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已知谷酰胺是一非必需氨基酸,但对肠道是一不可缺少的营养物,它可刺激体内肠粘膜的生长,有关其机制尚不清楚.作者的实验旨在阐明谷酰胺在上皮生长因子(EGF)刺激肠细胞增生中的作用,并明确EGF的阿种特殊有丝分裂作用需要谷酰胺.用EGF(20ng/ml)刺激未转化的鼠肠粘膜细胞系(IEC-6),不加或加入谷酰胺(0.1~10mmol/L).分别用掺入氚化胸腺嘧啶核甙、氚化尿核甙和~(14)C一亮氨酸定量测定DNA、RNA、蛋白质合成,对早期生  相似文献   

2.
通过应用大鼠全胃肠外营养(TPN)模型,观察表皮生长因子(EGF)对TPN大鼠小肠和肌肉谷氨酰胺代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长期TPN可致小肠粘膜谷氨酰胺酶活性降低,而骨骼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增高;TPN同时加用EGF后,小肠粘膜谷氨酰胺酶活性相应地升高,骨骼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进一步提高。提示EGF可以通过改变TPN大鼠小肠和肌肉的谷氨酰胺代谢酶活性来增强肠道对谷氨酰胺的利用,从而阻止TPN所致的肠粘膜萎缩,保护肠粘膜屏障。  相似文献   

3.
EGF对TPN大鼠肠粘膜细胞EGFR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大鼠全肠外营养(TPN)模型,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对TPN支持后肠粘膜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的影响。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TPN组及TPN-EGF组。实验持续14天,采用免疫组化结合计算机图象分析的方法,分别测定颌下腺内EGF含量以及小肠粘膜细胞中EGF和EGPR含量。结果:TPN及TPN-EGF组大鼠颌下腺内EGF含量均明显下降(P<0.01);TPN组小肠粘膜细胞中EGF、和EGFR含量显著下降(P<0.01),而TPN-EGF组则未减少(P<0.05)。结论:内源性EGF分泌减少是TPN肠粘膜屏障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EGF具有促进肠粘膜细胞EGFR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表皮生长因子、谷氨酰胺对肠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期胃肠外营养引起小肠粘膜萎缩,原因为其不含肠道营养物质谷氨酰胺。近来研究表明,表皮生长因子能刺激胃肠道粘膜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但须有谷氨酰胺参与,可见二者对肠屏障功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烧伤可引起胃肠道粘膜的变化,使细菌和内毒素易于通过粘膜屏障进入全身血循环和远隔部位的器官。既往的研究表明,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能刺激胃肠粘膜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本实验旨在研究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r-HuEGF)对烧伤小鼠胃肠粘膜形态学改变和细菌易位(BT)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肠道细菌移位可能是危重病人MOF的致病因素,也可能是创伤、烧伤病人难以解释的败血症的主要原因.而肠道细菌移位普遍认为是宿主防护机制障碍的结果,一些有关因素可促进其发生,其一可能是普遍应用TPN于危重病人.报道已明确,长期使用TPN可导致肠粘膜细胞群明显减少,这种肠道萎缩很大程度上被认为是使用TPN所致的解剖结果,没有直接的生理或免疫学的改变.然而,近来有作者认为标准TPN配方导致分泌型Ig-A(S-IgA)明显减少.这一肠道免疫缺陷可能由于TPN中缺乏对粘膜细胞的特异营养因素,谷酰胺是其中之一,但输注谷酰胺在肠道免疫功能上的作用还不清楚,因此,作者进行了本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7.
上皮生长因子(EGF)能促进多种细胞的增殖和分化。EGF是通过细胞膜上特异性的受体介导而发挥作用。有人发现EGF对癌组织中上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结合性下降,亦发现EGF—R的表达与癌组织的转移能力有联系。所以EGF—R可能与癌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有关。目前已在前列腺增生组织中发现了EGF—R,但人前列腺癌组织中是否存在EGF—R尚未证实。本文首次报道在前列腺癌(CaP)组织中EGF—R的存在情况,并分析了EGF—R与Cap组织分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肠道有维持正常和分解状态时谷酰胺代谢恒定的重要作用,谷酰胺是淋巴细胞的主要能源燃料,淋巴细胞含有大量谷酰胺酶,后者可水解谷酰胺,由此调节细胞内谷酰胺代谢。为了证实内毒素可以调节分子水平的淋巴细胞谷酰胺酶表达,作者取Sprague-Dawley鼠作实验,分别将7.5mg/kg大肠杆菌内毒素或等量生理盐水注入腹腔内,各12只鼠。在注入内毒素后2、4、12或24小时在麻醉下剖腹,取出回结肠组淋巴结,作组织学检查和谷酰胺酶活性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对肠道粘膜细胞生长代谢和免疫功能的影响,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增强的全静脉营养治疗处于分解代谢状态的某些疾病,可通过其生长激素及胰岛素样的促合成代谢作用,提高蛋白质的合成率,对机体的免疫功能有明显的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外科应激状态下,空肠能主动代谢内源性谷酰胺而生成丙氮酸和氨。当口服营养摄入减少时,谷酰胺能增加肝脏的底物供应。从理论上,口服谷酰胺补充可改善对创伤的反应。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空肠在创伤后谷酰胺代谢的作用以及肠饲谷酰胺补充对氮和氨代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人表皮生长因子对皮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皮肤细胞表达 10种以上的生长因子 ,它们以自分泌和旁分泌的方式对细胞自身和邻近细胞进行多种调节[1] 。皮肤组织的基本细胞成员 :表皮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是表皮生长因子 (epidermalgrowthfactor,EGF)的靶细胞 ,提示 :表皮组织、真皮和皮肤血管的微循环系统都要受到EGF的调控。细胞外基质 (extracellularmatrix ,ECM )的分子组成、理化状态和代谢功能 ,也都要受到EGF直接或间接通过细胞进行的调节。ECM是细胞生存的微环境 ,也担负着细胞信号转导功能 ,直接关系到细胞增殖、生长和功能活动[2 ] 。生长因子是基因表达的…  相似文献   

