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9 毫秒
1.
通过介绍废旧锂离子电池的组成成分及近年来废旧锂离子电池资源化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提出目前主要回收方法有溶解分离法和直接回收正极材料的新型方法等,并对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二次污染、安全性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前废旧锂离子电池的回收利用,重点是电极材料中有价金属的回收,主要是应用酸浸和溶剂萃取相联合的湿法冶金技术,其次将电化学技术用于浸出液中金属的沉积和对失效电极材料的直接修复也有相关的研究报导.根据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和未来的环境要求,今后的回收利用将朝综合处理和多元化处理技术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专利资讯     
专利名称:一种从废旧锂离子电池及废旧极片中回收锂的方法专利申请号:CN201010523257.7公开号:CN101942569A申请日:2010.10.28公开日:2011.01.12申请人:湖南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从废旧锂离子电池及废旧极片中回收锂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废旧锂离子电池或废旧极片用破碎机破碎,再置于高温炉中经热处理去除粘结剂得到粉料;(2)用氢氧化钠溶液溶解去除粉料中的铝,过滤得低铝滤泥;(3)用酸和还原剂将低铝滤泥浸出,得到浸出液;(4)用化学法除去浸出液中的铁、铜、铝等杂质;(5)用氟盐沉淀浸出液中的锂,得氟化锂粗产品;(6)将氟化锂粗产品洗涤,过滤,  相似文献   

4.
针对废旧锌锰电池中汞分散存在给回收处理废旧锌锰电池工作完全回收汞所带来的困难,利用汞和铵的性质特点,找到了从废旧锌锰电池中集中回收汞和铵的工艺条件,为废旧锌锰电池的资源化和防止二次污染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5.
赵磊  殷进  龚佳豪  李硕  刘瑞勇  高婷 《化工环保》2021,41(3):255-262
随着锂离子电池在便携式设备和电动汽车上应用的日益广泛,废锂离子电池的数量增长迅速.废锂离子电池的资源化回收是解决其环境风险问题的必然选择.本文介绍了废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湿法冶金回收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了不同分离预处理技术和湿法冶金回收技术的优缺点,指出了目前废锂离子电池湿法冶金回收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该领域未来的发...  相似文献   

6.
专利资讯     
废旧碱性锌锰电池正极材料再生方法;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钻酸锂活化工艺;一种用于废旧电池关键材料回收再生的方法;利用废旧锌锰电池制取复合微量元素肥料的方法;一种利用生物淋滤技术直接溶出废旧电池中金属离子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失效动力锂离子电池再利用和有用金属回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力锂离子电池以其贮电能力大、充放电速度快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电动汽车上,近年来失效电动汽车动力锂离子电池报废量不断增加,但未得到有效处理回收,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失效电池还有80%左右的容量可以使用,可以在场地车或者储能电站进行再利用,以达到材料和电池的最大利用率;同时电池中含有多种有用金属(如Co,Al,Ni,Li等)且相对含量较高,极具回收价值.针对失效动力锂离子电池的再利用和有用金属的各种回收方法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8.
专利资讯     
专利名称:一种利用废旧铅酸电池的活性物质制备新铅酸电池的方法;专利名称:以废铅蓄电池中的含铅化合物为原料制备铅蓄电池正极板的方法;专利名称:一种废旧锂离子电池中钴酸锂和石墨的回收方法,  相似文献   

9.
锂离子电池以其优异性能得到广泛应用,但其废弃量也在逐年增加。如果不进行有效处理,不仅给环境带来巨大压力,也会造成资源极大浪费。介绍了锂离子电池的主要构成及回收处理要点,通过国内外现状归纳分析,以及对于各种资源化方法的优劣和效率等进行比较后,研究一种有效可行的资源化方法,并对国内废锂离子电池资源化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废旧便携式电池的循环利用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便携式电池包括一次电池和二次可充式电池,含有多种有色金属成分,如Ni,Cd,Mn,Li,Co,Cu,,Ag等。我国已成为世界电池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电池的生产消耗了大量的有色金属资源,其中包括国内紧缺的镍、钴金属等。分析了不同废旧电池的成分,介绍了废旧电池处理的主要方法。通过了解发达国家或地区,如欧盟、日本、美国、加拿大,以及国内在废旧便携式电池管理方面的立法和循环利用现状,发现国内废旧便携式电池的回收管理和循环利用工作存在很大差距。其主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的收集设施,还没有建立基本的回收体系,法律监管力度不够,责任明细不清,公民回收意识薄弱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