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自动模式转换功能是起搏器一项重要的自动化功能,该功能在运行中会引起相应的心电图改变。因此,了解自动模式转换功能及心电图改变对分析起搏心电图和进一步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1传统的自动模式转换功能1.1工作原理双腔起搏器工作模式的自动转换是指当心房率高到一定程度(房速检出频率),起搏器以2∶1下传的方式都可能引起不适宜的快速心室起搏时,起搏器的心房感知器关闭,其工作模式将从心室起搏跟随心房激动的工作模式转换为心室起搏完全不  相似文献   

2.
1.双腔起搏器的传导功能 双腔起搏器的心房电极导线植入的部位为右心耳.电极导线的头部被动固定在梳状肌中,心室电极导线植入部位为右室心尖部,电极导线的顶端被动固定在肌小梁中。由于双腔起搏器具有心房、心室的感知及顺序性心房、心室的起搏功能,因而能保持心房和心室先后顺序性收缩,使心房对心脏的辅助泵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除感知与起搏功能外,双腔起搏器尚有房室间的传导功能,  相似文献   

3.
双腔起搏器是在心房、心室各放置一根电极导线,具有起搏和感知心房、心室的功能。因此双腔起搏器比单腔起搏器增加了一些间期,其功能也比单腔起搏器相对复杂。尽管不同厂家起搏器间期的名称各异,但其基本功能类似,以下介绍双腔起搏器的几种主要间期及相关的心电图表现。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55岁。临床诊断:冠心病(余不详),于院外安装DDD起搏器。在我院门诊作心电图检查,可见双腔起搏与房性夺获呈二联律(图略)。图1为Ⅱ导联连续记录中节选的3段。  相似文献   

5.
起搏器,尤其是双腔起搏器有许多特殊功能,其心电图表现比较复杂。正确识别起搏器特殊功能的心电图表现,对判别起搏器的工作状态、指导起搏器工作参数的调整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介绍6种特殊功能的心电图表现,并对其判别方法进行了探讨。 图1 男,63岁。植入CPI公司的Delta937型起搏器。心房为窦性心律,频率103次/分(bpm);心室为起搏心律,夹心房脉冲的心室频率为70bpm,其余为100bpm,P与心室脉冲间距逐渐延长,第6个P波(Ⅱ  相似文献   

6.
<正>双腔起搏器房室结优先功能是指通过调整心脏起搏器的房室(AV)间期或转换起搏模式,保证自身心房激动能通过房室结顺传至心室,以获得正常的心室除极和收缩顺序的功能。1房室结优先功能的必要性窦房结功能不良患者置入双腔起搏器后,右心室心尖部(RVA)起搏会导致心室激动顺序异常,心室内与心室间收缩失同步,二尖瓣反流;长期RVA起搏进一步导致心室机械重构,非对称性左心室肥厚和扩张,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甚至抵消双腔起搏的房  相似文献   

7.
双腔起搏器因设定的参数、患者的自身心律、自身房室结的传导功能,可表现为DDD、AAI、VAT、VDD及DDI等工作模式。临床或心电图医师可通过  相似文献   

8.
起搏心电图(V)双腔起搏器心电图(Ⅱ)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郭继鸿 《心电学杂志》2002,21(4):228-233
如前所述,DDD起搏器具有类房室结的传导功能,植入后可使患者原有的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消失(图5)。DDD起搏器类房室结传导功能具有多方面含义,这些功能特点在其心电图上都有相应的表现。  相似文献   

9.
图13设定DDD起搏器不同A-V间期值后记录的心电图。A.心室起搏信号夺获心室,B.心室起搏信号后的QRS波群为心室融合波群(包括房室结下传激动心室的成分),C.心室起搏信号消失,心房激动沿房室结下传激动心室。三、DDD起搏器类房室结传导功能的心电图表现如前所述,DDD起搏器具有类房室结的传导功能,植入后可使患者原有的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消失(图5)。DDD起搏器类房室结传导功能具有多方面含义,这些功能特点在其心电图上都有相应的表现。1.DDD起搏器类房室结传导的房室传导间期。起搏器房室传导间期(A-Vinterval,AVI)代表…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76岁,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病史。2012年6月因三度房室阻滞,植入DDD型双腔起搏器(5256,美国圣犹达公司)。术后患者偶有头晕、困乏症状。考虑为60次/min基础频率较低,术后3个月第1次程控提升心率至70次/min,患者症状改善,无明显不适。术后18个月第2次起搏器测试各项参数正常,给予如下程控:①基本频率70次/min降至60次/min;②打开自动阈值夺获功能;③打开自动模式转换(AMS)功能。第2次程控后患者述心悸、头晕、食欲减退,无尿少、无水肿及夜间呼吸困难。  相似文献   

11.
与双腔起搏器频率回退功能有关的心电图5例,其中2例心房率过快(分别为92,107次/分)超过了其设置的心室起搏高限频率(80,100次/分),心电图分别呈4∶3、6∶5文氏型阻滞方式回退至上限频率范围以内;2例为心房扑动时,心电图分别呈3∶1传导方式,A型文氏周期方式进行心室起搏频率回退;另1例心房扑动患者发生了模式转换(DDD变VVI或VDI)表现为较慢的固定频率起搏。  相似文献   

