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论《内经》真人养生观与道家思想蒋应时广西中医学院530001南宁市明秀东路21号关键词内经;道家;养生观;老子言:“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道德经·五十四章》)从先秦道家思想与《内经》养生理论的关系,来讨论《素问...  相似文献   

2.
《内经》养生观和《道德经》的共通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经》相传为战国时期的作品,受道家思想影响比较深,其中养生观与春秋战国时期老子所著《道德经》的观点,有许多相同之处,甚至连语气皆同,足见《内经》学说受道家老子学说影响之深。一、阴阳观《内经,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生气通天论》又曰:“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  相似文献   

3.
苏文海 《陕西中医》1989,10(5):233-234
<正> 气功,即古之引导,属重要的养生方法。《黄帝内经》中有关气功养生学说在《上古天真论》、《生气通天论》、《四气调神大论》等篇中有较集中的论述,其余散在各篇,特别在《上古天真论》中论述了“真人”、“至人”、“圣人”、“贤人”四种类型的修养方法,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点。一、法于阴阳《内经素向·上古天真论》中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什么是阴阳呢?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就是说,阴和阳的对立统一是宇宙间的  相似文献   

4.
探讨先秦儒道“和”思想对《内经》养生理论的影响。作为成书于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其养生理论建构深受先秦道、儒两家“和”思想的影响。在道家“和其光,同其尘”“抱德炀和,以顺天下”“形体保神,神将守形”等“和”思想与儒家“和”是天人之道、“和”是社会政治之道等理论的基础上,《内经》构建了天人和、人事和、形神和的养生理论。  相似文献   

5.
<正> 中医学院统编教材《医古文》(1984年版),关于“一”字的注释与翻译有两处不妥。例一:“又守之以一,养之以和,和理日挤,同乎大顺。”(《养生论》)书中71页注⑤〔一〕:这里为意长久。这样的解释在训诂学上可谓“孤证不立”。其实,“守之以一”就是气功养生学上的“守一”。它是指练内养功时,要求意念贯注于自身的某一部位,或运行于自身的一定路线。也就是“废万念为一念。”这种精神内守的方法与要求,在道家养生论中至关重要。汉《太平经》:“故守一者延命,二者凶期,三者乱治,守四五者祸日来;深思其意,谓之得道。”可见,不应把“守一”这一气功养生术语当作“意守长久”来解释。例二:“黄帝问曰: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岐伯对曰:地势使然  相似文献   

6.
道家房中气功是一份养生宝贵遗产,道家宗师彭祖就是一位精于房中气功之士。中国道教的创始人——张陵(东汉)也修炼房中,强调“实精”(保精、固精)。如其著《老子想尔注》曰:“古仙士实精以生,今人失精以死,大信也。”佛家密宗也有阴阳合气术(房中术)。此外道家修炼名著,葛洪的《抱朴子》也提倡房中功,提出“还精补脑”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黄帝内经》养生思想述评姜秀云《灵枢·师传篇》说:“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从古至今人类寻求养生长寿之道从未间断过。欲得长生,必究养生。”《黄帝内经》首论中医养生之道。《内经》对抗老养生的理论与实践都很丰富,对养性摄生颇具真知灼见,试归纳为以下十五...  相似文献   

8.
1 《内经》养生的涵义《内经》中“养生”一词共出现 3次。其中《灵枢·本神》论养生时指出 :“故智者之养生也 ,必顺四时而适寒暑 ,和喜怒而安居处 ,节阴阳而调刚柔 ,如是则僻邪不至 ,长生久视”。这段经文提出一些养生的原则和措施。据此可以认为 ,养生虽在词义上是属于一种行为 ,但作为概念是与这种行为的原则和方法分不开的。《素问·灵兰秘典论篇》在指出养生与协调脏腑功能的关系时说 :“凡此十二官者 ,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则下安 ,以此养生则寿 ,殁世不殆”。这里同样体现了养生的原则。《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中有“养生之道”一…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自占以来创造并形成了种类繁多、理论精辟的养生之道。其中儒家有“养心莫善于寡欲”,道家有“无为而无所不为”,医家有“恬虚元,精神内守”等著名论说。这些多已为专家、学者所反复研讨阐发,毋庸笔者赘言。本文试从佛家经典中寻觅有助于养生的论说,供诸同志参考。当然要说明的是,佛家是本不重视、不讲究养生的,但笔者以为其中有些论点和修炼方法,是完全可以用来为医疗保健服务的。在这里,我们即以中国禅宗初祖的《达磨大师破相论》(以下简称《破相论》的主要论点为依据,讨论在当今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中,人类如何调节和…  相似文献   

10.
李晓群  李湘生 《养生月刊》2004,25(11):964-967
《道德经》是一部包罗万象的经书,不仅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丰富的政治思想和军事思想,同样也包含了丰富的修身养性的养生理论。这些理论被后来的道家发扬光大,被称为道家养生论的鼻祖。  相似文献   

11.
《道德经》论精神养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对中医养生学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尤其是道学中自然无为、致虚守静、少私寡欲等观点,更是中医精神养生的主要内容。当今时代,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日趋激烈,因精神情志失调而诱发的疾病愈来愈多,故研究并撷取老子《道德经》中有关精神养生的合理部分,有着积极而现实的意义。1自然无为是精神养生的基本原则老子《道德经》哲学思想的核心是“道”。“道”是“万物之奥”(《道德经·62章》),无所不在,无穷无尽,既是构成宇宙,产生天地万物的根源,又是事物发展演变的普遍规律,万物只有遵循道的…  相似文献   

