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2 毫秒
1.
目的 了解上海市崇明区基层卫生应急能力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调查问卷对上海市崇明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保健科工作半年以上的所有人员开展卫生应急能力及其影响因素调查,使用χ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基层卫生应急能力影响因素。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22份,回收210份。单因素分析得出基层卫生应急人员年龄、学历、专业、职称、工作年限、是否参加卫生应急培训、演练、是否熟练掌握应急预案、流程、对从事卫生应急工作是否满意均为影响基层卫生应急人员应急能力的因素(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本科及以上学历(OR=4.389,95%CI:1.826~10.551)、中级及以上职称(OR=39.230,95%CI:10.979~140.183)、16年以上工作年限(OR=70.782,95%CI:6.786~738.332)、对从事卫生应急工作满意(OR=2.163,95%CI:1.135~4.122)为基层卫生应急人员综合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 上海市崇明区基层卫生应急综合能力得分(79.30±13.45)...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河南省乡级计划生育服务人员对口服避孕药的认知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通过自行设计问卷对180名乡级计划生育服务人员基本情况、口服避孕药知识掌握、接受培训等情况进行调查,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调查对象认为口服避孕药中毓婷(22.07%)、避孕1号(17.93%)、三相片(14.48%)避孕效果好;63.22%的调查对象认为避孕药副作用中等;影响口服避孕药使用的主要原因有:不接受这种方法(57.74%),对这种方法认识不够(49.41%),认为影响生育(17.26%)。口服避孕药知识得分:0分为23人(13.69%),<60分为112人(66.7%),≥60分为33人(19.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职称、接受避孕药培训次数、下乡工作次数及需求对知识得分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职称、接受培训次数是口服避孕药知识得分的影响因素。结论:基层计划生育服务人员口服避孕药知识匮乏,认识不够,应加强相关业务培训,提高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四川省不同社会经济水平下的基层精神卫生防治人员的队伍现状,分析其卫生服务能力及影响因素,为科学配置精神卫生服务队伍、加强人员素质能力提供思路。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纳入四川省423名基层精防人员,采用基层精防人员工作能力调查问卷收集数据,描述对象基本情况及能力得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模型分析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 四川省基层精防队伍存在高学历人才缺乏、兼职比例高、从业年限短、工作负荷重、收入水平低、对本职工作内涵理解不到位等问题。基层精防人员理论知识得分率为44.28%,技能掌握得分率为64.98%。在经济水平较高地区,实际工作年限长、一体化概念理解全面的基层精防人员,能力得分较高;在经济水平较低地区,管理患者数较多、一体化概念理解全面的基层精防人员,能力得分较高。结论 四川省基层精防人员队伍结构仍需优化,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基层的技术指导,提高人员专业能力,促进精神卫生人才队伍质量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重庆市基层精神卫生工作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5年11月至2016年7月在重庆市各区县医疗卫生机构随机选取基层精神卫生工作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调查对象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评估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完成有效问卷478份,其中男性203人,占42.5%,女性275人,占57.5%,平均年龄(33.71 ± 9.02)岁,以大专(占57.5%)、已婚(占67.0%)、初级职称(占58.6%)为主;总工作年限平均(12.01 ± 9.50)年,精神卫生工作年限平均(2.29 ± 1.65)年;SCL-90总平均分为(101.97 ± 39.51)分, 其中130人为阳性,阳性率27.3%。已婚、文化程度高、精神卫生工作年限长、主城区精神卫生机构的基层精神卫生工作者SCL-90得分较低(均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精神卫生工作年限、婚姻状况、精神卫生机构所在地是基层精神卫生工作者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P<0.05或P<0.01),文化程度(b=-2.135)越高、精神卫生工作年限(b=-2.135)越长的基层精神卫生工作者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均P<0.05);与已婚、主城区比较,未婚(b未婚=14.401)、其他婚姻状况(b其他=21.456)以及贫困地区(b贫困地区=27.932)、其他地区(b其他地区=35.426)基层精神卫生工作者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均P<0.01)。