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光度法研究了乙醇-水溶液中镧系离子(Nd~(3+)、Ho~(3+)、Er~(3+))与水杨酸(HSal)及二安替吡啉甲烷(DAM)三元配合物的超灵敏跃迁,测得三元配合物的组成比为Ln~(3+):HSal:DAM=1:3:1.制备了固态钕三元配合物,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和紫外光谱以及热谱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稀土氯化钕与N-乙酰-DL-丙氨酸(C5H9NO3,Ac-Ala)及咪唑(C3H4N2,Im)的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和化学分析确定其化学组成为Nd(C5H8NO3)2(C3H5N2)2Cl3*4H2O,并通过FTIR、UV、1H NMR、13C NMR和X-射线粉末衍射的等手段对目标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根据DSC和TG-DTG曲线研究了配合物的热分解过程.配合物水溶液的荧光性质测试表示,形成配合物后,配合物水溶液发生了荧光淬灭现象,在10-2~10-4 mol/L浓度范围内荧光强度与溶液浓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光度法研究了Nd~(3 ),Ho~( 3),Er~(3 )离子同PMDCP和DPG所形成的三元配合物的超灵敏跃迁现象;测定出三元配合物的组成比为Ln~(3 ):PMDCP:DPG=1:4:1;实验了该体系在尤吸收最大时遵守比耳定律的浓度间隔,同时对一些干扰离子进行了实验.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导了镧系(Ⅲ)离子与1-氨基乙酸及2,2′-联吡啶反应所形成的固态三元配合物,通式为 Ln(Gly)_3(dip)_2Cl_3·H_2O(Ln 代表镧系离子,Gly 代表1-氨基乙酸,dip 为2,2′-联吡啶).考察了这些配合物的红外光谱、荧光谱光、热谱,比较了 x-射线粉末衍射及元素分析数据,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  相似文献   

5.
用硝酸钕与苯甲酰甘氨酸(C9H9NO3)和吡啶(C5H5N)在95%乙醇中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稀土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和化学分析确定其组成为Nd(C9H8NO3)3(C5H5N).4H2O,并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根据TG-DTG曲线研究了配合物的热分解过程;利用Satava-Sestak积分法和Achar-Brindley-Wendworth微分法对脱水阶段的非等温动力学数据进行分析,推断出脱水阶段动力学方程为dα/dt=A/[β.e-E/RT(1-α)].研究了配合物的抑菌活性,抑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标题配合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而对苏云金芽孢杆菌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文章合成了双核铜(Ⅰ)-膦配合物Cu2(u-Cl)2(PPh3)3,并经过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表征了配合物的结构,研究了配合物的固体荧光光谱特征.研究表明,配合物的固体荧光光谱性质主要来源干配体PPh3.  相似文献   

7.
用TbCl3,二乙三胺五乙酸二酸酐 (简写为DTPAA)和对 氨基水杨酸的钠盐 (简写为 pAS Na)在水溶液中制得Tb3+ 的三元配合物 ,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验证了此三元配合物的存在 ;用DTPAA与 pAS Na制得的含氮多羧基配体DTPA pAS和DTPA 2 pAS分别与TbCl3溶液制得了 2种二元配合物。研究了此 3种配合物在水溶液中的荧光性质 ,考察了浓度、pH值、La3+ 离子等对三元配合物荧光性质的影响 ,并且探索了用三元配合物作为荧光免疫标记示踪物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Ca(Ⅱ)与腺苷5'-三磷酸(ATP)和芳香杂环碱A(Phen,Bpy和Trp)形成的三元混配配合物Ca(A)(ATP)n-(n=2或3)的稳定常数(I=0.1,KNO3,25℃).比较了三元混配配合物与三元配合物的稳定性大小,其差值ΔlgKCa要比预期的统计值ΔlgKst来得大.这种三元混配配合物稳定性的增加可归因于π-酸和π-碱之间的合作效应和配体分子间的芳环堆积作用.  相似文献   

