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崎岖列岛海区现代沉积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入海扩散悬沙和当地岛屿风化物是崎岖列岛海区现代沉积主要物质来源。崎岖列岛的地形、潮流、长江冲淡水和风浪是影响列岛海区现代沉积环境的主要因素。根据沉积环境的差异可将列岛海区划分为4大沉积区:列岛区外沉积区、列岛周边沉积区、列岛峡道沉积区和峡侧向潮汐通道沉积区。列岛区外沉积区主要受外海潮流、风浪和长江冲淡水的影响,主要沉积物为粘土。列岛峡道沉积区受峡道内强劲的往复流影响,峡道西部以粗颗粒沉积物为主,峡道东部深槽区的粘土和亚粘土沉积物应属冲刷出露出的早期沉积地层。  相似文献   

2.
BP网络在沉积环境自动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BP网络算法,实现了一个基于粒度数据的沉积环境自动识别系统。用它对几个地区不同沉积环境类型的现代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细致的粒度母体模式分类,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李忠惠 《贵州地质》1994,11(1):56-60
本文通过对贵州省瓮福磷矿南沱组和陡山沱组沉积岩石碎屑粒度分析及粒度参数的研究,对沉积环境作出解释,与其它相素分析的结果是吻合的,这表明粒度分析可以作为确定沉积环境的参照资料。  相似文献   

4.
在对研究区191个泥质岩样品中Sr、Ba、Ga、Ru、B、K等微量元素含量测定的基础上,通过图解分析、统计分析等多种分析手段,找出它们与沉积环境之间的关系.并且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选定Sr/Ba,B、Ga、Rb三元素含量相对关系来判断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二叠系山西组的沉积环境.依据所获得的地球化学资料并结合地层古生物特征,证明了鄂尔多斯盆地山西组确有海相地层存在.  相似文献   

5.
董玉祥 《沉积学报》2002,20(4):656-662
现代海岸风成砂的粒度特征是海岸风沙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以我国温带海岸为研究区域,利用 136个现代海岸风成砂样数据,通过粒度组成、平均粒径、标准偏差和偏差、峰态等粒度参数分析了其粒度特征。结果表明,我国温带海岸的现代风成砂并非过去认为的几乎全由分选很好的细砂组成,是以正偏为主,粒度参数的地域差异明显,并随沙丘类型、规模及距海岸线的远近不同等而变化。与海滩砂比较,风成砂具有普遍含有粉沙、略细、多正偏、峰态偏窄等特点,但利用粒度参数散点图和因子分析法二者均无法区分。我国温带海岸现代海岸风成砂粒度参数的上述特征与其特有的发育条件和演化过程密切相关,其中主要与季风气候特征显著、形成时间短、风力作用时间有限以及风沙活动空间狭小并受到水力与重力作用的干扰等有关。  相似文献   

6.
新生代早期是南海北部古地理发生巨变的时期,沉积环境经历了从陆到海的转变,通过植物生态学方法准确揭示这一过程发生的时间及过程,对本地区古地理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南海北部深水区白云凹陷代表性钻井样品,通过孢粉藻类分析,揭示古近纪海侵过程。研究表明:早中始新世文昌组沉积时期,白云凹陷为未受海侵影响的河湖相环境;晚始新世恩平组沉积时期,凹陷东部和东南部为浅海相环境,海相沟鞭藻大量出现,凹陷南部隆起带早期为河湖相环境,晚期变为海陆过渡相环境,凹陷西北部为大型河流三角洲相环境;渐新世珠海组沉积时期,凹陷东部和东南部以陆坡深水环境为主,凹陷西北部及南部为海陆过渡相,西北部发育大型河流三角洲;早中新世,由于全球海平面上升及南海扩张轴发生转向,整个白云凹陷大部分地区处于陆坡深海环境。综上,海侵最早发生在白云凹陷的东部和东南部,呈由东向西的推进,西部海侵发生时间最晚,这一过程与南海洋壳从东向西逐步打开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7.
沉积环境对孢粉组合影响的探讨--以石羊河流域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西部干旱区小型内陆流域 (石羊河流域 )内三个地点孢粉分析显示不同地点全新世孢粉组合差异极大。三角域剖面孢粉组合完全以针叶树为主;洪水河剖面孢粉组合下部以旱生草本为主,上部以针叶树为主;终闾区表土孢粉组合中 90 %为旱生草本、灌木。其差异已远远超出气候环境变化所导致的差异。结合沉积相、沉积环境、孢粉在不同沉积环境中的传播、扩散特性的综合分析,笔者认为这种差异是沉积环境、搬运介质差异造成的。三角城剖面处于半封闭环境,接纳储存来自上游的所有沉积物的信息,孢粉组合反映的是流域上游祁连山上的植被状况。洪水河剖面下部冲积地层发育时,剖面处于开放环境,孢粉组合反映当地植被;上部湖相层发育时,剖面处于半封闭环境,孢粉组合的环境指示意义与三角城剖面一致。终闾区表土孢粉组合反映现代风媒环境终闾区植被状况。古环境重建不能仅从孢粉组合出发,必须结合沉积环境综合分析,否则,古环境重建的结果是不可靠的.  相似文献   

