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00例婴幼儿肠炎伴脱水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补液治疗,观察结果表明:输液开始即供给钾盐者,在接受治疗后均未出现低血钾症状,亦无1例高血钾发生;待排尿后补钾者,62%的病例出现低血钾表现。提示对于腹泻前肾功良好的患儿,早期静脉补钾,可防止低血钾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腹部大手术后低钾血症的预防和治疗,方法:50例消化道择期手术患儿随机分为甲、乙两组各25例,甲组后当日开始补钾、,乙组按传统方法后3日开始补钾,分别比较两组前、术后1、3、5日血清钾、尿排钾量以及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手术后血清钾均较术前降低,尿排钾量增加,术后当日补钾者较第3日开始补钾者低血钾状态纠正快,肠蠕动恢复早。结论:儿童腹部手术后早期补钾可预防和治疗术后低钾血症,促进肠  相似文献   

3.
<正> 低钾血症是一种常见的电解质紊乱,但由于低血钾引起心电图上出现室内传导阻滞者甚为罕见。现报告一例。 患儿男,6岁,诊断为先天性巨结肠症,术后并发肠吻合口瘘、腹内感染等,行补钾及对症治疗,但患者始终存在低血钾(术后5次测定血钾分别为3.4、3.1、3.6、3.0、2.2mmol/L)及低蛋白血症。术后  相似文献   

4.
低钾血症患者QT离散度的改变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低血钾患者QT离散度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观察90例低血钾病人,依其血钾水平分为轻中重三组,分析QT离散度与心电图其他表现及临床症状的关系以及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90例病人均出现下肢或四肢肌无力,严重者出现呼吸肌麻痹,呼吸无力,2例出现心跳呼吸停止,39例患者出现室性心律失常,26例为Ⅲ级以上室性心律失常。血钾越低,QT离散度越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比例愈大。结论:低血钾病人QT离散度改变,血钾越低,QT离散度改变越大。QT离散度增大与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及临床预后有一定关系,QT离散度改变也是低血钾病人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机制之一。尽早诊断,快速足量补钾,纠正血钾的同时能改善症状及QT离散度。  相似文献   

5.
补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补钾的目的在于纠正低钾血症或预防低钾血症的发生。现就补钾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总结如下。1补钾效果与其他疾病和治疗用药的关系某些疾病和治疗用药会严重影响补钾的效果,如高细血症影响K+由细胞外向细胞内转移,对低血钾时伴低血纳症的患者,应在低血钾症纠正后才考虑纠正低血纳症。高渗葡萄糖,胰岛素,糖皮质激素有增加钾耗或排钾的作用,低血钾症患者应慎用。2补钾时含钾药物的选择补钾时一般选用氯化钾,但对长期大量补钾或仅有失钾而没有失氯的患者,宜选用谷氨酸钾。3补钾量、补钾方式、补钾浓度和补钾速度的确定不能进食(但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预防糖尿病病人低血钾的发生和降低糖尿病病人因低血钾引发的死亡率。方法:总结20例糖尿病病人低血钾发生的原因与护理体会,采用静脉、口服、食物补钾,实验室观察、心电监护、静脉保护及心理护理等措施降低低血钾的发生。结果:20例糖尿病低血钾的病人,19例血钾恢复正常出院,1例高龄患者由于经济原因放弃治疗。结论:及时正确的补钾可明显降低糖尿病病人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低血钾患者采用高浓度补钾的体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谢佳利 《重庆医学》2001,30(4):355-355
1995~2000年我们对部分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顽固性低血钾采用微量泵静脉高浓度给钾,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18例,其中男6例,女12例,二尖瓣置换术后10例,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8例. 临床表现为术前心衰,术前心功Ⅲ级14例,心功Ⅳ级4例,均长期强心、利尿、补钾等内科治疗.术后发生低血钾,并出现频发室性早搏和短暂室速.为防治术后低血钾带来的严重后果,我们用微量输液泵静脉给高浓度(10%氯化钾)补钾.最长的连续8d,最短的2d,最多的1d补钾20g,最快的每小时补钾2g. 2 结果 18例患者通过微量泵高浓度补钾均在短期内纠正了低血钾状态,室速、室早消失,防止了严重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带来的严重后果,康复出院. 其中有1例局部发生静脉炎经处理好转.有2例中途停输液后又发生室早,用抗心律失常药后好转出院. 3 讨论 3.1 多数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由于长期心衰,使用洋地黄、利尿剂、体内钾丢失多;又由于长期肝瘀血、腹水、水肿、消化道摄入少,导致低血钾.术前虽然口服或静脉给钾,但体内钾总含量仍然较低.有报道称心衰患者体内钾总含量比正常人低34%,尽管血清钾可在正常范围内,但体内总钾仍然缺乏. 在影响心脏活动的多种因素中,低血钾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据报道由于低血钾而发生心律失常者约占15%~50%不等,如室早、室速、甚至严重的心室颤动而带来生命危险.因此,及时纠正低血钾症是手术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之一. 3.2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低血钾,要求补钾量较大,由于要限制每日补液量及输液速度,常规的补钾浓度难以达到及时纠正低钾的目的.通过微量泵施行高浓度(10%浓度)低速度的补钾,克服了以上矛盾. 3.3 高浓度补钾的注意事项 3.3.1 肾功能好,尿多,钾低时可增加浓度及速度,每小时入1~2g钾是安全的,但必须心电监测下进行. 3.3.2 必须十分清醒警惕高钾的危险,及时复查血清钾,正常后应减量或停止. 3.3.3 应采用静脉穿刺插管,中心静脉输入,严防药液外漏. 3.3.4 护士必须严密观察此通道是否堵塞,走速是否正常,防止意外发生. 3.3.5 微量输液泵静脉给钾通道严禁推注其它药液,以免瞬间高钾进入发生危险.  相似文献   

