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蝶腭神经节配合局部取穴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4例。治疗组针刺蝶腭神经节,有针感后出针,针刺双侧迎香和印堂穴,留针20min,隔2~3d治疗1次,每周治疗2次,蝶腭神经节交替单侧取穴,共治疗4周。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10mg,每日1次,共治疗4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鼻炎症状评分及视觉模拟量尺(VAS)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91%(20/2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4.17%(13/2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鼻炎症状评分及VAS评分均降低(P0.01);治疗后,治疗组症状评分和VA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针刺蝶腭神经节配合局部取穴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显著,能够显著改善鼻炎症状,优于口服氯雷他定。  相似文献   

2.
治疗鼻炎新法“针刺蝶腭神经节”的初步总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院多年来采用针灸治疗鼻炎中,发现单靠“迎香、四白、上星、印堂”等穴只能起到暂时通气的作用,而达不到完全治愈鼻炎的目的。为此促使我们去探寻新的穴位,终于在1970年发现并运用针刺“蝶腭神经节”(亦称“治鼻”穴位)治疗各种类型的鼻炎和鼻窦炎,其总有效率可达94%,治愈率为70.6%。本文将就其作用机制予以分析,并对1975年集中治疗观察的50例近期效果和1978年再次复查两年以上之68例的远期疗效分别小结,报道如下。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鼻炎的机制分析蝶腭神经节位于翼腭窝的上部,除了来源于三叉神经的感觉支,还有来自翼管神经的交感和副交感支,一同随该神经节的节后纤维分布于上、中、下鼻甲,鼻中膈和鼻咽顶等部位。交感神经有使血管收缩的功能,因而也能使腺体的分泌减少。而副交感神经则有扩张血管的作用,能使腺体的分泌增多。既然蝶腭神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改良针刺蝶腭神经节对变应性鼻炎的影响。方法:将8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每次30 min,每周2次,间隔3~4 d;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喷鼻。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第1次治疗后、末次治疗后及疗程结束后4周鼻症状总分(TNSS)、鼻炎伴随症状总分(TNNSS),治疗前、末次治疗后及疗程结束后4周视觉模拟量表(VAS)、鼻结膜炎生活质量问卷(RQLQ)评分,于疗程结束后4周评估两组复发情况。于末次治疗后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第1次治疗后、末次治疗后和疗程结束后4周,两组患者TNSS总分及各分项评分、TNN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P<0.05)。第1次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NSS总分及鼻塞、鼻痒评分,TNN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P<0.05);末次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NSS总分及鼻塞、鼻痒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疗程结束后4周,观察组TNSS总分及各分项评分、TNN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P<0.05)。末次...  相似文献   

4.
变应性鼻炎是当今社会常见的一种疾病,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为予糖皮质激素、肥大细胞稳定剂、抗胆碱药、抗组胺药,但具有不能彻底控制、停药后反复、价格昂贵等缺点,亟需寻找一种简单、有效、绿色、持久的治疗方法。传统针刺迎香等穴位治疗,可起到暂时的良好通气效果,但维持时间短。针刺蝶腭神经节具有中西医联合的理论依据,被定名为“鼻穴3”,并被临床研究证实确有疗效。文章通过总结分析其目前临床研究进展,为今后的临床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  相似文献   

5.
《光明中医》2021,36(17)
目的观察蝶腭神经节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方法将156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分为试验组(78例)和对照组(78例)。试验组采用蝶腭神经节针刺配合穴位贴敷,针刺一周1次,穴位敷贴10 d一次。对照组给予氯雷他定胶囊每日10 mg。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观察鼻塞,流鼻涕及鼻部不适情况。结果 2组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 0.05),试验组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蝶腭神经节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变应性鼻炎能有效缓解症状,优于抗组胺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6.
蝶腭神经痛是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的头面部疼痛,可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针刺治疗头面部疼痛具有明显优势。本病案根据疼痛部位和特点,观察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蝶腭神经痛1例,治疗后患者的头痛迅速缓解。文章试从典型病案、蝶腭神经节的解剖特点、针刺止痛机制等各方面探究本病案中针刺取效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观察揿针联合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8例AR患者随机分为揿针组、针刺蝶腭神经节组(针刺组)、揿针联合针刺蝶腭神经节组(联合组),每组 36例。揿针组穴取迎香、印堂、肺俞穴,留针2 d,间隔1 d;针刺组取蝶腭神经节针刺,每7d治疗1次;联合组采用揿针联合针刺蝶腭神经节进行治疗。治疗30天后,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IgE水平、RQLQ评分、鼻炎症状评分变化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与揿针组和针刺组比较,联合组患者血清总IgE水平、RQLQ评分和鼻炎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 (P<0.05);揿针组、针刺组、联合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7.8%、75.0%、94.4%,揿针组和针刺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联合组(P<0.05)。结论:揿针联合针刺蝶腭神经节可显著降低AR患者血清中总IgE水平、改善AR患者生活质量和临床鼻炎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频次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Perennial Allergic Rhinitis,PAR)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PAR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两组均采用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对照组每周治疗1次,实验组每周治疗2次。比较两组治疗的近期、远期临床疗效,症状、体征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症状、体征评分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鼻塞、鼻痒、流涕、喷嚏、鼻甲肿胀程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近期及远期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每周2次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PAR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减少患者的症状、体征,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
张路  杨威  王克键  李新吾 《中国针灸》2013,33(6):495-496
慢性单纯性鼻炎是以鼻黏膜肿胀、分泌物增多为特征的鼻黏膜慢性炎性病变[1],属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以鼻塞为主症,部分患者可出现嗅觉减退、头痛、语声重浊,从而影响生活和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针刺蝶腭神经节结合脐贴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选取132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片,急性发作期加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针刺蝶腭神经节结合脐贴治疗.治疗前后评价测定患者鼻炎症状量表(TNSS)分数和鼻炎伴随症状量表(TNNSS)评分、血清免...  相似文献   

