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年动态血压负荷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动态血压负荷的特点,以及与高血压分期和靶器官损伤的关系。方法应用无创性便携式动态血压监测系统,记录老年正常血压组(16例),高血压Ⅰ期组(25例)、Ⅱ期组(34例)、Ⅲ期组(27例)患者24小时血压负荷值。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各组间采用两两比较的t检验。结果高血压Ⅰ期组与正常组比较,24小时及昼夜血压负荷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高血压Ⅱ期组与Ⅰ期组比较,24小时血压负荷明显增加(P<0.001),昼夜节律消失。高血压Ⅲ期组与Ⅱ期组比较,24小时收缩压负荷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昼夜节律消失,血压负荷集中分布在次高血压段。结论血压负荷可反映异常血压出现的时间、频率和血压段,反映昼夜节律变化规律和靶器官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2.
动态血压监测(ABPM)在临床和研究工作中的应用已日益广泛,ABPM在预测高血压病病人靶器官损害方面有其独特的优越性[1]。老年人由于大动脉的顺应性下降,血管弹性差,血压易波动,采用动态血压监测的方法来分析老年高血压伴有脑卒中病人的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具有一定意义。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04年10月—2006年7月来院门诊及住院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脑卒中病人30例。年龄60岁~80岁,高血压诊断符合1999年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标准。脑卒中的诊断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证实的脑出血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EH)阴虚证、阳虚证、阴阳两虚证患者基于动态血压监测的子时、卯时、午时、酉时4个时辰血压水平规律,以指导临床补益药的服用方法。方法对99例老年EH患者行动态血压测定和中医辨证。99例EH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3组,即阴虚组、阳虚组、阴阳两虚组,观察各组基于动态血压监测的子时、卯时、午时、酉时的血压水平。结果阴虚组、阳虚组、阴阳两虚组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在子时处于最低水平,在酉时处于最高水平(阴阳两虚组SBP在卯时最高);阴虚组、阳虚组、阴阳两虚组在酉时的SBP与子时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DBP与酉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3组间各时辰的HR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病虚证的中药治疗应以补益心肾为主。服药时间,补阴应在午时服药,以滋补心阴为主;补阳应在酉时服药,以补益肾阳为主;当补肾时,无论补肾阳还是益肾阴,应选择在酉时服药。  相似文献   

4.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对于高血压病的诊断、防治有着重要临床意义。我们对84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ABPM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其变化规律,并指导康复。1资料和方法1.1资料84例高血压病人均为我院病史完整的门诊及住院患者,男62例,女22例,年龄60~82(平均66.6±17.3)  相似文献   

5.
目前认为血压的短期调节主要是通过交感神经活动的调节实现的,在动脉血压升高时,压力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反射性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反之,血压上升。动物实验和人体研究上均获得了同样结论: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是高血压患者不能维持正常水平的一个重要原因,高血压初期可能依赖于交感活性增高,血压持续增高后是否继续依赖该机制来维持的报道少见,我们对患者行同步监测24h动态血压(ABPM)和动态心电图,分析自主神经功能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日常生活中血压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8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特点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高血压是影响80岁以上老年人(又称老老年)主要疾病的重要背景基础或危险因素。1991年全国血压普查的结果.≥75岁年龄组,男、女高血压患者分别达42%与51%,而关于老老年高血压的研究资料为数不多。动态血压监测(ABPM)可提供24h或更长时间的多个血压测值,较偶测血压有更好的重复性,更好地了解高血压程度、波动、夜间及睡眠时血压等。本文采用ABPM监测老老年高血压患者24h血压变化,观察研究老老年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特点。  相似文献   