结论 重庆市基层精神卫生工作者心理健康水平受婚姻状况、精神卫生机构所在地、文化程度、精神卫生工作年限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中国儿科医生工作满意度现状及影响因素,探讨儿科医生短缺原因并提出对策。方法 2018年8—12月,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共抽取4 906名儿科医生进行工作满意度调查,并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有效调查4 198人,儿科医生总体工作满意度平均得分为(3.06±0.613)分,工作本身与社会支持平均得分为(3.37±0.650)分,工作内容与回报平均得分为(2.32±0.733)分,领导与人际关系平均得分为(3.06±0.771)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地区、医疗机构等级、专业职称等级、任职年限、管床数(工作量)、周休息天数、月收入分组工作满意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任职年限≥1年是儿科医生工作满意度的危险因素,女性、周休息天数1~2 d、月收入≥10 000元是儿科医生工作满意度的保护因素。结论中国儿科医生的工作满意度较低,月收入、周休息天数、性别、工作年限等是影响其工作满意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武汉市综合医院护士标准预防依从信念及相关影响因素,以期为提高护士依从信念,降低职业暴露风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整群抽样法抽取武汉市32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调查以及护士标准预防依从信念量表评估受试对象依从信念水平,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320名护士整体标准依从信念总均分为(89.52±11.49)分,有益性得分为(8.37±2.45)分,阻碍性得分(20.19±5.96)分,易感性得分(10.20±3.15)分,自我效能得分(13.35±4.12)分,促发因素得分(18.47±3.26)分,严重性得分(18.94±3.18)分;多因素回归分析中,学历、人际关系、工作年限、科室、医院等级、标准预防知识是对护理人员依从信念得分差异有显著性影响的变量(P0.05)。其中,标准预防知识对依从信念得分影响最大,回归系数B=5.15,P0.05。结论护士整体标准预防知识信念水平有待提高,护理管理者可从人际关系、科室环境、基础设施、标准预防知识等多方面积极采取措施,提高护士标准预防依从信念,降低护士职业暴露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2008年奥运会期间北京市海淀区奥运保障支援单位卫生监督员掌握法律法规知识的现状,探讨影响监督员法律法规知识知晓度的因素,为加强和提高我国卫生监督队伍人员素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监督员法律法规知识问卷》,对参与保障支援工作的69名外省市监督员进行问卷调查,分别运用Epidata3.1软件和SPSS11.5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采用两样本t检验比较不同性别监督员法律法规知识的得分情况,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比较不同工作年限和学历的监督员的得分情况。结果监督员的学历和工作年限对其法律法规知识的知晓度有影响。学历较高的,其法律法规知识知晓率较高;工作年限为11~20年的,法律法规知识知晓程度最高;工作年限长于20年的监督员对法律法规知识的掌握程度有所下降。而监督员对卫生监督法律法规知识的掌握程度没有性别和地域差异。结论监督员对卫生监督法律法规知识的掌握程度普遍较好,应结合影响监督员知识掌握程度的因素加强对监督人员的培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饮酒频率对心血管病(CVD)高危风险的影响,为限制饮酒预防CVD高危风险提供研究依据。方法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16年中国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江苏省数据库,采用倾向性得分匹配的最近邻匹配法为每个CVD高危对象匹配一个倾向性得分相近的非CVD高危对象。问卷调查人口社会学信息、饮酒频率和CVD风险因素,并进行体格检查和生化指标测定。采用SPSS 23.0进行t检验、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31 605例对象纳入本研究,其中CVD高危对象15 948例,非CVD高危对象15 657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饮酒将增加CVD高危风险(OR=1.06,95%CI:1.04~1.08);不同饮酒频率比较发现,与从不饮酒相比,饮酒≤1次/月可降低CVD高危风险(OR=0.89,95%CI:0.79~1.00),饮酒2~3次/周(OR=1.14,95%CI:1.00~1.29)和≥4次/周(OR=1.30,95%CI:1.21~1.41)可增加CVD高危风险,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分层分析结果显示,饮酒是男性CVD高危的危险因素(OR=1.05,95%CI:1.03~1.07),却是女性的保护因素(OR=0.87,95%CI:0.82~0.92)。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饮酒频率与CVD高危的关联性在不同性别间存在异质性(P0.01)。交互作用结果显示,饮酒频率与性别在对CVD高危作用中存在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同饮酒频率人群的CVD高危发生率呈"U"型分布。