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手术中术区以外迟发硬膜外血肿的预防及救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颅脑创伤中心所有颅脑损伤手术术前评估易发生24例和已经发生术区以外硬膜外血肿(15例)病人的所有临床资料,均采用多点打孔硬膜悬吊方法,进行预处理和术中救治。结果 24例可能导致术区以外硬膜外血肿,应用多点打孔硬膜悬吊预处理的病人中,均未出现迟发硬膜外血肿或原有血肿扩大。15例术中发现术区以外硬膜外血肿的病例,亦采用该方法处理,有效清除血肿并防止了血肿进一步扩大。结论对颅脑外伤术中可能发生和已经发生术区以外硬膜外血肿的患者进行准确的评估,采用该方法可以进行有效的预处理和术中处理,明显减低患者的致死致残率,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2.
硬膜外血肿指发生在颅骨内板和硬膜之间的血肿,常见于颅脑外伤后。而颅内肿瘤术后继发硬 膜外血肿则较少见,发生在非术区更少见,约占开颅手术的0.14%。本文报道2 例颅内肿瘤术后非术区的硬膜 外血肿。  相似文献   

3.
王守芳  张能强 《浙江医学》2011,33(11):1665-1666
颅脑外伤患者术中发生对侧硬膜外血肿并不多她,但一旦出现,就会导致患者再次手术并严重影响预后。笔者对本院2006至2010年期间32例术中出现对侧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作一回顾,分析颅脑外伤术后并发对侧急性硬膜外血肿的原因及防治方法,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开颅术后非手术区迟发性颅内血肿(DTICH)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1例颅脑损伤术后发生非手术区DTICH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生在颅脑损伤开颅手术后的非手术区颅内血肿占同期的7.5%,86%合并脑挫裂伤,58.6%合并颅骨骨折。首次术前外伤原发性颅内血肿量较大,平均56.4ml。69%术后去骨瓣减压和常规颅外引流。术后非手术区DTICH发生在72h内,其中13例为硬膜外血肿,5例为脑内血肿,3例为混合性的硬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21例术后DTICH再次手术治疗,恢复良好5例,中度残疾5例,重度残疾6例,死亡5例,病死率为23.8%。结论颅脑损伤开颅术后非手术区迟发性颅内血肿可能是脑挫裂伤及颅骨骨折的结果,手术导致的颅内压急剧下降是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重型颅脑外伤中巨大硬膜外血肿病人的手术方法及早期术后治疗对脑梗塞发生的影响。方法:颅脑外伤致巨大硬膜外血肿共108例,A组:60例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清除血肿减压,B组:48例采用常规去骨瓣开颅术清除血肿减压,A、B组病人根据术后治疗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治疗组术后行早期小剂量多次脱水及扩血管治疗,各对照组行大剂量脱水治疗。术后1,3,7 d复查CT。结果:A组病人21例出现脑梗塞,死亡6例,B组病人19例出现脑梗塞,死亡7例,各治疗组脑梗塞分别出现11,10例,各对照组脑梗塞分别出现10,9例。结论:急性重型颅脑外伤中巨大硬膜外血肿病人术后脑梗塞发生率极高,常规去骨瓣开颅术清除血肿减压合并术后早期使用小剂量脱水及扩血管药物可有效减少病人脑梗塞发生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汪立文  宋志刚  张运新 《安徽医学》2013,34(11):1654-1655
目的总结颅脑外伤后迟发性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特点和诊疗经验。方法对26例颅脑外伤后迟发性硬膜外血肿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患者中,药物治疗3例,血肿穿刺抽吸引流2例,单纯开颅血肿清除13例,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8例,其中17例开颅手术患者术中发现出血源:板障出血8例,脑膜中动脉或静脉损伤出血4例,静脉窦损伤出血4例,导血管(V)损伤1例。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评分:恢复良好22例;中度残疾2例;死亡2例。结论密切观察、动态cT复查及合理治疗是提高颅脑外伤后迟发性硬膜外血肿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影响颅脑外伤术后脑水肿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9年11月在本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137例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后脑水肿发生情况,统计分析影响颅脑外伤术后脑水肿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术前GCS3~8分、术前瞳孔散大、血肿量〉100mL、手术时间拖延〉12h和中线移位〉9mm是危险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前GCS评分3~8分、术前瞳孔散大和手术时间拖延〉12h是颅脑外伤术后脑水肿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影响颅脑外伤术后脑水肿发生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是术前GCS评分、术前瞳孔大小和手术时间的早晚,早期手术是避免或减轻术后脑水肿的有效措施,临床应予以高度重视,对有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应及时行去骨瓣减压治疗以及后续的脱水治疗,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颅脑外伤术后进展性颅内血肿早期诊断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术后进展性颅内血肿(PHI)的临床特征、早期诊断及防治措施。