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8 毫秒
1.
快速铁路具有时空收敛作用,能够重塑区域可达性格局从而引起区域可达性空间分配不公平。以海南岛为例,结合地理空间分析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研究快速铁路对岛屿空间内区域可达性格局和空间公平性的影响,以引导快铁布局模式向注重空间公平转变作理论探索。结果表明:(1)快速铁路大大提高了海南岛内城市(有快铁站点)的交通可达性,但可达性时间的改善表现出强烈的空间不均衡性;(2)快铁开通重塑了海南岛内可达性格局,由快铁开通前的东—中—北部可达性最优、西—南部可达性差向环岛沿岸可达性最优、中部地区可达性差转变,可达性洼地呈现重心北移趋势,呈现"边缘—核心"逐渐递减的可达性格局,与开通前以公路交通为主的可达性分布格局相异;(3)快铁开通前,可达性格局与可达性潜力格局趋异,快铁开通后,可达性格局与可达性潜力格局趋同;(4)由于快铁开通压缩其可达时间,进一步提升了岛内城市可达性潜力,呈现环岛沿岸地区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的城市(有快铁站点)强、中部地区无站点城市弱的"马太效应"现象,在空间上表现为"核心—边缘"逐渐递增的空间分布格局;(5)快铁开通增加了交通可达性的全域变差系数CV值(增加0.0285),表明快铁强化了海南岛交通可达性的空间不均衡性,在空间上呈现由核心向边缘逐渐递减的交通公平格局,公平性分配呈现"跷跷板效应"。文章为岛屿空间可达性格局研究提供参考,融合了快速铁路与空间公平的研究视角,以海南岛为研究个案探讨交通可达性空间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2.
城市公园的可达性评估除了基于交通(距离、时间、 成本)的可达性外,视觉可达性、心理可达性也是度量居民对 公园服务获得感的重要内容。从交通可达性、视觉可达性和心 理可达性3个维度,构建可达性评价模型和计算方法。选取重 庆市3个城市综合公园作为不同发展时期的代表,对距离公园 边界1km区域内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早期到发展期, 3个维度的可达性均明显增加;至成熟期,交通可达性趋于稳 定,视觉可达性下降,心理可达性持续增加。在空间分布上, 交通可达性和心理可达性呈现随距离增加而衰减的趋势,视觉 可达性在不同方位上差异显著;综合可达性由早期的“同心 圆”模式分布逐渐演变为“偏向”式聚集,在某些方位上呈现 跳跃式分布。多维可达性的动态评估能有效挖掘城市公园的潜 在服务功能和价值,客观评估城市公园布局的公平性和居民 对公园的可获得性,让更多的人包括弱势群体能够共享环境 福利,为城市公园周边地区的规划建设和旧城更新提供科学 依据。  相似文献   

3.
焦胜  张冰洁  韩宗伟 《经济地理》2020,40(6):137-146
陆路交通发展对湘西地区经济联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可达性测度模型和区域经济联系量测度模型,定量分析了湘西地区1949—2017年长时间序列下,陆路可达性以及经济联系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①区域陆路可达性空间格局逐渐由交通廊道扩展型,演变为不规则环状结构扩展型,总体呈现"核心—边缘"的结构特征。②各城市对外经济联系总量均有大幅度的增长,非均衡化发展趋势与地域分异特征明显。③区域经济联系显著增强,逐渐形成以怀化市、张家界市、武冈市为中心的多核心经济联系格局,组团结构明显,组团之间联系疏散,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较低。④区域首位经济联系呈现组团式空间形态,首位经济联系中心城市的变化表现出一定的由水运影响向陆路影响的转变。鉴于此,湘西地区应加快构建布局合理、结构完善的陆路交通网络体系;加强中心城市及有潜力城市的发展与建设;重视水陆交通综合体系发展规划,依托内河水运振兴滨水城市,构建合理多元化发展的区域经济联系格局。  相似文献   

