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文章将康复护理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护理中,患者肢体活动功能评分及生活能力评分均获得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早期康复护理可帮助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能力,促进患者肢体活动功能的恢复,建议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早期应用康复护理。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是临床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严重威胁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近些年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脑卒中患者抢救成功率明显提升,但是多数脑卒中患者在抢救成功之后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比如偏瘫以及肢体功能障碍等,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大量临床实践研究表明脑卒中患者采用有效的康复护理措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残疾程度和机体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是康复护理介入时机对于康复护理效果有直接影响,关于康复护理介入时机的选取在学术研究中还存在一定的争议。目前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介入时机主要包括超早期(发病后24 h内)、早期(发病后1~7 d)和亚急性期(发病后8 d~3个月),康复护理学者们对脑卒中后康复护理介入时机开展了较为系统丰富的研究,并且在研究中取得了一些新进展和认识。本文对脑卒中康复护理介入时机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能够为临床脑卒中康复护理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一般发病急骤,恢复较慢且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工作、生活能力。良好的康复护理可以降低患者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是一种致死率和致残率极高的疾病,一般起病急、恢复慢,部分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偏瘫、失语、意识及感觉障碍等后遗症,有的基本生活不能自理,不仅患者痛苦,而且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如何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是目前脑卒中患者治疗和护理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对23例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的实施及效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5.
丛日丽  赵辉  温静 《中国保健》2008,16(4):155-156
脑卒中是一种致残率极高的常见病,脑卒中后幸存者中约有70%~80%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1],严重影响病人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对于提高患者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我科2011年8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采用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症状变化及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误咽程度明显降低,吞咽功能提高。结论对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Orem自理模式可使脑卒中患者得到护士补偿和满足治疗性的自我照顾需要,同时患者也从护士的知识和行为中完善了自我照顾的机制,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家庭负担,保持情绪稳定,心理平衡,在家庭、社会中的角色重新适应。他们的权利和尊严得到更高程度的尊重。我科应用该原理对105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全面护理,增强了病人在疾病过程中的主动参与意识,提高了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促进康复,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对脑卒中患者早期实施康复功能锻炼的有效方法与措施,从而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能够很好的回归社会。方法我科于2011年1~12月对79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了早期的康复护理治疗,取得良好疗效。在患者入院24~48 h后即给予良姿位的摆放,生命体征平稳后对患者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系统化的功能锻炼。结果通过对796例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678例患者生活能恢复自理,58例患者肌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了患者回归社会的信心。结论对脑卒中患者早期进行患侧肢体康复护理时,做到早预见、早计划、早训练、早指导,特别是早期良姿位的摆放,可以有效降低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显著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同时,教会家属协助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脑卒中大多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患者生活不能自理,其心理变化、精神负担是多种多样的,2006年8月至2009年9月笔者所在科室对108例患者从入院、治疗到康复全过程实施康复心理护理,患者、家属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改变,人们不仅把提高生活质量( quality of life,QOL)作为康复治疗效果的客观依据,也将其作为患者康复的最终目标[1].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病,其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2],目前中国约有15%的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不能自理[3],给患者及其家属造成了沉重的经济及心理负担,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主要关注患者躯体功能的恢复等方面,较少考虑到患者的社会、心理需要和家庭适应需求,本研究旨在探索一种优于传统脑卒中患者护理效果的干预方案,以期增强患者的自理能力,使其尽快融人家庭及社会,从而进一步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孔秀兰 《工企医刊》2009,22(6):30-31
