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比较利福霉素钠和利福平在治疗肺结核中的安全性.方法 792例肺结核患者分为利福霉素钠组(393例)和利福平组(399例),治疗2个月后评价其安全性.结果 利福霉素钠不良反应发生率(12.47%),较利福平(18.29%)低,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利福霉素钠为1.78%,利福平为5.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主要表现为肝损伤、过敏反应、肾功能损伤、血细胞减少和消化道不适.结论 利福霉素钠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小于利福平,若患者不能耐受利福平,可考虑利福霉素钠作为替代治疗.  相似文献   

2.
利福霉素     
<正>利福霉素 rifamycin,由 Cosmo 技术有限公司研发,于 2018 年 11 月 16 日经 FDA 批准在美国上市,其商品名为 Aemcolo,用于治疗成人旅行者腹泻。这种腹泻由大肠杆菌引起,并伴有发烧或便血[1]。利福霉素的中文化学名称:(2S,12Z,14E,16S,17S,18R,19R,20R,21S,22R,23S,24E)-21-乙酰氧基-5,6,9,17,19-戊羟基-23-甲氧基-2,4,12,16,18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以反相薄层层析法和红外光谱法分离测定利福霉素O和利福霉素S。实验采用硅胶G(Merck)薄层板,将预涂板浸入尿素的无水乙醇饱和溶液中约60秒取出,温热后使用。对照标准用氯仿溶液制备,样品中含利福霉素O和利福霉素S的比值可高达1:10到1:100。点样后,将层析板放入用乙醚饱和2小时的层析缸中,乙醚作流动相,展层10cm后取出,即用氨蒸气显色,利福霉素S显紫色。利福霉素O的红外光谱在1820cm处有吸收,是由于五节杂环上的羰基振动所致,用Perkin Elmer 180  相似文献   

4.
1967年以来,由意大利Lepetit公司与瑞士Ciba-Geigy合作开发的半合成抗生素利福平(1)已成为特别是第三世界治疗结核病(TB)的最重要口服药之一。药物联合治疗包括异烟肼、吡嗪酰胺、乙胺丁醇或链霉素,疗程6~9个月,有效率可超过98%。虽然利福平是许多短程治疗中不可缺少的药物之一,但价格昂贵,且被盲目用于其它感染,特  相似文献   

5.
利福霉素类中的甲哌利福霉素又称利福平,生产的国家很多,除我国外有意大利、瑞士、印度、日本和南朝鲜等。新近有关利福  相似文献   

6.
7.
利福霉素生物合成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利福霉素产生菌于1957年首先由意大利米兰 Leptit 研究室从法国南部拉斐尔植物园的土壤中分离获得。该菌经鉴定为地中海诺卡氏菌(Nocardia mediterranea),在普通的培养基中至少可产生5个组份,称为利福霉素 A、B、C、D 和 E,其中仅 B 可被精制。它的活性较小,但通过化学方法使其“活化”,包括氧化利福霉素 B 为利福霉素 O,然后水解为活性高的利福霉素 S,并继续还原为利福霉素 SV,它们的结构见图1。  相似文献   

8.
利福霉素 S 是 Senti 等在1959年首次从地中海诺卡氏菌发酵液中分离出的一类抗生素,它们的结构特征是一个芳香核的两个不相邻的位置通过脂肪桥联结起来,Prelog 称具有这种结构的抗生素为安莎霉素。安莎霉素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脂肪桥(或柄型桥)与一个萘醌或萘核相联,如利福霉素 S;另一类是脂肪桥与一个苯醌或核相联,如美登木素。对于敏感的细菌来说,由于利福霉素是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近15年来利福霉素类抗生素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其中包括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化学发光法、差示脉冲极谱法、毛细管电泳法及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等.  相似文献   

10.
HPLC法测定利福霉素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景倩  梁静  赵斌 《黑龙江医药》2003,16(3):178-180
目的:采用HPLC法测定利福霉素的含量。方法:以辛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一乙腈一0.075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一1.0mol/L构橼酸溶液(45:12:28:5)紫外检测波长为255nm,流速0.8m1/min。结果:其线性范围20—140μg/ml,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5%(RSDl.2%)。结论:本方法简单、快速。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1.
引言利福霉素类抗菌素是一族结构、生源、抗菌作用机制及疗效方面非常有趣和密切有关的抗菌素。同时也提供了一个分子改造及构效关系的研究领域。利福霉素是有脂肪链桥跨接芳核结构的第一个天然化合物,统称袢环化合物或环桥化台物。目前,已知有几种袢环结构的天然产物(表1)。内中,有些是放线菌目微生物的代谢产物。Prelog 建议称它们为袢环抗菌素。所有袢环化合物都具有有趣的各种生物性质。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58岁,因畏寒、发热、咳嗽、咳痰1周并加重伴气促,自服力克舒、头孢羟氨苄(欧意)药物,上述症状无明显缓解,于2002年1月3日入院。既往有支气管扩张症史30余年,间断发作,无肝炎、结核病史,有吸烟史30余年,不饮酒,有青霉素过敏史。入院查体:T 36.5℃,P 80次·min-1,R 20次·min-1,BP120/70mmHg,神志清楚,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皮疹,口唇无紫绀,咽稍红,扁桃体不大,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稍粗,未闻及杂音,腹平软,肝脾不大,双下肢无浮肿,化验检查:WBC12.6×109·L-1,N0.82,L0.18,Hb110g·L-1,PLT70×109·L-1。入院诊断:支…  相似文献   

