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精神疾病患儿的人际关系对父母消极情绪的影响以及家庭负担的中介作用。方法:数据来源于"十二五"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3880名儿童父母完成自编儿童一般资料问卷、自编消极情绪问卷、家庭负担量表及社会功能量表调查,包括1640名精神疾病患儿父母和2240名正常儿童父母。结果:1)疾病组父母的家庭负担和消极情绪得分均显著高于非疾病组父母的得分。2)父母家庭负担、患儿社会功能、患儿人际关系、家庭教养方式与父母消极情绪正相关,既往住院与父母消极情绪负相关。3)中介分析结果显示:父母家庭负担在患儿人际关系和父母消极情绪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结论:疾病组父母的家庭负担和消极情绪得分高于非疾病组父母,同时父母家庭负担在患儿人际关系和父母消极情绪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父母身体管教与儿童师生关系之间的关系以及儿童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及儿童性别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中文版亲子冲突解决策略量表、社会技能评定量表和师生关系问卷对1040名小学生及其父母进行测查。结果:①男生遭受的父亲身体管教和母亲身体管教的频繁性均显著高于女生;②女生师生关系的亲密性、支持性和满意度均显著高于男生,女生师生关系的冲突性显著低于男生;③儿童自我控制在父亲身体管教和母亲体罚与儿童师生关系之间均起中介作用,并且此中介作用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结论:父母身体管教可以通过儿童自我控制间接影响儿童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3.
工读学校少女的生物──心理──家庭因素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本文采用对照研究方法,对工读学校女生55人和正常少女60人进行生物——心理——家庭因素的综合性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少女在年龄、身高、体重、围产期疾病或难产等方面无差异;研究组智商低于平常者占20%,明显多于对照组,学习成绩也明显较对照组差;研究组的皮肤电基础水平,心算及铃声刺激波数均较对照组高;而血浆睾丸酮、雌二醇浓度测定两组间无显著差异性;研究组艾森克人格测查中内、外向性 (E)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MMPI 测查中 Pd、Pa、Pt、Sc 四量表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卡洛琳卞人格量表中研究组的冲动性划分明显高,社会化划分明显低说明研究组明显社会化不足和易于寻求刺激;家庭环境因素调查中发现患者双亲文化教育水平低,双亲不全,父母感情不好或离婚,亲子感情矛盾或对立,双亲管教不当等项明显高于对照组。本综合性对照研究结果。对其干予提供了理论数据。  相似文献   

4.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生活因素调查问卷对15678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提示,单亲家庭子女人际敏感、焦虑、敌对,精神病性因子分显着高于双亲家庭子女;家庭有意外事件者各因子分均高于家庭无意外事件者;家族有精神疾病者各因子分均高于家族有其它躯体疾病者;而家族有精神疾病和其它躯体疾病者各因子分高于家族无疾病者。表明,社会家族环境因素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分析抢劫罪犯的父母教养方式等多因素的相关性,探讨犯罪的危险及预测因素,从而为干预和防止犯罪提供依据。方法:使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对113名男性抢劫罪犯及97名正常男性进行对照分析。结果:EMBU显示父母偏爱、拒绝、过度保护、惩罚严厉等各因子分均高于正常组,另外本文也提示犯罪多发生于父母文化程度低,从事体力劳动的家庭和单亲家庭。结论:不正确的父母头痛方式及不良的家庭结构是造成犯罪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父母严厉管教、青少年自我表露与青少年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中文版亲子冲突解决策略量表和青少年自我表露问卷对469名初中生进行测查,并收集其半年后的学业成绩。结果:(1)男生遭受的父亲严厉管教及母亲体罚的频繁性均显著高于女生;(2)女生对父母自我表露的程度及其学业成绩均显著高于男生;(3)父亲和母亲的心理攻击及体罚与青少年自我表露和青少年学业成绩均呈显著负相关,青少年自我表露与青少年学业成绩呈显著正相关;(4)青少年自我表露在父亲和母亲的心理攻击及体罚与青少年半年后的学业成绩之间均起中介作用,并且中介作用模型不存在性别差异。结论:父母严厉管教可通过青少年自我表露间接影响青少年学业成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专新生师生关系特点及其与学校适应性的关系。方法以306名中专新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师生关系问卷和学校适应性行为量表进行测查,收回有效问卷290份。结果中专男新生在冲突性、依恋性、亲密性与回避性4个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女新生;城市中专新生在依恋性、亲密性与回避性3个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农村中专新生;除冲突性与人际技能、学业技能、社会能力总分;依恋性与人际技能、敌意-易怒、苛求-破坏以及回避性与苛求-破坏相关不显著外,师生关系与学校适应性相关显著;师生关系各维度对学校适应性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促进中专新生的学校适应性。  相似文献   

8.