12.
单腔起搏器间期与心电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起搏器间期又称起搏器计时周期,是起搏器起搏与感知功能的基础与保证,也是起搏器自动化功能的基石。了解和掌握起搏器间期是学习起搏心电图必不可少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人工心脏起搏器应用于临床以来,为心电图增加了新内容,起搏器植入后的心电图不同于一般心电图,由于感知及起搏这两大基本功能的相互作用在以下几方面对心电图发生影响:①起搏电极位置放于右房、右室或双侧心房及心室,致使心脏最初除极位置变化;②心脏起搏后除极顺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以体表心电图优化双腔起搏器房室间期的方法,以期找到一种简便易行,又能获得良好血流动力学效果的方法.方法选择31例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植入双腔起搏器的患者,出院前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自身P波结束到起搏的QRS波波峰或波谷的时间为100 ms作为心电图优化的最适房室间期.然后行超声心动图及组织多普勒检查,比较最适房室间期与出厂值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所有患者的窦房结功能均正常,优化的房室间期为感知的房室间期.结果经心电图优化房室间期后,心肌做功指数明显减小,心肌收缩及舒张功能明显改善.结论根据体表心电图优化双腔起搏器房室间期简便可行,可获得良好的血流动力学效果,具有广泛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用食管心电图优化双腔起搏器房室间期.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4年3月因高度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双结病变在我院植入起搏器的患者22例,男性13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61±12)岁.同步记录食管心电图与体表心电图,测量出房间传导时间,在此基础上加100 ms,设定为优化后起搏器的房室间期.每例患者分别在出厂时设定的房室间期和根据食管心电图优化后的最佳房室间期(AV间期)下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当采用经食管心电图优化后的最佳房室间期时,患者的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常规出厂设置的房室间期下所测量的值[(35.18±7.33)ml比(34.32±7.14)ml;(83.98±12.63)ml比(84.71±12.90)ml;(57.99±6.90)%比(59.30±6.95)%,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食管心电图可测量出患者的房间传导时间,根据数值进行个体化的房室间期的优化,使患者得到良好的血流动力学效果.该方法无创、简便易行,适合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王凤秀  贾邢倩  马伟 《心电学杂志》2007,26(2):107-109,125
全自动双腔(DDD)起搏器具有起搏、感知和类房室结传导功能。植入DDD起搏器后,就如植入了一个房室结,具有房室传导功能,心房的电活动可以沿起搏器下传心室。房室之间就出现了自然房室径路和起搏器两条传导径路。这两条传导径路有不同的传导特点:自然房室径路受自主神经、疾病和药物的影响,P—R间期可以正常或延长,但不能人为控制。  相似文献   

17.
双腔起搏器自动模式转换功能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观察双腔起搏器自动模式转换功能在房性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对置入具自动模式转换功能起搏器的 31例患者分别于术后第 4天、1个月及每隔 3个月进行一次跟踪随访 ,观察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和起搏器自动模式转换情况及临床症状。全部病例随访 1~ 18个月 ,出现阵发性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及房性心动过速 76阵次 ,起搏器由DDD(R)自动转换成DDI(R)模式 72阵次 ,患者自觉心悸 8阵次。结论 :自动模式转换功能可使起搏器在患者发作房性心动过速时发挥对心室的保护作用 ,有效避免由于起搏器跟踪快速心房率而造成心室率过快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并能明显减轻心悸等临床症状 ,提高病人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体表心电图在双腔起搏器房室传导间期最佳化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置入了双腔起搏器的患者,在随访时,根据体表心电图P波宽度调节房室传导间期(AV间期)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因高度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而安装美墩力SD303双腔起搏器的患者31例。测量患者体表心电图自身P波宽度,和(或)心房起搏脉冲至起搏的P波末端的宽度,在此测量值上加100ms,分别设定双腔起搏器的感知AV间期和起搏AV间期。使用多普勒超声仪,分别在出厂常规设置的AV间期和根据体表心电图优化的AV间期设定值,进行超声检查。结果:经体表心电图调整AV间期后的左室每搏量、左室舒张末期容量和左室射血分数、左室充盈时间、二尖瓣血流速度时间积分,均高于常规出厂设置的AV间期,前三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根据体表心电图中P波宽度的变化来调节AV间期,不但能获得良好的血流动力学效果,且由于其简单易行,而具有广泛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双腔起搏器计时间期孙瑞龙1起搏器的计时间期(timeinterval)起搏器之能够保持某种工作方式,是由控时电路控制脉冲的释放时机来实施的,起搏器的控时电路犹如一个“计时器(timen)”,使脉冲在释放之前具有一段时间间隔,单腔起搏器有一个“计时器”...  相似文献   

20.
双腔起搏器除了单腔起搏器AAI及VVI具有的一般功能外,还有一个独具的房室之间的传导功能,这是指双腔起搏器的心房感知器感知到有效的心电信号时立即触发设定的AV间期,当达到AV间期而没有出现自主的心室电活动时,起搏器将发放一次心室起搏脉冲起搏心室,这一功能称为双腔起搏器的传导功能,也称心室的跟随功能。例如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置入双腔起搏器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