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大肠镜检查时血氧饱和度、血压及心电监测的价值。方法 :连续抽取 5 0例因肠道症状而进行肠镜检查的患者 ,采用多功能监测仪监测 :大肠镜检查术前血压、术中每 3min测血压 1次 ,术后 15min测血压1次 ;术前SaO2 、术中最低SaO2 值及术后 15minSaO2 值 ;术前、术中及术后 15min心率、心律失常、ST -T变化及心绞痛发作情况。术前不用解痉剂及镇静剂。结果 :5 0例受检者术中SaO2 值为 80 %~ 98% ,出现SaO2<90 %者 16例 (32 % ) ,未有发生严重低氧血症。血压范围 84~ 140 / 6 0~ 90mmHg ,受检者出现急性血压降低(收缩压 <90mmHg) 4例 (8% )。术中心率 6 0~ 110次 /min ,出现窦性心动过速 3例 (6 % ) ,未发现心绞痛及ST -T改变及其它心律失常。本组血氧饱和度、血压及心电图监测未发现影响大肠镜检查的明显改变 ,全部受检者顺利完成大肠镜检查。结论 :大肠镜检查时一般不必进行血氧饱和度、血压及心电图的监测。但对于有心、肺、肝、肾、脑疾病、高龄 (≥ 6 5岁 )、肥胖 (体重指数 >2 8)、贫血 (Hb <10g/dl)、精神紧张等高危受检者 ,尽可能采用无创伤的多功能监测设备对血氧饱和度、血压及心电图予以严密监测 ,并给予保护性吸氧 ;由经验丰富的医师操作 ,动作轻柔 ,避免肠袢形成 ,减少充气量 ;进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肾上腺素气管插管内泵入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血氧的影响。方法将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并气道压力增高的患儿51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26例在气管插管内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泵入肾上腺素;对照组25例常规使用呼吸机。两组均监测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CO2)、血氧饱和度(SaO2)、血压(BP),心率(HR)的改变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PaO2、SaO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而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用药前后患者BP、HR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气管插管内泵入肾上腺素能降低气管插管病人的气道阻力而改善先心病术后患者血氧,且局部用药较安全,对BP、HR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探讨慢阻肺伴呼衰患者在雾化吸入过程中血氧饱和度(SaO2)的动态变化,找出既能保证有效的治疗,又不至于使SaO2下降得太低的方法,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方法:将慢阻肺伴呼衰患者作为实验组,非呼衰患者为对照组,均在血氧饱和度(SaO2)仪监测下行雾化吸入治疗。动态记录吸入前、吸入后的SaO2变化。将吸入前与吸入后5min、10~15min的数值取差值d。实验组吸入前后SaO2差值服从正态分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照组吸入前、后SaO2差值不服从正态分布,采用非参数Wilcoxon配对符秩检验。结果:实验组在吸入前、后的SaO2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吸入前、后的SaO2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雾化吸入可使慢阻肺伴呼衰患者的SaO2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4.
心脏手术后病人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循环、呼吸功能不全.连续血氧饱和度(SaO2)监测可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对心脏手术后监护有指导作用。我院自1992年12月~2004年2月对339例心脏手术后病人采用连续SaO2监测.现将几点应用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睡眠时低氧血症发生的可预测因素。方法分析和比较28例COPD患者与20例正常对照者的肺功能、白天动脉血气及夜间血氧水平。结果 COPD患者夜间平均血氧饱和度(MSaO2)、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COPD患者睡眠时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90%的时间占睡眠时间百分比(T90)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01)。日间SaO2、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绝对值与夜间MSaO2相关(r值依次0.704、0.435,P<0.01)。建立了夜间血氧水平的预测公式:MSaO2(%)=0.536×日间SaO2(%)+2.35×FEV1绝对值(L)+38.805。日间SaO2、FEV1绝对值与夜间睡眠时血氧饱和度分布有关。结论 COPD患者睡眠时血氧饱和度较正常人出现明显下降,此时的血氧水平和分布可以通过日间SaO2、FEV1绝对值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睡眠时低氧血症发生的可预测因素.方法 分析和比较28例COPD患者与20例正常对照者的肺功能、白天动脉血气及夜间血氧水平.结果 COPD患者夜间平均血氧饱和度(MSaO2)、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COPD患者睡眠时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90% 的时间占睡眠时间百分比(T90)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01).日间SaO2、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 (FEV1)绝对值与夜间MSaO2相关(r值依次0.704、0.435,P<0.01).建立了夜间血氧水平的预测公式:MSaO2(%)=0.536×日间SaO2(%)+2.35×FEV1绝对值(L)+38.805.日间SaO2、FEV1绝对值与夜间睡眠时血氧饱和度分布有关.结论 COPD患者睡眠时血氧饱和度较正常人出现明显下降,此时的血氧水平和分布可以通过日间SaO2、FEV1绝对值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进藏青年在不同海拔高度环境中的脉率(Pulse)、血氧饱和度(SaO2)的变化.方法采用韩国产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仪(Pulse.OXIETER-MP110)对同一组人员在不同高度进行追踪监测.结果于3658m的高度监测得Pulse(80.530±9.062)次/min,SaO2(89.800±2.500)%;于5374m测得Pulse(98.00±16.670)次/min,SaO2(80.200±3.514)%.结论从拉萨3658m的高度进入5374m的高原环境3周后,SaO2测值明显低于3658m的测值高原5374m的Pulse测值明显高于平原,测值自身对照差异显著P<0.01.高原5374mSaO2的异常降低并低于正常值.  相似文献   

8.