7.
经动态血压监测(ABPM)找出其血压动态变化特点,为高血压病(EH)者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对78例EH者进行无创伤性携带式ABPM仪监测,24h采取数据,微机回放分析。结果本组EH者最大收缩压(SBPmax)、最大舒张压(DBPmax)峰值时间分别在11、19时,峰谷时间在0~3时。结论 了解血压波动特点,合理准确地用药可有效控制血压,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调查资料的分析,了解和掌握老年高血压病患脏器损伤与ABP的关系。方法 利用478例患的ABP测量资料,将其分为心、脑、肾损害和无损害四组,比较各组间的ABP参数。结果 老年高血压患不同脏器损伤组间有显差异的ABP参数为SBP和PP诸指标。心、脑损害组24小时ABP波动曲线类似,均呈双峰双谷状,肾损害组不但总体水平高且波动较大,夜降值更低,无损害组的波动曲线较平稳,但各组间血压夜降值的差别不明显。结论 SBP和PP是反映老年高血压病人靶器官损害的较可靠指标,年龄对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 ,我们对 14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了动态血压监测 ,以指导临床用药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146例 ,男 132例 ,女 14例 ;平均年龄 6 1± 8.9岁。按 WHO诊断标准将高血压为分 、 、 期。采用英国产 BP- 5 0型动态血压记录器进行 2 4小时血压动态监测 ,每 2 0分钟监测 1次。嘱患者在 2 4小时内做活动、休息及症状的详细记录。监测前均做常规血压测量并记录 ,输入计算机。结合其活动做出综合分析 ,记录其最高血压、最低平均血压、睡眠时平均血压和活动时平均血压。结果 : ~ 期高血压患者活动时血压均明显增高 ,尤其是收缩压 ;…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研究80以上老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与靶器官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依据WHO/ISH高血压诊断标准和年龄,将296例受试者分为3组,即老年高血压组(Ⅰ组)90例,平均年龄68.7岁;老老年高血压组(Ⅱ组)116例,平均年龄84.1岁;与老老年正常血压组(Ⅲ组)90例,平均年龄84.7岁.所有受试者均测24 h动态血压;进行心脏及颈动脉超声检查,计算出左室重量与左室重量指数以及颈动脉管壁内膜情况及有无斑块形成;检测尿肌酐及尿白蛋白.结果老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心室重量指数分别为:(159.6±44.9、138.2±32.5、138.1±35.1)g/m2,与老老年正常血压者、老年高血压患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老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发生率与老老年正常血压者、老年高血压患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94.0%、76.7%、71.1%,P<0.05.LVM、LVMI与24 hSBP、dSBP、nSBP、nDBP、dPP和nPP显著相关.LogACR(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与动态血压各参数均相关.结论老老年高血压病患者SBP、SBP-L、PP和MAP与靶器官损害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老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研究80以上老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与靶器官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依据WHO/ISH高血压诊断标准和年龄,将296例受试者分为3组,即老年高血压组(Ⅰ组)90例,平均年龄68·7岁;老老年高血压组(Ⅱ组)116例,平均年龄84·1岁;与老老年正常血压组(Ⅲ组)90例,平均年龄84·7岁。所有受试者均测24h动态血压;进行心脏及颈动脉超声检查,计算出左室重量与左室重量指数以及颈动脉管壁内膜情况及有无斑块形成;检测尿肌酐及尿白蛋白。结果老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心室重量指数分别为:(159·6±44·9、138·2±32·5、138·1±35·1)g/m2,与老老年正常血压者、老年高血压患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老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发生率与老老年正常血压者、老年高血压患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94·0%、76·7%、71·1%,P<0·05。LVM、LVMI与24hSBP、dSBP、nSBP、nDBP、dPP和nPP显著相关。LogACR(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与动态血压各参数均相关。结论老老年高血压病患者SBP、SBP-L、PP和MAP与靶器官损害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病患者24h动态血压的昼夜节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测定高血压患血压昼夜节律。方法 选择11例高血压病(EH)患24h动态血压(ABPM)记录资料,求得日间6-22时,夜间22-6时2个时段的平均血压及每小时的血压均值,比较昼夜时段间的血压差异,描记24h ABPM曲线。结果 (1)夜间血压明显低于白天,(2)动态血压曲线呈“长柄勺”形状。结论 表明测定24h ABPM对EH的诊断和并发症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监测与靶器官损害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俞凤  邹尔斌 《高血压杂志》2000,8(3):734-736
The  动态血压监测 (ABPM)在临床和研究中应用日益广泛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ABPM在预测心、脑、肾靶器官损害方面有其独特优越性。本研究探讨高血压病人的 ABPM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对象与方法 :1 对象 : 病例来源为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铁四局医院、解放军 1 0 5医院接受 ABPM检查的 34 6例受试者。其中高血压病患者 30 1例 ,身体健康者 2 3例。选择高血压病患者中近二周内未用降压药或从未治疗过者 1 0 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 1 993年 WHO制定的高血压分期标准分为 I期组 2 5例为无靶器官损害 ,年龄 2 8~ 6 6 (5 5 .…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pressure,EH)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参数分布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收集2004年4月至2006年10月住院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7人,男89例,女38例。其中,EH(1)组:有靶器官损害者64例,EH(Ⅱ)组为靶器官未受损者63例,另设老年血压正常者为对照组61例。所有患者均作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EH(1)组收缩压(SBP)、收缩压负荷(SPBload)、脉压(PP)、收缩压变异性(SBPV),大于EH(Ⅱ)组和对照组(P<0.05)。舒张压、舒张压负荷、舒张压变异性,在各组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EH(1)组24小时血压分布呈非杓形。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收缩压、收缩压负荷、收缩压变异性、脉压差,对靶器官的损害意义较大。动态血压非杓形节律是靶器官损害的重要因素,这对指导合理治疗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的动态血压特点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 观察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动态血压特点。方法 对 6 3例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和96例单纯高血压病患者进行 2 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84 %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消失 ,而单纯高血压病患者 73%消失 (P <0 0 5 ) ;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组 85 %出现晨峰 ,而单纯高血压病组 6 8%出现晨峰(P <0 0 5 )。结论 血压的昼夜变化和晨峰与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的发生密切相关。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压晨峰明显增加 ,昼夜节律消失明显  相似文献   

