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肺动脉右心室直接吻合纠治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肺动脉右心室直接吻合纠治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效果。方法 2001年3月至2004年6月,对17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病儿采用肺动脉右心室直接吻合方法予以纠治,其中3周岁以下者11例。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6例,完全性大动脉错位合并室间隔缺损和肺动脉狭窄4例,永存动脉干4例,法洛四联症合并冠状动脉横跨右心室流出道3例。12例一期根治,5例分期纠治。结果 手术死亡1例。5例分期手术中的3例已成功二期根治。随访1~40个月,所有病儿生长发育良好,心功能0~Ⅰ级。结论 肺动脉右心室直接吻合应用于纠治某些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可取得满意效果。对无同种带瓣管道可选用的婴幼儿病例,此术式尤为适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用同种带瓣主动脉和同种主动脉治疗 11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经验。 方法 对 11例法洛四联症合并肺动脉闭锁和动脉导管未闭 ,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合并室间隔缺损和肺动脉狭窄 ,完全型大动脉转位合并室间隔缺损和肺动脉狭窄 ,右心室双出口合并完全性房室通道 , 型永存动脉干 ,主动脉弓中断合并动脉导管未闭 ,主动脉缩窄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和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施行了手术治疗 ;其中 Rastelli手术 7例 ,全腔静脉与肺动脉连接 (TCPC) 2例 ,升主动脉至降主动脉旁路移植 2例。 结果 手术死亡 1例 ;慢性心力衰竭 1例 ,内科治疗 1年后心功能 级。随访 1个月~ 7.2年 ,无远期死亡。 结论 同种主动脉是矫正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1岁5个月,体重7.5kg。患者出生3个月后因哭闹时发现口唇紫绀1^+年,于2007年2月来我院就诊。门诊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右心室双出口,膜周型室间隔缺损(VSD),卵圆孔未闭,肺动脉及其分支增宽,肺动脉高压,二尖瓣骑跨,永存左上腔静脉。临床以先天性心脏病.右心室双出口(SDD),VSD(膜周型),卵圆孔未闭,永存左上腔静脉;  相似文献   

4.
自体肺动脉连接右心室纠治婴儿永存动脉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估自体肺动脉连接右心室方法纠治婴儿永存动脉干的疗效。方法  2 0 0 1年 11月至 2 0 0 2年 7月 ,5例病婴采用自体肺动脉连接右心室方法纠治永存动脉干。 5例病婴为 2~ 9月龄 ,体重 3 5~ 8 0kg ,平均 (5 5± 1 6 )kg。永存动脉干I型 3例 ,II型 2例。结果 手术无死亡。术后随访 10~18个月 ,超声心动图显示室间隔缺损修补后无残余分流 ,肺动脉至右室流出道无残余梗阻 ,除 1例共同瓣轻度反流 ,余 4例均无明显反流。结论 自体肺动脉直接连接至右心室切口 ,完全由自体组织连接 ,使其能生长 ,不引起远期梗阻或狭窄 ,避免了再次手术的痛苦和危险 ,是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但手术时间尚短 ,仍需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0.1mm厚的Gore-Tex片作肺动脉单瓣重建右心室流出道(RVOT)的早中期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6月至2006年7月,对48例合并肺动脉狭窄或闭锁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施行矫治手术,术中采用0.1mm厚的Gore-Tex片作肺动脉单瓣的Dacron血管片重建RVOT,其中包括法洛四联症合并肺动脉狭窄33例、型肺动脉闭锁8例、肺动脉瓣缺如3例,右心室双出口合并肺动脉狭窄2例,永存动脉干1例,完全型大动脉错位、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1例。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血氧饱和度达1.00,右心室/左心室收缩压比值0.22~0.65,右心室与左、右肺动脉压差<10mm Hg。所有患者(100%)均随访3~48个月,无死亡和并发症。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无肺动脉狭窄,肺动脉瓣轻度反流13例,中度反流5例,Gore-Tex膜具有活动功能40例。结论采用0.1mm厚的Gore-Tex片作单瓣重建RVOT,其早中期临床结果显示有较满意的血流动力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心内直视术后患儿的监护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由于血液动力学的改变 ,易引起心律失常、低心排综合征等并发症 ,术后监护非常关键。我院于 1 998年 3月至 2 0 0 0年 1 2月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63例 ,监护要点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63例中 ,男 30例、女 33例。年龄 3~ 1 5岁 ,平均 6.9岁。体重 1 2~ 62 kg,平均 1 9.8kg。其中室间隔缺损 43例 ,房间隔缺损 4例 ,室间隔缺损合并房间隔缺损 8例 ,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 3例 ,右室双腔心 2例 ,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 1例 ,法洛三联症 1例 ,法洛四联症 1例。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 ,术后入 ICU监护。 6…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总结29例新生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29例患先天性心脏病的新生儿,年龄3~28d,其中室间隔缺损3例,完全性大动脉错位10例,肺动脉闭锁1例,三尖瓣闭锁3例,单心室1例,法洛四联症6例,完全性房室管畸形4例,永存动脉干1例,所有患者合并房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29例患者均在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下行一期矫治术。结果术后死亡4例(13.8%),其中1例完全性大动脉错位和1例肺动脉闭锁患者死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2例死于灌注肺、低氧血症,其余25例患者均治愈出院。随访19例,随访时间1~31个月,体重及各项发育指标与正常同龄儿基本相同。结论新生儿心脏手术麻醉、体外循环应平稳,手术操作要精细,手术成功的关键是畸形矫正满意及良好的心肌保护和肺保护。  相似文献   

