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采用共沉淀法、在较优的条件下制备得到CuO-ZnO-ZrO2催化剂,并研究其在低温脱除液相丙烯中微量CO的应用情况。通过XRD、BET、SEM等测试表明,CuO-ZnO-ZrO2催化剂中的ZrO2以无定型状态存在,可以显著增大比表面积和孔容积,促进了CuO和ZnO的分散。在CO脱除应用中,还原预处理对于催化剂是必不可少的一步,并且还原温度显著影响催化剂的CO脱除性能。160 ℃还原活化的催化剂具有77.3 %的还原度,在50 ℃、3.0 MPa的反应条件下,可将液相丙烯中10 ppm含量的CO脱除低至0.02 ppm,达到聚合级烯烃对CO脱除深度的要求,并且稳定性能良好。CO2杂质的引入降低了CuO-ZnO-ZrO2催化剂对CO的脱除深度,表明CO2气氛对CO的脱除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气体处理     
施小红  梁锋 《气体净化》2005,5(2):11-13
21 CrystaSulf法,从天然气、炼油厂燃料气、炼油厂加氢脱硫循环物料或尾气、EOR装置中的高浓度CO2物料以及地热排出气中脱除H2S,也可从天然气处理装置和炼油厂的Claus尾气中脱除H2S,SO2和单质硫蒸气。该法对高压或低压物料均能适用,典型的处理规模为硫处理量0.2~25t/d。流程示意见图21。  相似文献   

3.
叶丽萍  李帅  罗勇 《精细化工》2013,(12):1379-1383,1393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CuO-ZnO-ZrO2催化剂,并研究其在低温脱除液相丙烯中微量CO的应用情况。通过XRD、BET、SEM等测试表明,CuO-ZnO-ZrO2催化剂中的ZrO2以无定形状态存在,可以显著增大比表面积和孔容积,促进CuO和ZnO的分散。在CO脱除应用中,还原预处理对于催化剂是必不可少的一步,并且还原温度显著影响催化剂的CO脱除性能。160℃还原活化的催化剂具有77.3%的还原度,在50℃、3.0 MPa的反应条件下,可将液相丙烯中体积分数1.0×10-5的CO脱除低至2×10-8,达到聚合级烯烃对CO脱除深度的要求,并且稳定性能良好。CO2杂质的引入降低了CuO-ZnO-ZrO2催化剂对CO的脱除深度,表明CO2气氛对CO的脱除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陈宁  蒋立敬  翁延博  吴锐  彭派 《当代化工》2012,(10):1132-1134,1142
针对渣油加氢过程中不同功能催化剂级配装填的特点,运用渣油加氢中试装置,考察了氢分压对不同活性催化剂加氢处理产物性质的影响,分析了渣油中杂质的脱除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渣油加氢处理过程中,氢分压恒定时,随着加氢深度的增加,渣油中硫、氮、金属和残炭等杂质含量都降低;同一反应器中,随着氢分压升高,加氢产物中杂质含量总体呈降低趋势。随氢分压升高,渣油中各杂质的总脱除率先升高后略有降低,其中氮和残炭的总脱除率变化最明显。氮主要是在R4和R5反应器中脱除,而残炭则主要是在R2、R3和R4反席器中脱除.并日.两种杂质的脱除率随氧分压的变化旱姗不同的蛮化规律。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几种常用的室内处理CO2气体方法的优缺点,其中传统方法吸收过程复杂且设备密封要求较高,虽然膜分离技术选择性较好,但是常温下压降为5~30 kPa,稳定性差。基于超重力技术运行稳定,且湿床压降仅为150 Pa的优势,本文提出了超重力法对室内低浓度的过量CO2气体进行处理,通过考察超重力因子、气液比、气体浓度对脱除效果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实验脱除条件:超重力因子131,气液比60。在适宜的实验脱除条件下,超重力法对室内不同浓度CO2气体的单次吸收率均达到26%以上且反应时间在0.1 s以内,经过8次循环CO2气体浓度从13750 mg/m3下降到800 mg/m3以下,脱除率达到90%以上。因此,采用超重力法处理室内过量CO2气体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超重力环境下NaOH碱液对CO2的脱除,重点考察了超重力反应器转速、操作压力、碱液质量分数和碱液进料量等因素对CO2脱除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CO2的脱除率随着超重力反应器转速、操作压力、碱液质量分数和碱液进料量的增加而增加,最高可达到95%以上.在进口气量2 L·min-1、CO2入口体积分数20%的条件下,比较适宜的工艺操作条件为:超重力反应器转速600~800 r·min-1,操作压力2.0 MPa,碱液质量分数5%,碱液进料量0.2 L·min-1.  相似文献   

