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骨髓活检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用不脱钙的塑料包埋法制成的 2 3例多发性骨髓瘤骨髓活组织切片。结果 :骨髓液涂片漏诊 5例 ,其中 3例骨髓活检病理诊断为结节型、 2例并发骨髓纤维化 ,漏诊率为 2 1 .74% ,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1 )。结论 :依据骨髓液涂片内瘤性浆细胞数的多少诊断多发性髓瘤易漏诊 ,只有将骨髓液涂片与骨髓活组织病理检查相结合 ,才能明显提高确诊率 ,漏诊患者病理分型为结节型和并发骨髓纤维化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肾性贫血骨髓活组织图像改变。方法 :回顾分析用不脱钙的塑料包埋法制成的 34例肾性贫血骨髓活组织切片。结果 :32例有骨小梁改变 ,即骨小梁增宽、增多、新骨形成 ,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1 )。结论 :以贫血首诊 ,有骨小梁增宽、增多或新骨形成者 ,可诊断为肾性贫血 ,其机制与肾衰竭时肾脏分泌的促红细胞生成素相对不足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髓活组织塑料冷包埋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在血液系统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在不脱钙的骨髓活组织塑料冷包埋切片上,采用经典免疫组化技术SP染色法。结果:冷丙酮固定剂在骨髓活组织塑料冷包埋免疫组化染色中,效果优于Bouin固定液(P<0.05),-20℃操作条件下免疫组化结果优于4℃(P<0.05)。结论:冷丙酮固定骨髓活组织塑料冷包埋免疫组化染色技术,结果稳定,特异性高,敏感性强。  相似文献   

4.
5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活组织检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董昌虎  赵斌 《陕西医学杂志》1998,27(12):727-729
为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骨髓活组织,对56例MDS的骨髓活组织用不脱钙的塑料包埋法制成厚2~3μm切片。结果:增生度在活跃以上为85.7%,增生程度与各型之间无差异性(P>0.05),提出低增生MDS诊断标准。红、粒、巨核三系细胞有病态造血分别为57.1%、92.8%、85.7%,随粒系细胞病态造血不断增多,典型MDS可由RA→RAS→RAEB→RAEB→t→AML,是一个不可分割的连续过程,而CMML、MDS-MF可看作是各期中伴有单核细胞增多或骨髓纤维组织增多的特殊亚型。纤维组织有不同程度增生占82.1%,其多数伴有巨核细胞病态造血,证明纤维组织增多与病态巨核细胞有关,并提出MDS-MF的诊断标准。骨髓涂片对MDS的确诊率为41.1%,证明骨髓活检对MDS有确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恶性血液病继发骨髓纤维化患者的临床情况和骨髓病理学特征,探讨继发性骨髓纤维化与原发性骨髓纤维化在临床表现及骨髓组织形态的差异。方法对69例继发性骨髓纤维化(SMF)患者分别采用骨髓活检塑料包埋切片HGE(苏木素-吉姆萨-伊红)染色和骨髓涂片Wright染色进行组织与细胞形态学对比观察,并与36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纤维化期(PMF-F)患者骨髓组织形态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 69例SMF患者初诊年龄显著低于PMF患者(P<0.05),在初诊时贫血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实验室指标包括血红蛋白、白细胞数量、血小板数量没有显著差异。两组病例在骨髓涂片以及骨髓活检的增生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骨髓活检网状纤维染色不同级别网状纤维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继发骨髓纤维化的发生年龄小,且多取决于其基础疾病的发生年龄。②继发性骨髓纤维化骨髓涂片和骨髓活检的增生程度与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相比,增生情况较好,对临床年轻的骨髓纤维化患者及早寻找原发病因,进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用不脱钙的塑料包埋法对 1 3 83例血液病患者进行骨髓活检 ,结果显示过去AA病理分型中的部分亚型是现在的 MDS,并对 AA骨髓病理重新分型 ;证明骨髓纤维化的 MDS是 MDS中的一种特殊类型 ,提出低增生 MDS的诊断标准 ;ALIP并非 MDS特征性性病理改变 ,而且在其它血液病骨髓活检中亦可出现 ;ALIP同骨髓内纤维组织一样 ,对恶性血液病不但能估计其预后 ,而且能监测其复发  相似文献   

7.
