运用于脾胃虚寒型反流性食管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疏肝理气和胃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38例和奥美拉唑对照组34例,疗程均为8周,之后进行临床症状疗效和胃镜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主要临床症状与次要临床症状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能明显降低胃镜下反流性食管炎分级和积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疏肝理气和胃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和总结近年中医临床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情况,利用聚类分析方法挖掘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组方配伍规律。方法:通过对2013年、2014年的文献进行检索和整理归纳,选择中医临床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108篇论文为研究范围,将其临床证型和用药情况等信息录入到数据库,获得193组信息,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临床治疗不同证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进行分析,寻找其规律。结果:108篇文献中,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有176味,频次高于50%的中药依其使用的频次高低分别为甘草、半夏、黄连、海螵蛸、柴胡、陈皮、芍药、茯苓、枳壳、厚朴、吴茱萸、旋覆花、白术、黄芩、赭石等;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辨证分型的频数高低分别为肝胃郁热、肝胃不和、中虚气逆、痰湿内阻、气虚血瘀和寒热错杂;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组方为半夏、海螵蛸、黄连、吴茱萸、白及、大黄、瓜蒌、麦冬、牡丹皮、蒲公英、神曲、瓦楞子、栀子、竹茹等。结论:基于聚类分析得到的中医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组方配伍与"胃食管反流病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15.
疏肝理气和胃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娟  张颖 《北京中医药》2008,27(7):522-523
目的 观察疏肝理气和胃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2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38例和奥美拉唑对照组34例,疗程均为8周,之后进行临床症状疗效和胃镜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主要临床症状与次要临床症状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能明显降低胃镜下反流性食管炎分级和积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疏肝理气和胃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反流性食管炎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复发率高。王庆国教授认为,本病以脾胃升降失序,寒热错杂其中为基本病机,临床上从仲景辛开苦降之法,选半夏泻心汤为基本方,并与后世医方百合乌药散合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以理顺气机,平调寒热,燮理阴阳。本文对王庆国教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经验进行整理和总结,以期为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挖掘方"和"共识方"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探讨临床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组方配伍规律。方法:采用以聚类分析方法挖掘的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组方(简称"挖掘方")和"胃食管反流病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中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组方(简称"共识方"),进行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临床治疗比较研究。结果:总有效率"挖掘方"86.4%(19/22),"共识方"85.7%(18/21),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基于聚类分析方法挖掘得到的中医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组方:黄连、吴茱萸、栀子、丹皮、半夏、乌贼骨、瓦楞子、白及、蒲公英、瓜蒌、竹茹、麦冬、大黄和神曲,其临床疗效理想,也可作为中医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参考组方。  相似文献   

18.
针对反流性食管炎临床上以咳喘为主症者,严季澜教授认为,其病机关键在于脾胃郁热,胃气上逆,胃酸反流,侵蚀食管,上冲咽喉引发咳喘,临床多诊断为变异性咳喘等.以疏肝和胃、降逆制酸、宣肺平喘为治法,强调临床需辨证施治,整体合参,以提高临床治愈效果,有效减少了因食管外症为主的反流性食管炎的失治误治.  相似文献   

19.
朱晓燕  朱生梁 《北京中医》2004,23(6):323-325
目的 探讨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辨证与胃镜表现、胆汁反流及幽门螺杆菌 (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对 14 2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中医辨证和胃镜下表现、胆汁反流及HP感染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反流性食管炎分级与中医主要辨证分型有相关性 ,A级以肝胃郁热型(71.6 % )为主 ,B级以胆热犯胃型 (44 % )为主 ;反流性食管炎胆热犯胃型与内镜下胆汁反流密切相关 ,HP感染多为实证。结论 胃镜表现、胆汁反流、HP感染等因素在中医分型证治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在辨病的基础上结合内镜所见加以辨证分型 ,能提高辨证用药的准确性 ,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辨证与胃镜表现、胆汁反流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对142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中医辨证和胃镜下表现、胆汁反流及HP感染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反流性食管炎分级与中医主要辨证分型有相关性,A级以肝胃郁热型(71.6%)为主,B级以胆热犯胃型(44%)为主;反流性食管炎胆热犯胃型与内镜下胆汁反流密切相关,HP感染多为实证.结论胃镜表现、胆汁反流、HP感染等因素在中医分型证治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在辨病的基础上结合内镜所见加以辨证分型,能提高辨证用药的准确性,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