8.
大庙子—菜抢子金矿区主要矿石类型有含金黄铁矿型和含金多金属型,对两类矿石研究表明金赋存于黄铁矿和交代、穿切黄铁矿的黄铜矿中,主要与黄铁矿有关。采用相关系数法、距离系数法及离差平方和法对38件矿石样品中的Au、Ag、Cu、Pb、Zn、Co、Ni、Bi元素进行R型聚类分群,结果为Au Bi、Ag Zn Cu Co Pb Ni二群。本矿区中金主要形成于金-黄铁矿阶段,少量形成于金-多金属阶段。  相似文献   

9.
基于神经网络的聚类分析在储层流动单元划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苏里格气田盒8段为研究对象,在细分层和精细沉积学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关键井详细研究,以流动层段指标为储层流动单元划分标准,将目的层分为3类流动单元.通过相关性分析结合专家经验,从诸多电性、物性、岩性等参数中优选出表征流动单元的10个特征变量作为预测模型的输入,应用基于神经网络算法的聚类分析方法建立储层流动单元非线性识别模型.通过对其他关键井的回判预测表明,建立的流动单元预测模型可以更全面地考虑各类地质因素与流动单元之间的结构性复杂映射关系,气井产能与流动单元具有较高的对应关系,为气田精细描述与开发井网的优化部署提供可靠基础.  相似文献   

10.
灰色聚类分析在煤炭资源有效保障能力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灰色系统理论与煤炭资源评价实践有机结合的基础上,讨论了煤炭资源评价单元的灰色特征,分析了灰色聚类分析应用于煤炭资源评价的原理,给出了煤炭资源评价中的灰色聚类分析的计算方法。以贵州省9个煤炭资源评价单元为例,参考18个评价指标,按照既定的优、良、可、差等级划分标准,计算出其综合优度值,得到评价结果为4良、4可、1差,并给出开发的先后顺序。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大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李玉中  陈沈良 《地质学报》2003,77(3):423-431
地形、物源和水动力条件是洋山港海域现代沉积环境的主要控制因素,粉粒和粘粒是现代沉积物的主要组成部分,潮流是起动和搬运现代沉积物的主要动力,悬移是现代沉积物最主要的搬运方式,跃移是次要搬运方式,现代沉积物的起动和沉积过程交替频繁。研究区现代沉积物长期净运移趋势表明:研究区东部的黄泽洋向洋山港海域的输沙趋势显著;洋山港岛链峡道深槽的形成,系由峡道东部和西部的现代沉积物各向峡道两端分异运移所致;小洋山—唐脑山—线将是今后港区泥沙淤积的主要部位之一。  相似文献   

12.
在一系列连续或离散的测井资料中,包含了丰富的各种地下地质特征和沉积环境信息。可从中提取表征沉积环境的各种特征参数,建立起某地区的沉积相测井相模型,应用模式识别的各种处理方法,便能划分出该地区的各种沉积相及沉积微相。  相似文献   

