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王飞 《电讯技术》2012,52(6):928-932
基于数字地面电视广播(Digital Terrestrial Television Broadcasting,DTTB)同频直放站的回波干扰抑制,提出了一种变步长块LMS(Variable Step- size Block Normalized Least Mean Square,VSSBNLMS)自适应算法.此算法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传统回波干扰抑制的自适应算法的收敛速度和降低计算复杂度.其将输入信号分为长度相等的块,在每一个数据块内,权值向量只更新一次,有效地降低了计算复杂度.另外,该算法通过输出误差控制更新步长的变化,与传统的归一化LMS(NLMS)和块LMS(BLMS)算法相比,提高了收敛速度.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良好的收敛速度和回波干扰抑制性能.  相似文献   

2.
丁刚  赵永胜 《舰船电子对抗》2011,34(4):104-106,114
最小均方(LMS)算法是自适应阵列天线中得以广泛应用的阵列天线加权算法。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优化的LMS改进算法,该基于遗传优化的最小均方(GA—LMS)算法充分结合了遗传算法的并行处理和全局搜索的优点。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LMS算法相比,GA—LMS算法具有良好的收敛性能,并可更好地抑制干扰信号,有效改善自适应阵列天...  相似文献   

3.
智能天线的自适应算法通过迭代运算获取波束形成的最优权值矢量时,收敛速度和稳态误差是衡量一个算法是否优良的关键因素。它们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系统波束形成的性能。系统地分析了传统的最小均方(LMs)算法的收敛速度以及稳态误差的性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变步长LMS算法,将此算法应用于波束形成,并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较传统LMS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和较小的稳态误差。  相似文献   

4.
一种基于自适应阵列天线的波束赋形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靖  施刚  李娟 《电讯技术》2007,47(4):138-142
自适应阵列天线中的数字波束赋形(DBF)技术是智能天线数字信号处理部分的核心.提出了一种可用于自适应阵列波束赋形的SMI-LMS算法--由SMI(采样协方差矩阵求逆)算法决定LMS(最小均方)算法的初始权向量.该算法充分结合了SMI算法收敛速度快和LMS算法稳态误差小的优点,能在较强干扰环境下,确保权向量的快速收敛和跟踪速度.与传统的LMS算法相比,SMI-LMS算法具有良好的收敛性能、较快的跟踪速度和较小的输出误差,并可以有效改善自适应方向图的副瓣性能.仿真结果验证了该结论.  相似文献   

5.
自适应波束形成是智能天线的核心技术,其主要思想是利用自适应算法调整阵列的权向量,将各阵元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加权求和,把天线阵列形成的波束"导向"到一个方向上,使期望用户信号方向得到最大的增益,并相应地使干扰信号方向得到较低的增益,从而提高系统的性能。本文对智能天线中的自适应波束形成进行研究,运用MATLAB软件对固定步长和变步长LMS算法进行计算机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基于LMS算法的自适应波束形成器能够形成符合要求的波束图,变步长的LMS算法均方误差收敛效果较好,收敛速度更快,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一种智能天线降维的频域自适应波束形成(RFD—ABF)算法,该算法先对接收信号进行FFT,然后再带通滤波,最后通过LMS算法实现了频域的自适应波束形成。此算法可以有效降低信号的维数,消除干扰信号,大大降低计算量和存储量,通过对此算法收敛速度和有效抑制干扰的仿真,验证了智能天线降维频域波束形成算法的可行性,为智能天线技术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宋普查  赵海全  罗莉  杨申浩 《信号处理》2023,(11):2030-2036
自适应滤波器在自适应控制、噪声消除、信道均衡、系统辨识以及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其简单性、低计算量和易于实现等特点,其中最流行的自适应滤波算法是最小均方(Least Mean Square,LMS)算法。传统的LMS算法在处理高斯信号时具有良好的收敛性能,然而,针对非高斯信号的处理,自适应LMS算法的收敛性较差,甚至无法收敛。为了改进LMS算法在非高斯噪声干扰下的收敛性,本文通过将传统的LMS算法的代价函数嵌入到双曲正切(Hyperbolic Tangent)函数框架中设计了一种新的代价函数,从而提出了一种鲁棒的双曲正切最小均方(Hyperbolic Tangent Least Mean Square,HTLMS)算法。此外,针对HTLMS算法存在收敛速度与稳态误差相矛盾的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可变λ参数的双曲正切最小均方(Variableλ-parameter Hyperbolic Tangent Least Mean Square,VHTLMS)算法。仿真结果表明,在系统辨识应用场景中,与LMS算法、最大相关熵准则(Generalized Maximum Corr...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的稀疏最小均方(Least Mean Square,LMS)算法普遍存在的收敛速度和稳态均方差(Mean Square Deviation,MSD)不能同时达到一个较好状态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零吸引最小均方(Improving Zero-attracting LMS,IZA-LMS)算法。在滤波器估计较大或较小的冲激响应时,IZA-LMS算法的零吸引函数分别采用重新加权的零吸引LMS(Reweighting ZA-LMS,RZA-LMS)算法的零吸引函数和改进的l0-norm惩罚函数,使算法同时满足较快的收敛速度和较低的MSD值。理论分析和仿真证明,IZA-LMS算法比目前的诸多稀疏LMS算法的收敛速度更快且稳态MSD更低。  相似文献   

9.
贺顺  杨志伟  廖桂生 《信号处理》2012,28(2):226-231
自适应波束形成(adaptive beam-forming:ABF)方法通过对阵列数据进行加权处理来获得最大的输出信干噪比,对采样协方差矩阵依赖性较大.在小快拍和通道随机响应误差条件下,采样协方差矩阵的估计值与真实值通常存在较大差异,严重恶化了基于线性约束最小均方误差准则的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的干扰抑制性能.针对该问题,本文基于子空间投影类波束形成方法的思想,提出采用迭代子空间跟踪和结构约束的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clearing技术在训练样本集上依次跟踪主特征矢量并构成信号子空间;然后根据子空间投影类波束形成权矢量的结构特性计算自适应加权矢量.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有效提高自适应波束算法的输出信干噪比.  相似文献   

10.
最小均方(LMS,Least Mean Square)算法由于其简单易实现,在自适应信号处理领域十分流行且应用广泛,但其缺点是收敛速度相当缓慢.研究了基于一种变步长(VSS,Variable Step Size)LMS算法的自适应信道均衡器.仿真了LMS算法和VSS-LMS算法的迭代收敛过程和对加噪正弦信号的处理.结果表明,跟传统LMS算法相比,这种变步长的LMS算法在收敛性能上有显著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