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目的 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患儿的电解质变化及其与病情的关系。方法 测定 150例HIE患儿血浆钾、钠、氯、钙浓度。结果 通过治疗两组间血钠P <0 .0 5,血氯P <0 .0 1,血钙P <0 .0 5和血钾P >0 .0 5。结论 HIE的程度与血钠和血氯有较明显的正相关性 ,HIE越重 ,血钠和血氯越低 ,而中度与重度HIE间的血氯也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92例电解质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患儿血清电解质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电极法分别测定对照组 5 6例和HIE组 92例血清钠、钾、氯、钙的浓度。结果 HIE组血清钠、钾、氯、钙浓度与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HIE组血钠、血氯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血钙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血清钾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中重度HIE患儿低钠、低氯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轻度患儿 (P <0 .0 5 ,P <0 .0 1)。结论 HIE极易合并低氯、低钠、低钙及高钾血症 ;且病情程度越重 ,血钠、血氯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3.
高艳 《宁夏医学杂志》2001,23(5):292-292
对 8 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NHIE)患儿进行血电解质钠、钾、氯、钙及血二氧化碳结合 (CO2 CP)水平测定 ,并与 5 0例正常新生儿进行比较。结果NHIE组血钠、钾、氯、钙及二氧化碳结合力 (CO2 C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血钾改变不明显 (P >0 .0 5 )。说明对NHIE患儿血电解质的测定有利于指导临床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的血清电解质变化及与疾病程度的关系。方法 :HIE组在治疗前、对照组在生后 3天内取血检测血钠、钾、氯。结果 :HIE组血钠、血氯均值均低于对照组和正常值。HIE组中血钠 <13 0mmol/L占 5 3 .1% ,对照组无 1例低于 13 0mmol/L。低血钠、血氯与HIE程度呈较明显的正相关性 ,且轻度与中重度HIE之间的血钠、血氯有显著性差异。血钾测定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HIE易合并低血钠、低血氯。HIE分度愈重 ,血钠血氯愈低。治疗HIE时要注意限水补钠利尿 ,避免过多低张或无张液输入。  相似文献   

5.
张心 《安徽医学》2004,25(6):466-467
目的 了解小儿重症肺炎和血中钾、钠、氯、钙浓度的相关性。方法 对 48例小儿重症型和普通型肺炎测定血中电解质 ,将重症型组和普通型组、预后差组和预后好组的血钾、钠、氯、钙浓度进行比较。结果 普通型组电解质正常 ,重症型组除血钾正常外 ,钠、氯、钙均降低 ,(P <0 .0 1,P <0 .0 5 )。预后差组血钠、氯、钙下降均比预后好组明显。结论 血中电解质水平的高低可间接反映小儿重症肺炎的病情程度和转归。  相似文献   

6.
李克波  余颖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18):119-119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电解质紊乱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335例电解质异常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分为高钠(钾、氯)血症组、正常钠(钾、氯)组和低钠(钾、氯)血症组,分别比较不同电解质水平与病死率之间的关系。结果:低血钠组、高血钠组病死率明显高于正常血钠组(P〈0.01);低血钾组及高血钾组与正常血钾组相比病死率均差异无显著性;高血氯组与正常血氯组相比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低血氯组与正常血氯组相比病死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常出现血清电解质变化,低钠、高钠、低氯与病人预后关系密切,临床医师应加强血钠、氯指标监测与调整。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6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分别同5%葡萄糖注射液和果糖注射液配伍后溶液的稳定性.方法 以注射剂临床常用量为配伍参考,室温下分别在与溶媒配伍0、2、6 h后进行主要成分含量、pH值、不溶性微粒及外观等研究.结果 阿莫西林钠舒巴坦钠、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与两种溶媒配伍后在主要成分含量方面差异明显;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与两种溶媒配伍后pH值有明显不同.结论 6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偏酸性溶媒中不稳定.  相似文献   