8.
胃肠手术后血钾水平的早期变化及补钾时机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骥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8):895-896
目的探讨胃肠手术围术期血钾的动态变化以及不同时间补钾对血钾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对87例胃肠手术患者以不同时机进行补钾并进行术前、术后不同时间血钾的监测。结果2组患者术后均出现血钾水平降低,立即补钾组较术后24h补钾组,血钾水平下降少,纠正更快。结论围术期是胃肠外科低血钾的重要时期。在心肺肾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术后立即足量的补钾,对于预防术后低血钾的发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超常量高浓度氯化钾溶液治疗严重低血钾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钾作为一种重要的电解质,在维持正常心肌的收缩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低钾时因细胞膜电位的稳定性受到影响而出现四肢肌力减弱、呼吸急促、腹胀、尿潴留,严重者有四肢瘫痪、呼吸肌麻痹及发生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而危及生命。我们采用超常量静脉补钾治疗低血钾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得到肯定效果。为了进一步探讨超常量高浓度补钾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我们对收治的严重低血钾症患者采取超常量高浓度补钾治疗,临床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阿-斯综合征又称急性心源性脑缺氧综合征,系由各种严重心律失常引起心输出量急剧减少所致,其中低血钾原因引起的较为常见,故静脉大剂量补钾是治疗低血钾致阿-斯综合征的重要措施,本文报告2例低血钾致阿-斯综合征发作,经大剂量快速补钾后抢救成功的病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肺心病重度低血钾时适当提高静脉补钾的量、浓度和速度的临床效果。方法:12例肺心病重度低血钾患,血液钾均低于2.5mmol/L,用10%氯化钾加入到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中,浓度为0.5—1%,补钾量视肾功能而异。结果:肺心病重度低血钾患经静脉补钾后血液钾迅速升至正常,治愈9例,2例死于严重心律失常。结论:肺心病重度低血钾患应适当提高静脉补钾的浓度、速度和每日总量。  相似文献   