4.
不同形式的可达性指标所揭示的交通基础设施可达性特征具有差异性,客观地将不同指标进行综合以全面掌握可达性效应,对于科学评估交通基础设施新建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综合运用GIS网络分析、Super-DEA、空间变差函数等多种研究方法,从空间相互作用成本和效益出发,选取4种常用可达性指标和本文构建的综合可达性指数分析了厦深高铁开通引起的粤闽沿线地区可达性变化与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厦深高铁开通在整体上显著降低广东省城镇出行时间的同时,扩大了福建省城镇空间相互作用潜力与吸引范围;综合可达性指数形成了以珠三角中东部地区为核心,向外围逐渐递减的空间分异特征,广东省综合可达性水平明显优于福建省;厦深高铁的开通促进了区域可达性公平性水平的提升,广东清远、河源、潮州以及韶关部分地区、福建的龙岩、漳州等地综合可达性指数变化有利于可达性空间公平性水平的提高;粤西和闽北地区、核心地域的珠三角东部和中部地区综合可达性指数变化则引起了可达性空间差异的增加。  相似文献   

5.
土地和房地产市场化背景下的公园绿地供给的公平 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重庆市中心城区为例,居住小区为研 究单元,从可达性、数量、面积和质量4个维度衡量不同价格 级别居住小区的公园供给的公平性。采用高德互联网地图分析 步行、公共交通2种方式下研究范围内4 663个居住小区的 公园供给的可达性、数量、面积和质量状况;非参数秩和检验 判别不同级别居住小区的公园供给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级别 居住小区的公园供给未发现明显的不公平现象,低级别居住小 区在可达性、数量、总面积上占优势,人均公园面积低于高级 别居住小区,各级别居住小区在高质量公园的使用机会上没有 差异。本文所采用的公园绿地公平性定量评价方法,可为城市 绿色空间、公共服务设施绩效评价提供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旅游空间结构识别与可达性测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GIS空间分析功能,以A级景区和星级酒店为空间对象要素,识别湖北省旅游空间结构,利用矢量道路交通网络测度其可达性格局,并应用空间关联方法分析可达性的空间差异。研究表明:1湖北省旅游空间总体上呈现集聚分布态势,其中星级酒店的集聚程度最高,人文景区聚集程度高于自然景区,所有类型要素在各市州间均表现出显著的非均衡集中分布特征;2湖北省各类型旅游空间要素整体可达性较好,但区域差异较为明显,其空间分布具有较高的交通指向和经济指向;3可达性呈较强集聚格局,热点区分布表现为中心—外围结构,由江汉平原腹地沿交通干道向四周梯度衰减,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冷点区集中于秦巴山、武陵山、大别山、幕阜山等外围山区。  相似文献   

7.
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和可达性模型,以武陵山片区为案例区,基于公路交通网络对武陵山片区旅游景点可达性水平和空间格局进行分析。分析得出,区域内景点分布较为分散,空间上"南少北多";高等级公路呈"王"字形分布,公路密度较低。区域内景点平均通行时间处在3.863—8.401h之间,均值为5.386h。景点可达性系数极差为0.845,高于平均值的景点有16个,占34%,景点可达性不均衡分布较显著。可达性空间格局大致呈"核心—外围"的圈层分布,景点自身空间区位、周边景点密度和高等级公路分布对景点可达性格局有重要影响。最后,提出区域旅游空间结构优化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8.
针对武汉市旅游交通"进得来,散不开"的问题,以图论思想为指导,综合运用空间句法、核密度分析法、缓冲区分析法,分别从全局可达性、局部可达性和感知可达性三个视角对武汉市主城区内旅游景点的客观层面可达性和主观层面可达性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第一,研究区内旅游景点的全局可达性和局部可达性总体表现较好或很好,而感知可达性则较弱,不利于游客通过局部空间的路网结构来感知整个路网;第二,旅游景点的空间分布与研究区道路的全局可达性、局部可达性都存在部分空间"错位"现象,即全局、局部可达性最好的区域没有旅游景点分布,而全局和局部可达性较差的东南部却有较多旅游景点集中分布;第三,从不同类型旅游景点的可达性来看,都表现为历史遗产类旅游景点的可达性较好,自然景观类旅游景点可达性较差,现代人文类旅游景点可达性居中;第四,从不同等级旅游景点的可达性来看,表现为等级越高的旅游景点其可达性反而越差的现象。在此基础上,针对可达性较差的武汉东湖风景区提出交通优化建议,以期促进武汉市旅游景点可达性整体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基于张家口市诊所、专科医院、综合医院三种类型的医疗服务点、交通网络、城镇村建设用地数据,采用GIS可达性空间分析与统计方法,对张家口市医疗服务功能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制图,系统分析了张家口市医疗服务功能空间分异特征及其服务强度。结果表明:张家口市医疗机构点均呈现集聚分布态势,集聚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专科医院综合医院诊所。专科医院与综合医院服在不同等级功能区的服务功能分布特征及服务强度分布趋势基本一致,而诊所医疗机构的服务功能及其服务强度远大于前两者,但仍存在9.46%和0.53%的建设用地面积诊所医疗服务可达性时间分别超过30 min和60 min。医疗服务总功能及其服务强度以中部市区为中心,以及各区、县城中心为次中心向外围逐渐减小,边远山区医疗服务较低。张家口市医疗服务资源配置区域分配不均衡,尤其在赤城县、沽源县、康保县、尚义县和张北县等乡村地区服务功能较弱。  相似文献   