11.
危险穴位针刺深度与角度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严振国  白娟  邵水金  张建华 《中国针灸》2004,24(11):769-772
目的:为临床医生提供安全的进针深度和角度的参考数值.方法:(1)经穴的断层解剖法为先在尸体上标经定穴,经-20~-30 ℃冰冻,再通过穴位作多种断面,以反映在各种角度、深度、范围进针时所涉及的断面解剖结构.(2)经穴的层次解剖法为先在尸体上选穴定位,在穴位处用钢针刺入或刺染,再逐层解剖,以反映穴位区的解剖结构.结果:得到头颈部、胸腹部和腰背部常用危险穴位针刺的安全深度和危险深度的范围,以及部分危险穴位进针的方向和角度.  相似文献   

12.
腰突穴针刺深度CT扫描定位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探讨腰段经验穴腰突穴深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深度与角度。方法:采用CT扫描技术对腰突穴的进针深度、角度与相关组织层面进行扫描观察。结果:当垂直进针至得气时,测得进针深度为73mm,针尖所在位置相当于椎间孔外口,此即为最佳进针深度与角度。结论:垂直进针并适当深刺至腰突穴深部的椎间孔外口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宜深度。  相似文献   

13.
从疼痛病症、针刺进针点、针刺工具及针刺方向、角度、深度等不同角度,对近30年针刺镇痛文献进行分析,初步优化针刺方向、角度、深度与针刺镇痛的关系,以提高针刺镇痛疗效.结果表明,针刺方向、角度及深度是影响针刺镇痛疗效的关键因素,但目前对此研究非常薄弱.应用多因素分析法,系统分析针刺方向、角度、深度等因素与镇痛效应、镇痛机制...  相似文献   

14.
大椎穴针刺安全深度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探讨大椎穴针刺安全深度.方法:将40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大椎穴处硬脊膜外穿刺,测量硬膜外深度,即大椎穴安全深度.结果:穿刺针依次经过皮肤、筋膜、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至硬膜外腔,深度约36~75 mm,平均深度为54.6 mm.结论:建议大椎穴针刺深度应控制在36 mm以内.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季节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季节性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温针组90例,采用针刺加温针灸治疗;针刺组90例,仅采用针刺治疗。治疗1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温针组总有效率为95.6%,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为主治疗季节性变应性鼻炎总有效率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6.
浅刺针法探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范郁山 《中国针灸》2003,23(2):92-94
目的;探讨浅刺疗法的可行性,方法:从古代文献和近年临床研究入手分析浅刺针法的作用。结果:针刺浅层即可激发经气,且可避免过多地刺伤组织。结论:应在针灸临床上推广浅刺针法。  相似文献   

17.
哑门穴针刺角度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取得哑门穴针刺角度的安全范围。方法:取1120例MRI正中矢状位T1加权像,分别测量体表哑门穴至水平相对寰、枢椎椎间的连线与体表哑门穴至枕骨大孔后缘连线、寰椎后弓上缘连线所夹的角度,并由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得出哑门穴安全针刺角度,男性为16.27±7.68~29.46±7.32度,女性18.46±4.81~33.61±7.83度。且向上斜刺的危险角度范围与头颅俯仰程度呈负相关,即头颅后仰角度越大,刺入枕骨大孔的危险角度范围越小。针刺哑门穴的正确体位是仰头针刺。  相似文献   

18.
火针治疗卵巢囊肿的针刺深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火针治疗卵巢囊肿的针刺深度与疗效的关系.方法:两组卵巢囊肿患者各32例,均施以火针治疗,取穴均为患侧的水道、归来,其中A组(深刺组)的进针深度以刺入囊肿中心为度,约为2.5~3.0 cm,B组(浅刺组)进针深度以不刺透囊肿上壁为度,约为1.0~1.5 cm.结果:两组患者经B超检查,治疗后囊肿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变化(P<0.01),且两组之间相比较,P<0.01.结论:火针治疗卵巢囊肿疗效确切,且深刺组疗效优于浅刺组.  相似文献   

19.
腰段华佗夹脊穴针刺深度的CT影像定位探析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20  
目的:探讨在华佗夹脊穴(腰段)采用新针刺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深度与角度.方法:采用CT对华佗夹脊穴(腰段)的进针深度、角度、相关组织层面及植入的羊肠线进行扫描观察.结果:当针与人体矢状面呈20~30°角进针并出现明显的"落空感"时,看到针尖可到达华佗夹脊穴(腰段)深部的硬膜外后间隙,此为最佳进针深度,并可在此间隙植入羊肠线或药物.结论:将针灸针或羊肠线作用于华佗夹脊穴(腰段)深部的硬膜外后间隙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宜部位.  相似文献   

20.
缺盆穴的解剖结构和针刺深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方法:随机抽样取57具较新鲜的成年人尸体,其中男尸24具,女尸33具,要用解剖断面法和解剖层次法,研究缺盆穴的解剖结构和针刺深度。结果:向下直刺的解剖结构依此是皮肤、浅筋膜、劲筋膜浅层,肩胛舌骨肌下腹、臂丛、肋间外肌、是内肌;向下直刺的平均危险深度是38.34mm。结论:为了安全,建议向下直刺的深度控制在26.83mm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