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估右美托咪啶联合芬太尼与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在电子支气管镜镇静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比较.方法 选择年龄在18~7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1~3级的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患者52例进行前瞻性双盲研究,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右美托咪啶十芬太尼,D组)26例和咪达唑仑组(咪达唑仑十芬太尼,M组)26例.记录患者一般资料,麻醉前(T0)、进鼻腔时(T1)、过声门时(T2)、过声门后1 min (T3)、3 min (T4)、5 min (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Sp()2,镜检中情况、镜检时间及复苏时间,术后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果 D组HR在T1、T2、T3、T4、T5低于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Sp()2在T1、T2、T3、T4、T5高于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镜检过程中D组追加芬太尼人次、出现低氧血症人次均少于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阿托品或异丙肾上腺素人次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镜检过程满意度较M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镜检时间、复苏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啶合并芬太尼在电子支气管镜检查中相比咪达唑仑合并芬太尼具有呼吸抑制不明显,患者舒适度高的优点,而对镜检和复苏时间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静脉注射咪达唑仑对镇静治疗中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呼吸状况及长期预后的影响。 方法纳入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4年5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70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患者以0.1 mg/(kg·h)的速度静脉注射咪达唑仑,同时对照组患者不采用任何镇静镇痛剂以及其他影响颅内血流动力学的药物。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分别测定2组患者的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以及收集患者收缩压、心率、呼吸频率等参数。 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流速尽管有所降低,但与对照组比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治疗组心率、收缩压和呼吸频率较对照组均有明显下降,其中呼吸频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9)。进一步分析随访资料发现2组患者的死亡率及GO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静脉注射咪达唑仑可有效控制患者躁动,且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颅内血流动力学以及呼吸状况,但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长期预后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分析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在PICU机械通气患儿镇静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入住我院PICU,需行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并需镇静的患儿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予以右美托咪定镇静,对照组予咪达唑仑镇静,采用Ramsay评分标准评估镇静水平,观察两组患儿药物镇静时间,停药后唤醒时间,镇静4h后血压、心率、呼吸抑制情况并记录两组患儿谵妄发生情况及两组患儿PICU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①两组达到镇静时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停药后苏醒时间及两组患儿镇静评分相比较,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②谵妄及呼吸抑制发生率实验组少于对照组(P<0.05),低血压及心动过缓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实验组PICU时间(47.5± 10.2)h,机械通气时间(125±12.6)h,对照组PICU时间(80.8±11.9)h,机械通气时间(165±13.8)h,两组相比较,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组镇静具有能够减少PICU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减少谵妄及呼吸抑制的发生,并能明显缩短苏醒时间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对急性左心衰竭行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效果.方法 将急性左心衰竭需行机械通气的40例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各20例,分别予以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镇静.观察两组药物起效时间、停药后清醒时间及治疗期间发生低血压的例数;记录两组镇静前,镇静后1、2、4h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氧饱和度和动脉氧分压;于患者人院时及治疗第1、4天分别检测血清心肌酶.结果 A组停药后清醒时间与B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A组发生低血压4例.治疗后1、2、4h两组血流动力学及血气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均<0.05).与B组比较,A组治疗后1、2h血流动力学及血气指标改善较明显(P均<0.05).治疗后第1、4天,两组血清心肌酶均下降,A组较B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 急性左心衰竭行机械通气患者使用右美托咪定可以较快改善血流动力学状况,对心肌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对比咪达唑仑和右美托咪啶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机械通气中的应用疗效。方法依据老年COPD患者施行机械通气时采用的镇静药物不同分为观察组36例(右美托咪啶)和对照组34例(咪达唑仑)。结果观察组药物起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t=14.090,P0.001);观察组苏醒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t=8.982,P0.001);观察组需使用镇痛药物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χ~2=4.578,P=0.032);观察组用药24 h后平均动脉压显著低于对照组(t=2.777,P=0.007)。观察组并发呼吸抑制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χ~2=4.113,P=0.043);观察组并发谵妄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χ~2=4.578,P=0.032)。治疗24 h后,观察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6.600,P0.001);白细胞介素(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5.083,P0.001);C反应蛋白(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4.358,P0.001)。结论右美托咪定在老年COPD患者机械通气中的临床疗效优于咪达唑仑。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颅脑外伤躁动患者镇静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8例颅脑外伤躁动患者,给予右美托咪定首剂1μg/kg的负荷量于10 min静推完毕,之后给予0.2~0.7 μg· kg-1·h-1的维持量,镇静目标为Ramsay评分2~4分,于用药前及用药后1、6、12、24h检血气分析,记录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及呼吸频率,并对比上述指标的改变.结果 所有患者接受镇静治疗30 min之内Ramsay评分均在2~4分,且所有患者均能被定时唤醒.使用右美托咪定后6、12、24h患者P02、SpO2较用药前明显升高(均P<0.05).用药后6、12、24h患者呼吸频率较用药前明显下降(均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镇静效果满意,可使患者随时保持可唤醒状态,且无呼吸抑制,安全性高,适用于神经外科颅脑外伤躁动患者的短期镇静.  相似文献   

7.
