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大学绿色教育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陈涛 《环境教育》2004,(11):12-13
刚刚过去的二十世纪,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科学技术全面进步,人类的物质文明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同时,伴随而来的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耗损、酸雨蔓延、生物多样性丧失、海洋污染等环境问题已经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经济、社会、人、自然之间的全面、协调、平等的发展,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广泛认同的一种人类文明的全新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赵翔 《环境教育》2014,(1):98-100
关注绿色大学建设中与育人相关的环境法学教育问题,是为了思考在全球环境问题凸显的背景下,高校环境法学教育如何孕育新的思想或者模式。  相似文献   

3.
透视“绿色大学”倡导绿色素质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建绿色大学的必要性 21世纪是保护环境、崇尚自然、促进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世纪,是实现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的世纪,绿色大学建设正成为一批大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绿色象征着未来、象征着生命,绿色也隐喻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和尺度,成为走向生机、活力和文明的象征。面对中国乃至全球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以及急剧的资源消耗和人口增长,在高等院校开展大学绿色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绿色校园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概述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和我国清华大学绿色校园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他们在建设绿色校园进程中的成功经验,并对我国高校创建绿色校园提出相应对策:建议高校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校园建筑中,积极设计建造绿色节能环保建筑;健全与完善绿色校园管理制度,制定相应...  相似文献   

5.
周围 《环境教育》2006,(6):37-39
“绿色社区”是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给予具备了一定的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设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和公众参与机制并实现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社区的一种表彰。创建“绿色社区”寄托着人们对优美舒适的良好人居环境的憧憬,它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符合我  相似文献   

6.
走进大学校园,映入眼帘的是平展的道路、花草树木和风格建筑,以及朝气蓬勃的青年学子,他们在教学区、图书馆、体育中心和实验室流连忘返,也在湖滨、花园、草地或静谧小路上留下如舞的足迹.现代大学已经发展成为功能齐全、景致宜人、集约高效的社会单元,以莫大的魅力吸引青年才俊置身于此学习和休憩.  相似文献   

7.
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如果说当初提出创建绿色学校是基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的话,那么当下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背景下,我们应该赋予"绿色学校"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绿色大学在国外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绿色大学的本质特征,就是在学校建设中体现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所以绿色大学在各国的发展也因地而异。有特色的绿色大学包括有英国的生态学校、加拿大的种子学校与密西根大学及美国华盛顿大学等。一、英国生态学校英国生态学校所实行的计划是由英国TidyBritainGroup管理,GoingforGreen组织支持,SITA环境信托基金会及可口可乐青少年基金会赞助经费的。GoingforGreen是一个由政府支持的旨在鼓励全民参与改变生活方式以改善及保护环境的国家级运动组织。TidyBritainGroup是为了创造更美好的环境而组成的慈善运动组织…  相似文献   

9.
大学"绿色文明"的荣誉和形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叶平 《环境教育》2001,(4):16-18
创建“绿色大学”的迫切性   全球生态危机引发的地球上“绿色”的加速失落,已经促使人类文化的“绿色”转向。在工业领域人们提倡“清洁生产”,实行 ISO14000认证制度;在消费领域,社会鼓励“绿色消费”;在教育领域,国家支持创建“绿色学校”。相比之下,绿色大学的开展则显得非常薄弱。然而高校学生是国家未来的管理者、工程师、决策者和科学家,他们的生态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强弱将直接影响他们未来工作时的决策。所以,加强“绿色大学”建设,培养具有较高环境意识的各类人才,是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任务。 “绿色教育…  相似文献   

10.
绿色学校的内涵及其创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宇 《环境教育》2001,(1):11-14
提出创建“绿色学校”是中国环境教育运动中的一个重要事件。但是,目前关于绿色学校的讨论还不充分,本就绿色学校的内涵和建设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提示:(1)绿色学校应当是贯彻可持续发展教育观念的学校;(2)绿色学校的建设应当从学校环境、学校管理、学校课程、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进行;(3)绿色学校的建设在中国具有现实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黄宇 《环境教育》2005,(1):9-12
本文分析了当下的“绿色浪潮”中“绿色”的语义,认为目前流行的“绿色思想”主要来源于西方.并且不限于环境保护的主题: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讨论了“绿色学校”的内涵,提出“绿色学校”应当超越传统环境教育的苑畴.提升到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新层面。为此.“绿色学校”需要从学校工作的不同方面及其模式进行反思,调整到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方向上来。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创造性地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为我国实现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了坚实理论基础、远大目标指向和强大实践动力,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一、大力开展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统筹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需要,既积极实现当前的目标,又为长远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正确处理的一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一股绿色浪潮正风涌而来,在大街、在小巷,在餐馆,在社会的任何一个地方。绿色消费正成为时尚消费、潮流消费。而事实上,并非所有人都能真正懂得绿色消费的真实含义。君不见,有些人把绿色  相似文献   

14.
"绿色社区"创建活动,是增强公众环境意识和文明素养,促进社区环境建设和改善环境质量的有力举措,是实施全民环境教育的综合阵地,对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福建绿色社区的创建工作始终以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提高居民环保意识与居民参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坚持倡导绿色消费与创建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在界定绿色酒店概念的基础上,以秦皇岛市餐饮行业为调查对象,对市内各类酒店的经营现状进行抽样调查,发现各类酒店存在绿色经营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有待加强、对健康安全的重视不足、节能减排知识和策略匮乏、服务方式造成严重浪费和污染、资源循环利用水平较低等问题,提出了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利用行业协会作用和社会力量、发挥酒店自身积极性的解决方案,从增强酒店绿色意识、引导顾客绿色消费,健全酒店健康安全保障措施体系,强化酒店节能减排意识和能力,积极促进酒店实行资源循环利用四个方面阐释了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6.
耿海文 《环境教育》2005,(3):F002-F002
徐州市学校环境教育在全省又实现了一项零的突 破。近日,中共徐州市委宣传部、共青团徐州市委、市 环保局、市教育局联合作出决定,命名中国矿业大学 环境与测绘学院,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为徐州市首 批"绿色大学(学院)"。徐州市"绿色大学"的诞生, 不仅为今后江苏省创建"绿色大学"提供了模式,同 时也为在全国开展这项活动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7.
"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人类社会的主题,而任何一种可持续发展的主体都离不开城市。因此,推动城市发展模式向绿色生态城的转变已成为必然趋势。本文以建设绿色生态城为例,主要阐述推进绿色生态城建设的重要意义。同时,重点分析目前国内绿色生态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对破解绿色瓶颈,推进绿色生态城的建设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们路家小学是一所山村小学.1978年建校。现有6个教学班.105名学生.十名教师。二十几年来.在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实践中,始终把开展环境教育确定为学校工作的重点来抓。学校先后被评为吉林省部门造林绿化最佳单位四平市绿色学校、吉林省绿色学校等荣誉。  相似文献   

19.
学校是开展环境教育、培养青少年环境意识和提高参与环境保护能力的重要场所。因此,“绿色学校”活动是环境教育的有效方式,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浙江省绿色学校的创建工作呈现了组织机构健全、环境教育活动丰富、创绿各具特色的良好局面。正确理解“绿色学校”内涵,提高学校开展“绿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绿色学校,是21世纪文明学校的重要标志,也是环境保护的实践方式。创建绿色学校,是学校参与环境保护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行动标志。我们要求学校正确理解绿色学校的本质特征,即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绿…  相似文献   

20.
环境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意识如何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对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十一五”期间的环境保护目标是至关重要的。目前,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