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髋部骨折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方法。方法对42例髋部骨折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取患肢制动,积极观察患肢末梢血运及有无并发症,指导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并对上述方法进行总结。结果42例患者均未发生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恢复良好。结论密切的观察,精心的护理,早期的功能锻炼,可有效地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肢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周本华  张秀华 《工企医刊》2013,26(2):128-129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骨科69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进行早期知识指导,同时给予术前、术后相应预防性护理措施。结果69例下肢骨折患者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出现肺栓塞早期症状,其余患者病情转归良好。结论对下肢骨折术后患者进行早期有效的预防性护理,可降低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以预防与控制其术后感染,提高治愈率.方法 对医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手术治疗的223例>65岁髋部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223例髋部骨折患者中,167例合并有≥1种其他科疾病,以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呼吸系统疾病为主;入院后平均手术时间(4.29±2.45)d;手术方式为内固定或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共6例占2.7%,其中手术部位感染2例占0.9%,呼吸道感染1例占0.45%,尿路感染3例占1.35%.结论 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感染的预防和控制,除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外,应尽早请相关科室会诊,共同评估患者病情及制定围手术期治疗方案,重视围手术期镇痛和早期功能锻炼、离床活动.  相似文献   

4.
文章主要是为了对髋部骨折患者并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措施进行探讨.研究方法是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158例髋部骨折患者,其中有13例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对其采取预防和护理手段.最终发现经过治疗和护理后,本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没有肺栓塞发生,且愈后都比较好.得出的结论是髋部骨折患者的一项重要护理内容就是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下肢静脉血栓一经发现,就要为了肺栓塞的预防而积极采取措施,以便患者能够尽早恢复.  相似文献   

5.
《临床医学工程》2016,(3):321-322
目的探讨髋部骨折内固定失败后应用挽救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9月至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35例髋部骨折(具体指股骨颈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不包括髋臼骨折)复位内固定失败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均再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患者的术后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置换术,手术时间为(2.5±0.7)h,住院时间为(12.8±4.3)d,卧床时间为(7.2±1.6)d。术后的活动度评分、功能评分、行走评分、疼痛评分、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未出现重大并发症,术后脱位2例,复位后予外展支具固定6周后稳定。结论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部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可改善髋关节功能,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类寿命的不断延长,社会老龄化的加速,被称为患者"最后一次骨折的髋部骨折"越来越多,虽然目前治疗髋部骨折的方法较以前有明显的进步,特别是人工关节置换术的开展。但其术后导致的并发症并不少见,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高达47%,而75%~90%肺栓塞病人的栓子来源于下肢静脉血栓,一但发生肺栓塞会很快引起低血压、休克、甚至猝死,病死率高达20%~30%,如何预防肺栓塞是医护人员共同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陈跃跃 《现代养生》2014,(16):115-115
目的:通过分析骨科术后肺栓塞的机理,来预防与诊治早期骨科术后出现的肺栓塞。方法:总结30例肺栓塞病患者在进行下肢骨折手术、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数据资料,进行科学回顾分析。结果 :本组30例中患者中,治愈15例,好转9例,6例死亡。结论:加深对肺栓塞的认识,这也是早期诊治术后肺栓塞的前提,同时能够避免骨科术后形成肺栓塞。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四肢骨折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患者的早期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7例确诊为四肢骨折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早期诊断和治疗措施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7例患者中有4例为双侧股骨干骨折,1例为股骨干骨折并骨盆骨折,2例为单纯股骨干骨折;5例为闭合性骨折,病程中合并休克4例.7例患者经治疗后死亡1例,余6例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均得到改善,骨折按期愈合,功能恢复较好,生活可自理.随访1~3年无死亡病例.结论 早期诊断和治疗可降低四肢骨折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改善患者预后,其中,筛选高危患者,并随之加强病情监测,及早诊断并采取早期综合治疗措施是四肢骨折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患者的合理临床救治策略.  相似文献   