倪军  王红  顾健  吴蔚 《实用医技杂志》2012,19(9):985-985
目前骨髓活检的制作方法主要有塑料包埋切片和石蜡包埋切片。塑料包埋骨髓组织可以不脱钙,整个过程不加温,细胞核、细胞质细微结构清楚,有利于对血液病的形态学观察。许多单位采用塑料包埋切片,在骨髓标本处理时一般不脱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骨髓活组织检查对全血细胞减少症诊断的价值,对20例骨髓涂片不能明确诊断伞血细胞减少症采用骨髓活检针取骨髓活组织,应用塑料包埋法处理后进行HGF和纤维染色、光镜形态学观察分析.结果,经骨髓活检塑料包埋切片确诊19例,其中符合骨髓增生异常综合证(MDS)15例,占75%,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骨髓纤维化各1例,诊断未明1例.提示骨髓活检塑料包埋技术能正确反映骨髓组织结构、细胞分布情况,在全血细胞减少症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骨髓纤维化的临床表现及骨髓活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及继发骨髓纤维化的临床特点和骨髓活检塑料包埋切片对骨髓纤维化的确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骨髓纤维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骨髓活检塑料包埋切片检索资料。结果:35例骨髓纤维化中,原发性25例,继发性10例,主要为血液恶性疾病;骨髓活检病理分期: I期11例,II、III期24例;原发性以II、III期为主,继发性I、II期多见。结论:骨髓纤维化的临床特色突出,骨髓活检对其具有诊断及鉴别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病理分型与临床诊疗间的关系。方法:用不脱钙的塑料包埋法,制成2μm厚的骨髓病理切片,用网形测微器计点法测定切片内造血主质与脂肪组织所占容量的百分比率,确定骨髓增生度;以骨髓增生度、局限性造血细胞灶或岛、巨核细胞数等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骨髓病理分型依据。结果:在380例/次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病理检查患者中,依据此方法分型,其中:再生不良型83例(21.84%),再生障碍型II196例(51.58%),再生障碍型I101例(26.58%);提出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病理与低增生骨髓象、低增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鉴别特征。结论: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用不脱钙的塑料包埋法进行骨髓活检以及骨髓病理分型,可有效的指导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1.
骨髓活检和骨髓涂片在淋巴瘤骨髓浸润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髓活检和骨髓涂片在淋巴瘤骨髓浸润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2例霍奇金淋巴瘤(HL)和97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抽吸患者的骨髓液常规涂片作瑞特染色,用塑料包埋法制作组织切片,常规HE染色。结果22例HL患者中6例(27.3%)骨髓活检显示存在骨髓浸润,1例(4.5%)骨髓涂片阳性;97例NHL患者中39例(40.2%)骨髓活检存在骨髓浸润,15例(15.5%)骨髓涂片阳性,骨髓活检阳性率高于骨髓涂片(P<0.05)。结论骨髓活检更能准确反映淋巴瘤骨髓浸润,将其与骨髓涂片相结合对淋巴瘤诊断和分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骨髓组织活检联合骨髓涂片在恶性血液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102例血液病患者,采用骨髓抽吸-活检一步法取材,同时观察其骨髓涂片和活检塑料包埋切片。结果:骨髓活检对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瘤,骨髓转移癌具有较高诊断符合率,而骨髓活检结合涂片在急性髓性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中有较大的优势。结果:骨髓活检联合骨髓涂片能有效提高恶性血液病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3.