12.
问:低血钾时补钾应该注意些什么? 答:为了预防低血钾症,凡禁食超过三天,有大量消化液丢失,使用利尿药及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的病人,应及时补钾,口服氯化钾每日3~6克,必要时静脉滴注。低血钾不严重时,口服氯化钾,每日给氯化钾3~6克,急重症或不能口服者用静脉滴注,为了防止高血钾的出现必须注意几点①有尿方能补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大剂量氯化钾口服治疗对重度营养不良并重度低血钾患儿的安全性。方法 对我院儿科收治的24例重度营养不良并重度低血钾患儿大剂量氧化钾口服治疗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入院后第2至第3天精神、反应明显好转,无1例出现高血钾现象。结论 大剂量氧化钾少量分次口服,能迅速有效消除重度低血钾症状,而且简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本文总结了我院外科1994年6月至1996年6月有电解质检查完整资料的腹部手术119例,术前、术后出现有低钾血症37例,现报道如下。IIB床资料!.1本组病例关119例,其中术前血钾正常109例,术前低血钾10例。男性88例,女性31例,平均58.6岁。将术前血钾正常者随机分为两组:(l)输钾组,术后当日始按常规补钾。(2)未输钾组,术后不补钾,所有病人术后3—5天复查血钾。该两组病人经统计分析,手术时间,术中、术后输血、输液及胃肠减压等均无显著差异。1.2低钾组病人中术前低血钾10例及术后出现的低血钾27例,共37例,分gjJ给予静脉补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低血钾性瘫痪的补钾治疗方法及注意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5年来收治的53例低血钾性瘫痪病例。根据低血钾的轻重程度,予以0_3%~0.6%氯化钾补钾治疗,并根据病情适当补镁治疗。结果53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治愈率100%。结论低血钾性瘫痪病例进行正确的及时的合理的补钾治疗,是治愈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1例多形红斑合并低血钾性麻痹患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征,便于提前做好预防。方法:2018年8月6日我院收治1例多形红斑合并低血钾性麻痹患者,分析其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结果:该患者出现低血钾麻痹考虑与药物的不合理应用有较高的相关性,立即停用致敏药物,并予以适量糖皮质激素、静脉补钾等对症治疗,持续治疗2周后患者痊愈出院。结论:多形红斑合并低血钾性麻痹大多具有诱发因素,积极寻找病因,对于药物引起者应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监测其血清钾的含量,预防性补钾是关键。  相似文献   

17.
47例手术患者手术前后血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传统观点认为术后3d不补钾,临床普通肛门手术患者手术后不补钾,但直肠癌患者手术后补钾,本实验通过血钾的监测验证传统观点的正确与否,通过测定普通肛门手术和直肠癌手术患者手术前后血钾的结果提示临床血钾监测的意义。方法:测定16例普通手术患者和31例直肠癌手术患者手术前后血钾的浓度。结果:普通肛门手术患者平均血钾较术前为高(P〈O.01),术前有3例低血钾,术后有1例低血钾;直肠癌手术患者平均血钾较术前为低(P〈0.01),术前有1例低血钾,术后有3例低血钾。结论:普通手术患者的补钾符合传统观点,直肠癌手术患者的补钾不符合传统观点,同时提示对直肠癌手术患者有必要进行血钾监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低血钾症临床补钾的方法及疗效观察.方法 总结63例低血钾症病人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观察.结果对低血钾症患者应用常规静脉输液补钾及口服补钾较应用深静脉微泵补钾效果差,深静脉微泵补钾快速且相对安全,不会造成钾浓度的大幅波动,尤其在高浓度补钾时,副作用少.结论对低血钾症病人用深静脉微泵补钾效果最好.但临床操作较困难.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成人Bamer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本病。结果 2例均为青年女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多饮、多尿、肌无力和抽搐;实验室检查均表现为低血钾、代谢性碱中毒,血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明显升高,而血压正常;补钾、补镁、安体舒通等治疗后症状缓解,血钾水平升高。结论 成人出现双下肢乏力,低血钾碱中毒,而血压正常时需考虑本病,本病行立-卧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测定可基本诊断,必要时行肾穿刺活检;治疗以补钾为主,辅助治疗包括补镁、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醛固酮拮抗剂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低钾性周期性麻痹并房室传导阻滞的机制及补钾治疗的效果。方法 24例经临床表现、心电图、实验室检查证实为低钾性周期性麻痹并房室传导阻滞,其中10例静脉补钾治疗,14例口服补钾治疗。动态观察四肢肌力、血清钾、心电图变化。结果24例均于补钾后48h内血清钾恢复正常,房室传导阻滞消失,肌力恢复正常。结论 低血钾导致房室传导阻滞与心肌静息膜电位的过极化状态有关,补钾是治疗的关键,口服补钾优于静脉补钾且安全、方便、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