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豹油田三叠系延长组长4+5储层孔隙结构复杂,引起束缚水饱和度高,测井显示高孔隙度、低渗透率.为提高测井解释符合率,研究了该储层低电阻率成因.利用测井、岩心物性、压汞、薄片、水性分析、试油等资料,对正常油层长3和低电阻率油层长4+5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结构特征、物性、电性特征做了详细的对比研究和评价.分析了6种因素对长4+5储层形成低电阻率油层影响,即:泥质、阳离子交换量、地层水矿化度、高孔隙度、粒度、束缚水饱和度.认为复杂的孔隙结构、高束缚水饱和度、岩性粒度细和高孔隙度是长4+5形成低电阻率油层的主要原因.利用核磁共振测井资料确定束缚水饱和度的方法提高了低电阻率油层解释精度.根据研究结果对白豹地区的B154井进行地质解释,其结论与实际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2.
姬塬-白豹地区低电阻率油层成因分析及解释方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认识鄂尔多斯盆地姬塬-白豹地区低电阻率油层的成因机理及精细解释为目的,利用该区岩性薄片分析资料、地层水分析资料及测井解释成果图,对该区延安组和延长组低电阻率油层的成因进行了较详细的剖析,认为地层水矿化度高、储层物性的变化、储层孔隙结构的变化、储层岩石颗粒的变细是延安组低电阻率油层的主要成因。储层物性的变化、储层孔隙结构的变化、储层岩石颗粒的变细、储层泥质含量的相对增高是延长组低电阻率油层的主要成因,进而总结出该区低电阻率油层3种解释方法,即交会法、可动水分析法和核磁共振测井差谱法。实践表明,这3种解释方法对该区低电阻率油层解释是完全适合的。  相似文献   

3.
MQ油田低阻油层主要是因为该区储层夹有薄泥岩层,导致油层电阻率偏低,常规测井解释很难将油层、水层和干层区分开,针对这种现象,采用先进的软件包,利用多方程和多参数综合解释新技术,很好地分清油水层,找到了识别低电阻率油层的有效方法,确定了该油田油层、水层和干层的识别标准。  相似文献   

4.
MQ油田低阻油层主要是因为该区储层夹有薄泥岩层,导致油层电阻率偏低,常规测井解释很难将油层、水层和干层区分开,针对这种现象,采用先进的软件包,利用多方程和多参数综合解释新技术,很好地分清油水层,找到了识别低电阻率油层的有效方法,确定了该油田油层、水层和干层的识别标准。  相似文献   

5.
低电阻率油层表现为电阻率接近甚至低于邻近水层,使得油层在电性特征上难以与水层进行区分,给测井解释带来较大困难.鄂尔多斯盆地东仁沟地区三叠系长21油层孔隙结构复杂,孔隙度与渗透率的相关性较差,为中孔、中渗到低孔、低渗储集层.利用测井、试油、水性分析、扫描电镜、岩心分析等资料,对长21油层的低电阻率特征的成因进行研究.分析了束缚水含量、含水饱和度、地层水矿化度及黏土矿物阳离子附加导电性等4种因素对长21油层形成低电阻率油层的影响,其中高束缚水饱和度、高含水饱和度和高地层水矿化度是长21油层低电阻率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利用重叠图和交会图技术对研究区内低电阻率油层进行了分步骤的识别,分析结果证明两种方法配合使用准确度较高,与油层的试油结果匹配度好.  相似文献   

6.
淡水钻井液侵入低幅度-低电阻率油层评价方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长庆油田A区块三叠系长2油层组发育古地貌控制的低幅度-低电阻率油藏,含油面积较大,可形成规模低电阻率油藏。经岩石物理成因机理研究发现,该区低电阻率油层的主要成因在于低幅度油藏背景造成其含油饱和度较低及淡水钻井液侵入对油层、水层双感应测井的不同影响。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了淡水钻井液条件下分步骤的测井识别与定量评价方法。通过常规测井交会、基于侵入原理的侵入因子分析、多井对比等3个步骤对油、水层进行识别,提高了测井识别低电阻率油层的能力;通过淡水钻井液侵入影响正演建模、地质和油藏工程参数等约束的反演解释、定量评价结果检验等3个步骤开展油层定量评价,提高了低幅度油藏背景下低电阻率油层测井识别与定量评价的精度和可信度。此测井解释模式对低电阻率油气层勘探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图9表2参19  相似文献   

