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白果内酯对高血糖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50%的葡萄糖溶液腹腔注射(6 ml/kg)建立急性高血糖模型.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方法将40只大鼠分为高血糖假手术组(假手术组),高血糖+缺血再灌注损伤组(模型组),高血糖+缺血再灌注损伤+白果内酯组(白果内酯组),白果内酯分三个剂量组(2.5,5,10 mg/kg),每组各8只.白果内酯组于术前3 d连续给予白果内酯腹腔注射,术前1 h再给予腹腔注射1次.脑缺血2 h,再灌注24 h后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及脑含水量测定,同时测定脑组织中水通道蛋白-4(AQP4)mRNA的表达,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计算脑组织中丙二醛(MDA)的含量及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和5-羟色胺(5-HT)的表达.结果 白果内酯(5,10 mg/kg)组大鼠与模型组相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脑梗死体积缩小,脑含水量降低,缺血侧脑组织中AQP4 mRNA的表达下调,SOD活力提高,MDA含量减低,NE、DA及5-HT的含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果内酯对高血糖条件下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侧支循环形成及 HIFVEGF-Notch 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 60 只 SD 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银杏内酯注射液组、氯吡 格雷组、银杏内酯注射液 + 氯吡格雷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以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脑缺血再 灌注大鼠模型,分组处理后,以 Longa 分级法对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以三苯基氯化四氮唑 (TTC)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脑梗死面积,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微血管密度(CD31 阳性 细胞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qRT-PCR)及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脑组织中 HIF-VEGF-Notch 通路相关蛋 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面积、脑组织 CD31 阳性 细胞表达、HIF-1α、VEGF、Notch1 mRNA 及蛋白表达均升高(P< 0.05)。与模型组比较,银杏内酯注射 液组、氯吡格雷组、银杏内酯注射液 + 氯吡格雷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面积均降低(P< 0.05), 脑组织 CD31 阳性细胞表达、HIF-1α、VEGF、Notch1 mRNA 及蛋白表达均升高(P< 0.05);与银杏内酯注 射液组及氯吡格雷组分别比较,银杏内酯注射液 + 氯吡格雷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面积均降 低(P< 0.05),脑组织 CD31 阳性细胞表达、HIF-1α、VEGF、Notch1 mRNA 及蛋白表达均升高(P< 0.05)。 结论 银杏内酯注射液及氯吡格雷均可促进大鼠局灶性脑缺血侧支循环形成及 HIF-VEGF-Notch 通路 表达,两者合用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察缺血预适应后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侧海马CA1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存活素表达的变化,探讨缺血预适应的脑保护机制。方法 SD大鼠1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脑缺血组(MCAO组)和脑缺血预适应组(BIP组),后两组按缺血后再灌注时间不同分为再灌注2 h、6 h、12 h、24 h、48 h及72 h 6个亚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2 h)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法与Western blot法观察脑缺血后再灌注各时间点海马CA1区VEGF、存活素的表达变化。结果与MCAO组比较,BIP组各时间点VEGF、存活素的阳性细胞数及蛋白量表达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各相邻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缺血预适应可能通过上调VEGF、存活素的表达,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研究亚低温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亚低温脑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雄性SD大鼠39只分为假手术组、常温缺血组和缺血期亚低温组.制作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缺血2h再灌注48h,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形态学改变;采用TTC染色法观察梗死体积;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MMP-9表达.结果 亚低温减轻脑缺血组织病理学损伤,明显缩小脑梗死体积(P<0.05).常温下缺血侧脑组织可见大量TUNEL阳性细胞和MMP-9免疫阳性细胞,主要位于皮质缺血半暗带区.亚低温减少脑缺血后TUNEL阳性细胞数目(P<0.05),明显下调MMP-9蛋白表达(P<0.05).结论 亚低温可能通过下调脑缺血再灌注后MMP-9表达,抑制细胞凋亡,从而发挥确实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半暗带区锌离子的变化,探讨锌离子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将2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2)和大脑中动脉梗死(MCAO)组(n=16),以线栓法制作大鼠MCAO模型。分别于再灌注0h、3h、12h和24h时处死大鼠,取脑组织行TTC染色检测梗死体积,并制作脑组织冷冻切片,采用Newport Green(NG)染色法计数半暗带区NG阳性细胞数目并检测其平均荧光强度,分析NG阳性细胞数目与脑梗死体积的相关性。结果 (1)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无梗死灶,也未见NG染色阳性细胞。MCAO组大鼠随再灌注时间延长脑梗死体积增大(均P<0.01),脑缺血半暗带区域NG阳性染色细胞数目随再灌注时间延长递增(均P<0.01)。各时间点间NG染色阳性细胞平均荧光强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2)MCAO组大鼠脑切片NG阳性细胞数目与脑梗死体积比率呈正相关(r=0.88,P<0.01)。结论锌离子可能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腺苷预处理后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区脑组织的病理结构、脑梗死面积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探讨腺苷预处理诱导脑缺血耐受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F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腺苷预处理组(AP组),再按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把各组随机分成4个亚组(每亚组5只大鼠)。