10.
区域交通可达性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历来是国内外学术研究的热点.以县域尺度为视角构建济南都市圈交通可达性测度指数和县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指数,以济南都市圈34个县市为例,构建11种交通可达性和经济发展水平组合类型,得出以下结论:①济南都市圈交通可达性区域差异较大,以低可达性和较高可达性为主,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差异较小,以低经济发展水平和较低经济发展水平为主;②34个县市的交通经济组合类型分为11类,以交通可达性与经济发展水平协调型为主;③低可达性低经济发展水平类型县市数量最多,主要分布在德州、聊城、滨州等地市.研究济南都市圈县域尺度交通可达性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测度及其空间格局能够为区域协调均衡发展提供较好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1.
借助GIS技术揭示了新时期北京市商业土地出让的空间分布特征、动态演变,探讨了对城市土地利用和空间发展的影响。北京商业土地出让的分布由二环至四环逐步向五环外转移,城市功能拓展区出让数量减少,城市发展新区增加,旧城区分布一直比较集中。商业集聚区表现出旧城高集聚区面积增大、远郊新城中低集聚区数量增多、城郊大型居住区集中程度提高等特征。商业土地出让时空格局动态演变存在显著差异,东北方向扩展距离较远,波动大;西北与西南方向外延扩张典型,扩展距离远,年均速率大;东南方向空间扩展不显著。最后,探讨了商业土地出让时空格局演变在土地利用方式与效率、商业郊区化、功能疏解与职住分离等方面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绿地可达性是反映绿地合理布局、公平使用的重要指标,提高绿地可达性有助于绿地的高质量发展。基于ArcGIS网络分析法,通过可达性指数和服务强度计算,分别从空间布局和居民使用的角度对云南省普洱市城市规划区游憩绿地进行可达性分析。结果表明:游憩绿地空间布局总体合理,供给总体满足居民需求;但还存在少部分居住区可达性较差,少部分游憩绿地过渡使用的情况。根据空间布局和供给水平分析结果,从绿地空间布局和品质2个方面提出优化建议,指明今后绿地优化的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中国澳门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随着 城市和经济的发展,其生态环境压力逐渐加大,人们对城市绿 色基础设施(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UGI)提供的生 态系统服务需求也日益增长。基于RS、GIS技术并结合社会、 经济和自然等多源数据及实地调研,以统计分区为单元评估热 岛调节、雨洪调节、噪声消减、休闲游憩和景观美学5种生态 系统服务的需求程度并分析其关联和差异,最后以此为基础提 出需求视角下的UGI管理策略。研究结果表明:1)各类服务的 高需求区多分布在澳门半岛地区,离岛较少;2)多种服务需求 存在空间上的协同效应,针对各分区特征构建多功能型UGI可 有效改善需求;3)澳门有72.5%的人口处于较高的服务需求状 态,人们获取各类服务的公平性需要得到改善;4)通过聚类分 析得出5种不同需求特征的分区群,并从UGI建设、更新和保 护的角度提出涉及空间分布、功能优化和实施途径等方面的针 对性管理策略,加强UGI管理在生态内涵上的考量,补充以需 求为导向的管理思路。  相似文献   