8.
汗证是指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汗证在临床上又分自汗与盗汗。一般情况下自汗属阳虚 ,盗汗属阴虚。但《景岳全书·汗证》曰 :“自汗盗汗亦各有阴阳之证 ,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 ,盗汗必属阴虚也。”[1 ] 自汗、盗汗作为症状 ,既可单独出现 ,也常伴见于其他疾病过程中。因此我们在临床治疗汗证时 ,一定要辨证求因 ,审因论治。由于《伤寒论》等中医经典著作中所记载的药方大多药味较少 ,组方严谨。笔者常用这些方加减治疗汗证 ,每获良效。现择病例几则介绍如下。例 1 ,王氏 ,女 ,72岁。 2 0 0 3年 5月 6日就诊。患者自诉近…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自体腹水浓缩后直接回输腹腔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疗效。方法 :用 FSCL ZL Y- A型腹水超滤治疗仪及YT- 1 0 0中空纤维超滤器 ,对 4 8例顽固性腹水患者进行自体腹水浓缩回输腹腔治疗。结果 :治疗后患者腹围、体重明显下降 (P<0 .0 1 ) ,腹水中钠、钾、氯、钙无明显改变 (P >0 .0 5 ) ,血浆中钠、钾、氯、钙亦无明显改变 (P >0 .0 5 ) ,血浆中白蛋白有所增高(P <0 .0 1 ) ,总有效率为 6 2 .5 0 %。结论 :自体腹水浓缩后直接回输腹腔是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定复方制剂注射用氨氯西林钠中氨苄林钠和氯唑西林钠的含量。方法:利用干扰组分吸收系数法同时测定。氨苄西林钠、氯唑西林钠(山西博康药业有限公司提供)。结果:氨苄西林钠的含量为:98.5%、,S=0.025,RSD=2.6%,氯唑西林钠的含量为:100.5%,S=1.3,RSD=1.3%。结论:干扰组分吸收系数法同时测定两组分的含量具有简单、快速、准确等特点,是一种新型测定复方制剂中两组分含量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用全自动火焰光度法和荧光光度法,对102例 ABO 四种血型的健康献血员血清中钾、钠、氯、钙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钾、钠、钙含量均在正常值范围内,其中 A 型血清中钾含量略高于 B、O、AB 血型,但其差值小于1。四种血型血清中氯含量略高于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2.
陈勇  方怀志 《海南医学》2003,14(3):57-58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时血钾、钠、氯测定及其和中风类型,病情的轻重以及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MEDICA EASYLYTE PLUS电解质分析仪检测患者入院后次日晨空腹血的钾、钠、氯值。结果 500例患者中出现低血钠82例,高血钠51例,低血钾140例,高血钾12例,低血氯91例,高血氯52例。低血钠,低血氯和中风类型,病情轻重,预后有关。低血钾,高血钠,高血氯与中风类型,病情轻重,预后无关。高血钾,与中风类型,病情轻重无关与预后有关。结论 低血钠,低血氯可以做为判断急性脑血管病病情轻重,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局灶低温治疗大鼠创伤性脑水肿及其对钠-钾-ATP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观察局灶低温治疗对大鼠脑创伤后脑水肿、钠 钾 ATP酶的影响。方法 SD大鼠 84只 ,随机分成 3组 :A组 ,假手术对照组 :B组 ,脑外伤模型对照组 :C组 ,2 5°C水局灶低温治疗组。除A组外各组动物均按Feeney方法造成重度脑创伤 ,B组伤后不予治疗 ,C组伤后 30min开始给予局灶低温治疗 ,2 0~ 30min局灶脑温降至 31°C并维持 3h。各组又根据伤后观察时间长短分 1d、3d、5d、7d等四个时段亚组。所有动物分别于伤后l、3、5、7d处死 ,取伤区脑组织测水含量及钠 钾 ATP酶含量。结果 B组与A组比 ,脑组织水含量升高、钠 钾 ATP酶下降 (1、3、5、7d组均P <0 .0 5 )。C组与B组相比 ,C组水含量下降、钠 钾 ATP酶含量升高 (1、3、5、7d组均P <0 .0 5 )。结论 对大鼠脑创伤后脑水肿 ,2 5°C水局灶低温治疗有效 ,维持钠 钾 ATP酶活性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全血和红细胞悬液保存期内离子、氨、乳酸含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电极法、干化学法和酶法检测10份枸椽酸-磷酸-葡萄糖(CPD)全血和10份红细胞悬液于2~6℃保存1,4,10,15,21,30d的pH值、钠、钾、氯、氨、乳酸含量。CPD全血和红细胞悬液在保存期内氯含量变化很小;pH值、钠含量随保存日数增多逐渐下降;钾、氨、乳酸含量则逐渐增高,钾于4d,氨、乳酸于10d的含量已显著增高(P〈0.01)。保存日期相同的红细胞悬液的离子、氨、乳酸含量均低于CPD全血含量(P〈0.05或P〈0.01)。1单位红细胞悬液的pH值、钠、钾、氯、氨、乳酸含量均低于200ml CPD全血含量。保存日数超过10d,CPD全血和红细胞悬液的钾、氨、乳酸含量均已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15.
上海地区母乳成分调查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了解当前上海地区母乳中各种成分的含量 ,为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上海市三区一县 12 0名产妇的乳汁 ,测定其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锰、钠、钾、磷、氯、铁、铜和锌的含量 ,并对产妇作膳食调查。结果 上海地区母乳中蛋白质、锰、钠、钾、氯、铁和铜含量高于参考值 ,且市区较郊区更高 ,差异有显著性 ;脂肪、钙和锌含量低于参考值 ,郊区更明显 ,差异有显著性 ;碳水化合物和磷含量接近参考值 ,市区与郊区相比 ,碳水化合物的差异无显著性 ,磷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上海地区母乳中脂肪、钙和锌含量偏低 ,钠和氯含量明显偏高 ,建议孕、产妇及乳母应适当增加脂肪、钙和锌的摄入 ,减少食盐摄取量  相似文献   