7.
导致油气层电阻率过低的原因有多种,主要有地层水高矿化度、高束缚水含量、泥质的附加导电性、特殊导电性矿物富集等.由于油层和水层的电阻率相近,而且受储层物性的影响很维建立起广泛适用的解释模型.为了解决上述难题,采用了过套管电阻率与常规测井结合定量识别低阻油气层和RMT测井与常规测井结合定性识别低阻油气层这两种方法建立起了储层岩性、物性、电性与含油的关系,达到了综合评价储层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自来屯油田低阻油层测井识别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来屯油田储层岩性细 ,粘土含量高 ,孔隙结构复杂 ,同时高矿化度地层水决定了该区油层具有低阻油层特征 ,油层、水层、干层电阻率在一定范围内差别较小 ,较难识别。用测井方法有效识别该区低阻油层 ,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是进行岩石物理研究即储层“四性”关系研究。通过分析制定了符合该区实际地质结果的测井解释标准 ,并对该油田内所有井进行测井二次精细解释 ,确定了单井油层有效厚度 ,进一步挖掘了油层潜力 ,为做好自来屯油田开发调整方案 ,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理庄油田低电阻率油层机理及识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理庄油田沙二段具有高、低电阻率油层共存的特点,油水层识别极为困难.针对性地研究了正理庄油田高、低电阻率油层和水层的测井响应特征,根据油田的地质特征、物性特征、沉积环境及实验结果分析了低电阻率油层的形成机理,指出该区低电阻率油层类型为双孔隙系统结构的砂岩低电阻率油层.综合各种动态及静态资料,深入挖掘各项资料中的特殊信息,提出了一套综合识别低电阻率油层的方法,并以Waxman-Smits模型和压汞资料建立的含油饱和度解释方程验证其正确性,在油水层复查工作中证明了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刘炳玉 《测井技术》2017,(6):665-670
昆北油田Q区块储层以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为主,含油井段长,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关系较差,油、水层测井响应特征复杂。通过开展多学科结合的测井解释评价研究,分析淡水泥浆对阵列感应和双侧向测井的不同影响,明确了阵列感应测井在油水层测井识别时明显优于双侧向测井;研究区储层孔隙类型多样,通过分析不同类型储层测井响应特征,选择对储层敏感的常规测井曲线,应用加权累加方法建立了常规测井对储层孔隙结构的分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针对性低孔隙度,低渗透率油层测井识别评价方法和图版,有效解决了该区块的油、水层测井识别难题。  相似文献   

11.
分析测井相预测歧50断块沙三段低电阻率油层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歧50断块是大港油田南大港构造带的富含油断块,主要含油层系沙三段发育岩性油藏且存在低电阻率油层,可划分为5套砂体单元,测井曲线对其沉积特征有清晰反映。高束缚水成因的低电阻率油层的主要特点是具有双组孔隙系统,其形成与沉积微相关系密切,砂体的坝体边部水动力变弱且不稳定,形成薄互层的岩性结构,导致储集层微观孔隙结构复杂化,具备形成低电阻率油层的地质条件;而砂坝主体的岩性结构与孔隙结构相对简单,油层电阻率较高。根据测井相准确认识砂体沉积微相的平面分布规律,有助于预测低电阻率油层分布。歧50-10井的3个小层因泥质含量高而电阻率较低被解释为干层,用此方法进行分析,认为它们具有低电阻率油层的特征,试油获得较高产量。通过测井相分析预测低电阻率油层分布,对老油田的进一步挖潜具有实际意义。图3参7  相似文献   