女性犯罪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女性犯罪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女犯和以年龄、文化、职业匹配的女性各200名,应用MMPI、SCL-90、FES-CV晴进行测查。结果:女犯存在的心理及家庭问题均较对照组多(P<0.05-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犯罪有关的主要因素为家庭的亲密度低、既往重大躯体和精神疾病中、个人不良嗜好等;从MMPI的个体分析结果显示,在监女犯心理偏离占84.0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1%,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女性犯罪的危险因素既有心理社会因素,也有生物学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我国初生至三岁婴幼儿父母严厉管教的基本特点。方法:采用Straus编制的亲子冲突解决策略量表对720名初生至三岁婴幼儿的父母进行测查。结果:(1)过去一年内有一半以上的父母对婴幼儿实施过心理攻击和体罚,实施的平均次数分别为6.91次、5.29次。(2)严厉管教更可能发生在男孩和3岁儿童身上,且更可能由母亲以及较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父母实施。(3)父母实施心理攻击和体罚的普遍性及实施心理攻击的频繁性均随婴幼儿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实施体罚的频繁性在婴幼儿24个月之前呈上升趋势,随后缓慢下降。(4)在父母体罚发生的频繁性上,婴幼儿年龄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交互作用显著。(5)父母心理攻击和体罚的发生具有共存性。结论:在中国,大多数初生至三岁婴幼儿频繁的遭受过父母严厉管教,其发生情况与个体和家庭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父母严厉管教、儿童自我控制与其主客观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中文版亲子冲突解决策略量表、学业成绩自我评定量表和社会技能评定量表对424名小学生及其父母进行测查,并收集其期末考试成绩。结果:①男生遭受的父亲严厉管教及母亲心理攻击的频繁性显著高于女生;②女生客观学业成绩显著高于男生,但主观学业成绩不存在性别差异;③儿童自我控制在父亲严厉管教与儿童主客观学业成绩之间起中介作用,儿童自我控制在母亲严厉管教与儿童主客观学业成绩之间不起中介作用。结论:父亲严厉管教可通过儿童自我控制间接影响儿童主客观学业成绩,但母亲严厉管教不能通过儿童自我控制间接影响儿童主客观学业成绩。  相似文献   

11.
反社会人格障碍与父母养育方式及相关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父母养育方式及有关因素对反社会人格障碍的影响,寻找与反社会人格障碍形成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人格诊断问卷(PDQ-4)对江苏某劳教所的600名劳教人员进行了筛查,PDQ-4评分高于42分者,纳入可疑人格障碍患者范围,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者确诊为反社会人格障碍.对确诊的反社会人格障碍罪犯90人,排除人格障碍的正常对照140人,进行父母养育方式量表(EMBU)和一般资料问卷的调查.结果父母的拒绝否认、母亲的情感温暖具有显著差异(P〈0.01)、父母的惩罚、严厉和父亲的情感温暖也有一般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反社会人格障碍人群的主要危险因素有父母的拒绝养育方式、父亲低文化程度、低收入家庭、单亲家庭、父母离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男性抢劫罪犯的人格特征,父母教养方式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的分析。探讨早期教育及家庭因素对人格发展的影响,从而为干预和预防犯罪提供依据。方法:使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父母养育方式问卷”对113名男性抢劫罪犯及97名正常男性进行对照分析。结果:EPQ显示抢劫罪犯的精神质与神经均高于对照组,而EMBU显示父母偏爱、拒绝,过度保护、处罚严厉等各因子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父母的惩罚、严厉、拒绝等与精神质、神经质呈显著负相关。结论,不正确的父母养育方式是人格偏差,以致于从事犯罪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影响城市中学生学习成绩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 :探讨中学生学习成绩优差与性格、焦虑、家庭及环境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 ,抽出合肥市四所中学 1 0 69名在校中学生 ,用自编家庭环境因素问卷 ,艾森克个性问卷(EPQ) ,及与DSM -IV配套的焦虑诊断量表 ,对学生、家长及班主任老师进行调查 ,并对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学习成绩优差与性别、神经质、焦虑、奖惩情况、父母关系、管教一致性、父母期望、学习环境及辅导有显著差异 (P <0 0 1或 0 0 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 :学习成绩主要与奖惩情况、遵守纪律、父母期望、辅导及掩饰程度有关。结论 :中学生学习成绩女生好于男生 ,成绩优的学生神经质、焦虑分值低 ,常受到奖励、遵守父母管教一致性、期望值较高。学习成绩与家庭经济状况、父母受教育程度无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人格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65,自引:13,他引:165  
本文采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79名高中学生进行了测查,结果发现艾森克人格问卷所测查的人格维度神经质(N)、精神质(P)得分分别与父母不良的教养方式如严厉惩罚、拒绝否定、过度干涉与保护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一结果提示了父母教养方式对其子女人格特质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父亲和母亲的严厉管教与初中生外化问题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Straus编制的亲子冲突解决策略量表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的儿童自我报告版测查1070名初中生.结果:①初中男生遭受的父亲严厉管教的频繁性高于女生.初中男生遭受母亲体罚的频繁性高于女生.初二学生遭受母亲心理攻击的频繁性显著高于初一学生.②父亲和母亲的心理攻击、体罚和身体虐待均与初中生外化问题行为存在显著正相关.③父亲和母亲的心理攻击、母亲的体罚和身体虐待可以显著预测初中生的外化问题行为,但父亲的体罚和身体虐待不能显著预测初中生的外化问题行为.结论:父母实施严厉管教行为的频繁性受到初中生性别和年龄的影响,并且父母亲的严厉管教对初中生外化问题行为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6.