通过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并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VEGF的表达。结果 (1)TTC染色正常脑组织呈鲜红色,梗死区脑组织呈苍白色,并且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可见梗死区扩大,腺苷预处理组的脑梗死体积小于缺血再灌注组。(2)F组可见少量VEGF阳性表达,IR组和AP组在脑缺血再灌注后2 h开始出现VEGF阳性表达的细胞数量增多,24 h达到高峰,72 h下降,AP组在6 h、24 h VEGF阳性表达比IR组增强(P均<0.05),在72 h时AP组VEGF阳性表达较IR组减少(P<0.05)。结论腺苷预处理能够进一步增强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VEGF的表达;VEGF的表达增加可能是腺苷预处理诱导脑缺血耐受和产生神经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电针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后锰超氧化物歧化酶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C57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电针预处理组(EA)、大脑中动脉栓塞组(MCAO)、电针加大脑中动脉栓塞组(EA+MCAO),采用MCAO法诱导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再灌2 h应用Western blot以及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SOD2表达,再灌24 h评估神经行为学、测量脑梗死容积和神经细胞凋亡。结果脑缺血再灌注2 h,SOD2表达显著降低,而电针预处理可上调SOD2的表达,增加SOD2在神经元的免疫荧光强度。同时电针预处理可改善缺血再灌注后的神经功能障碍,减轻脑梗死容积率,减少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生物素脱氧尿嘧啶核苷酸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阳性细胞数目。结论电针预处理可上调脑缺血再灌注后SOD2表达,可能参与其诱导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Notch信号通过在肢体远程预处理脑缺血中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将大脑中动脉阻闭120分钟(MCAO)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将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MCAO组和肢体远端缺血预处理(RIPC)组+MCAO组(n=12),分别观察各组大鼠脑梗死灶的大小和神经功能学评分,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再灌注2 h、24 h、72 h大鼠脑组织纹状体区Notch信号通路胞内活化片段NICD(Notch intracellular domain)表达的变化。结果 RIPC组脑梗死容积小于MCA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神经功能学评分也明显优于MCAO组(P<0.05)。各时相点RIPC组Notch表达明显少于MCAO组(P<0.05)。结论肢体远程预处理所诱导的脑缺血耐受的机制可能与Notch信号表达的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孕酮对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大鼠脑组织TASK3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孕酮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脑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孕酮+I/R组,后3组按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随机分为0 h、6 h、12 h、24 h、48 h、72 h、96 h和120 h 8个亚组。线栓法建立大鼠右侧MCAO模型,缺血2 h再灌注24 h进行脑损伤评估,检测各组大鼠死亡率、神经功能缺陷评分以及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缺血2 h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TASK3蛋白的表达。结果孕酮+I/R组大鼠死亡率(18.18%)明显低于I/R组(40.66%),该组动物脑梗死体积(21.85%±3.53%)也显著低于I/R组(37.21%±3.50%)(P<0.01),且该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2.00±0.74)显著低于I/R组(2.67±0.49)(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假手术组各时间点脑组织TASK3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变化,而I/R组各时间点脑组织TASK3蛋白的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与I/R组相比,孕酮+I/R组各时间点脑组织TASK3蛋白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孕酮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大鼠具有脑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TASK3通道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侧海马CA1区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存活素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1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n=10)、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组(MCAO组,n=60)、缺血预处理组(BIP组,n=60),MCAO组和BIP组又分别分为再灌注2 h、6 h、12h、24 h、48 h、72 h 6个亚组,每亚组10只大鼠。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BIP组在缺血前24h给予10 min的预缺血。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HIF-1α、存活素的阳性细胞数。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HIF-1α、存活素的蛋白相对含量。结果与SO组比较,MCAO组和BIP组各时间点亚组大鼠缺血侧海马CA1区HIF-1α及存活素的阳性细胞数及蛋白相对含量均明显升高(均P0.05)。与MCAO组比较,BIP组各时间点亚组大鼠缺血侧海马CA1区HIF-1α及存活素的阳性细胞数及蛋白相对含量均明显升高(均P0.05)。在MCAO组和BIP组中,大鼠缺血侧海马CA1区HIF-1α及存活素的阳性细胞数及蛋白相对含量均在再灌注24 h时达到最高峰(均P0.05)。结论缺血预处理能够诱导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侧海马CA1区HIF-1α、存活素表达上调,这或许与脑缺血耐受的产生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