7.
张弛 《气体净化》2006,6(5):12-16
1.3物理吸收剂 Union Carbide在EP770420中介绍一种提高CO2吸收率的物理配方。专利采用含二甲醚的4-克分子乙氧基化物的混合物作为吸收剂。将4-克分子乙氧基化物浓度从22%增加到709/6,在类似条件下CO2脱除率从90%提高到94%。在低浓度条件下,通过提高4-克分子乙氧基化物浓度也能提高脱除效率。  相似文献   

8.
温室效应是影响地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而温室气体CO2的排放量主要来自工业领域,如火力发电、石油化工、冶金企业、医药工业、食品发酵领域等。如何减少全球CO2的排放量缓解温室效应,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研究高效低能耗可行的分离和回收CO2技术有其重要的意义。用来分离和脱除CO2的技术包括各种物理和化学处理方法,如溶剂吸收、变压吸附、深冷分离和膜分离等。膜接触器在技术可靠性和经济性方面显示出突出的优势,被认为具有很大应用潜力的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9.
加氢处理温度对渣油中杂质脱除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渣油加氢中试装置,考察了原料渣油在不同反应温度下经级配催化剂加氢处理前后渣油性质的变化,揭示了硫、氮、镍、钒和残炭的脱除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恒定温度下,随催化剂活性增加,加氢处理渣油中硫、氮、镍、钒和残炭的含量降低;随反应温度升高,同一反应器得到的渣油杂质含量降低。硫、氮、镍、钒和残炭的总脱除率随反应温度增加而增加,但杂质在各反应器中的脱除率分布不同,50%的镍和60%的钒在前两个反应器中脱除,硫主要在R3和R4反应器中脱除,氮主要在R4和凡反应器中脱除,而残炭则在R5、R4和R5反应器中脱除,随温度变化杂质的脱除率分布呈现各自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
张弛 《气体净化》2006,6(4):1-5
本文回顾烟气脱除CO2的各种技术。首先讨论溶剂法脱除气体中的CO2,重点是胺法系统,探讨作为溶剂的胺液特点和优缺点,其次讨论分离法,如膜分离、变压吸附和深冷技术,再次讨论富氧的利用,最后总结其他方法并将各种脱碳方法加以比较。  相似文献   

11.
汤霞槐 《中氮肥》2009,(3):33-34
0引言 以煤、焦或天然气、石油等为原料生产合成氨,由于制气原料主要是碳或含碳化合物,因此经制气和CO变换后,原料工艺气中含有CO、CO2、H2S等对合成氨有害的杂质(以CO2含量最高),必须除去。我公司采用的是碳酸丙烯酯(简称碳丙,英文缩写为PC)脱碳技术,利用PC这一极性有机溶剂对CO2、H2S等酸性气体的特殊亲和力来选择性脱除变换气中的酸性组分,属于典型的物理过程。现将该脱碳工艺在我公司的应用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测试了氨水吸收CO2反应过程中CO2的脱除率和反应溶液pH值随吸收时间的变化,选择氨水质量分数分别为5%,10%,气体流速为540 mL/min,CO2体积分数为13.7%,研究了氨水溶液对CO2脱除率,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10%的氨水溶液在反应初期对CO2脱除率能达到90%,随反应时间的延长,脱除率有所下降。对反应产物进行冷凝、结晶、干燥后的XRD分析结果显示氨水吸收CO2的产物主要为NH4HCO3。对氨水吸收CO2的反应产物进行了热质量损失实验,结果表明:在455 K时NH4HCO3可以达到100%分解,且升温速率为10 K/min时,最大分解速度对应的温度为416 K。  相似文献   