12.
以鄂尔多斯盆地中部烟雾峁区块三叠系延长组长6油层组为例,通过岩心观察、实验分析、地质研究、测井解释、试采验证等,探讨孔隙结构差异对储集层及油层岩石电学特征的影响,论证并揭示了孔隙结构差异与低电阻率油层的成因关系。区内长6油层具有正常电阻率油层和低电阻率油层两种表现形式,发育孔隙型单孔介质和微裂缝-孔隙型双孔介质两种结构类型;微裂缝的发育极大地改变了储集层的微观孔隙结构,孔隙结构差异则对特低渗砂岩储集层及其油层的岩石电学特征产生了重要影响;正常电阻率油层具有明显的孔隙型单孔介质特征,主要集中于长61亚油层组和长622、长623小层,低电阻率油层具有明显的微裂缝-孔隙型双孔介质特征,主要集中于长621小层和长63亚油层组。钻井液沿微裂缝对油层形成了超深侵入,导致电阻率大幅降低及油层的低电阻率现象,低电阻率油层比正常电阻率油层具有更好的储产能力。图7表2参24  相似文献   

13.
柴达木盆地狮子沟油田N1油藏低阻油层形成机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低电阻率油层与邻近水层或泥岩层的电阻率值极为接近,给油、水层识别造成困难,因此,低电阻率油层的评价是当前测井解释方面普遍关注的难题。狮子沟N1油藏在开发过程中发现部分低阻油层,这些油层电阻率指数小于3,电阻率只有2.2 Ω·m(中40井Ⅱ-37),而水层最高的电阻率是4.9 Ω·m(中11井Ⅱ-11),平均电阻率为2.74 Ω·m;由于油、水层电阻率十分接近,这类油层很难识别。通过目前的试采资料,分析了引起该油田低阻的可能原因,主要有:①储层岩性细;②泥质含量高,储层岩石阳离子交换量大;③油藏幅度低,油水密度差小,含油饱和度低;④地层水矿化度高;⑤受断层的影响,储层孔隙结构复杂。按常规的解释标准和解释图版对低阻层进行解释,无法区分油层和水层。建议对该油藏进行深入研究和试油,开展高压物性实验,建立起新的解释模型,使该油藏能够得到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14.
东濮凹陷低电阻率油层测井解释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东濮凹陷发现了一大批电阻率相对较低的油气层 ,经试油证明可以获得较高的油气产量 ,但用常规测井解释方法容易得出错误的解释结论。在分析东濮凹陷油气层低电阻率成因的基础之上 ,提出了测井评价方法。分析研究认为 ,地层水的矿化度高与束缚水含量高是形成东濮凹陷低阻油气层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适合于低电阻率油层的含水饱和度计算模型 ,该模型具有简单实用的特点 ;由实验分析资料 ,得到了计算束缚水饱和度、油水相对渗透率的方法 ;提出了将孔隙度与油水相对渗透率相结合划分油水层的方法。通过 2 0口井试油结果证实 ,这种低阻油层测井解释方法 ,利用油水相对渗透率来识别油水层 ,不仅具有解释更简单、更客观的优点 ,而且能大大提高低阻油层识别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铁边城地区深层低电阻率油层成因及测井识别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铁边城地区深层为三角洲前缘相沉积体系,储层物性差,油层测井响应一般为高电阻率特征,深层油层电阻率偏低,与水层对比度差,往往被误判。深层低电阻率油层的成因受高束缚水饱和度、地层水矿化度和薄互层的影响。铁边城地区深层长6油层为高束缚水饱和度、高黏土附加电导性的岩性低电阻率油层。利用四性参数限值法、组合熵(H值)法、微分分析法、视自然电位差法、横向对比法等综合测井识别技术,有效解决了铁边城地区深层低电阻率、低对比度油层识别难的问题。识别低电阻率油层时,要综合利用各种识别方法,特别重视分析相近物性和相似岩性条件下储层问的电性差异,分析相近电性条件下储层问的岩性或水性差异,分析非电阻率信息差异。  相似文献   