探讨骨髓小粒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增生性贫血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100例AA、50例MDS、50例增贫、100例正常人的骨髓小粒进行研究。结果:AA患者的骨髓小粒中非造血细胞所占比例明显高于MDS增贫和正常人差异有显著性(P<0.01)。MDS患者的骨髓小粒中的原粒+早幼粒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1)并出现多个系统的病态造血,增生性贫血患者的骨髓小粒仅表现为红系的增长和病态造血,结论:骨髓小粒的观察对AA、MDS增贫的鉴别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骨髓组织印片检查在淋巴瘤骨髓浸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同步骨髓涂片、印片和切片检查的初诊的淋巴瘤患者50例,其中霍奇金淋巴瘤1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39例;以切片有核细胞量及有无淋巴瘤细胞为标准,评估骨髓涂片、印片的符合率.结果:以骨髓切片细胞量为标准,骨髓切片与骨髓印片骨髓有核细胞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x2 =1.83;P>0.05),骨髓印片与骨髓涂片骨髓有核细胞量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r=5.80;P>0.05),骨髓切片与骨髓涂片骨髓细胞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10.32;0.01 <P<0.05);骨髓印片与骨髓涂片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 =4.11,0.01 <P <0.05),骨髓切片与骨髓涂片阳性检出率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9.0l,P<0.01),骨髓切片与骨髓印片阳性检出率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x2=1.03.P>0.05).结论:骨髓组织切片及印片检查时骨髓细胞量及淋巴瘤细胞阳性检出率高于骨髓涂片,阳性检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受体-ɑ(PDGFR-ɑ)在继发性骨髓纤维化骨髓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继发性骨髓纤维化组、对照组骨髓组织中PDGFR-α的表达情况。结果:继发性骨髓纤维化组骨髓组织中PDGFR-α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GFR-α可能与继发性骨髓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16.
骨髓纤维化(MF)是一种成纤维细胞增殖,胶原纤维沉积的骨髓增殖性疾病。大多数患者在骨髓穿刺时出现"干抽",所以骨髓涂片与血涂片诊断往往很困难。而塑料包埋骨髓活检对骨髓纤维化有确诊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总结了100例应用国产塑料(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包埋的各种血液病骨髓组织病理切片,证实了塑料包埋方法优于石腊包埋方法,并提出了骨髓组织切片对诊断血液病的优越性在于:能正确判定骨髓增生程度;能完整的提供骨髓的组织学结构。对骨髓增殖性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淋巴瘤及MDS等疾病活检的诊断率明显高于骨髓涂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骨髓组织活检在全血细胞减少症中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常规骨髓穿刺部位,对21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采用骨髓活检针取骨髓活检组织,应用塑料包埋法处理后进行HGF和纤维染色、光镜形态学观察分析,以确定21例骨髓涂片不能明确诊断的全血细胞减少患者的诊断.结果 21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骨髓活检结果提示, 多数骨髓增生程度为活跃或明显活跃,少数增生低下;诊断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RCMD)最多见,占71.4%(15/21),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骨髓纤维化各1例,诊断不确定、需结合临床分析者2例.结论骨髓活检塑料包埋技术能正确反应骨髓组织结构、细胞分布情况,在全血细胞减少症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刘健  欧阳清  王晓桃  莫东华  唐爱林 《重庆医学》2011,40(25):2562-2564
目的探讨骨髓活组织病理切片(骨髓活检)在多发性骨髓瘤(MM)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01年5月至2010年5月该院MM患者102例病理切片的临床资料与同步骨髓涂片比较。结果骨髓活检中造血组织的增生程度明显高于骨髓涂片(P<0.05);对MM的诊断敏感性(91.2%)与骨髓涂片的诊断敏感性(7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骨髓活检能准确提供MM诊断的阳性率,对确诊MM及疗效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骨髓塑料包埋切片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 51例我院初诊CML患者取骨髓组织后,采用HE-Gomori染色,观察其骨髓切片形态特征。结果 CML患者骨髓造血组织容量明显增加,骨髓细胞增生以中性粒细胞中、晚阶段为主,慢性期-CML患者有77.14%可见幼稚细胞异常定位(abnormal locationof immature precursor,ALIP),而加速期-CML患者100%可见ALIP,51例患者全部可见巨核细胞明显增多且形态异常,其中有46例骨髓可见纤维化。结论 CML骨髓病理表现为极度增生,以粒系中、晚阶段为主;大部分可见ALIP及并发纤维化。骨髓活检在鉴别诊断CML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