周宏伟  吕国义 《山东医药》2013,53(17):60-61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啶对行局麻疝修补术患者的镇静效果.方法 选择ASA Ⅰ~Ⅲ级、择期在局麻下行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以右美托咪啶3 μg/(kg·h)泵入20 min后,继之以0.3 μg/(kg·h)持续输注至手术结束前30 min;对照组持续输注等容积生理盐水.记录两组给药即刻及给药后5、10、15、20、30、40 min的平均动脉压(MAP)、HR、血氧饱和度(SpO2)及Ramesay评分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给药15 min后的各时间点HR逐渐下降,Ramesay评分逐渐增加,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在局麻下行腹股沟疝修补术中,静脉给予右美托咪啶可获得良好的镇静效果,患者循环稳定、无呼吸抑制,有助于手术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鼻内给予右美托咪定与静脉注射咪达唑仑在患儿CT检查中镇静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接受CT检查需实施镇静的患儿60例(ASAⅠ~Ⅱ级,年龄2~7岁),将患儿随机分为咪达唑仑组(M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每组30例。于CT检查前M组患儿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2 mg/kg,D组患儿鼻内给予右美托咪定2μg/kg。比较两组患儿给药后起效时间、检查时间、苏醒时间、镇静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与M组患儿比较,D组患儿苏醒时间短(P0.05),舌后坠、烦躁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儿给药后起效时间、检查时间、镇静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鼻内给予右美托咪定与静脉注射咪达唑仑均可在患儿CT检查镇静中有效应用,鼻内给予右美托咪定患儿苏醒时间短,不良反应少,更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右旋美托咪啶(Dex)联合咪达唑仑(Mid)用于Madelung综合征患者清醒气管插管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08年4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84例行抢救性气管插管的Madelung综合征患者,Mid组41例和Dex+Mid组43例。检测插管前和后5min的血流动力学及插管后的并发症。结果插管后,与Dex+Mid比,Mid组插管后收缩压、舒张压与O2分压增高(P0.05),与Mid组比,Dex+Mid组的呼吸暂停、支气管痉挛和反流/误吸等插管后并发症较少(P0.05),Mid组存在较多模糊或不良记忆例数及插管耐受度较差(P0.05)。结论 Dex+Mid可用于Madelung综合征患者清醒气管插管,达到患者满意的麻醉效果,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内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老年颅脑损伤患者分别应用内泊酚和咪达唑仑进行镇静治疗的效果. 方法 将76例行机械通气的颅脑损伤老年患者分为丙泊酚组38例,咪达唑仑组38例,分析两组患者ICU镇静全程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发生率、ICU内治疗时间、理想镇静时间百分数、神经功能评估时间、从进入ICU至脱离呼吸机的时间、脱机时间和拔除气管导管时间的差异. 结果 丙泊酚组患者低血压、心动过缓发生率分别为15.8% (6/38)、13.2%(5/38),高于咪达唑仑组患者2.6%(1/38)、0.0% (0/38)(x2=3.93,P=0.047;x2=5.35,p=0.021).丙泊酚组患者ICU内治疗时间(105.2±16.9)h、脱机时间(3.5±0.3)h、拔管时间(1.06±0.03)h和神经功能评估时间(1.12 ±0.03)h,均短于咪达唑仑组(112.2=30.5)h、(5.5±0.4)h、(1.34±0.03)h和(1.41±0.06)h(t=6.35、12.45、20.01、13.43,均P<0.05).丙泊酚组患者从进入ICU至开始脱离呼吸机的时间(74.6±16.5)h和理想镇静时间百分比(97.6±1.3)%,与咪达唑仑组(75.3±12.5)h和(97.2 ± 1.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7、0.57,均P>0.05). 结论 对ICU内老年颅脑损伤患者使用丙泊酚和咪达唑仑进行镇静是安全和有效的,咪达唑仑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优于丙泊酚,但在脱机和拔管时间方面丙泊酚优于咪达唑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气管插管镇静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116例气管插管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9例)给咪达唑仑镇静治疗,观察组(57例)给予右美托咪定镇静治疗。