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庆辉 《化学教育》2014,35(15):29-33
在“国培计划”高中化学观摩课“铁盐和亚铁盐的性质”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中,通过向学生提供具有一定开放性和综合性的学习任务,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过程中对元素化合物性质的学习内容产生深度思考,并对学习过程产生深度体验。教学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对自主、合作学习过程的自我评价,对元素化合物课型中促进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发展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以"铁盐和亚铁盐"教学为例,从"暖宝宝"这一情境出发,创设了"暖宝宝使用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使用后暖宝宝中铁元素可能存在的价态是什么、如何验证" "如何回收利用暖宝宝中的铁元素"3个问题情境,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探究学习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3.
设计了“铁盐和亚铁盐”的单元教学,以“探究硫酸亚铁的性质”和“线路板腐蚀液的研究”为核心任务,把铁盐与亚铁盐的性质、Fe2+和Fe3+的相互转化等核心知识贯穿其中,建立从物质类别、元素价态视角研究物质性质及转化的思路方法,促进多维度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融合发展。经过多轮次教学改进,结合教学实践过程及其教学效果抽提出“注重应用无机物的认识模型,重点把握研究物质性质的角度和思路”“抓住典型活动,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设计开放性任务,通过有效的师生对话进行诊断,外显问题解决思路”等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4.
在没有外加掺杂剂的条件下,以FeCl3,Fe(NO3)3,Fe2(SO4)3,FePO4等多种铁盐为氧化剂,在水溶液中采用"无模板"的方法制备了具有较高电导率的聚苯胺纳米结构.铁盐是一种强酸弱碱盐,在水溶液中发生水解释放出质子,质子可以作为掺杂剂进入聚苯胺主链,因此,在苯胺的聚合过程中,铁盐同时起到氧化剂和掺杂剂的双重功能,进一步简化了导电聚苯胺纳米结构的合成条件,降低了反应成本.FTIR,UV-Vis,XRD等结构表征证实所得的纳米结构的聚苯胺均为掺杂态.试验发现,铁盐较低的氧化/还原电位使产物具有较小的直径和较高的电导率和结晶性.不同的对阴离子对聚苯胺产物的形貌有一定的影响,但对产物的结构和性能影响不大.铁盐与苯胺单体的比例对聚苯胺的形貌和电导率均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孙彤  朱燕 《化学教育》2022,43(1):128-128
1教学现状分析在以补铁剂为研究对象进行铁盐、亚铁盐化学性质的教学中往往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更侧重学习具体的事实性知识。(2)实验探究的方案基本由教师以流程图的形式给出或以教师演示为主,降低了学生实验探究的自主性和开放性。(3)在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中,缺少分析并解决相应问题的思路引导。(4)补铁剂的选择单一,以硫酸亚铁片为主。  相似文献   

6.
龙琪 《化学教育》2018,39(13):64-68
运用能斯特方程及电极电势进行推导,经过实验验证发现,海带中提取碘的氧化条件是酸性环境,最佳氧化剂是铁盐。常规浓度的铁盐可将海带中的碘离子氧化成单质碘,而单质碘不被氧化成碘酸根离子。实验中不需要特别控制溶液pH和铁离子浓度。  相似文献   

7.
铁盐增敏-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岩石样品中超痕量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解脱测定液中引入三价铁盐,并在其增敏下,使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岩石样品中的超痕量金.方法检出限为0.02ng/g,精密度(RSD,n=12)为5%~8%.方法准确可靠.进行国家一级标样物质的测试,结果符合质量要求,与标准值吻合.  相似文献   

8.
以Fe3+、Fe2+的鉴别和转化为例,详细介绍了绘画实验的纸笔与试剂浓度选择、绘画图案设计、微课应用及效果分析,还进行了“铁及其化合物”的一些化学反应。绘画实验突出了化学实验现象的色彩美,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是一种值得尝试的创新实验方式。  相似文献   

