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双模主动复合寻的制导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光电干扰、光电侦察技术的发展,现代战争中导弹作战环境变得十分复杂和恶劣。单一寻的模式的导引头难以完成对目标的全面探测和跟踪,必须采用双模或多模复合导引头。文中主要围绕双波段主动雷达导引头展开研究,旨在为远程反舰导弹提供一可行的高性能导引头方案,并进行必要的论证和相应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雷达/红外成像双模导引头探测目标工作机理的研究,根据贝叶斯假设检验,分别建立了分布式检测(并行结构)最优融合规则、“与”规则和“或”规则条件下的目标检测概率模型,经过仿真验算,验证了三种规则下信噪比与检测概率之间的关系,并以全系统运行风险为指标,对三种规则条件下的全系统风险作了比较,研究结果对提升双模导引头探测能力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采用多模复合导引头提高反舰导弹突防能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现有反舰导弹制导体制的特点,提出了反舰导弹如采用被动微波/红外成像双模复合导引头,将是提高其突防能力的有力举措,同时提出了研制主被动/红外成像三模复合导引头的建议,并给出了三模导引头结构布局示意图。  相似文献   

4.
德国Diehl BGT防御(DBD)公司正在研制一种用于扩展防空(EAD)和弹道导弹防御(BMD)的小型双模导引头,这种导引头具有自主制导、目标探测和分类/识别等功能.这种双模传感器是由红外(IR)和激光雷达(LADAR)两种高速成像传感器组成的。文章介绍这种双模传感器方案以及目前研制情况,详细描述了关键部件,如小型激光源、用于图像平面取样的光纤阵列以及按波长选择的红外光速分离器.采用一个可以验证系统性能的导引头实验 装置,可完成单光点和3D-LADAR测试.  相似文献   

5.
微波/红外复合双模天线罩电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敏 《制导与引信》2004,25(4):43-47
半主动雷达寻的/红外寻的双模复合导引头,是精确制导复合技术中一种典型的复合导引头。它既可以达到半主动雷达寻的作用距离,同时在末端又能应用红外寻的对目标进行探测跟踪,较大地提高了寻的制导导弹的抗干扰和末端格斗能力。针对双模天线罩的电性能问题进行研究,从而改善和提高双模天线罩的电气性能,确保导弹武器系统的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6.
为适应90年代战争的需要,各国相继开发了防区外目标识别系统。本文主要论述了毫米波雷达和红外传感器开发和应用情况。对目标识别过程、末制导、LOBL和LOAL进行了较详尽的论述。对毫米波的前景也进行了展望。并对导引头频率的选择及导引头的费效比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本文最后强调指出,将毫米波传感器和红外传感器相结合的双模导引头也许是唯一能获得自动目标识别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新颖的宽带被动微波闭合的反辐射导引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叙述了反辐射导引头的发展概况,讨论了现代反舰导弹和反反舰导弹的发展概况。提出了新一代反舰导引头设计方案的最优选择,首次提出的反舰导弹采用宽带被动微波和被动红外成象双模复合导引头的方案设想。并介绍了其工作原理,给出了方框图和主要关键技术指标,可提供新一代反舰导弹的选型作参考。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反舰导弹利用获取的目标特征信息进行目标识别和选择技术的发展历程.指出了可获得目标两维或多维信息的双模或多模复合制导多传感器融合目标识别技术是当前反舰导弹目标选择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特别是在面临舰艇编队作战的情况下,利用编队形状的预定目标选择技术是解决现阶段反舰导弹面临目标选择难题的一种有效途径,且对编队信息以及目标的多普勒、RCS等特征信息的进一步融合利用还有待更深入的研究,以有效提高反舰导弹的预定目标选择能力.  相似文献   

9.
到2000年,随着超音速反舰导弹的生产和服役,反舰导弹将变得数量更多,更加致命。新导弹采用超视距目标探测系统(可能装于系留在舰上的无人机上),可与很远距离上的对手交战,并且精度很高。配备了大威力战斗部、双模导引头、全球定位系统接收机和具有  相似文献   