9.
周智  陈健 《中国农村卫生》2013,(3Z):341-342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肠梗阻的病因及其治疗方案。方法选取本院自2009年1月-2015年共收治老年急性肠梗阻100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选取100例患者中死亡20例(病死率20%),均为手术组患者,其中有1例死于手术中。死亡原因总结如下:癌肿广泛转移、恶病质9例,术后肠瘘2例,术后并发肺栓塞1例,因糖尿病并发重度感染1例,重度肺部感染引起呼吸功能表竭5例,中毒性休克2例。结论老年急性肠梗阻的主要病因为肿瘤和肠粘连,医生应该注重围手术期处理,早期正确诊断、合理手术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措施。方法对129例老年髋部骨折术患者在体位护理指导下进行功能锻炼。结果129例老年髋部骨折术患者,仅12例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9.3%。结论明确病因,采取预防性的护理措施,对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65岁以上老年人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人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处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2月至2007年11月手术治疗167例65岁以上老年人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股骨颈骨折82例,粗隆骨折85例。结果所有病例麻醉顺利,手术成功。术后5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应激性溃疡2例,尿潴留2例,谵妄3例,脑梗塞1例,2例全髋置换术患者分别于术后第1、2天发生股骨头脱位,予闭合复位。结论老年人髋部骨折手术治疗是安全有效的,积极的围手术期治疗和精心护理是手术治疗成功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80岁及以上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手术治疗的132例80-98岁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32例老年患者中,股骨颈骨折68例,转子间骨折64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7.2±4.6)d,住院期间死亡2例,分别死于脑梗死及肺栓塞、呼吸衰竭.108例患者获随访6个月至5年,平均随访3.2年,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价标准,股骨颈骨折术后1年平均(77.6±10.2)分,术后2年平均(77.3±9.3)分;转子间骨折术后1年平均(84.6±9.8)分,术后2年平均(83.9 ±10.1)分.结论 老年髋部骨折应尽早手术治疗,合理的围手术期治疗和手术方式的选择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高龄髋部骨折患者的围术期护理要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髋部骨折术前术后实行各种相关护理,包括术前心理护理、术前评估、术后护理及病情观察、饮食调控、各种并发症预防及术后功能训练指导.结果 本组发生深静脉血栓1例、应激性溃疡1例,无褥疮、泌尿系感染.骨折愈合良好,68.5%患者能生活自理.结论 术后通过配合医生的治疗,恰当的围术期护理,可以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长寿之人也随之增多,老年人髋部骨折临床较多见,主要包括股骨颈及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DHS及PFNA已被认为是治疗老年人髋部骨折的最佳治疗手段。其除了能改善患者关节活动度及稳定性外,还能够有效地缓解疼痛,提高肢体的功能状态,改善总体生存质量。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并发症包括感染、坠积性肺炎,肺栓塞、髋关节脱位、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褥疮等,及时的处理、预防,减少并发症及康复护理是骨科治疗和护理的重要部分,护理人员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不同患者,不同训练时期的康复训练有针对性指导,并加强与医生、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才能保证病人手术的成功。此外还要掌握老年人护理的特殊性,从而提高老年人护理工作效果,使这类病人术后得到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髋部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80例中治疗前有内科合并症的46例积极治疗其并发症;手术治疗75例,保守治疗5例。结果75例手术患者均安全度过麻醉、手术期;术后并发症:精神障碍8倒,肺部感染2例,肺栓塞1例,深静脉血栓2例,死于肺栓塞1例;79例康复出院,平均住院时间18d。5例给予惠肢皮牵引的保守治疗患者均出现肺部感染或褥疮,出院后1年内均死于相关并发症。结论老年患者髋部骨折能耐受手术的应及早行手术治疗,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充分的术前准备、积极正确地处理并发症是改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骨折手术后常并发深静脉血栓,尤其在髋部及膝部手术后多见.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骨折术后一种较严重的并发症,造成下肢脉功能不全,影响下肢活动,降低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甚至致残,部分患者由于栓子脱落导致肺栓塞可引起猝死,本文总结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整体护理经验,并对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急性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作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5月~2010年5月62例72岁以上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经细致围手术期处理,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结果62例均手术成功,出现并发症27例,死亡3例,1例术中出现呼吸心跳停止,暂停手术,病情稳定3周后二次手术痊愈。疗效评定:优42例,良10例,可7例,差3例,优良率83.4%。结论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要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手术前评估,控制和预防并发症,是提高手术治疗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两种疼痛管理模式对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质量的影响.方法:以单纯随机抽样方法选择髋部骨折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疼痛管理模式,即疼痛管理以医生为主体,患者主诉疼痛后给予疼痛干预.观察组采用以护士为主体,临床医生及麻醉师为督导的疼痛管理模式.观察术后24h、48h、72h患者的疼痛情况及两组患者康复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24h、48h、72h患者的疼痛情况较对照组减轻,且康复质量更佳.结论:以护士为主体,临床医生及麻醉师为督导的疼痛管理模式有利于减轻髋部骨折患者术后疼痛,提高康复质量,对临床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运用护士谵妄筛查量表评估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可能性,便于早期发现谵妄。方法选择我科2011年3~12月的200例老年髋部骨折住院手术患者:运用护士谵妄筛查量表(NU—DESC)为评估工具,评估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当天,术后1、2、3天的谵妄发生率,分析谵妄类型。结果20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发生谵妄26例,术后当晚发生20例,术后第一天发生3例,第二天发生1例,第三天发生2例;得分为8分的5例,6~7分5例,4分12例,2~3分4例。活跃型15例,安静型8例,混合型3例。结论护士运用护士谵妄筛查量表可早期发现谵妄,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治疗措施,缩短谵妄时间,防止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术后护理措施。方法对43例65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作好基础护理的同时,加强并发症的预防,早期正确地进行患肢及全身功能锻炼,指导早期离床活动,同时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特点,进行心理护理。结果43例患者全部顺利康复。结论老年患者手术风险较大,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手术后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和病死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