9.
以柠檬酸铁、硝酸铁、硫酸铁溶液分别浸渍活性炭制得的铁/活性炭催化剂在氩气中不同温度下处理,然后进行穆斯堡尔谱测定。实验结果表明,因浸渍铁盐的不同,造成催化剂中活性金属组分的分散状态以及金属-载体相互作用之强弱均有较大的差异。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催化剂中的铁逐渐被载体炭还原。由三种铁盐制备的Fe/C催化剂的分解和还原历程是不同的。催化剂中铁被载体炭还原之难易程度还与α-Fe_2O_3的分散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0.
化学实验评价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化学学科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尝试借鉴香港高中化学学科校本评核方法设计“教、学、评”活动促进学生化学学习和实验能力发展。介绍了香港高中化学学科校本评核框架及准则,以人教版《化学1》(2003年课标本)“铁盐和亚铁盐”为例,结合2017年课标设计实验评价量表,通过实验活动串联教学任务,以期实现教、学、评目标。通过评价反馈,促使更加科学、全面地评估学生的实验能力表现,为教师的化学教学实践提供改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无机高分子聚合铁盐类混凝剂制备方法评述(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无机高分子聚合铁盐类混凝剂的几种生产制备方法.对用硫酸亚铁经催化氧化法和直接氧化法制备聚合硫酸铁,用各种含铁工业废渣制备复合聚铁,以及采用生物和电化学方法制备聚铁类混凝剂等方法的优缺点等作了较全面评述.还对固体聚合铁的生产及液体聚合铁混凝剂的稳定性进行了讨论,对目前聚合铁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新的铁盐体系催化合成聚乙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发现并研究了三种乙炔定向聚合的新催化剂--环烷酸和膦酸酯铁盐与三烷基铝组成的配位络合催化剂.对所得的聚乙炔进行了IR、ESR、X-射线衍射、SEM、TEM、电阻率及元素分析等表征。结果表明,新催化剂具有聚合活性高,定向性好,可直接成膜等特点。同时发现Fe(P507)3催化所得聚乙炔有单晶衍射特征。此外,对聚乙炔膜的电化学及电池性能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天然水(除雨水外)中一般都含有铁盐,地下水中含亚铁盐较多,因空气的氧化,地面水中主要以Fe(Ⅲ)存在。天然水中含铁量一般较低,不致于影响人体健康,但是如超过0.3 mg·L-1则会产生特殊气味而不适于食用。工业上则视其用途有不同要求[1],如纺织、染色、造纸工业上用水含铁量不能超过0.2 mg·L-1。铁也是维持人体正常新陈代谢的重要元素之一,所以环境中铁的测定具有一定意义。近年来,有关树脂相光度法单独测定Fe(Ⅲ)和Fe(Ⅱ)的研究已有报道[2~4],本文在文献[2]的基础上,利用Fe(Ⅲ)和Fe(Ⅱ)能在弱酸性条件下与1,10-二氮杂菲(phen)生成稳定有…  相似文献   

14.
不同Fe2+/Fe3+比的铁盐溶液对氧化铁晶型和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欧晓佳  程极源 《合成化学》1998,6(2):118-120
改变铁盐溶液中Fe2+.Fe3+比,将其与氨水反应,制得铁铬催化剂的主体相氧化铁,用TPR,XRD和活性评价对制得的氧化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不同Fe/Fe^3+比的铁盐溶液,将得到不同性质和晶型的氧化铁。  相似文献   

15.
硼氢化钠是一种温和的选择性还原剂,在一般条件下只能还原醛、酮和酰卤,对其它化合物,如亚砜、腈等则不起作用,因而限制了其应用范围。据文献据道,某些金属盐能有效地提高硼氢化钠的还原能力,最近我们报道了硼氢化钠和六水合三氯化铁在还原亚砜为硫醚的反应中,此复合还原剂比其它试剂具有明显的优点,本工作继续研究了硼氢化钠/铁盐还原腈类化合物为相应的伯胺的反应。  相似文献   

16.
硫酸亚铁铵制备的绿色化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实验原理硫酸亚铁铵是一种复盐,常以水合物(FeSO4·(NH4)2SO4·6H2O)形式存在,其外观为浅蓝绿色单斜晶体,在空气中比一般亚铁盐稳定,不易被氧化,溶于水而不溶于乙醇,是分析化学中常见的还原剂。硫酸亚铁铵的实验室制备分两步:一是制取硫酸亚铁;二是硫酸亚铁与等物质量的硫酸铵  相似文献   

17.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中学化学活动课中,精心挑选具有探索性和实用性的实验课题,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学习化学,是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在高中化学课本中,盐类的水解是分散在碳酸盐、硅酸盐、铝盐和铁盐各节中讲的。在碳酸盐、硅酸盐和钠盐中,主要讨论弱酸强碱盐的水解;在铝盐和铁盐中,主要讨论强酸弱碱盐的水解。形成盐类水解的概念时,是以碳酸钠为例,学生往往理解得不深不透,因而将分子方程式写作:  相似文献   

19.
沸水浴-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土壤中的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沸水浴中王水消解土壤样品,加入尿素去除HNO_3,利用盐酸铁盐作为掩蔽剂消除共存元素干扰,首次建立了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土壤中硒的快速检测方法。经国家标准物质GBW07402、GBW07404和GBW07407验证,测定结果与标准值吻合,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57%~1.89%之间,加标回收率为94.00%~104.67%。方法检出限和测定下限分别为0.11 ng/mL和0.37 ng/mL。与其它消解方法对比,本方法消解时间为1 h,适用于土壤中硒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20.
在基础化学实验课程中安排小型的综合实验,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实验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