13.
高酸性天然气中有机硫脱除溶剂(CT8-20)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天友 《气体净化》2005,5(4):38-44
针对川东北高酸性气田天然气中有机硫含量有可能升高的问题,通过技术攻关,研究开发出了CT8—20脱硫溶剂,主要用于从高含H2S和CO2的天然气中脱除有机硫。该脱硫溶剂主要有3个特点:(1)具有较高的H2S脱除效率,净化气中H2S含量可达到GB17820—1999规定的一类天然气指标。(2)对CO2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吸收的效果。(3)对高酸性天然气中的有机硫具有较强的脱除能力,其脱除率可达90%左右。  相似文献   

14.
氨法吸收CO2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侠  于伟  武士威  张莉  宋婷  张阳  李光哲 《辽宁化工》2010,39(8):791-793
在室温、气体流量为500 mL/min时,考察了不同氨水浓度、碳化度、滞留时间以及反应温度对氨水吸收脱除CO2效率和反应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氨水浓度的增加,氨水吸收CO2的脱除率和反应速度都要增大;不同碳化度(R=0~200)的氨水对CO2吸收有较大影响,R越大CO2脱除率越小;滞留时间越长,CO2脱除率越高。  相似文献   

15.
COS,CS2低、常温水解脱除技术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体净化》2004,4(1):2-5
通常煤制气、天然气、石油冶炼气和硫磺回收尾气中都含有羰基硫(COS)和二硫化碳(CS2)等有机硫化物,它们污染环境,腐蚀设备,导致催化剂中毒而失活。目前,在合成氨、甲醇、低碳醇、费托合成油、食品级CO2及聚丙烯生产中均涉及COS和CS2脱除问  相似文献   

16.
河南神马集团尼龙化工有限公司化工四厂变压吸附装置以含氢量为82%的净化气为原料,原采用变压吸附(PSA)工艺脱除净化气中的CO2、CO、N2等杂质组分,生产纯度≥99.9%的产品氢。为提高氢气回收率,2001年10月,化工四厂将PSA流程改造为VPSA流程,使氢气的回收率由75%提高到了86.2%。  相似文献   

17.
相对于传统的脱碳方法,中空纤维膜脱除烟气中CO2是一种清洁、高效的技术方法。运用有限单元法建立了一个疏水性中空纤维膜脱除烟气中CO2的二维模型,考察了膜丝直径、壁厚、孔隙率、曲折因子、纤维膜根数、膜柱内径和长度等方面对CO2脱除率的影响,模型结果与实验值相符。结果表明四种吸收剂的脱除率从大到小依次为EDAMEADEAAMP。当液速为0.1 m·s–1、气速0.211 m·s–1、操作压力为0.1 MPa时,减小曲折因子、膜丝壁厚和膜柱内径,增大孔隙率、膜丝内径与膜柱长度都有利于膜吸收CO2。  相似文献   

18.
《气体净化》2004,4(3):29-30
从天然气中脱除H2S和/或CO2的方法是利用一个海水接触系统来吸收和分离的工艺,本发明介绍一连续的逆流洗涤被预备/提供,每级配置经由吸收/分离一部分杂质,每个阶段比前步骤的压力要小,直到烃气流中的酸气含量被减少到可以接受的工艺要求,H2S/CO2污染物就这样被海水洗涤处理,海水的进一步处理被引通到深海保持隔离数百年。本发明非常注重系统能量回收的效率的提高,因此,本发明提供的是具有高效率和经济性的在海面平台上的天然气的净化方法。  相似文献   

19.
《气体净化》2004,4(2):12-12
美国TKK公司新开发并已取得专利的HIGHSULF气体脱硫和尾气处理新工艺给这两项工艺带来了重要的新领域,例如控制吸收塔进料的H2S分压及其控制系统。此技术可提高吸收塔排除CO2的数量,维持吸收塔顶所需的H2S含量,同时提高酸性气中的  相似文献   

20.
气体处理     
《气体净化》2004,4(2):19-21
1 二异丙醇胺(ADIP)工艺 该工艺采用再生过的胺将H2S及CO2从天然气、炼厂气及合成气中脱除,H2S被脱除至很低的水平。该工艺同样可用于脱除液化石油气或天然气中的H2S,CO2及羰基硫,通过闪蒸再生。从合成气中脱除大部分CO2,是该工艺的另一个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