刘娟娟  蒋迅 《中外医疗》2008,27(31):155-156
目的 总结体外循环(ECC)中运用氧饱和度/血细胞比容(SAT/HCT)测定仪连续监测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的临床意义及影响因素.方法 在60例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中运用SAT/HCT测定仪连续监测体外循环期间的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02)和血细胞比容(HCT)并准确记录、分析各种因素对SvO2的影响.结果 体外循环期间Sv02随时间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与灌注流量、氧流量、Hb、HCT、耗氧量有关.结论 在体外循环中运用SAT/HCT测定仪连续监测SvO2的变化,根据参数及时给予干预措施,使Sv02保持正常范围,减少组织灌注不足引起的缺血、缺氧,从而减少体外循环并发症,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9.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低氧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低氧的相关因素,指导正确评价血流动力学参数.[方法]随机选择45例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后患者接受血流动力学及氧代谢动力学监测,术前、术中、术后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探讨术后氧供需关系及低氧相关因素.[结果]cCABG后患者存在病理性氧供依赖关系;本组病例低氧与术前、术中因素无明显相关,与术后心输出量、血红蛋白明显相关;氧输送、氧消耗与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明显相关.[结论]cCABG后早期心输出量指数(CI)、红细胞压积(Hct)应维持较高水平,CI>3.5L·min-1·m-2,Hct约35%;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可连续监测氧供需平衡,对术后治疗及护理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术后肺损伤保护作用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玉巧  陈永祥 《陕西医学杂志》2008,37(12):1620-1622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肺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根据入选标准选择先天性心脏病患儿4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n=20)和乌司他丁组(n=22),观察比较术前、术后1h、24h两组的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动脉血氧含量(C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X胸片、术后带机时间的变化。结果:术前两组各指标基本一致,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乌司他丁组在术后1h及24hPA-aO2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乌司他丁组术后1h及24hCaO2,SaO2,PaO2与对照组比较,均较对照组高,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胸片渗出较乌司他丁组多;对照组比乌司他丁组带机时间长,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循环过程造成肺损伤,乌司他丁对肺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心脏术后患者两种吸氧方法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心脏直视术后双鼻导管和面罩2种吸氧方法的氧疗效果。方法将心脏直视术后停用呼吸机后持续氧疗的120例患者,采用2种吸氧方法,在相同氧流量;同一时间段,分别监测患者的氧合指标:pH值、PaO2、PaCO2、血氧饱和度(SaO2)、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和呼吸频率。同时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对2种吸氧方法的感受。结果2种吸氧方法患者的氧合指标、呼吸频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是氧疗期间的舒适度双鼻导管吸氧法明显优于面罩吸氧法(P<0.05)。结论双鼻导管吸氧法既能保证有效氧疗又能使患者感觉舒适。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受麻醉、体位及二氧化碳气腹影响,无创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的变化及与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相关性,评价其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监测通气的价值。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剔除术的患者30例,行静吸复合麻醉,记录气腹前、气腹后15min及手术结束15min的spO2、PETCO2、SaO2、PaO2、paCO2及Paw(气道压)、MAP(平均动脉压)、RH(心率)。结果3个时间点MAP、RH、SpO2、SaO2、PaO2无明显变化,气腹后Paw、PaCO2、PETCO2明显升高(P<0.01),PETCO2与PaCO2均呈正相关,r=0.816、0.798、0.806(P<0.01),SpO2与SaO2呈正相关,r=0.952、0.936、0.947(P<0.01)。结论在全身麻醉机械通气下,体位、二氧化碳气腹并不显著影响SpO2、PETCO2监测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集束化护理对体外循环术后患者肺部并发症和压疮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表法将60例体外循环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压疮发生率、压疮严重程度、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住院时间、拔管时间及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压疮严重程度低于对照组;压疮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aO2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和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循环术后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可降低压疮严重程度、压疮发生率和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效果优于常规护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保留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5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改进传统的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探讨保留悬雍垂的意义。方法 51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行保留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全部患者术前及术后经问卷形式判定打鼾程度、嗜睡程度,并经GKD-405A睡眠监测仪监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结果51例患者术后打鼾、嗜睡程度明显减轻,AHI下降,平均血氧饱和度提高(P<0.01)。结论UPPP手术中保留悬雍垂可以维持咽腔的正常形态,减少腭咽关闭不全、咽腔瘢痕狭窄、误咽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脉搏血氧饱和度测定仪用于检测病人的动脉血氧饱和度和脉率数 ,并可作 2 4h连续监测 ,自动记录 ,打印或描记变化曲线 ,设置报警范围 ,在危重病监护和麻醉科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在临床应用中 ,我们遇到一些特殊病人的影响因素及监测意义 ,有必要对其正确评价。1 工作原理利用氧合血红蛋白与还原血红蛋白对红光(660nm)和红外光 (940nm)的吸收光谱不同 ,应用红外光和光感器安放于耳垂或手指末端测出氧合血红蛋白的浓度和脉搏 ,实际测出的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 )与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 的相当性很好。2 影响因素探讨2 1 肤色的影响 皮肤的…  相似文献   

16.