性别是饮酒频率致CVD高危的效应修饰因素;饮酒频率与性别在对CVD高危作用中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贵州省基层医疗机构卫生人员的激励因素,为制定合理激励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因子分析法探讨激励相关因素,提取激励因素的公因子,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卫生人员卫生政策整体满意度的激励因素。结果因子分析结果显示,贵州省基层医疗机构卫生人员激励因素可归为社会认同、管理与工作自主权、工作压力、收入、培训发展、工作荣誉感、人际关系及居住条件等八类;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对卫生人员卫生政策满意度影响的激励因素,从大到小排序依次是收入、管理与工作自主权、培训发展、人际关系、社会认同、工作荣誉感、居住条件。结论针对贵州省基层医疗机构卫生人员应主要采取正强化措施为主的激励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黑龙江省卫生应急人员的风险评估能力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卫生机构和个人的评估能力,保障各级卫生应急机构风险评估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黑龙江省具有代表性的各级(省、市、区县)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中心在岗卫生应急人员为调查对象,得到有效问卷1 118份,采用描述性分析、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认为自己风险评估能力较好的卫生应急人员78人,占7.0%,认为自己能力较差的为1 040人,占93.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工作单位、参与培训、评估经验、对工具方法的了解是影响卫生应急人员风险评估能力的因素;风险评估能力的薄弱环节为制定计划、风险控制和报告撰写等阶段。结论黑龙江省卫生应急机构的风险评估能力还比较薄弱,绝大多数卫生应急人员不具备风险评估能力,应加强风险评估培训和相关知识的学习。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基层部队医务人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河南省某基层部队中从事传染病防治、病原体检测、现场应急救护等所有医务工作人员为调查对象,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自然灾害和传染病暴发等相关知识,满分为69分,得分超过中位数者为高分组。采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获得高分的因素。结果共抽取6家医院、 25所基层卫生机构的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发放问卷636份,回收606份。在606名调查对象中,年龄18~65岁,平均30.55岁,主要以男性、已婚、大专和本科及以上学历、从事护理和临床医师职务、工作年限≤5年和来自医院机构的人员为主。得分范围为21~66分,中位数为57分,高分组238人,占39.3%。高分组在不同年龄、婚姻状况、教育程度、职务和工作年限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教育程度、危机意识、参加过应急演练以及过去1年所在地区发生过突发公共事件等因素都是获得高分的影响因素,OR值(95%CI)分别为1.363 (1.030-1.804)、 1.493 (1.184-1.883)、 1.634 (1.127-2.371)和0.411 (0.240-0.703)。结论该基层部队医务人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整体较好;教育程度、危机意识、参加过应急演练以及过去1年所在地区发生过突发公共事件是影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的因素。合理进行人员配置,提升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基层部队医务人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体育运动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体育人口”比例,落实“体卫融合”促进人群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从烟台市253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抽取3 061名社区卫生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运用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索影响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参与体育运动的因素。结果3 061名调查对象中,体育健身知识丰富603人(19.70%),热爱体育运动2 267人(74.06%),达到“体育人口”标准721人(23.55%)。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年限、体育健身知识、“运动处方”知识、体育运动态度、“体卫融合”态度、体质监测情况、工作地点健身设施配备之间“体育人口”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38.925、51.053、39.953、47.812、219.604、257.246、218.309、94.682、474.972、91.669,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OR=1.493,95%CI:1.217~1.832)、年龄(OR=1.425,95%C...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无锡市中小型企业职工对职业卫生知识的知晓情况和行为及需求现状。