9.
用硝酸钕与对羟基苯甲酸(HOC6H4COO)和咪唑(C3H4N2,简称Im)在95%乙醇中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稀土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和化学分析确定其组成为Nd(HOC6H4COO)4(C3H4N2)2·4H2O,并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根据TG-DTG曲线研究了配合物的热分解过程;利用Satava-Sestak积分法和Achat-Brindley-Wendworth微分法对脱水阶段的非等温动力学数据进行分析,推断出脱水阶段动力学方程为da/dt=A/β·e-E/RT{(1一α)[-IN(1-α)-2]/3}.研究了配合物的抑菌活性,抑菌活性试验发现标题配合物对苏云金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Cu(II)-吡啶-草酸根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并对配合物进行了生物活性试验.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稀土色氨酸咪唑三元固体配合物,其通式为RE(Trp)3IMCl3·3H2O(Re=Nd3+,Eu3+,Tb3+,Trp=L-色氨酸,IM=咪唑).经无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的测定,研究了配合物的组成和性质.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铁(Ⅱ)-L-苏糖酸(2,3,4-三羟基丁酸).用pH法在(25.0±0.1)℃,I=0.1mol/L KNO3条件下,测定了Fe(Ⅱ)-L-苏糖酸二元配合物和Fe(Ⅱ)-α-氨基酸-L-苏糖酸三元配合物的生成常数,讨论了Fe(Ⅱ)-L-苏糖酸二元和铁(Ⅱ)-α-氨基酸-L-苏糖酸三元配合物在溶液中的配位方式及配位能力.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 Nd~(3+)、Ho~(3+)、Er~(3+)离子与1-苯基-3-甲基-4-二氯乙酰基吡唑酮-5(HPMDCP)配合物的超灵敏跃迁;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钕配合物的组成比为 Nd~(3+):HPMDCP=1:3.用元素分析和热重分析确定了 La~(3+)、Nd~(3+)、Dy~(3+)和 Y~(3+)固态配合物的组成为 RE(PMDCP)_3·2H_2O,并考查了红外、紫外吸收光谱.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草酸根桥联的三元手性配位聚合物:{[Fe(L1)3][Fe2(L2)3]}∞(1),{[Co(HL1)3][Co2(L2)3]}∞(2)和{[Zn(HL1)3][Zn2(L2)3]}∞(3)(HL1=3-(2-吡啶基)吡唑;L2=C2O42-),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配合物1~3具有类似的结构:草酸根(L2)与金属离子配位形成大孔洞三维骨架,而3-(2-吡啶基)吡唑(HL1或L1)与金属离子形成的单核单元则填充在上述三维骨架中.配合物1中通过草酸根桥联的FeⅢ离子之间存在反铁磁偶合作用.  相似文献   

15.
谢青 《河南科学》2002,20(1):24-26
室温下 ,在乙醇中通过取代反应合成了单核铜 (I)配合物 [Cu(PPh3 ) 2 (BH4 ) ],通过元素分析、电导、红外光谱 ,分子量测定等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并经X -射线单晶结构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结构 ,晶体属单斜晶系 ,空间群C2 /c ,a=2 4.776 (4 ) ,b =9.173(7) ,c =15 .5 6 4(2 ) ;β =116 .10 (1)° ,Z =4,V =3176 .73 3 ,F(0 0 0 ) =12 5 6 ,μ(MoKα) =8.11cm-1,Dc=1.2 6 g/cm3 ,M =6 0 2 .79,R =0 .0 39,Rw=0 .0 5 0 .研究结果表明中心铜原子由单齿配位的PPh3 和双齿配位的BH4 形成四面体配位结构。  相似文献   

16.
以高氯酸镍、二苯甲酰甲烷、二乙酰丙酮为原料合成了新型固态三元配合物[Ni_2(C_(10)H_(12)O_4)(C_(15)H_(11)O_2)_2]·3H_2O,并用元素分析、电导率、红外光谱、电子光谱和电喷雾质谱对其进行了表征,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研究了配合物在氮气气氛中的热分解行为.其变温磁化率(2~300K)的测定结果表明桥联双核Ni~(2+)配合物为弱的反铁磁性自旋交换作用,交换参数为J=-1.04cm~(-1),Weiss常数θ=-2.5 K.  相似文献   

17.
在CH3CH2OH/CH3OH溶剂中合成了标题配合物[Mn(H2O)6](C13H10NO4S)2{C13H10NO4S = 4-[ (2-羟基-亚苄基)-氨基]-苯磺酸阴离子},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和热分析等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121/c1 , 其晶胞参数:a = 0. 633 48(2) nm, b = 3.564 08(8) nm, c = 0.944 25(3) nm, β = 131.790(2) ° , V = 1.589 53(8) nm3, Z = 2.在标题配合物中,Mn2+离子与6个配位水的6个氧原子配位形成畸变的八面体构型.脱质子的席夫碱并未参与配位,而是作为抗衡阴离子存在于配合物晶体结构中,从而使整个配合物呈电中性.  相似文献   

18.
以3-氨甲基吡啶和2,6-二吡啶甲酸为原料合成了多功能桥联配体2,6-双(N-(3'-吡啶甲基)酰胺基)吡啶(L),配体L和硫酸钴反应得到了一个新的配位聚合物[Co2(L)2(CH3OH)4(SO4)2]n·4n CH3OH(配合物1),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测试、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该配合物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1具有20-元大环的双核结构亚单元,通过配体L和SO2-4双桥联成一维双链结构,再通过链间弱的C—H…O氢键作用组装成三维的超分子.此外,对配合物1的磁性和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用羟基乙酸与稀土元素Eu(Ⅲ)合成了二元配合物,又用羟基乙酸、邻菲啰啉与Eu(Ⅲ)合成了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热谱、荧光光谱及紫外光谱等测试手段,对其性质进行了研究,从而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  相似文献   

20.
用溶剂热法合成了含混合配体的双核镉配合物[Cd2(BHP)2(2,6-pda)2(H2O)2]·H2O(BHP=吡啶2,6-二甲酰肼,2,6-H2pda=吡啶-2,6-二甲酸),用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表明,该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i,晶胞参数:a=0.999 70(13) nm,b=1.038 00(15) nm,c=1.077 40(16)nm,α=115.601(3)°,β=110.510(3)°,γ=98.416(2)°,V=0.883 7(2) nm3,Z=1.配合物中的两个Cd(Ⅱ)离子都处于七配位的五角双锥几何构型中,配合物通过分子间的氢键作用形成了三维超分子结构,并对配合物的荧光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