方法对32例颅脑外伤术后PHI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临床特征、CT扫描、治疗结果进行总结。结果本组32例术后PHI中硬膜外血肿(EDH)8例,脑内血肿(ICH)15例,硬膜下血肿(SDH)5例,多发性出血4例;主要表现为术中或术后脑膨出,术后意识障碍无明显好转或一度好转后又加重或出现新的神经功能障碍;再手术24例,死亡8例。结论颅脑外伤术后PHI可发生于不同部位和时间以及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和诱因,早期诊断和合理的处理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颅脑外伤为外伤死亡的主要原因 ,颅脑外伤致死、致残率很高 ,急性硬膜外血肿由于脑组织受伤相对轻 ,预后明显好于其他类型的颅内血肿 ,但其死亡率仍在10 %~ 2 5% [1] ,为了探讨如何降低死亡率 ,对我院 5年来急性单纯硬膜外血肿术后死亡的 18例病例进行回顾分析 ,对急诊环节中的某些方面予以探讨。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5年~ 2 0 0 0年我院治疗急性硬膜外血肿 198例 ,术后死亡 18例 ,死亡率为 11% ,其中男子 12例 ,女 6例 ,分别依次为车祸、跌伤 ,重物砸伤 ,18例死亡病例中伤后 1小时送入本院急诊 2人 ,2小时内为 5人 ,余 11人…  相似文献   

10.
外伤性颅内血肿按血肿形成的部位不同,可分为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和脑内血肿等[1]。对一种常见的急性颅脑损伤,有时必须手术治疗,同时术后再发血肿已作为一种严重的术后并发症,已引起人们广泛的重视[2]。本文旨在通过外伤性颅内血肿术后再发血肿的CT分析,探讨减少其发生的机率,供同道临床工作中参考。1临床资料搜集2003年4月—2006年4月颅脑外伤后经CT检查见有颅内血肿而进行手术且有术后复查CT资料者52例。发现再发血肿8例,其中男6例,女2例,年龄8~64岁。致伤原因:车祸6例,坠落伤1例,棍棒伤1例。外伤后立即昏迷2例,神志恍惚、呕吐4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跨横窦、窦汇骨瓣联合颅骨锁治疗枕部急性骑跨性硬膜外血肿的效果。方法将20例颅脑外伤后枕部骑跨性硬膜外血肿分为A组及B组,各10例。A组采用传统开颅清除血肿手术,B组采用跨横窦、窦汇骨瓣联合颅骨锁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24h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次日复查颅脑CT,未见手术区再发血肿及脑梗死,磁共振静脉显像检查示窦汇区静脉窦通畅。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术后24hGC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采用跨横窦、窦汇骨瓣联合颅骨锁治疗枕部骑跨性硬膜外血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发病机制及早期诊断。方法:按血肿发生的部位、发生的时间、与GCS及原发颅脑损伤的关系、对收集本院脑外科63例颅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进行回顾分析。结果:63例颅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其中硬膜外血肿12例,硬膜下血肿15例,脑内血肿29例,多发性血肿7例。发生时间多在伤后24h内76%(48/63)。按入院时格拉斯哥昏分级(GCS)评分以9~12分为多57%(36/63);伤后低血压,缺氧,凝血障碍,术后颅压下降失去填塞效应、是进展性出血损伤发生的重要因素。结论:颅脑外伤首次CT有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颅骨骨折均有进展性出血性损伤发生的可能,GCS评分9~12分为多(57%)。大多发生在伤后24h内,细致观察及颅内压监测,每4~6h复查CT多能早期发现,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张英波  龙振海 《广西医学》2007,29(4):578-579
外伤性后颅窝硬膜外血肿是一种极其危险的颅脑外伤,应早期诊断,手术指征明确后应早期手术.我院1998年5月至2006年5月共收治外伤性后颅窝硬膜外血肿3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脑外伤所致硬膜外血肿患者采用颅脑微创引流术治疗较传统开颅手术优势.方法 选取颅脑外伤所致硬膜外血肿患者7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微创组(颅脑微创引流术,40例)和传统组(传统开颅手术,39例),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性血肿清除、再出血、感染发生率及手术时间、血肿清除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一次性血肿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微创组患者术后再出血、感染发生率均低于传统组[0.00%vs.15.38%,2.50%vs.20.51%,P<0.05].微创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血肿清除时间长于对照组[(43.9±8.2)min vs.(106.4±19.5)min,(9.7±1.6)d vs.(12.5±2.0)d,(3.7±1.2)d vs.(1.3±0.6)d,P<0.05].结论脑外伤所致硬膜外血肿患者采取颅脑微创引流术治疗,可获得同开颅手术同样疗效,但能减轻患者手术创伤,缩短患者恢复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赵玲玲 《中原医刊》2009,(22):92-93