8.
目的:报告一组经右腋下切口进行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矫治时合并畸形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332例室间隔缺损中94例合并其它畸形的矫治的临床资料,其中动脉导管未闭18例,永存左上腔静脉9例,右室流出道狭窄12例,肺动脉瓣狭窄4例,二尖瓣关闭不全32例,三尖瓣关闭不全18例,主动脉瓣狭窄1例,所有畸形均一期矫治。结果:CPB时间51.4±23.5(15~120)min,心肌阻断时间28.6±14.7(9~96)min,术后胸液110.5±94.5(25~360)ml,平均住院10±3(6~35)天。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症6例,其中一过性精神障碍1例,右肺膨胀不全1例,右隔神经麻痹2例,一过性房室传导阻滞2例,经治疗所有患儿均康复出院,手术效果满意。结论:右腋下切口剖胸入路可安全有效地行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及其合并畸形的矫治。  相似文献   

9.
右外侧小切口剖胸在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0  
目的 总结经右外侧小切口剖胸在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应用的体会。 方法  1994年 10月~ 2 0 0 3年 3月 ,共完成经右外侧体外循环下先天性心脏畸形矫治术 12 5 8例。心内畸形包括房间隔缺损 2 93例、室间隔缺损 6 0 4例、室间隔缺损合并房间隔缺损 98例、法乐氏四联症 177例、部分心内膜垫缺损 2 9例及其它畸形 5 7例。合并畸形包括 :动脉导管未闭 ,永存左上腔静脉 ,二尖瓣关闭不全 ,肺静脉畸形引流 ,右室流出道狭窄等。 结果 本组手术死亡 9例 (0 7% ) ,其中 5例因术后低心输出量综合征 ,2例因严重肺感染 ,1例因灌注肺 ,1例因肺高压危象。术后并发症 36例 (2 9% )。体外循环时间 (6 0 3±32 1)分 (15分~ 35 9分 ) ,心肌阻断时间 (37 7± 2 4 6 )分 (3分~ 2 0 5分 )。术后机械通气 (19 7± 34 4 )小时 (1 5小时~ 4 0 1小时 ) ,住院时间 (8 0± 12 1)天 (5天~ 30 0天 )。 结论 右外侧小切口具有损伤小、瘢痕隐蔽、不破坏胸廓连续性、防止术后鸡胸等优点 ,符合微创外科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心电图对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诊断价值。方法我院100例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男性60例,女性40例,室间隔缺损(VSD)40例,动脉导管未闭(PDA)35例,房间隔缺损(ASD)25例。肺动脉压力和分流均经心导管证实。分析心电图改变与肺动脉高压的关系。结果PDA和VSD患者合并肺动脉高压时,心电图改变为右心室肥大和双心室肥大,与未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SD患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心电图改变和肺动脉压力正常的心电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电图对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和室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的诊断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瓣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 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收治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瓣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6例,男1例,女5例;年龄8~41(24.8±11.8)岁。动脉导管未闭(PDA)4例,PDA合并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1例,室间隔缺损(VSD)合并三尖瓣反流1例。3例行PDA结扎+肺动脉内赘生物清除术,1例行PDA结扎+肺动脉瓣赘生物切除术,1例行PDA结扎+肺动脉瓣赘生物切除术+主动脉瓣置换术(AVR,置换19 mm CarboMetics环上机械主动脉瓣),1例肺动脉瓣膜破坏严重,行VSD修补+右心室流出道赘生物清除+右心室流出道拓宽+三尖瓣成形术+肺动脉生物瓣置换术(置换27 mm HancockⅡ型生物瓣)。结果 6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无围术期死亡和心内膜炎复发。所有患者复查超声心动图提示,未见赘生物、残余漏、瓣周漏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3年中,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均无明显不适。