脑卒中是一种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较高的疾病,中医俗称“中风”。目前随着脑卒中诊治技术的不断提高,其病死率明显降低,但存活的患者中往往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由于病人功能的恢复需要长期的过程,因此高质量的护理对病人极其重要。但目前多数病人及家属缺乏该疾病的相关知识,导致恢复效果不佳,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脑卒中的康复治疗可以影响着患者住院时间以及出院后的衣食住行、生活质量,仅仅靠药物治疗是无法达到这种康复治疗效果的,而脑卒中康复护理与治疗干预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脑卒中后患者需要根据病情制定合适的康复计划,循序渐进,脑卒中康复护理与治疗干预方法主要有康复护理和治疗、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等。康复护理和治疗包括语言锻炼和肢体锻炼。脑卒中患者经康复护理与治疗干预后,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速度快,肢体功能的恢复程度高,使患者缩短住院时间和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 是指脑卒中后发生的以情绪低落、兴趣减退为主的病症,患者对生活尤其是对所患疾病感到没有信心,导致生活质量低下.如何改善患者的心境,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是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循证护理对某些疾病的护理康复起到过指导意义,为帮助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尽快恢复健康,我们将循证护理应用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护理中,取得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360例脑卒中患者的心理护理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进一步了解脑卒中病人的心理特点,提供有效的心理护理。方法对36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心理特点分析,在对脑卒中患者预防康复治疗的同时采用了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同时采用Barthe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指数进行客观疗效评定。结果心理干预组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脑卒中的心理护理提高了接受康复治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了治疗和护理效果的进一步提高,减轻了残疾程度,提高了生活质量,改善了家庭关系,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同时为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注入了新内涵,拓展了康复护理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和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马露娜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7):1392-1393
[目的]讨论早期康复治疗与心理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1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早期康复组与混合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并给予心理护理;早期康复组单纯行早期康复治疗;混合治疗组行早期康复治疗加心理护理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60d均进行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和痉挛评分。[结果]治疗60d后早期康复组与混合治疗组的AD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痉挛改善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且混合治疗组的ADL显著高于早期康复组,其痉挛改善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加心理护理可更有效地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以及痉挛程度,可更有效地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6.
中风急性期后,约有3/4的存活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并不同程度地丧失生活能力,需要长期护理。基于经济原因,大多数患者不能留在医院接受康复治疗而选择出院。为降低致残率,应进行正规的康复训练,以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在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笔者对2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家属进行了系统的康复培训。将康复护理贯穿于患者生活的全过程,有效地促进了患肢功能恢复,提高了日常生活能力。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卒中鼻饲患者心理护理的重要性。方法将60例神志清醒的脑卒中鼻饲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进行针对性的整体护理、有效的沟通和全面的健康教育。结果置管的成功率增加,鼻饲患者的并发症减少,脑卒中患者的精神状态转好。结论对脑卒中鼻饲患者实行整体的心理护理后,降低了操作失败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压力,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脑卒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中随机抽取30名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来实施护理.结果:在脑卒中患者的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不仅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同时还可以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9.
脑卒中是一种致死率和致残率极高的疾病 ,一般起病急、恢复慢 ,部分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偏瘫、失语、意识及感觉障碍等后遗症 ,有的基本生活不能自理 ,不仅患者痛苦 ,而且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 ,如何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是目前脑卒中患者治疗和护理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对 2 3例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的实施及效果进行评价。1 材料与方法1 .1 资料来源  2 3例脑卒中患者均为我科的住院患者 (男性 1 4例 ,女性 9例 ) ,平均年龄 6 4 .5岁 ,其中出血性脑卒中 7例 ,缺血性脑卒中 1 6例 ,均经 CT或 MRI确诊。康复护理前病程最长 3 2天 ;最…  相似文献   

20.
葛莹 《现代保健》2010,(5):120-121
脑卒中后康复训练是综合协调地采用各种有效措施,减轻残疾和因残疾所带来的后果,使残疾者的残存功能和潜在能力在治疗后获得最大的发挥,获得生活能力和工作能力,重返家庭和社会,平等地享受人类的各种权利,提高生活质量。笔者运用康复综合手段对86例存在脑卒中后遗症的患者进行肢体功能康复训练。通过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使其功能尽早得到最大限度的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