16.
近期我们对30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旨在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治疗的目标血压。  相似文献   

17.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昼夜节律状况分析江苏省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224001)曹秀华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ABPM)揭示血压呈昼夜波动的客观规律。有报道认为血压昼夜节律状况与高血压的预后有关。本文研究观察老年人24小时动态血压及其昼夜波动情况,探讨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与病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组(129例),非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组(年龄<60岁,131例)和血压正常老年人(对照组133例),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并计算每例血压变异系数。根据左心室(左室)重量指数诊断左室肥厚,同时检测肾功能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组与其他两组夜间收缩压变异(SBPV)、夜间BPV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夜间舒张压变异(DBPV)增大与舒张压(DBP)均值水平不相关,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组血压变异增大与左室肥厚和肾功能损害密切相关,夜间血压变异与睡眠相关。结论血压变异可以作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病情判断重要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老年高血压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靶器官损害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了解并探讨老年高血压病(HPE)血压昼夜节律改变与靶器官损害(TOD)的关系及临床特点,方法:对126例HPE患和84例非老年高血压病(HPNE)患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并比较其结果。结果:HPE组昼夜节律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HPNE组(P<0.01),HPE组昼夜节律异常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昼夜节律正常,也明显高于HPNE组昼夜节律异常或正常(P均<0.01),HPE组昼夜节律异常的心胸比值,QRS波振幅时间乘积及血肌酐水平明显大于其余各组,而肌酐清除率明显降低( P均<0.01),结论:HPE昼夜节律的改变对TOD的影响较HPNE组更显,对于HPE患,恢复其正常昼夜节律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52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丽华 《山东医药》2003,43(11):40-41
1999~2000年,我们对52例55岁以上无冠心病证据的高血压病患者(观察组)进行了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并与21例血压正常的老年人(对照组)比较,旨在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