术后心功能恢复至Ⅰ级5例,Ⅱ级1例。结论对于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瓣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正确把握手术时机,积极行外科手术治疗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198 9年1月至2 0 0 2年12月,我们共为2 0例合并先天性或后天性心脏病病人施行心脏病变根治及预激综合征旁路切断术,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2 0例中男、女各10例;年龄6~5 3岁,平均2 4 6岁;体重19 0~6 4 5kg,平均4 6 91kg。均有心动过速发作病史。合并畸形包括三尖瓣下移畸形10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双腔右心室、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各2例,房间隔缺损、部分性房室管缺损、右心室双出口、左房粘液瘤、主动脉窦瘤、动脉导管未闭各1例。术前均经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心电生理检查和X线胸片明确诊断。18例心电图示显性预激,2例心电图证实…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介入封堵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自2004-11~2008-05,采用国产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186例,其中动脉导管未闭86例,室间隔缺损60例,房间隔缺损40例,年龄3~32岁。封堵前常规做心电图、胸片、心脏彩超,主要用心脏彩超确定封堵病例,在封堵时再做主动脉造影、左室造影,确定动脉导管及室间隔缺损的形状及大小。动脉导管所选的封堵器直径大于实际测量3~6mm,室间隔缺损所选的封堵器直径大于实际测量1~2mm,房间隔缺损所选的封堵器直径大于实际测量4~6mm。术中在透视监测下建立股动脉及股静脉轨道,在左心室释放封堵器前伞,在右心室释放封堵器右伞封堵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的病人不建立轨道,将长导丝从肺动脉放到胸降主动,在主动脉侧释放前伞,在肺动脉侧释放后伞,封堵动脉导管。房间隔缺损封堵时一般将导丝放在右上肺或者左上肺静脉再进入输送鞘管,在左房侧释放前伞,在右房侧释放后伞封堵房间隔缺损。术后常规服用阿司匹林(3mg/kg),疗程半年。术后3、6、12个月随诊复查心脏彩超、心电图、胸透。结果其中有2例室间隔缺损病例,因缺损较大封堵不成功改作手术治疗,其余全部封堵成功。术后6个月显示肺血明显减少,心胸比例由0.60±0.2减少至0.45±0.15(P0.05)。术后6个月心脏彩超提示左室舒张末径由术前(56.4±6.5)mm缩小为术后(40.5±3.0)mm(P0.01),术后6个月肺动脉压由术前(90±23)mmHg降低至(20±15)mmHg(P0.01)。结论用国产封堵器介入封堵治疗先天心脏病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适应证选择合适成功率高,但远期效果需进一步随诊。  相似文献   

14.
主动脉弓中断(interrupted aortic arch,IAA)是临床上较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常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98%)、室间隔缺损(VSD,97%)、部分合并房间隔缺损(ASD)等畸形,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4%,在出生婴儿中发病率为3/100 0000,本病自然生存率低.90%在1岁内死亡,75%在出生后1月内死亡[1].  相似文献   

15.
双腔右心室(DCRV)是临床上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常合并其它心血管畸形.我院于2003年6月至2011年5月共收治DCRV35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其临床经验.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共35例DCRV,男21例,女14例;年龄3~21(12.3±6.1)岁.劳累后出现呼吸困难10例,活动后口唇紫绀、伴蹲踞2例,有胸闷、气促12例,其余11例无明显临床症状.查体:于胸骨左缘第2~4肋间闻及3/6~4/6级粗糙的收缩期杂音,均伴收缩期震颤,肺动脉瓣第2心音正常或减弱27例,轻度亢进8例.心功能分级(NYHA)I级22例、Ⅱ级12例、Ⅲ级1例.心电图示:右心室肥大18例、双心室肥大3例、左心室肥大8例,大致正常6例.心胸比率0.48~0.60.单纯DCRV3例,合并其它心血管畸形32例,其中合并室间隔缺损(VSD)29例,肺动脉狭窄1例,房间隔缺损2例.DCRV分型:肌隔型11例,肌束型24例.术前误诊为法洛四联症1例(术中探查是大VSD位于高压腔的DCRV)、肌隔型DCRV误诊为VSD1例,术前诊断为VSD漏诊DCRV 15例,误诊为肺动脉瓣狭窄3例.  相似文献   