16.
李瑛  岳茂兴  郑琦涵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24):2244-2245
目的观察果糖氯化钠注射液在急危重病救治中对机体内环境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急危重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开放静脉通道的第一瓶液体分别使用果糖氯化钠注射液250ml及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输液速度均为10ml/min。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钾、血钠、血氯、血糖水平变化。结果试验组治疗前后血钾、血钠、血氯、血糖水平变化绝对值分别为(0.26&#177;0.25)mmol/L、(1.7&#177;1.7)mmol/L、(1.5&#177;1.3)mmol/L和(0.7&#177;0.5)mmoL/L,对照组分别为(0.32&#177;0.40)mmol/L、(2.7&#177;3.1)mmol/L、(2.4&#177;2.8)mmol/L和(0.7&#177;0.5)mmol/L,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钠、血氯水平变化绝对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钾、血糖水平变化绝对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果糖氯化钠注射液可以保持血钾及血糖水平稳定,且血钠、血氯变化值小于0.9%氯化钠注射液,可为急危重患者提供能量而不引起血糖、血钾升高,是一种安全、合适的注射液。  相似文献   

17.
李凤兰 《河北医学》2003,9(7):613-614
目的 :探讨分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低渗血症原因。方法 :将随机收住 2 4例符合诊断的患者 ,根据临床表现 ,测定血清Na+ 、K+ 、C1 、Ca2 + Mg2 + 、血糖、BUN、血渗透压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在积极治疗原发病例的基础上 ,本着缺什么补什么 ,缺多少补多少原则进行纠正。结果 :轻度低渗性脱水 4例 ,中度低渗性脱水 13例 ,重度低渗性脱水 2 0例 ,并有呼吸衰竭 12例 ,低钠 2 0例 ,低氯为主 14例 ,低钾 12例 ,低镁 2例。血溶量不足呈循环衰竭 15例。治疗中死亡 3例 ,均为严重低钠、低氯、低钾 ,且低氯 >低钠、低钾。结论 :① 3低 (低钠、低氯、低钾 ) ,且低氯 >低钠、低钾易死亡。②通过控制感染、改善通气 ,心功改善且有循环衰竭 ,并有神经精神症状 ,PaCO2 不高 ,PaO2 稍低 ,呼吸困难重者 ,均提示有低渗血症存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FC患儿血电解质(钾、钠、氯、钙、糖)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自动生化测定仪测定63例FC患儿(FC组)、50例发热患儿(对照组)的血钾、钠、氯、钙、糖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FC组血钾、氯水平与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FC组血钠、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血糖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FC组中,一次热程中惊厥发作≥2次者,血钠、钙、糖水平与惊厥发作1次者之间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小儿FC存在低钠、低钙和高血糖。一次热程中惊厥发作≥2次,引起电解质的变化更加明显。在常规治疗中应注意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高血糖等,减少FC的复发,以减轻脑组织和其他重要脏器的损害。  相似文献   

19.
心钠素在肺气虚证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肺气虚证动物模型和临床患者血浆心钠素 (ANP)含量的变化 ,探讨ANP的变化在肺气虚证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取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同步研究的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2 0只肺气虚证病模组 (烟熏法造模 )大鼠、1 2只对照组大鼠和 60例肺气虚证患者 (另选 30例健康人作同步对照 )的血浆ANP含量。结果 :2 0只病模组大鼠的血浆ANP含量为 2 99.2 6± 43.68Pg/ml,较对照组 1 2只大鼠明显升高 (对照组ANP含量为 2 4 0 .34± 65.40Pg/ml,P <0 .0 1 ) ;60例肺气虚证患者血浆ANP含量为 2 2 1 0 3± 2 5 68Pg/ml,也较 30例健康人显著升高 (健康人血浆ANP含量为 1 52 2 7±2 5 68Pg/ml)。结论 :ANP含量与肺气虚证有相关性 ,可以作为肺气虚证的诊断和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20.
急性酒精中毒致钾、钠、氯及酸碱紊乱的救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酒精中毒患的钾、钠、氯及酸碱紊乱的及治疗。方法:观察40例急性酒精中毒患的意识状态及治疗前后血钠、血氯、阴离子间隙(AG)的变化,结果:40例中代谢性酸中毒的发生率最高为70%,其他依次为:低钾,40%,低钠,25%,低氯,22.5%,且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昏睡22例,昏迷18例,其中昏迷组低钾,低氯合并酸中毒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昏睡组(P<0.05),除1例死于并发症外,余治疗后6h临床症状恢复,各项化验指标恢复达92.5%,结论:对急性酒精中毒伴意识改变的患应重视其机体代谢状态的评估,洗胃、极化液加纲洛酮治疗应是主要的治疗措施,且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