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如何避免入侵植物薇甘菊防治后再次入侵是一个困扰国内外学者的难题。在野外条件下,对比研究了在薇甘菊入侵地施用化学除草剂百草枯、草甘膦和氯氟吡氧乙酸的化学防治方法以及施用3种化学除草剂后栽种甘薯的综合防治方法对入侵地的植物群落结构、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和薇甘菊防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后180 d,采用施除草剂后栽种甘薯的综合防治处理组对入侵地薇甘菊的株防治效果和鲜物质质量的防治效果显著优于化学防治处理组。化学防治处理组群落薇甘菊的重要值随防治时间的延长表现为先降低后增加,而其他物种重要值的变化则与之相反,其中草甘膦和氯氟吡氧乙酸处理后第30天未见薇甘菊发生;综合防治处理组喷药后第180天群落薇甘菊的重要值分别为36.98、22.21和20.13,显著小于处理前、化学防治处理组和对照。化学防治处理组在施药后第30天,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S)显著降低,Simpson指数(D)显著增加,Shannon-Wiener指数(H)除百草枯处理显著增加外,草甘膦和氯氟吡氧乙酸处理显著降低,但Pielous均匀度指数(J)与药前差异不显著;而施药后第180天,3种除草剂处理组除Simpson指数(D)显著增加,物种丰富度指数(S)、Shannon-Wiener指数(H)和Pielous均匀度指数(J)与药前无显著变化。综合防治处理组,除百草枯+甘薯处理喷药后180 d的Shannon-Wiener指数(H)显著小于喷药前外,其他处理的Simpson指数(D)、物种丰富度指数(S)、Shannon-Wiener指数(H)和Pielous均匀度指数(J)与喷药前均无显著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薇甘菊入侵地,通过筛选不同化学药剂和依靠迹地本地种群难以抵御薇甘菊的再入侵与危害,而采用先化学防治后栽种甘薯的综合防治技术可显著降低薇甘菊再发生的重要值,且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无明显改变。研究结果可为入侵地有效控制薇甘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4种烟嘧磺隆复配除草剂对意大利蜜蜂和玉米螟赤眼蜂的急性毒性影响并评估其初级风险。采用饲喂法、点滴法和玻璃管药膜法,分别测定了8%烟嘧·氯吡嘧磺隆、16%烟嘧·硝磺·氯吡嘧磺隆、36%烟嘧·莠去津和22%烟嘧·氯吡·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对意大利蜜蜂成年工蜂和玉米螟赤眼蜂的急性毒性,并分别采用危害商值和安全系数进行初级风险评估。结果表明,上述4种制剂对意大利蜜蜂成年工蜂的经口毒性48 h-LD_(50)(半致死剂量,median lethal dose)分别为68.03、1.60×10~2、1.40×10~2和100μg a.i.·蜂-1,接触毒性48 h-LD_(50)分别为18.53、53.01、89.98和100μg a.i.·蜂-1,危害商值均小于50,对意大利蜜蜂均为低毒且低风险。4种制剂对玉米螟赤眼蜂的急性毒性24 h-LR50(半致死用量,median lethal rate)分别为1.88×10~(-4)、5.46×10~(-4)、2.12×10~(-3)和1.68×10~(-3)mg a.i.·cm~(-2),安全系数分别为0.16、0.23、0.59和0.51,其中8%烟嘧·氯吡嘧磺隆和16%烟嘧·硝磺·氯吡嘧磺隆对玉米螟赤眼蜂为高风险性,36%烟嘧·莠去津和22%烟嘧·氯吡·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为中等风险性。因此,这4种复配制剂对蜜蜂成年工蜂的风险性较低,但对赤眼蜂的风险性较高,所以在喷洒防除期间应与赤眼蜂释放期错开。  相似文献   

3.
市售的氨氯吡啶酸与甲嘧磺隆制剂用四川省西昌市当地自来水稀释1250、2500、5000、10000和625、1250、2500、5000倍后,得到的药液的表面张力大于紫茎泽兰的临界表面张力,药液滴与紫茎泽兰叶片的接触角在接触4min后仍为50°~70°。虽然氨氯吡啶酸和甲嘧磺隆对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防除效果较好,可喷药后药剂不容易被植物持留,造成巨大浪费和当地的环境污染。从农药应用角度来看,这两种农药制剂中表面活性剂存在不合理性。笔者通过添加有机硅表面活性剂,探索合理的有机硅添加浓度,减小氨氯吡啶酸、甲嘧磺隆与紫茎泽兰叶片的接触角,改善该药剂对紫茎泽兰叶片润湿性,提高其利用率,减少损失,避免环境污染。文章测定了有机硅临界胶束浓度、紫茎泽兰临界表面张力及添加不同浓度有机硅药液的表面张力,得到有机硅质量分数大于等于0.05%(有机硅临界胶束浓度),药液即可以在叶面铺展的结论。通过有机硅添加量与药液铺展速率的关系的测定,得到结论:有机硅添加质量浓度达到0.05%时,添加浓度越大,铺展速率越大。  相似文献   

4.
吡虫清等4种新农药的水生态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斜生栅列藻 (Scenedesmusobliquus)、大型 (Daphniamagna)和斑马鱼 (Brachydaniorerio)为试验生物 ,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吡虫清、吡嗪酮、恶草酮和精喹禾灵 4种新农药对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IC50值或LC50 值 ,并进行了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 ,杀虫剂吡虫清对水极毒 ,对鱼类高毒 ,对藻类低毒 ;杀虫剂吡嗪酮对水和鱼类低毒 ,对藻类中等毒性 ;除草剂恶草酮对藻类高毒 ,对水和鱼类中等毒性 ;除草剂精喹禾灵对藻类高毒 ,对水中等毒性 ,对鱼类高毒。  相似文献   

