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菜谱文化”源流与“菜谱学”》是浙江工商大学中国饮食文化研究所赵荣光教授多年的研究成果,在系统考察中国菜谱文化流变后指出以下四点认识:第一、界定并明确本文指出的十个基本概念是科学地研究中国菜谱文化的前提;第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菜谱文化在三个“十年”不同阶段的时代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2.
3.
不能把分餐制当伞使历史真的有些惊人相似。大约十年前,全国餐饮形势一片大好的背景下,公款吃喝和铺张浪费成了一大时弊,于是改革筵席的呼声日高。作为筵席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分餐制曾被很热闹地提出来讨论过一阵,比如相关的高论就充斥于1994年出版的第二届中国烹饪学术论坛论文集。结果,“36个文件管不住一张嘴”,一番唇枪舌剑般的热闹过后,分餐制也无疾而终。“非典”的袭击,使分餐制重又成了热门话题。所不同的是,这次分餐是被“非典”逼上了梁山。在“非典”期间,分餐制一度被奉为防“非典”和餐饮救市的救命稻草,全国范围内都在抓住它…  相似文献   

4.
5.
白雪 《烹调知识》2008,(10):9-9
古代中国人分餐进食,一般都是席地而坐,面前摆着一张低矮的小食案,案上放着轻巧的食具,重而大的器具直接放在席子外的地上。后来说的“筵席”,正是这古老分餐制的一个写照。《后汉书·逸民传》记隐士梁鸿受业于太学,还乡娶妻孟光,夫妻二人后来转徙吴郡(今苏州),为人帮工。  相似文献   

6.
巴蜀茶与饮茶源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敏 《东方美食》2003,(4):99-109
茶是中国的“国粹”、“国饮”。巴蜀地区不仅是茶种植的发源地,也是全国茶业发展的主要区域。巴蜀茶文化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诸多方面领先于全国,在我国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研究巴蜀茶与茶饮史,梳理其发展脉络,无疑对中国茶史源流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缂丝的源流与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丽虹 《丝绸》2008,(2):49-51
目前对中国缂丝的起源虽有不同的认识,但它有证可考的历史至少已有两千多年,并在宋代发生深刻变化,产生了缂制书画的高档艺术品,形成中国缂丝艺术的高峰.明清江南缂丝继承南宋缂丝技艺,民国后期则日渐衰落.新中国成立后缂丝在苏州得到振兴,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文章立足对中国缂丝渊源、突变和传承的文脉进行梳理,总结规律,不仅可以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对其有更为清晰的认识,而且是今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由于一场“非典”的流行,不但教会了中国人如何洗手,而且使相当一部分人提出“我们要实行分餐制”的口号,并且已促使相关组织把改造国人传统进餐方式——合餐制,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据报道,中国饭店协会已经制定了《餐饮业分餐制设施条件与服务规范》,要求作为全国300多万家餐饮经营企业分餐制的操作指南。该标准已正式向国家质检总局申报强制性国家标准,并将于近期向全国餐饮企业进行推广。那么这种“强制性国家标准”到底能否被顺利地“强制性”实施下去呢?有人不禁要问这样的问题。这需要我们静下心来,认真客观地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9.
在餐饮业防治非典的进程中,分餐制的点击率越来越高。经营家常菜的餐馆对此反映怎样?日前记者拨通了以经营家常菜见长的沈阳小土豆餐饮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新的电话。刘董事长热情接受电话采访后。又特意安排北京小土豆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文为接受现场采访。  相似文献   

10.
分餐制既免浪费又益健康 在餐馆里进餐,一桌饭菜很少有吃得精光的时候。我们中国人的概念和外国人的不一样,洋人请客吃饭,客人吃得精光,表示赞赏主人的菜肴,若有剩余则似乎表示莱肴“不对胃口”,主人反觉过意不去。在我国则相反,若是吃光,主人会觉准备的菜少了,对不起客人,所以就准备很多的菜,  相似文献   