观察两组的达到目标镇静的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停药至唤醒所需时间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达到目标镇静的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停药至唤醒所需时间分别为(29.85±12.11)min、(135.15±23.67)h和(84.16±10.35)min,对照组为(35.15±10.29)min、(155.26±20.35)h和(105.16±25.17)min,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t=6.319、5.869和6.124,均P0.05);观察组低血压、呼吸抑制和谵妄发生率(12.28%、0和5.26%)与对照组(20.34%、15.25%和22.03%)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χ~2=4.327、χ~2=7.415和χ~2=6.85,P0.05);观察组心动过缓发生率(14.04%)比对照组(3.39%)高,但无统计学差异(χ~2=2.929,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应用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气管插管镇静之中可以获得满意的镇静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镇静药物。  相似文献   

12.
13.
咪达唑仑清醒镇静在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嫣瑾  俞万钧 《临床肺科杂志》2008,13(11):1511-1511
支气管镜检查是呼吸系统疾病诊断、治疗的常用方法和手段,但由于气管镜对气道的强烈刺激作用,易使患者出现剧咳、窒息等痛苦的感觉。随着医学观念的发展,支气管镜检查时,患者的耐受性及舒适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我院开展了咪达唑仑清醒镇静在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AECOPD患者机械通气的镇静效果和用药安全性。方法将87例机械通气的AECOPD患者分为3组,观察组(n=29)采用右美托咪定镇静,对照组A(n=31)采用咪达唑仑镇静,对照组B(n=27)采用丙泊酚镇静,比较3组患者各项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机械通气时间、停药后清醒时间方面与对照组A、对照组B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在谵妄发生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A、对照组B(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能够缩短AECOPD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降低谵妄发生率,体现了良好的镇静效果和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对机械通气脓毒症患者镇静效果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入住我院重症医学科行有创机械通气的96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舒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组)和对照组(咪达唑仑组),每组48例,记录两组镇静药物起效时间、达到理想镇静效果时间,停药后苏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用药2h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 O2)、Ramsay镇静评分,两组均在治疗前和治疗第1、3、5d采血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治疗后第5d计算两组MODS发生率及SOFA评分。结果观察组药物起效时间、达到理想镇静效果时间、停药后苏醒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 0. 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P 0. 05)。用药2h后两组MAP、HR、Sp O2对比无差异(P 0. 05),Ramsay镇静评分对比有差异(P 0. 05)。观察组治疗后第1d TNF-α较对照组有差异(P 0. 05),在治疗后第3、5d观察组TNF-α、IL-1、IL-6均较对照组下降(P 0. 05),治疗后第5d观察组MOD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舒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治疗机械通气脓毒症患者,可有效地协同促进镇静,抑制炎症因子,降低MODS发生率,这种方法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伍用芬太尼硬膜外麻醉的镇静效果。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行硬膜外麻醉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给予咪达唑仑+芬太尼,对照组给予杜冷丁+异丙嗪+氟哌利多,观察两组镇痛效果、内脏牵拉反应评分及完全遗忘率。