目的总结颅脑外伤时的螺旋CT表现。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318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检查并做回顾性分析。结果硬膜下血肿104例,硬膜外血肿88例,硬膜外血肿同时合并硬膜下血肿5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13例,脑挫裂伤187例,脑室内出血56例,单纯或合并脑梗死32例,单纯或合并头皮血肿291例,颅骨骨折186例。结论螺旋CT对颅脑外伤及时明确诊断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裘天仑 《浙江实用医学》2003,8(5):270-270,282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病规律、诊断和治疗。方法 CT检测及临床观察26例颅脑外伤术中、术后非手术区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生规律,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结果 经2次CT检查发现的术中及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共26例,其中发生在幕上24例,幕下2例;硬膜外12例,脑内8例,硬膜下3例,硬膜下且脑内3例。术中脑膨出10例,其中硬膜外6例,硬膜下3例,硬膜下及脑内1例。手术17例,其中痊愈7例,中残4例,重残、死亡各3例。保守治疗9例,其中痊愈6例,中残、重残、死亡各1例。结论 及时CT检查和密切临床观察为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颅脑损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术后非手术区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特征及形成机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颅脑损伤术后经CT扫描或再次开颅探查证实为迟发性血肿的发生部位、发生时间,及其与脑挫裂伤、颅骨骨折等原发伤的关系。结果:血肿发生部位与手术部位关系:邻近型8例、远隔型12例、对侧型9例;发生在脑内9例、硬膜外12例、硬膜下7例、脑室内1例;12例术后硬膜外血肿中有9例可见颅骨骨折,其中5例骨折线与脑膜血管走行交叉,3例为跨中线线形骨折,原发血肿与术后血肿各在骨折线两端,9例脑内血肿7例术前CT扫描发现血肿发生部位有不同程度脑挫裂伤;血肿发生的术后24h内16例、24-72h8例,72h以上5例。结论:颅脑损伤一迟发性颅内血肿中,硬膜外、硬膜下与脑内血肿形成机制不尽相同,脑挫裂伤、颅骨骨折、脑膜或皮层血管破裂、桥静脉断裂等局部损伤可导致不同类型的血肿,脑血管麻痹、低血氧症等是非手术区迟发性血肿形成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我院自2005年6月至2006年6月期间,共收治重度颅脑外伤9例,均采用大骨瓣开颅术,治疗效果良好,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9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2~76岁,1例为打击伤,3例为摩托车肇事,5例为车肇事,均为伤后立即昏迷。1例为单纯硬膜外血肿、脑疝;6例为硬膜外下血肿、脑疝;2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颅脑外伤术中脑膨出分型,分析综合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外科在实施颅脑外伤术中出现脑膨出的72例患者,根据手术过程中的CT表现和脑组织表现对72例患者的脑膨出进行分型,分析各分型的临床特点,所有患者均采取综合治疗的方式治疗,应用GOS预后评分系统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对侧硬膜外血肿型15例,窦汇区硬膜外血肿型7例,对侧额颞部硬膜下血肿、脑挫裂伤型11例,大面积脑梗死型14例,弥漫性脑肿胀型25例;综合治疗后GOS评分结果分析显示弥漫性脑肿胀型患者的预后效果最差,对侧硬膜外血肿型预后效果最好,此两种分型的预后效果同其他三种的预后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三种分型的预后效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颅脑外伤术中出现脑膨出进行分型利于治疗的针对性,根据患者的疾病特点实施综合治疗对死亡率的降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滕松林 《安徽医学》2001,22(4):34-38
目的 :总结基层医院颅脑外伤中急性硬膜外血肿的救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自 1994年 7月~1999年 7月收治的 2 10例急性硬膜外血肿。结果 :2 10例中死亡 18例 ,总病死率 8 6% ,重残 5例 ,中残 7例。结论 :根据不同伤情给予积极救治 ,对部分保守治疗的病例须警惕迟发性硬膜外血肿的发生 ,强调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积极创造条件及时手术 ,可望使部分患者生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