16.
手术治疗I型永存动脉干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 8年和 2 0 0 1年 ,我们手术治疗了 2例I型永存动脉干病儿 ,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例 1 男 ,9岁 ,体重 2 0kg。生后 4个月发现心脏杂音 ,发育迟缓。查体 :血压 12 0 45mmHg(1mmHg =0 133kPa) ,股动脉枪击音、甲床毛细血管搏动征阳性 ,胸骨左缘第 3~ 5肋间闻及 2 VI级收缩期杂音和舒张期泼水样杂音。X线胸片示双肺血增多 ,左、右心室大。超声心动图示室间隔缺损 (室缺 )直径 2 5cm ,动脉干骑跨在室缺上 ,右跨约 40 %。动脉干内径 3 8cm ,升主动脉内径 3 5cm。动脉干瓣 4个瓣叶 ,有舒张期反流。动脉干可见分…  相似文献   

17.
感染性心内膜炎外科治疗19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9年5月至2006年4月我们手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IE)19例.现报道如下. 资料和方法本组19例中男16例,女3例;年龄4~50岁。先天性心脏病12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2例,室间隔缺损(VSD)并动脉导管未闭(PDA)修补术后1例、右心室起搏导线折断1例,无原发心脏病3例。  相似文献   

18.
CT血管成像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内脏异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CTA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内脏异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接受CTA检查并经3D后处理的20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内脏异位的患者,观察其心内及心外异常结构。结果20例患者中,左心房异构3例(3/20,15.00%),左肺两叶、右肺三叶2例,双肺两叶1例;单心室2例,房间隔缺损2例,室间隔缺损1例;大动脉异位2例,肺动脉狭窄2例,肺动脉闭锁1例;永存左上腔静脉1例;下腔静脉肝段缺如1例。右心房异构17例(17/20,85.00%),均为双肺三叶;单心室9例,右心室双出口2例,心内膜垫缺损6例,房间隔缺损10例,卵圆孔未闭1例,室间隔缺损8例;大动脉异位14例,肺动脉狭窄16例,肺动脉闭锁1例;肺静脉异位引流6例;永存左上腔7例;下腔静脉肝段缺如2例。结论 CTA可很好地显示心脏、大血管及胸腹腔内的结构,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内脏异位的临床诊断和手术方案的制定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杂交(hybrid)手术在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治疗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结合介入器械和实时影像学的术中"杂交"(hybrid)手术对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价值.方法2005年3月~10月,我院行hybrid手术治疗7例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球囊扩张组3例均为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PAIVS)的新生儿.缺损封堵组4例,其中1例右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合并房间隔缺损,1例右侧肺静脉异位引流合并房间隔缺损(ASD),2例多发室间隔缺损(VSD).正中进胸,在超声引导下经右室流出道置入球囊扩张管扩张肺动脉瓣或经右心房植入封堵器.多发室间隔缺损于体外循环下经三尖瓣植入封堵器.合并的其他心脏病变同期常规外科矫正.术后心脏超声随访.结果7例均顺利出院,无一例手术死亡.3例PAIVS术后中位住院时间10 d,余4例均在术后7 d出院.随访1~6个月,7例生长发育良好,人工体肺分流管通畅,未发现中度以上的肺动脉瓣再狭窄,ASD和多发VSD术后均未发现明显残余分流及封堵器移位,均无影响瓣膜功能等并发症发生.结论hybrid手术可以不采用体外循环,减少手术创伤,对于提高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的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诊断先天性三尖瓣畸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先天性三尖瓣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三尖瓣畸形患者的临床、常规及三维超声心动图诊断资料。结果 34例患者中,Ebstein畸形25例,三尖瓣闭锁4例,三尖瓣发育不良3例,三尖瓣瓣叶数目异常(二叶式畸形及瓣叶大部分缺如)2例;其中合并房间隔缺损15例(15/34,44.12%),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各4例(4/34,11.76%),肺动脉瓣闭锁、二尖瓣前叶脱垂、单心室各3例(3/34,8.82%),卵圆孔未闭、右心室发育不良各2例(2/34,5.88%),左心室心尖部心肌致密化不全、纠正型大动脉转位、右心室双出口、共同动脉干Ⅲ型各1例(1/34,2.94%)。除2例三尖瓣闭锁患儿出生后1年内于术前死亡外,余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证实超声诊断。结论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结合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对无创、准确诊断先天性三尖瓣畸形及其合并心内畸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