贵阳城区儿童少年行为问题与家庭背景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为了解贵阳城区儿童少年行为问题的现状 ,探讨行为问题儿童与家庭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Achnbach’s儿童行为量表及“儿童行为问题相关因素问卷”对贵阳城区 136 5名 6~ 16岁儿童少年进行调查 ,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现状分析及相关因素的单元和多元比较。结果 :检出有行为问题的儿童少年 2 0 7名 ,检出率 15 16 % ,显著高于全国调查结果 (p <0 0 5 )。中学组检出率高于小学组 ,与其他城市及全国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性别差异不显著。检出率高的因子是忧郁、社会退缩、多动、攻击等。影响儿童少年行为问题的家庭因素依次是 :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母亲文化、家庭经济收入、家长对子女心理健康的认识、父母的婚姻状况等。结论 :贵阳城区儿童少年行为问题检出率高于全国水平 ,大年龄组尤为突出。家庭环境是影响儿童少年行为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张雪飞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11):786-787,790
目的 :探讨中学生与其父母、老师及同学间的交往行为特点。方法 :对咸宁市 185 0名初中学生进行自拟问卷调查。结果 :中学生在与其父母、老师及同学间不良交往行为问题检出率分别为 12 3 %、1 9%和 3 8% ,且男生都显著高于女生 (P <0 0 1)。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不良交往行为问题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别 (P >0 0 5 )。城镇中学生与同学间不良交往行为问题检出率显著高于农村中学生 (P <0 0 1)。非父母亲生中学生与其父母及老师间的不良交往行为问题检出率显著高于父母亲生中学生 (P <0 0 1)。结论 :中学生不良交往行为存在性别差异 ,并提示男生较女生提前进入社会角色倾向 ,城镇中学生和农村中学生在与同学间的不良交往行为存在差异 ,可能受不同经济、文化及家庭环境的影响 ,亲子关系是影响中学生交往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婴儿气质影响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本研究以婴儿气质修订问卷(RITQ)为气质测查工具,对400名4~8个月婴儿的气质进行了综合评定,并对其环境因素进行了调查。经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发现:父母的职业、学历、年龄、父亲吸烟、父亲嗜酒、母亲孕期疾病、精神创伤、看电视时间,家庭结构,居住面积及喂养方式与婴儿的气质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违法青少年的家庭环境、教养方式和人格特征。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家庭教养方式问卷(FUSQ)、大五人格问卷简版(FFI-R)和巴瑞特冲动人格问卷(BIS-11)对290名12-25岁违法青少年进行调查,并与188名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违法青少年FES-CV矛盾性、成功性和控制性等维度分高于对照组,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和娱乐性等维度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违法青少年家庭教养方式各维度均低于对照组(P0.001);违法青少年FFI-R友善性和开放性得分低于对照组,冲动性得分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违法青少年生活于低亲密度、低情感表达、高矛盾性的家庭氛围中,感受到更多的负性家庭教养方式,表现出低友善性、低开放性和高冲动性等人格特征。  相似文献   

20.
目的:考察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父母的抑郁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157名精神发育迟滞儿童和青少年的父母采用应对策略问卷、照顾负担问卷、日常照料压力问卷、修订版家庭支持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罗森伯格自尊量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进行测评,对130名正常儿童父母采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进行测评。结果:精神发育迟滞儿童及青少年父母的抑郁检出率为26.11%,其抑郁分数显著高于正常儿童父母。抑郁和照顾负担中的所有维度(时间负担、发展负担、身体负担、社会负担、情绪负担)都有显著正相关;抑郁和情绪中心解决策略倾向有显著正相关,和问题中心解决策略倾向有显著负相关;抑郁和家庭月收入有显著负相关;抑郁和日常照料压力有显著正相关,和自我效能及自尊有显著负相关。多元回归结果表明,对精神发育迟滞儿童及青少年父母抑郁总分贡献最大的因素是:照顾负担总分、问题中心应对策略、自尊和月收入。结论: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父母的抑郁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儿童父母,照顾负担、应对策略、自尊水平和月收入与抑郁的形成有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