12.
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通过与细胞膜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factor receptor,EGFR)特异性结合,引起靶细胞内一系列生物效应,控制着细胞的代谢、生长、分化和癌变。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某些胃癌细胞中有EGF及其受体过度表达,对胃癌的发生和发展具有一定作用,故EGF及其受体与胃癌关系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作者就近年来在这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1%#11EGF及其受体的生物学特性EGF是一个由53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类激素,主要由领下腺、十二指肠Brunner腺和肾脏等合成,也存在于胰腺、甲状腺和空肠等处,其合成受胸腺素的调节,EGF以外分泌形式分泌到唾液、胃液、肠液、胆汁、血液及乳汁中。EGF主要促进细胞增殖,是一广谱促分裂剂,能促进细胞内DNA、RNA和蛋白质等的合成,加速上皮细胞的增殖和分化。EGF随唾液及十二指肠液进入胃肠道,对维持胃肠道上皮的完整性起了重要作用。此外,还有促进K~ 的运转和H~ -Na~ 交换,激活糖酵解和糖的异生,增加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释放,调节骨和钙的代谢等功能。  相似文献   

13.
膀胱癌的发病机理尚不清楚,近年来资料表明表皮生长因子对许多类型细胞的增殖或分化能起促进作用,本文仅就表皮生长因子(EGF)与膀胱癌的关系作一综述。一、表皮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是Cohn于1962年首次从小鼠颌下腺提取出的多肽,由53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约6,000道尔顿,EGF能与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人体尿液中有较高浓度的EGF,可能来源于肾脏、尿路上皮和肿瘤组织。James用免疫组化技术发现人体肾近曲小管、远曲小管、集合管及尿路上皮均有EGF颗粒,肿瘤细胞中有较明显的EGF颗粒,且与肿瘤分级呈正比。给家兔注射~(125)Ⅰ标记的EGF不能从肾小球滤过,故不出现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EGF)和干细胞因子(SCF)体外促小鼠生精细胞增殖、分化的效应。方法:对7~8日龄雄性昆明小鼠生精细胞进行混合细胞体外培养,在培养液中分别添加不同浓度(5、10、20、40、100 ng/ml)的EGF和SCF,并进行EGF和SCF的交互实验,观察生精细胞的存活率和形态学变化,并对粗线期精母细胞特异性磷蛋白基因(P19)、单倍体精子细胞特异性转化蛋白基因(TP1)及染色体倍性进行检测。结果:加入EGF或SCF 2~4 d,各组均可见不同程度的细胞增殖,细胞呈团或族状,以20 ng/ml EGF组和40 ng/ml SCF组最为明显;培养第7天,单一添加20 ng/ml EGF或40 ng/ml SCF组生精细胞数和存活率显著高于与其它各组(P0.05),且40 ng/ml SCF组P19/TP1基因表达显著低于其它各组,单倍体细胞率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EGF与SCF配伍时,可显著增加体外培养后生精细胞数(P0.05)。结论:在混合生精细胞体外培养体系中,添加一定浓度的EGF和SCF可显著提高生精细胞数和存活率,而且SCF可提高单倍体精子的形成率;两者交互实验时,对细胞增殖有一定的叠加效应。  相似文献   

15.