13.
结核菌株对利福喷汀和利福平的耐药性研究Studyontheresistanceof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torifapentineandrifampicin匡铁吉宋萍金关甫秦振伦KuangTieji,SongPing,J...  相似文献   

14.
利福霉素 SV 是一种从地中海链霉菌发酵产物通过化学方法制备的已知抗菌素。近来的专利介绍一种地中海链霉菌变种通过微生物方法制备这个抗菌素的方法。我们发现了一株小单孢菌(M.ellipsospora)71372在可利用的碳、氮源存在下,沉没通气培  相似文献   

15.
作者发现抗结核药利福霉素的3位被哌啶、哌嗪和亚肼基等亲脂基团取代后的系列产物,能降低小鼠的血清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产生强烈的低血脂活性,特别是其衍生物48具有优良的降血脂性质,但它不显示抗菌活性。 3-哌啶(8~20)、3-哌嗪(21~27)和3-亚肼基利福霉素(28~32)的结构式如下:  相似文献   

16.
研究温度、溶氧、巴比妥、磷酸盐及补料方式对利福霉素B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控制培养温度27℃,溶氧25%以上的条件下,采用流加补料工艺,利福霉素B的发酵效价较原工艺有明显提高,此工艺已在60m^3发酵罐中进行工业化生产,发酵效价比朱生产工艺提高了一倍以上。  相似文献   

17.
1957年Sensi等人发现利福霉素,1963年Prelog等人阐明其分子结构以来,至今已发展成一族中等规模的抗生素。 利福霉素族中某些成员对革蓝氏阳性菌的强烈毒杀作用,尤其是对结核杆菌的杀灭过程和特异的生理作用,引起了临床医生的关注。世界上已有几种利福霉素被广泛用于治疗疾病,并取得显著疗效。 但是,人们在使用利福霉素过程中很快发现了耐药菌株,进一步研究利福霉素衍生物时又发现随衍生物上取代基的不同,其抗菌谱和生理作用均有相应改变。提示药物、细菌和人体三者间存在相关因素,因此人们必须探求新一代的利福霉素,以解决临床上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利福霉素注射液引起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例68岁女性患者,因患肺结核给予利福霉素0.5g,1次/d静脉滴注;异烟肼0.3g,1次/d口服;乙胺丁醇0.5g,3次/d口服。治疗前血常规正常:WBC4.91×10^9/L,N0.729。治疗12d后,WBC和N分别降至2.48×10^9/L和0.557。考虑白细胞减少可能与利福霉素有关,停用利福霉素。7d后,WBC和N恢复正常(分别为4.41×10^9/L和0.622)。再次静脉滴注利福霉素0.5g,1次/d,7d后,WBC和N分别下降至2.93×10^9/L和0.487。再次停用利福霉素,改为左氧氟沙星0.2g静脉滴注,2次/d,继续口服异烟肼和乙胺丁醇,10d后血常规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9.
新利福霉素产生菌的发现:利福霉素是一组结构相似而复杂的大环抗生素,由地中海链霉菌及诺卡氏菌产生.1970年代初.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在中国桂林泥塘土壤中发现产生利福霉素的小单孢菌(S-190)为国际首创.新利福霉素的研究:中国对国产利福霉素SV及1974年上市的利福平(RFP)的临床前及临床药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利福定(R-761)是一个新的半合成药物,具有抗结核作用强及血药浓度比利福平高两倍的优点.利福喷丁(R-773)是一个长效利福霉素,其半衰期为32.8小时,分别比利福平及利福定长5倍及2倍.体外利福喷丁对结核杆菌的抗菌作用比利福平强,但比利幅定弱.小鼠体内实验表明它的抗结核作用比利福平及利福定强.品型及生物利用度的研究:从丁醇获得的利福平晶型Ⅰ和SVⅢ及丙酮制成的品型们Ⅱ常稳定,具有良好的解离度及生物利用度.而乙醇SVl结晶则非常不稳定,生物利用度低,仅为晶型Ⅰ、SVⅢ和Ⅱl/3.利福定的1、IV晶型有良好的生物利用度,但晶型Ⅱ则甚差.作用机理的研究:同位素前体参入实验发现利福霉素类的RFP、H、R-751、R-761及R-773抑制细菌RNA合成,但对DNA及蛋白质合成的影响较小.R-751对M607的RNA合成也有非常显著的抑制作用.利福霉素还有明显的后效作用,其强度:利福喷丁>利福定>利福平.经药物处理细菌的超微结  相似文献   

20.
利福霉素类衍生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回顾了利福霉素的发现及发展过程,介绍了此类药物的构效关系,并对其结构上C-3,C-4,C-11,C-25等部位的改造及目前研究较热的几种新的利福霉素类药物,如利福美坦、FCE-22250、利福拉齐,KRM-1657等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