结果两组Ramsay镇静评分比较,观察组50例中0级占38%,1级占46%,2级占14%,3级占2%,4级占0%;对照组50例中0级占2%,1级占10%,2级占40%,3级占38%,4级占10%,两组相比,每个级别所占比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对内脏牵拉反应的结果为观察组50例中0级占86%,1级占12%,2级占2%;对照组50例中0级占20%,1级占26%,2级占54%,两组相比,每个级别所占比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50例中48例完全遗忘,占96%;对照组(50例)中29例完全遗忘,占58%,两组完全遗忘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咪达唑仑伍用芬太尼应用于硬膜外麻醉的镇静效果显著,苏醒加快,遗忘作用较强,为硬膜外麻醉患者理想的麻醉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对困难气道患者辅助纤支镜插管的影响.方法 30例ASAⅡ~Ⅲ级择期手术困难气道患者随机分为咪达唑仑组(M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各15例.分别于麻醉前(T0)、纤维支气管镜通过后鼻孔(T1)、会厌(T2)、插管成功即刻(T3)、插管后1 min (T4)、插管后3 min(T5)时记录末梢灌注指数(PI)、Ramsay镇静评分.记录麻醉诱导开始至气管插管后3 min内MAP和HR的最大值,计算MAP和HR的变化率、心率收缩压乘积(RPP)> 22 000以及呼吸抑制等的发生情况;于T0、T3、T5时点检测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皮质醇(Cor)和血糖(BG)浓度.术后24 h随访,记录声音嘶哑、咽喉疼痛和气管插管知晓的发生情况.结果 M组T1 ~ T3 MAP变化率>30%、HR变化率>30%、RPP> 22 000的发生率明显高于D组(P<0.05).M组T1 ~ T3 Ramsay评分、PI显著低于T0,D组T1 ~T5显著高于T0(P <0.05),且显著高于M组同一时点(P均<0.05).SPO2两组组内组间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M组T3时NE、E、Cor、BG比T0、T5显著升高(P均<0.05),D组变化均不显著;D组T3时NE、Cor比M组降低显著(P<0.05);D组咽喉疼痛的发生率显著低于M组(P<0.05).结论 困难气道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辅助FOB插管镇静满意,插管应激反应降低,可提供良好的气管插管条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在支气管镜检查中应用静脉注射咪达唑仑清醒镇静的作用及其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40例患者分为A、B两组,各20例,分别采用丁卡因、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和局部麻醉加咪达唑仑静脉注射镇静;对比患者术中麻醉效果,观察其各时点的生命体征和肺功能指标.结果B组在麻醉效果四个方面均优于A组;两组肺功能指标FVC、FEV1.0及PEF在术后10 min均比术前下降,其中B组FVC下降程度较A组更显著(P<0.05);两组术后4h的肺功能可回到基线水平;A组生命体征指标在术中及术后均较麻醉前有明显波动;B组内仅术中HR、MAP较麻醉前有差异,且A组进声门时HR的升高程度大于B组.结论 静脉应用咪达唑仑清醒镇静安全、有效、便捷,对患者术后4 h肺功能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刘芝建 《山东医药》2009,49(27):101-102
硬膜外麻醉中由于患者清醒,可出现各种不适。为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常需辅助镇静、镇痛药。2007年1月-2008年12月,我们在硬膜外麻醉中辅以咪达唑仑芬太尼,观察其镇静效果及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病人围术期镇静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60例择期行尺骨和桡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病人,性别不限,年龄16岁~60岁,体重50 kg~80 kg,ASA分级Ⅰ级或Ⅱ级,拟在超声引导下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先右美托咪啶1μg/kg冲击量,维持10 min,然后持续泵注32μg/h。B组,右美托咪啶32μg/h持续泵注。C组,对照组。各组于手术开始前10 min开始输注。记录麻醉前(T0)、给药完成后10 min(T1)、40min(T2)、手术结束(T3)病人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_2)、镇静评分(Ramsay),记录各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MAP、HR在给药完成后10 min(T1)、40 min(T2),A、B组与C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P、HR、SpO_2在给药完成后10 min(T1)、40 min(T2)与麻醉前(T0)、手术结束(T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msay评分:A组、B组T1、T2时点评分高于C组(P0.05);A组、B组组间比较各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病人围术期镇静效果确切、镇静满意,不良反应少,但术中要注意病人血流动力学变化。A组严重心动过缓增加,3组均未发生恶心或呕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