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地区法治政府建设具有特殊性。民族自治法律在民族地区法治政府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应予以明确。针对民族自治法律在民族地区的现状,应从法律的完善和法律的实施两方面强化其在民族地区建设法治政府进程中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会视角下法治政府建设路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法治政府是实现依法治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建设法治政府的前提是树立法治理念,必须摒弃人治思想、树立法律信仰、强化程序意识;建设法治政府的基础是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必须明确政府职能定位、提高立法质量、严格执行《行政许可法》;建设法治政府的关键是严格行政执法,必须端正行政执法观念、转变行政执法职能、改革行政执法体制、完善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建设法治政府的保障是完善监督机制,必须加强和完善民主监督、社会监督、内部监督和专门监督。  相似文献   

3.
一般狭义把法理解为一套冷冰冰的规则、准则集合,这只理解了法作为行为规范的制度文明方面,实际广义还包括法律价值、法的精神及相关的理念等精神文明方面。一般狭义把法治理解为“依法办事”等法律意义上的法治,实际广义还包括“法律主治”等社会意义上和价值意义上的法治。一般狭义把法治政府理解为行政法律制度的完善等形式上的法治政府,实际广义还包括法律的统治或法的治理状态等实质上的法治政府。对以上三个概念进行广义理解,对于把握法治政府的真谛、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一个民主法治社会里,法律是以民众为本的,因为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法律是民意的集中体现;政府是以法律为本的,因为宪法法律是政府组成的根本依据,政府的基本职责就是要恪守法律并维护法律尊严;民众是以政府为本的,因为法治政府是民众行为的标杆,民众依法享受政府的权利保障也要履行政府确定的合法义务.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建设之“新”,关键在于通过创建新的法律制度,把农村、农民、农业重新植入一个新的法律环境和制度环境中,并以法律和制度保障新农村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与发展动力。农村民间组织作为与政府、企业并列的第三部门,作为农民组织化的载体,和新农村法治建设实质上是一种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关系。基于当前新农村法治建设的现状,农村民间组织对基层法治建设显示出重大推进作用。本文围绕新农村法治建设,着重论述了农村民间组织在奠定新农村法治建设的物质基础、精神基础、社会基础、文化基础、政治基础等诸多方面所呈现出的现实价值,以期重视民间组织在新农村法治建设中的作用,为实现新农村的法治建设寻找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南都学坛》2017,(5):58-62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进程中,必须更全面深刻地认识行政法治文化工程建设的时代背景、发展趋势和多重要求,要从既往经验教训中反思行政法治文化的要义和特点,转型发展时期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对于行政法治文化具有很高的角色期待。鉴于此,从现代法治观具体探讨行政法治文化的基本理念、构成特征及现实意义,法治政府建设工程对行政法治文化提出更高的要求,因为法律价值观变化是行政法治文化革新的关键内涵,条理法理论是推进行政法治文化革新的便利抓手,高度民主的新行政法是行政法治文化革新的目标,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念更新、制度创新提升法治政府建设水平,实现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7.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现代国家治理的最主要特征在于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全面实行法治,法治是国家现代化的有效路径。从大历史观的角度看,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也是我国国家治理持续转型的过程,并伴随着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在法治建设中,法律的制定不能被忽视,其是法治的基础和内核,决定着法治的发展和走向,进而对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决定性作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深入推进阶段,特殊的社会转型背景使法治建设意义更加凸显,法律制定的功能转变为不仅要为经济建设提供制度规范,还要为依法治国奠定良好的法制基础,改革与法治的关系体现为法治为改革提供法律保障。充分认识和正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发展的内在逻辑,了解所制定的法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适应改革开放历程的规律,就能够明晰改革来时的路和国家现代化的过程及未来面向。  相似文献   

8.
政府信任是提高政府执政成效的关键环节,探究如何提高政府信任极具现实价值。学术界围绕政府信任展开了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较少有学者从法治政府建设的视角研究政府信任问题。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分析法治政府建设与政府信任之间的关系,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在学术界研究的基础上,提取法治政府建设相关指标,从实证的角度分析法治政府建设与政府信任。结果显示,法治政府建设相关指标如法律规范体系、行政执法、司法适用、公众司法参与、社会治理法治水平等与政府信任呈显著正相关。因此,在提高政府信任这一过程中,必须将法治政府建设纳入考量范围。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法治的社会.没有法治,就没有社会和谐.法治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将具有至关重要和无可替代的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快法治建设步伐,奠定坚实的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10.
人治与法治是两种不同的治国方式。人治是指以人格化权威为国家的支点,把治理国家的希望寄托于人格化权威的圣明与贤能上。人治的基本特征是:政治权威神化;法律权威弱化;约束机制软化;权力竞争恶化。法治是指主要依靠良好完备的法律来治理国家,把国家的长治久安维系于国家的法律和制度上,认为法律和制度比领导人的素质更靠得住。法治的基本特征是:政治权威俗化;法律权威强化;约束机制硬化;权力竞争优化。从人治与法治的比较中可以看出,法治是更为进步、更为合理的一种治国方式。中国共产党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定为党的基本治国方略,是在深刻总结治国经验基础上做出的正确抉择,为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