通过大鼠全胃肠外营养(TPN(模型,观察表皮生长因子(EGF)以TPN大鼠小肠和肌肉谷氨酰胺代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长期TPN可致小肠粘膜谷安酶活性降低,而骨骼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增高;TPN同时加用EGF后,小肠安酶活性相应地升高,骨骼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进一步提高。提示EGF可以通过改变TPN大鼠小肠放肌肉的谷氨代谢酶活性来增强肠道对谷氨酰胺的作用,从而阻止TPN所致的肠粘膜萎缩,保护肠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 (EGF)对颌下腺细胞在胶原海绵支架上黏附的影响。方法体外原代培养SD鼠颌下腺细胞 ,并传至第 2代 ,将其分别接种于含表皮生长因子修饰的胶原海绵上 ,和不含表皮生长因子修饰的胶原海绵上。于接种后 7d取材 ,进行细胞计数计算细胞贴附率 ;苏木素 伊红 (HE)染色 ,扫描电镜观察等检测。结果 实验组含有EGF ,细胞贴附率为 73 .1% ,对照组不含EGF ,贴附率为 62 .8% (P <0 .0 5 ) ,HE染色及扫描电镜观察也证实 :实验组的颌下腺细胞在胶原海绵支架上黏附 ,增殖及分化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EGF对颌下腺细胞在胶原海绵上的黏附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表皮生长因子(EGF)广泛存在于体内众多组织中,尤以胃肠道为甚,它与特异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可促进DNA、RNA、蛋白质及多胺合成,刺激粘膜增生,上皮移行以及肉芽组织生长,并可增进谷氨酰胺对小肠粘膜的营养作用。此外,EGF还可促进双糖酶等的活性,改变质膜的流动性,从而影响葡萄糖等营养物的转运,以及Na~+—K~+,ATP酶活性,它在胃肠道组织的成熟,再生和修复,以及抗溃疡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肝细胞样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肝细胞样分化的诱导条件,为肝组织工程提供新的种子细胞来源。方法分离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特定肝细胞培养液中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定向诱导。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应用免疫荧光法鉴定细胞性质。结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HGF和EGF诱导7d后变为肝细胞样圆形;2周后免疫荧光染色可见分化后细胞表达肝细胞标志物CK18和白蛋白。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特定条件诱导下可以向肝细胞方向分化。有可能作为肝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9.
生长因子是一系列具有多种功能的活性多肽类物质,起到信号蛋白的作用.它们与细胞的生长、分化、增殖等过程直接相关,在机体的组织修复、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过程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生长因子种类较多,其中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是发现较早、研究最多的生长因子.体外细胞培养和动物试验均提示了EGF具有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l临床试验也证实EGF可加快创面愈合速度.进一步研究EGF对创面愈合的基本规律及调控机理将为EGF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HBEGF)与EGF受体有很强的亲和力。在缺血再灌注时可以被诱导和激活,对肠道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并可以减轻肠道上皮细胞凋亡,促进上皮细胞修复和重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