方法分层整群抽取无锡市9家中小型企业635名职工,对其职业卫生知识、行为及相关需求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嵌套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职业卫生知识知晓率较低,13.4%的职工知晓工作环境中的健康有害因素,16.2%知晓工作环境中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影响;有22.2%的职工在工作场所吸烟或饮食,有17.8%的不使用相关的防护设施和用品;在职业卫生需求方面,85.4%的职工希望技术部门到企业进行卫生指导,84.7%的希望了解作业场所的有害因素和82.4%需要职业卫生法规的培训。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表明:环境健康安全部门员工知识得分比管理人员得分低4.61分(P0.01),工龄每增加1 a,卫生知识得分增加1.53分(P0.05);职业卫生知识得分影响职业卫生行为(β=0.19,v0.01);初中以下学历、医疗费用自费的职工、职业卫生行为得分是影响职业卫生需求的变量。结论企业应开展有针对性职业健康培训,尤其是工作场所的危害因素相关知识及预防措施,重点人群是初中以下学历职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深圳市龙岗区精防社工心理状况,为心理健康指导提供依据。方法 2019年12月—2020年1月,利用问卷星制定SCL-90量表电子版,对龙岗辖区精防社工人群进行心理测评,对性别、婚姻、年龄、学历、工作年限等因素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 106名调查对象SCL-90测评结果筛查阳性率为19.81%。调查对象在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和偏执因子的得分低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性各因子得分要低于男性,尤其是在偏执因子上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婚者在各因子得分上均高于已婚者,其中躯体化因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圳市龙岗区精神卫生社会工作者心理健康状况较好,但男性和未婚群体应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5.
陈荣川  王木清 《职业与健康》2012,28(15):1869-1870,1873
目的了解足浴场所从业人员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为进一步实施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深圳市宝安区324名足浴从业人员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问卷调查。结果从业人员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较高,但对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普遍较低,仅有33.48%的人认为艾滋病病毒不会通过蚊虫叮咬传播。该人群对艾滋病患者较为友好,有67.08%的人愿意关爱或象普通人一样对待艾滋病患者。64.38%的人希望从疾病预防和卫生监督部门获取艾滋病知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艾滋病基本知识得分与文化程度、性别、户籍、来深圳工作年限和居住方式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来深圳工作年限、文化程度、居住方式和户籍是艾滋病基本知识得分的影响因素。结论应针对该场所从业人员艾滋病知识薄弱环节开展宣传教育,并应充分发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部门的影响力,做好该高危人群性病、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杭州市基层医务人员卫生应急知识水平及卫生应急能力现状,了解医务人员卫生应急能力的影响因素,为提高医务人员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急救援能力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方法  采用修订后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知识和应急能力问卷,对杭州市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17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并从人口学因素和卫生应急知识维度对基层医务人员卫生应急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  杭州市基层医务人员卫生应急能力各维度评分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急救能力(3.91±0.71)分、综合能力(3.87±0.64)分、应急知识学习能力(3.73±0.70)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和无职称人员相比,高级职称人员应急能力得分提高0.216分;相比未参加过卫生应急培训者,参加过卫生应急培训的基层医务人员的得分提高0.186分;相比未经历过应急救援活动者,经历过应急救援活动者得分增加0.177分;相比单位没有完整应急预案者,单位有完整应急预案的基层医务人员得分提高0.192分(P < 0.01)。应急知识维度中,医务人员“重大传染病的特点和应对措施”维度得分每增加1分,应急能力得分增加0.475分;“法律责任”维度得分每增加1分,应急能力得分增加0.136分(P < 0.001)。