5.
测定了峰升(15%杀单·唑磷乳油)、稻卫(20.2%阿维·唑磷乳油)、蚜螨克星(1.8%阿维·吡乳油)和蔬卫(2.4%高氯·阿维乳油)4种新型杀虫剂对黄色羽摇蚊(Chironomus flaviplumus)老熟幼虫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峰升处理黄色羽摇蚊幼虫后24 h,不同浓度间的存活率无显著差异,而在其他时间段(48、72、96 h),随着杀虫剂浓度的增加,存活率逐渐下降.其他3种杀虫剂处理黄色羽摇蚊幼虫4 d,随着杀虫剂浓度的增加,每天的存活率也呈下降趋势.峰升、稻卫、蚜螨克星和蔬卫对黄色羽摇蚊幼虫48 h的LCs0分别为0.1735、0.0249、0.0015和0.0046 mg·L-1.蚜螨克星毒性最高,毒性在同一数量级的还有蔬卫,其次为稻卫.峰升毒性最低,但仍属高毒杀虫剂.  相似文献   

6.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原位淋洗修复既要实现对重金属的高效去除,还要尽量减少对土壤性质的破坏,这一点在农业污染土壤修复中尤为重要。以张士污灌区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振荡浸提技术筛选有机酸和表面活性剂组合,并确定了两者联合淋洗修复污染土壤的最佳配比。结果表明:有机酸(酒石酸、乙酸、柠檬酸和苹果酸)中的酒石酸浓度为0.5 mol.L-1和表面活性剂(SDBS、鼠李糖和皂素)中的皂素质量分数为0.7%时对土壤Cd、Pb、Zn的浸提效果较好;在酒石酸与皂素体积配比为1∶1时,对重金属Cd、Pb、Zn浸提效果最好,浸提率分别为87.62%、36.30%、20.67%;单一有机酸、表面活性剂或者有机酸与表面活性剂的混合溶液,对土壤重金属的浸提效果均为Cd>Pb>Zn。虽然有机酸与表面活性剂联合浸提效果略低于酒石酸浸提,但其弱酸性对土壤性质影响较小,在原位淋洗修复工程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原位淋洗修复既要实现对重金属的高效去除,还要尽量减少对土壤性质的破坏,这一点在农业污染土壤修复中尤为重要。以张士污灌区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振荡浸提技术筛选有机酸和表面活性剂组合,并确定了两者联合淋洗修复污染土壤的最佳配比。结果表明:有机酸(酒石酸、乙酸、柠檬酸和苹果酸)中的酒石酸浓度为0.5 mol.L-1和表面活性剂(SDBS、鼠李糖和皂素)中的皂素质量分数为0.7%时对土壤Cd、Pb、Zn的浸提效果较好;在酒石酸与皂素体积配比为1∶1时,对重金属Cd、Pb、Zn浸提效果最好,浸提率分别为87.62%、36.30%、20.67%;单一有机酸、表面活性剂或者有机酸与表面活性剂的混合溶液,对土壤重金属的浸提效果均为Cd〉Pb〉Zn。虽然有机酸与表面活性剂联合浸提效果略低于酒石酸浸提,但其弱酸性对土壤性质影响较小,在原位淋洗修复工程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苍耳子(Fructus Xanthii)是常用中药,主要用于慢性鼻炎的治疗,有一定的毒性.为明确苍耳子产生生物活性的物质基础,通过溶剂萃取、正、反相反复硅胶柱色谱及MCI柱色谱等方法,对苍耳子80%甲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用质谱、核磁共振谱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从正丁醇萃取物中分离鉴定7个化合物:阿魏酸(1)、咖啡酸(2)、绿原酸(3)、4-O-咖啡酰奎宁酸甲酯(4)、6,7-二甲基-1,4-二氢-2,3-喹喔啉二酮(5)、咖啡酸胆碱酯(6)和4′-O-二氢红花菜豆酸钠盐-β-D-葡萄糖苷(7).其中,化合物4~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图1参10  相似文献   

9.
西樵山国家森林公园有害植物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西樵山森林公园有害植物危害现状调查的基础上,针对其危害特性和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认识,增强生态危机意识;(2)加强基础研究,为有害植物管理提供依据;(3)加强物理防除,短期控制有害植物蔓延;(4)加强化学防除研究,筛选有效的化学除草剂;(5)加强生物防治技术研究,构建有效的生物防治技术体系;(6)加强生态调控技术研究,构建健康的植物群落;(7)加强景观改造,构建生态安全景观格局;(8)建立有害植物预警系统,长期监控植物疫情.  相似文献   

10.
乳液液膜法处理高浓度兰炭含酚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以磷酸三丁酯为载体的Span-80/甲苯/NaOH乳状液膜体系的制备及稳定性.通过乳液液膜法处理兰炭含酚废水,探讨了表面活性剂和载体用量、NaOH浓度、乳水比、乳水接触时间、油水比等对除酚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表面活性剂的体积分数为4%,膜助剂体积分数为3%,载体的体积分数为3%,内水相NaOH浓度为3%,乳水比1∶3,乳水接触时间10 min,油水比1.2∶1,废水pH值为5左右的条件下,除酚率达到96%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