12.
推拿养生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华兰 《中医研究》2003,16(2):44-46
推拿作为祖国医学传统的医疗保健手段 ,在养生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预防保健医学的发展 ,预期生命的延长 ,人们对生命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 ,推拿养生的理论探讨受到广泛关注。1 推拿养生保健的渊源人体的养生保健早在《黄帝内经》就有论述 ,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曰 :“恬澹虚无 ,真气从之 ,精神内守 ,病安从来”。“有真人者 ,提挈天地 ,把握阴阳 ,呼吸精气 ,独立守神 ,肌肉若一 ,故能寿敝天地 ,无有终时”。《阴阳应象大论》亦曰 :“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 ,乐恬澹之能 ,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 ,故寿命无穷 ,与天地绝 ,此圣人之治身也。”…  相似文献   

13.
《黄帝内经》奠定了养生学的基础,其理论特征、养生原则、养生方法都具有现实意义。其在养生理论上汲取了《周易》对立统一的阴阳观、儒家“法先王”的为政观、道家抱朴守真的自然观,确立了顺应自然与强调养神的养生原则。其养生方法可分为养神和养形两个方面。养神包括顺应四时养神、恬淡无为养神、调节情志养神;养形包括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以及虚邪贼风避之有时。《黄帝内经》注重形神一体,尽管养神和养形有不同的方法,但强调形神一体共养。  相似文献   

14.
颜之推是南北朝时期杰出的学者、文学家,撰有《颜氏家训》一书。其书内容涉及范围颇广,卷十五(养生》篇,笔者读之认为值得今人借鉴,节录其意如下。首先,颜氏对道家修道成仙之说虽未断然否定,但指出“学如牛毛,成如磷角;华山之下,白骨如莽”,且因俗人受种种条件限制,所以从实际出发,提出世俗化的养生方法,并木希望自己的子孙专精于道家之术。其主张以“爱养神明,调护气息,慎节起卧,均适寒暄,禁忌饮食,将饵药物”为总纲,使达到“遂其所禀,不为夭折”,而尽终其天年,这样也就可以了。笔者认为“爱养神明,调护气息”,其…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古代医籍在论述养生时,常常强调形神兼养,力求达到身心俱健之目的。如《内经》所说:“精神内守”,“形与神俱”,讲的就是这个意思。晋代嵇康在《养生论》中也说:“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应当“修性以养神,安心以全身,“使形神相亲,表里俱济。”意即人的...  相似文献   

16.
浅释“道家”与“道教”──兼谈“道家”气功李漠①道家”产生于公元前475一221年的中国战国时期,当时学术繁荣,百家争鸣。《汉书·艺文志》说: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峰出并作,各引一端,崇斯所善。为了适应政治需要而学术思想的流派日益增多,除...  相似文献   

17.
蒋应时 《山西中医》1999,15(5):46-46
《内经》讨论人体衰老规律的主要篇章有《素问·上古天真论》、《灵枢经天年》及《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等,但是只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是从40岁开始讨论中年养生防衰的,这便是“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一段原文的主旨。其中“知之则强,不知则老”与“智者察同,愚者察异”等论述辩证地阐明了中年养生防衰要点,颇有指导意义。1 中年防衰 知之则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出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原文讨论了整个中年期人体自然衰退的表现特征,突出了40岁作为整个衰退时期关键阶段的重要性。“知之则强”则强调了能否认识…  相似文献   

18.
气功是人类养生保健、强身治病的一种功法。祖国医学认为 ,“气”是生发万物之宗 ,人赖气而生存。气功的“功” ,是指人调整自己的形体与呼吸 ,在一定条件下进行锻炼的功夫。气功对养生长寿是大有裨益的。气功在养生学里称为“导引”、“行气”、“静坐”、“吐纳”等等。如“导引术”就是追求长寿的人们所喜欢的养生法。由于气功可以调整人体的阴阳气血 ,宣通经脉 ,活动关节 ,运动内脏 ,调节六腑 ,保养精神 ,使真气机能运行通畅 ,使人的生命力得以壮盛。所以修炼气功能使病人康复 ,弱者强壮 ,老者长寿 ,壮者康健。王祖源在《内功图说》中说…  相似文献   

19.
欧阳波  翟双庆 《新中医》2014,46(10):224-226
《内经》养生思想是在吸收道家养生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无论在理论原则还是实践方法上与道家养生观都非常一致,其中道家"无为"思想在《内经》养生理论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道家"无为"的"无欲无求"的精神追求体现在《内经》情志养生中,提倡恬淡虚无的精神调养;二是道家"无为"的"顺其自然"思想体现在《内经》情志养生,强调顺物合道保持心境平和;三是道家"无为"的"不妄为"思想体现在《内经》的情志养生中,主张节制情欲勿使情绪过极、节欲保精以保全生命活力。总之,在《内经》的情志养生中,处处体现着道家"无为"思想的精神实质,其最终还是为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养生目的,以求健康长寿,尽其天年。  相似文献   

20.
《尚书序》曰:“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黄帝内经》可谓“至道之宗,奉生之始”,开篇《素问·上古天真论》明言机体的衰老与发病与“养生不慎”关系密切。本文将从“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起居无节”“违逆四时”“食饮无节”“不时御神”等七个方面,对“养生不慎”引发不寐的病因病机深入探析,以期指导中医寤寐养生与不寐辨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