13.
青海省同仁地区处于祁连和秦岭造山带的接合部,构造演化历史悠久。本次工作在该地区隆务河一带发现较好的二叠—三叠系剖面。将该剖面从下而上划分为上二叠统石关组、下三叠统果木沟组和江里沟组,其中江里沟组又进一步划分为下部的浊积岩段和上部的风暴岩段,初步确定了二叠—三叠纪的界线。沉积序列、沉积相和沉积物表明上二叠统石关组和下三叠统果木沟组为一套陆源碎屑浊积岩,下三叠统江里沟组下部为一套不纯的内碎屑浊积岩,而下三叠统江里沟组上部为风暴岩沉积。根据沉积相和火山岩夹层的地球化学特征认为该地区上二叠统石关组和下三叠统果木沟组处于半深海的活动大陆边缘,下三叠统江里沟组早期的浊积岩段处于较稳定的半深海大陆边缘。根据沉积相和遗迹化石,恢复了晚二叠世—早三叠世的海平面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4.
聚类分析法在地质样品分类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晓军  罗立强 《岩矿测试》1998,17(3):172-176189
概述聚类分析及原理,通过题示内容的研究,包括测试样品,标准化数据,分类,获得适宜的样品聚类分析方法及建立了方法软件。该研究实验表明,采用聚类分析法对地质样品进行分类,效果较好。为开展X荧光定量分析及建立模式识别专家系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运用地球化学分析研究潜江凹陷潜江组沉积环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刘刚 《地球学报》2007,28(4):335-340
运用同位素及粘土矿物的沉积地球化学特征在沉积环境方面的指示意义分析了潜江凹陷潜江组硫、碳、氧同位素及粘土矿物,结合层序地层学分析,对其演化规律与沉积环境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硫、碳、氧同位素值及粘土矿物的高低变化与气候的变化和沉积环境的变化具有很好的相关性;潜江凹陷潜江组的沉积环境是一个封闭的较高盐度的陆相咸化湖泊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6.
对贵州三穗地区隆里组砂岩的地球化学、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及沉积构造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隆里组砂岩的物源方向、母岩类型及源区的构造背景:主要为长英质火成、镁质火成物源区,其次为火山弧物源区(基本为深成)和过渡区,物源是上地壳剥蚀而来,且隆起基底多为稳定克拉通,具有被动大陆边缘的构造背景.沉积构造与地球化学研究进一步证明,该地区隆里组为淡水环境沉积,是裂谷盆地由拉张裂陷演化为逐渐萎缩阶段沉积而成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杭州湾庵东滨岸潮间带软底质沉积中发现的造迹动物有泥螺、珠带拟蟹守螺、弹涂鱼、宁波泥蟹、沙蚕、竹蛏、虹光亮樱蛤、海葵以及鸟类和植物等,包括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环节动物、脊索动物、腔肠动物等5个动物门类,共计8属,营造的生物遗迹主要有运动迹(爬迹、拖迹、足辙迹)、居住迹、觅食迹(进食迹)、生殖迹、停息迹、排泄迹、逃逸迹以及鸟类足迹和植物根迹等。分析表明潮间带不同的沉积环境,造迹生物及其遗迹的主要类型、空间分布、丰度、多样性具有明显的差异。1)研究区潮间带不同的沉积环境,造迹生物种类与分布不同,其遗迹的主要类型和分布特征具有明显的差异性,高潮区沉积物主要是富含有机质的砂质泥,生物遗迹包括珠带拟蟹守螺拖迹、停息迹和生殖迹,泥螺拖迹和停息迹,宁波泥蟹的觅食迹、居住迹和足辙迹,沙蚕的拖迹、觅食迹、居住迹和排泄迹,弹涂鱼的爬行迹和居住迹,以及鸟类足迹和植物根迹,其中层面遗迹以珠带拟蟹守螺的拖迹、沙蚕拖迹和觅食迹丰度最高,层内遗迹以沙蚕居住潜穴丰度最高,分布面积最广,扰动程度强烈,宁波泥蟹居住潜穴局部密集,扰动程度强烈,植物根迹密集,深度可达50~60 cm,这些生物遗迹常与平行直脊波痕和干涉波痕共生。中潮区沉积物主要由灰色粉砂和含砂粉砂构成,含水率较高,植被较稀疏。中潮区平坦的潮坪上生物遗迹主要由虹光亮樱蛤的居住潜穴和竹蛏的居住潜穴和摄食迹组成,丰度较高,具有少量泥螺拖迹以及植物根迹和鸟足迹。在中潮区潮沟两侧,沉积物颗粒较细,常见珠带拟蟹守螺的拖迹,宁波泥蟹的居住潜穴、足辙迹,弹涂鱼的爬迹。中潮区潮坪上多发育舌型波痕,生物遗迹多与舌型波痕共生。低潮区沉积物主要是灰色粉砂和粉砂质砂,含水率高,多为汤底,无植被,常见遗迹主要是虹光亮樱蛤的居住潜穴,竹蛏的居住潜穴以及少量海葵居住潜穴。2)沉积物的粒度、含水率影响遗迹的清晰度;3)由于受潮水、波浪运动的冲刷作用,沉积物表面的遗迹易被破坏,保存率极低,底内动物的居住潜穴保存率相对较高。该研究不仅为杭州湾潮间带沉积环境研究提供了新的现代生物遗迹信息,而且也可为古代强潮河口湾潮间带沉积环境中的古遗迹学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沾化凹陷东部长堤地区下第三系沉积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国景星  戴启德  徐炜 《沉积学报》2001,19(3):368-374
综合运用地质、测井、地震及分析化验等资料,对沾化凹陷东部长堤地区下第三系沉积体系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认为长堤地区下第三系发育有水下扇、滨浅湖滩坝、扇三角洲、浊积和辫状河等 5类沉积体系。并阐述了各类沉积体系在本区的亚相、微相类型及其特征,系统分析了早第三纪不同阶段的沉积相类型及其分布特征,探讨了不同时期物源区及古水流流向,总结了垂向上沉积体系的演化等。  相似文献   

19.
为更好的探究聚类分析在地下水环境评价中的应用,结合重庆市藻渡水库工程,采用系统聚类法分析了水库枢纽和库区位置的地下水监测点与周围煤矿污染源之间的相互关系,运用灰色聚类法和改进的灰色聚类法对地下水监测点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了两种方法的优缺点。最终将17个地下水监测点划分为未超标天然地下水和受煤矿开采污染的地下水两大类,分析了污染物来源并评价了污染程度,为藻渡水库工程的地下水污染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