11.
论分餐制与双筷制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餐制和双筷制的出现是社会文明在餐饮业的重要体现,本文从分餐的由来,分餐的好处及双筷制的形式等几个方面论证推行双制的必要性,并阐明实施分餐制和双筷制将是酒店站稳脚跟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李开周 《中国烹饪》2014,(3):116-117
咱们中国人吃饭的方式曾经发生过三个大的变革。第一是取食工具的变革。很早很早以前,咱们吃饭既用筷子,又用刀叉,有点儿像欧洲人。后来刀叉退出历史舞台,改成专用筷子夹莱。第二是吃饭姿势的变革。很早很早以前,中国流行跪着吃饭,没有椅子,没有凳子,更没有沙发,所有人都跪在席子上或者矮床上,不许盘腿儿,也不许蹲着,时间长了膝盖发麻。  相似文献   

13.
徐岫茹 《饮食科学》2000,(10):40-40
如今,有一些中小学校实行了营养午餐,每人一份,保证了营养素与摄入热量的平衡。可是,对于大多数在家里吃饭的人来说,每天的午、晚餐吃了多少,每个家庭成员是否做到了营养平衡?你是否清楚自己每顿吃了多少肉和鱼?吃了多少豆制品和蔬菜?一般家庭的用餐方式,都是几盘炒好的菜放在桌上,“各取所需”。可是,这样吃饭弊病很多:  相似文献   

14.
张华 《烹调知识》2003,(4):24-25
烤鸭是中国美食苑中一朵香味四溢、绚丽多姿的奇葩,它展示了中国人食鸭的艺术,也反映了中国烹调技艺的多样化和久远的历史以及独特饮食文化魅力。中国人食鸭,历史悠久,据《左传》载:“饔人窃更之以仔鹜”。《战国策》说:“而君鹅鸳有余食”,鹜就是家鸭。《本草纲目》说:雄性鸭头是绿色,翅膀上有纹理;雌性为黄斑色。  相似文献   

15.
醋的性能、源流、工艺和品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0食药皆宜话食醋食醋 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普及的调味副食品,几乎每个国家和地区都生产食醋。人们喜爱食醋历数千年而不衰,是因为食醋有较高的营养性能和享受性能。  相似文献   

16.
徐岫茹 《饮食科学》2003,(10):19-19
SARS流行,是无数中国家庭从未有过的经历。为避免接触传染,90%以上家庭频繁地清理家庭卫生;改变的不仅是日常生活和卫生习惯,也使人们冷静地思考:如果我们能做到不乱吃野生动物,在年深日久形成的习惯中,哪些更是属于对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的陋习?  相似文献   

17.
我国翡翠源流之评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宁  齐童 《珠宝科技》2000,(4):46-47
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玉与中国人结下不解之缘。从良渚时期拙而生巧的玉器到金缕玉衣,从“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到“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眺望岁月的长河,玉源远流长,底蕴深厚,而“源流”在此引申为事物的起源和发展。与“历史”不尽相同的是:谈源论流,不仅仅包含了事物本身的发现或产生,发展或利用的过程,更大程度上,蕴含了文化、社会等非自然因素的影响。因此,有着六千年玉文化的载体,玉、可以探究其源流,而一般意义上的矿物矿石,其发现、冶炼则只能称之为历史。  中国是历史上最早开发利用天然玉石资源的国家之一,具有文…  相似文献   

18.
浅淡中国烹饪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烹饪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长期创造的结晶,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世界文明的瑰宝。5000年悠久灿烂的文化,更造就了中国饮食业的高度发展。集天下之精华的八大菜系和各领风骚的地方风味流派,异彩纷呈;上万种大菜及数不清的小吃,丰富精萃;全羊宴、烧尾宴、满汉全席,称雄争奇。  相似文献   

19.
20.
张宏明 《中国宝石》2009,(3):194-196
安徽悠久漫长的人文历史积淀和富饶美丽的自然环境,曾使这一块热土产生出璀璨夺目的文明花朵,现仅以温润以泽、工艺绝伦的玉雕手工业历史发展的源流为例,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