16.
从高、低阻两类油层的岩性、物性、孔隙结构特征入手,探讨了低电阻率油层形成的原因,认为,束缚水饱和度高及伊蒙混层矿物含量高是形成低电阻率油层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对高、低阻油层测井响应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低阻油层与邻近泥岩、干层的测井响应特征相似,可应用密度一声波、密度一补偿中子曲线重叠方法,结合三电阻率曲线的相对关系,同时利用有机地化指标的约束,对低电阻率油层进行了有效识别.经试油资料验证,上述方法可以快速识别低电阻率油层.  相似文献   

17.
Ordos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长6、长7、长8段为典型的致密油储层,具有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孔隙结构和油水关系复杂等特点,严重影响了利用测井资料准确识别储层流体性质的能力。通过分析工区内65口井长6、长7、长8不同储层的岩性测井指示曲线、孔隙度测井曲线和电阻率测井曲线特征,优选出适用于陇东地区致密油的测井系列,利用三孔隙度测井曲线与电阻率曲线,构建反映储层含油性的识别致密油参数,将其用于识别延长组致密油储层的流体性质,直观快速解释符合率高,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华北油田9个地区低电阻率油层的成因类型、储层"四性"关系及分布规律的分析研究,根据不同的地层背景,分3种不同低电阻率类型(细岩性、层状泥质、泥浆侵入),选取对低电阻率储层类型有明显显示的综合指数、粒度中值、粉砂指数、小孔径孔隙比例、孔喉半径及反映储层侵入特征的侵入半径等作为判别指标,建立了低电阻率油层类型判别模型;应用模糊综合判别法定性识别低电阻率油层类型.同时综合不同区块地质特征、储层参数及油水层研究成果及核磁共振、阵列感应测井资料,编制了低电阻率油层分类识别程序,极大提高了低电阻率油层解释和油水层综合分析的精度.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常规测井方法难以有效识别致密砾岩低电阻率油层的难题,利用玛湖凹陷油藏地质、岩石物理实验分析、测井、试油等资料,开展从宏观到微观的低电阻率油藏成因、主控因素及储盖融合的油层识别方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玛湖凹陷目的层沉积环境以扇三角洲前缘砂质碎屑流为主,储层分选差,黏土含量高,黏土类型主要为伊蒙混层,伊蒙混层具有很强的阳离子交换量。由于泥岩的欠压实性形成超压油藏,地层超压改善储层孔隙结构,发育微细裂缝,地层超压形成的微细裂缝会增强地层的导电能力。因此,黏土类型为伊蒙混层、黏土含量高、地层超压是形成研究区低电阻率油层的主要因素。基于储盖测井响应特征机理,提出储盖融合的超压物性指数、电阻率消减率识别致密砾岩低电阻率油层的新方法。研究成果为玛湖凹陷致密砾岩低电阻率油层的测井识别及勘探评价提供理论基础,该方法可应用于试油选层,助力油田高效勘探。  相似文献   

20.
低电阻率油层与邻近水层或泥岩层的电阻率值极为接近,给油、水层识别造成困难。因此,低电阻率油层的评价是当前测井解释领域中普遍关注的难题。狮子沟N。油藏在开发过程中发现部分低阻油层,这些油层电阻率指数小于3,电阻率只有2.2Ω·m(中40井Ⅱ-37),而水层最高的电阻率是4.9Ω·m(中11井Ⅱ-11),平均电阻率为2.74Ω·m。由于油水层电阻率十分接近,这类油层很难识别。通过目前的试采资料,分析该油田可能引起低阻的原因主要有:①储层岩性细,导致电阻率低;②泥质含量高,储层岩石阳离子交换量大,导致油气层电阻率低;③油藏幅度低,油水密度差小,含油饱和度低,造成低阻;④地层水矿化度高造成低阻;⑤受断层的影响,造成储层孔隙结构复杂,导致油气层电阻率低。按常规的解释标准和解释图版对低阻层进行解释,明显存在不足。目前在该油田应进行深入的研究,进行试油,做高压物性实验,建立起新的解释模型,使狮子沟N1油藏能够有效高效的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