10.
预测了双模传感器(MMW雷达和红外成像传感器)和单模传感器(MMW雷达或红外成像传感器)在空地方案中的目标截获概率和假目标截获概率。传感器探测目标并正确地完成一次目标/假目标识别操作的概率即为目标截获概率。预测结果表明,单模传感器的性能完全依赖于其信号识别处理器的信号处理能力,而双模传感器的性能相对来说却不受其信号识别处理器信号处理能力的限制。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红外成像型反舰导弹的目标区域范围和目标探测识别原理,研究了影响红外目标探测和识别的作战环境因素,提出了提高红外成像型反舰导弹目标探测与识别能力的建议及措施.  相似文献   

12.
导引头共形相控阵天线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双模导引头研制中的瓶颈技术,即复合传感器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共形相控阵天线在双模导引头应用中的优势,介绍了共形相控阵天线的发展与研究现状,探讨了开发共形相控阵天线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和可能的技术途径。最后,对导引头共形相控阵天线的发展前景作出了预测。  相似文献   

13.
由于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以及越来越严格的工程应用需求.传统的概率表示法已经不再能理想的表征某些特定传感器的检测率和虚警率。文中利用模糊集合来描述上述两量.提出了一种多传感器目标检测的模糊信息融合算法.并给出了一个双模复合导引头目标检测的具体算例,仿真结果表明算法合理。  相似文献   

14.
针对未来战场复杂电磁环境下实现对海上目标远程精确打击和高效毁伤的需求,分析了发展智能反舰导弹的必要性及国外发展现状。分析了智能反舰导弹应具备信息感知、智能毁伤、战场自适应、自主突防、主动电子对抗、多弹协同作战、实时通信等先进能力。同时研究了发展智能反舰导弹需要的智能导引头、智能杀伤、智能决策、智能突防、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微机电、数据链和弹群攻击智能协同等主要关键技术,旨在为智能反舰导弹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针对大气波导因素对反舰导弹及目标双方的影响,通过模拟计算与仿真的方法,研究了大气波导条件下反舰导弹作战的效能。通过研究,得出大气波导条件下反舰导弹的捕捉能力和抗干扰能力都有所增强,同时大气波导会使防御方的雷达系统对反舰导弹的探测能力和探测精度下降,从而使反舰导弹的作战效能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6.
毫米波雷达/红外传感器瑞典国防研究院(FOA)的科研人员正在开发一种毫米波雷达/红外双模导引头和下一代“灵巧红外”传感器,他们打算采用芯片制作技术生产这种传感器。这种双模导引头是把红外导引头和毫米波雷达导引头组装在弹径为30cm的空地导弹上,其优点是...  相似文献   

17.
目标特性对反舰导弹捕捉概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了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对目标探测能力的基础上,研究了导弹对目标捕捉概率的计算模型,通过实例,阐述了目标雷达散射特性和目标机动特性对反舰导弹捕捉概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复合制导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张纯学 《飞航导弹》2004,(9):50-53,59
复合导引头技术是实现精确制导的一种新的技术途径 ,它比单一体制的导引头具有更高的精度和抗干扰能力。近年来 ,随着双模复合导引头技术的发展 ,多模复合导引头也已经在地空导弹、地地导弹、反舰导弹和空地与反辐射导弹上得到广泛应用。叙述了近年来国外飞航导弹、空地导弹和反辐射导弹复合制导技术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9.
高分辨电视图像导引头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对反坦克导弹所需的高分辨电视图像导引头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对高分辨图像传感器的作用距离进行了估算,制定了高分辨图像数字图像的传输协议,建立了导引头控制回路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数字仿真分析.试验结果证明,高分辨电视图像导引头对改善小型目标的探测能力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徐安德 《飞航导弹》1991,(11):16-22
从理论上说明影响反舰导弹作战效能的两大因素:战斗部的质量和制导精度。根据现有反舰导弹型号的技术数据推断出:制导精度对反舰导弹杀伤概率的影响要大于战斗部质量的影响。利用半穿甲高能战斗部,采用复合导引头、超视距探测技术、GPS系统、红外成像技术,选择目标战舰水线上部位作为攻击点,就可以大大提高反舰导弹的作战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