14.
区域发展中"城市群现象"的空间系统探索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全球化的新形势下,由于经济社会的高度发展,将越来越多的国家、城市和各种企业团体捆绑在一种互相依存和互相联贯的网络关系中。在当前全球经济相互依存的一体化时代,由于城镇连绵迭加、资源要素集中,产业集团重组、交通信息网络化和人群流动化加快等等因素的汇合,给城市化地区带来新的现象。发达地区孕育着“城市群现象”越来越突显。文章就区域发展中城市群现象的生成规律、发展过程中的因子及其空间组织系统若干问题进行综合性的探索,并提出了城市群现象的空间结构的四种范式。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三角洲国家AAAA级旅游区空间结构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卞显红 《经济地理》2007,27(1):157-160
文章首先测算了反映长江三角洲国家AAAA级旅游区空间结构总体特征的指标:α指数,β指数与γ指数;然后测算了空间结构旅游节点特征的指标:旅游区通达性指数与旅游区网络中心;最后从总体空间分布类型与区域内空间分布类型两方面对空间分布类型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16.
Aim: To estimate the drug administration, travelling, and productivity costs associated with infusion or subcutaneous proteasome inhibitor (PI) treatments (specifically carfilzomib and bortezomib) for multiple myeloma (MM) patients in Finland.

Materials and methods: Price tariffs of Finnish hospital districts are used as the basis of invoicing sent to healthcare service payers. A review of these price tariff lists was conducted and obtained data analysed to estimate the mean unit cost of PI administration visit. Travelling costs stratified by areas with different population densities were assessed, based on the national travelling reimbursement register data maintained by the Social Insurance Institution of Finland. Productivity costs due to time spent on administration visits and travelling were estimated based on an expert interview and a spatial healthcare accessibility analysis.

Results: Nineteen (95%) of the Finnish hospital districts were included in the review. Relevant unit cost information was found for 15 (75%) of the districts. The mean PI administration cost alone was 270€ (95% CI?=?189€–351€) per administration and increased to 371€ when travelling costs were included. Productivity costs added, the mean PI administration costs totalled 405€ for bortezomib and 437€ for carfilzomib.

Limitations: The costing rationale of price tariffs may vary between hospital districts. Productivity costs were estimated conservatively, due to lack of data.

Conclusions: The administration of intravenous or subcutaneous PIs to treat MM in healthcare facilities causes significant and potentially avoidable healthcare, travelling, and indirect costs, and they should be included in all health economic evaluations (HEEs). As the cost estimates utilized in this study represent most of central hospitals in the country, they provide useful information for future HEEs. A broader conclusion is that novel oral medications, such as the first oral PI, have a significant potential for reducing administration-related costs of subcutaneous or intravenous PIs.  相似文献   

17.
Using data from the Czech Microcensus, I investigate differences in the regional impact of open borders on different skill groups in the Czech labour market. According to my results, there are no indications of disproportionate shifts in the skill structure of employment in the districts neighbouring western Germany and Austria compared to non‐border districts. However, regarding spatial wage gaps, I find evidence that from 1996 until 2002 the workers in the border region with the lowest degree of skills have a positive wage differential compared to their counterparts in the non‐border region, while all other skill groups in the border region have negative values.  相似文献   

18.
广州市1990-2000年外来人口空间分布、演变和影响因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袁媛  许学强  薛德升 《经济地理》2007,27(2):250-255
首先分析1990—2000年间广州大都市范围外来人口空间分布差异,发现区际绝对差异减少、相对差异增加,人口相对面积的空间分布集中性减弱;空间分布从第一、二圈层向第三圈层外推。然后在主要圈层的街道层面划分外来人口空间分布演变为五种地域类型强减少区、强增加区、减少区、增加区和变化不大区。10年间外来人口空间分布和演变一方面跟分区/市产业、就业、投资等经济要素之间的规律性越来越明显,另一方面也与低成本居住空间供给有密切关系。而经济和社会因素背后是劳动力市场和就业政策壁垒、住房供给和社会福利的二元性等更深层的体制和政策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高等级公路网建设对区域可达性的影响--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32,自引:6,他引:32  
徐旳  陆玉麒 《经济地理》2004,24(6):830-833
从可达性的概念、度量方式两方面回顾了近期可达性研究领域的进展,并提出相对可达性的概念。以江苏省为例,分析了自1993年以来经济发达省份高等级公路网络的演化及由此引起的省内通达性空间格局的变化,对各地级市在路网中的地位做出评价,针对高等级公路网络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