赖晓霏  骆文龙 《重庆医学》2008,37(14):1568-1569
目的观察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如何评判OSAHS的手术指征。方法对符合手术指征的286例OSAHS病患者进行UPPP手术,根据其术前及术后整夜多导睡眠图(PSG)检查结果作自身对照分析。结果286例OSAHS患者中,术后较术前PSG监测指标〔呼吸暂停总时间(AI)、呼吸暂停及低通气指数(AHI)、最低血氧饱和度(SaO2)〕有显著性差异,AHI<15,SaO2>97%,总有效率达93%。结论UPPP是治疗OS-AHS效果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李伟  李庆维  杨东 《中华全科医学》2012,(6):839-840,997
目的探讨口腔矫治器联合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vulopalalophanyngoplasty,UPPP)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的远期疗效。方法根据呼吸紊乱指数(apnea and hy-popea index,AHI)和睡眠中的最低血氧饱和度(SaO2),随机选取20例经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phy,PSG)确诊为OS-AHS的患者,均采用UPPP手术治疗,分为单纯观察组和佩戴口腔矫治器(OA)的对照组,对于两组均进行术后3年以上随访,并于术后半年和3年分别再行PSG监测,测量并计算AHI和最低SaO2的数值和缓解率,按照其数值和缓解率的改变判定治疗效果。结果术后3年口腔矫治器联合UPPP疗效优于单纯UPPP组,术后半年两组的AHI和最低SaO2值及疗效无明显差异。结论口腔矫治器联合UPPP治疗OSHAS对于提高其远期有效率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王明明 《微创医学》2001,20(3):402-403
ICU病人由于各种原因常引起呼吸功能不全、氧合障碍而发生低氧血症[1]。连续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SaO2)可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对呼吸道护理有指导作用。我院ICU1997年11月~2000年11月共收治907例病人,均使用无创SaO2监测。现将应用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 (nCPAP)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S)的最佳压力 ,以达到有效、舒适的治疗目的。方法 :将 96例 (OSAS)患者进行AutoSetCPAP测压后随机分成两组 ,分别用平均压力 (A组 )和 95 %压力 (B组 )进行nCPAP治疗 ,观察治疗前后的血压、血氧饱和度 (SaO2 )和主要症状。结果 :A、B两组治疗后的氧减饱和度指数和血氧饱和度≤ 90 %的时间占总监测时间的百分比具有显著差异性 (P <0 0 5 )。结论 :B组比A组的治疗效果好 ,但也要根据治疗后的SaO2 、主要症状改善程度及病人的耐受度而选择。此方法简单 ,具有临床推广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20.
赵磊  王天龙  肖玮 《北京医学》2016,(4):308-312
目的 探讨有无合并颅脑血管狭窄的冠心病患者,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期间脑氧饱和度的差异.方法 24例冠心病冠脉搭桥术患者,根据术前颅脑血管超声筛查结果分为合并颅脑血管狭窄组和无颅脑血管狭窄组,ASAⅡ~Ⅲ级,术中常规监测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脑电双频指数(BIS)、体温(T)、氧饱和度(SctO2).观察组内和组间各时间点脑氧饱和度变化趋势和差异.结果 体外循环期间,SctO2明显下降(P<0.05),合并颅脑血管狭窄组患者脑氧饱和度数值低于无颅脑血管狭窄的患者,两组患者术后均无认知功能障碍和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结论 在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期间,冠心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脑氧饱和度下降,合并颅脑血管狭窄的患者,脑氧饱和度下降持续时间更长,下降程度更为严重,需要更加积极谨慎的管理,预防神经系统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