  结论  杭州市基层医务人员卫生应急能力处于中等略偏上水平,应加强针对基层医务人员的卫生应急培训,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卫生应急知识,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急预案建设,强化应急演练,从而进一步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卫生应急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掌握辖区民工子弟学校学生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水平及卫生行为习惯,探索其影响因素,为今后开展健康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对4所民工子弟学校4~6年级1597名学生发放自填式匿名问卷进行集体调查。结果: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平均得分率低于35%;卫生行为习惯平均得分率低于8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得分与年级、年龄、居甬时间、有无父/母同住等因素相关(P〈0.05);卫生行为习惯得分与性别、籍贯、有无母亲同住等因素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级和居甬时间影响学生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得分,性别、年龄、同住人员影响卫生行为习惯得分(P〈0.05)。结论:辖区外来民工子弟学校学生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水平较低,卫生行为习惯较差,需要针对性别、年龄、年级、籍贯、居甬时间、同住人员等主要影响因素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农村主要慢性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影响因素,探讨基层医生对慢性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作用,为提高慢性病患者服药依从性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黑龙江省4个县的农村居民1 064人,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对其中181例慢性病患者运用χ2检验、一般描述性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服药依从性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具有良好服药依从性的患者68例,占慢病患者的37.6%,建立健康档案、村医督促服药、定期测量血压、村医给予饮食与运动指导、健康信念、慢性病知识影响服药依从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慢性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为基层卫生服务利用(OR=3.574,95%CI:1.360~9.391)与健康信念(OR=2.884,95%CI:1.015~8.196)。结论农村慢性病患者总体服药依从性不高,基层卫生服务利用、健康信念是患者服药依从性的保护因素,应加强基层卫生服务人员对慢性病患者的服务管理,强化患者健康信念,普及慢性病知识以有效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广州市入境人员新型冠状肺炎(新冠肺炎)知识、态度和行为(知信行)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入境人员管理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广州市两个区的集中隔离人员进行线上问卷调查,共调查1 140人,纳入分析1 106人,分析知识、态度和行为得分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1 106人中,男女性别比1.3∶1,年龄50岁占81.3%(899人);认知平均得分(12.4±2.7)分(总分18分);态度平均得分(39.5±4.2)分(总分50分);防控行为平均得分(20.3±2.2)分(总分23分)。相关性分析显示,入境人员的认知和态度(r=0.072,P0.05)、认知和行为(r=0.066,P0.05)、行为和态度(r=0.231,P0.01)得分间均呈正相关;知信行得分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职业为离退人员是危险因素;女性、教育程度高和入境探亲是保护因素。结论广州市入境人员对新冠肺炎的认知程度较高,态度较积极正面,采取的防控行为也较正确,但仍需加强高龄和离退人员的健康宣教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针对陕西省基层医疗机构万名医生培训效果及影响因素,为规范陕西省基层卫生人员培训工作,提高培训效果提供依据。方法以2014—2016年西安医学院培训的461名陕西省基层卫生机构医生为调查对象,利用自行设计的"基层卫生人员培训效果评价表",通过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及组织保障等3个维度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并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培训效果影响因素。结果培训效果评价显示满意度得分较高是生活和食宿安排(3.43±0.62)、理论教学方式(3.42±0.59)、教师教学水平(3.34±0.72)及临床诊疗技能(3.22±0.95),满意度得分较低的是临床沟通技能(2.81±0.93)、教学组织及管理(2.82±0.50)、培训目标与内容的一致性(2.88±0.53)。培训效果影响因素显示,学历、工作时间、平均收入、家庭事务困难及此类培训机会是培训效果的危险因素(OR1),即学历越高越不满意、工作时间越久、平均收入越高、家庭事务困难多及此类培训较多的学员对培训效果越不满意;从事专业为公共卫生专业的学员较满意,临床医疗专业和辅助医疗专业学员不满意。结论陕西省基层医疗机构万名医生培训应进一步明确培训目标、强化全科医学知识和临床沟通技能的讲授及实践、加强培训和考核的组织管理,优化培训制度,医教协同,保障学员待遇,重视对其人文关怀,以提高基层卫生人员培训效果和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