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章探讨统筹我国城乡发展的体制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2.
陈林杰 《上海房地》2008,(12):45-47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我国致力于突破城乡二元结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平等和谐的城乡关系,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大决策。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城镇化有了长足发展,到2006年底全国城镇化率已达439%,城镇化进入发展最快的时期,居住区大量涌现。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和农村的衔接是出发点。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统筹城乡发展,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4.
完善土地规划,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土地规划和城乡统筹 (一)统筹城乡土地资源,是土地规划固有的要求和传统 1.土地规划的产生,来源于城乡土地统一管理的要求。 2.土地规划定位于以辖区所有土地为对象的“用途切块”规划,客观上要求必须统筹城乡。  相似文献   

5.
孙翠兰 《经济界》2001,(4):31-33
在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的今天,我们仍然在市场、计划以及市场、计划同社会主义制度的关系问题中存在着思想误区。 误区之一,市场、计划的错位。 市场是属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范畴,它的动作是与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相联系的,计划是属于社会主义的范畴,它的动作是与社会主义制度相联系的。 产生这一误区的根源有两个:一是理论根源。早在 1920年奥地利经济学家米塞斯就在其《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核算》一文中,第一次从体系上说明市场经济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不能搞市场经济。米塞斯的这一观点,流传很广,直到在此次欧美…  相似文献   

6.
7.
城乡统筹就业是对传统二元就业制度的变革,是新时期就业再就业工作重点转变的重要内容。城乡统筹就业的提出和工作的开展,标志着我国的劳动就业制度改革开始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发展。它对于完善我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就业制度、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教授张卓元在《健全现代市场体 系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环节》一文中认为,党的十六大报 告提出了健全现代市场体系的重大任务。为进一步发展商品市场和生产要 素市场,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必须打破各种市场障碍,整顿和规范市场秩 序,发展现代流通方式。为此,一要清除市场障碍,打破地区封锁、行业垄 断,形成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二要建立以市场为基础的要素价格形成机 制,创造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环境i三要深化流通体制改革, 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四要改革市场管理机构,改进市场监管和执 法。  相似文献   

9.
人的全面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和主题,它承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理想,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地体现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0.
<正> 目前,我国市场秩序混乱,市场运作不规范,市场法则不健全,市场信号不准确,市场管理不严格。这种状况的存在,有其必然性。因为,任何改革都有一个过程,都有一个从无序到有序、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不规范到规范、从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因此,就当前来说,最重要的是实践。只有实践,才能深刻地认识市场经济的全部特征;只有实践,才能正确把握国家宏观调控和  相似文献   

11.
城乡联系及统筹城乡的战略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关于城乡联系的传统经济理论大致可归纳为城市为主导、乡村为主导、城乡一体和城乡互动三方面,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城市化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则为城乡联系理论增加了新的内涵.以城乡联系理论为基础并结合对建国以来城乡关系及城市化进程的历史考察,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应重点关注主现愿望与客观规律的矛盾、政府的角色和职责定位、城市化的地位及其道路选择等重要战略性问题并分析给出了方向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区域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统筹城乡发展的目标是城乡协调发展,城乡关系随时间变化依次经历效率优先阶段、效率-公平兼顾阶段、公平优先阶段,协调发展的本质特征就是达到城乡效率与公平最大化.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统筹城乡协调发展,需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区域的特征选择不同的发展模式.通过效率-公平协调度计算,以我国五个代表性区域为例,归纳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不...  相似文献   

13.
当今社会,伴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深深地影响了全球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文章试图全面探讨知识经济对城市空间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创新扩散理论按照用户采用新产品的时间先后顺序将市场细分为创新者、早期采用者、早期大多数、晚期大多数和落后者五种类型。本文在扩散经典理论和中国市场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城镇市场和农村市场耐用消费品用户构成差异的假设。研究结果证实了全部假设:城镇的创新者比例显著高于农村,农村的早期采用者比例显著超过城镇,而各类型采用者的采用持续时间农村全面长于城镇。这些结论为更加深入地了解二元经济结构下中国市场的特征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区域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标:明晰中国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外延,测度中国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对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30个省份2004~2018年的面板数据构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中国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指标评价体系,使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测度了中国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运用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了五大影响因素对中国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方向。研究发现:中国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整体上波动上升、稳中有进,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因素区域特色鲜明,但是区域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平衡现象突出,省际的差别也较大。研究创新:将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纳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范围内,丰富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研究;在对农村集体经济的内涵进行再界定的基础上,定义了中国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个核心概念,并从内涵和外延两个角度进行了详细解释。研究价值:研究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于丰富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理论、促进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化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村生产要素配置、完善乡村治理结构、提高公共物品供给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城乡统筹发展中统一住房保障体系的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现有城乡住房状况和住房保障体系的运行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探讨建立城乡统一的住房保障体系的设想和可能的途径。研究主要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并以北京市为例研究了城市住房状况和农村住房状况,以及相应的住房保障现状;揭示了现有住房体系运行中存在的住房紧张与闲置并存、居住人口变化与住房建设增加不匹配以及异地购房和居住趋势趋升等问题;并分析了导致城乡住房保障仍存在问题的城乡住房制度不同和城乡土地流转障碍等原因;提出了以解决农民工问题为切入点,构建城乡统一的住房保障体系的原则、框架和运行机制等。研究认为统筹考虑城乡住房保障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分析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构建必要性基础上,找出造成城乡建设用地分割的制度性障碍。这些障碍包括:集体土地所有权各项权能不完整,导致其无法转移;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不明确,引起建设用地市场交易主体混乱;宅基地使用制度不合理,割裂了城乡居住用地市场的统一;集体土地使用年期不确定,阻碍土地交易。针对这些障碍,提出了相应的改革策略。  相似文献   

18.
以温州市为例,从实施管理的角度和层面讨论地方城乡规划制度渐进改革与完善的途径.在对温州市规划管理机构设置、职能权限、管理体制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其现行的规划管理制度从6个方面给出了总体分析和评价,指出了存在的7个问题及其原因.最后结合我国城市规划管理制度的改革要求,提出了温州市规划管理制度改进和完善的若干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城乡规划法》实施背景下完善规划行政许可制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完善规划行政许可制度入手,探讨《城乡规划法》实施背景下规划行政许可工作的整体制度性建设.根据《城乡规划法》和《行政许可法》的有关规定,现阶段,必须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规划行政许可行为的本质认识,精简规划行政许可的范围与程序,完善规划行政许可管理工作机构设置,明晰管理权限,规范规划行政许可形式,加强公众参与和规...  相似文献   

20.
基于统筹城乡经济的西安新农村建设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为主线,在统筹城乡经济的观点下,结合科学发展观以及建设和谐社会的总要求,阐述了依据西安实际情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三点认识和看法,提出了具有西安特色新农村的建设思路、建设措施以及"将决策权交给农民"体现以人为本的建设原则.尝试通过对这些方法的阐述为西安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做出有益铺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