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联合国政府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06年版碳排放指南中的计算公式和碳排放系数缺省值,计算了合肥市2006~2011年能源消费和碳排放情况。结果表明:2006年以来,碳排放量逐年增加,由2006年的744.22万t增长到2011年的1544.39万t,年均增长率为15.72%。碳排放强度不断下降,由2006年的0.66t/(104万元)降到2011年的0.42 t/(104万元),降幅达57.14%,年均下降率为9.46%。能源消费结构的结果表明合肥市天然气使用比例明显偏低,需要进一步提高天然气等低碳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使用比例。  相似文献   

2.
《氯碱工业》2023,(1):46-47
<正>2022年12月,山东省政府印发《山东省碳达峰实施方案》。根据《方案》,山东省将实施碳达峰“十大工程”,确保2030年实现碳达峰。《方案》分“十四五”和“十五五”两个阶段,明确了山东省碳达峰的主要目标:“十四五”期间,全省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取得明显进展,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初步形成。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至13%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分别比2020年下降14.5%、20.5%,  相似文献   

3.
韩红梅 《煤化工》2020,48(1):1-4,14
分析了我国煤化工主要生产路线的碳流向和碳利用情况,计算了煤化工生产过程的碳排放。通过分析计算可知,原煤中碳的1/5~1/3进入产品;按转化单位煤炭计,煤化工碳排放强度2.1 t/tce^2.5 t/tce,比燃煤发电低19%~32%;按生产单位热值能源产品计,煤制油气路线碳排放强度比燃煤发电有所降低;煤制燃料和肥料在使用时将碳释放,不再具有留碳功能;煤制化学品的碳可以多次利用,具有更强的留碳能力。以煤制化学品计,2018年我国煤化工行业节碳能力约1.15亿t,实际节碳量约9700万t。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山东省发布《山东省煤炭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30年)》。规划提出,严控省内新增产能、压减现有产能,实现煤炭产量逐年下降,到2020年省内煤炭产量控制在1亿吨以内,2030年煤炭产量控制在6000万吨左右。  相似文献   

5.
吕茹 《山西化工》2022,(3):304-306
长期以来,煤炭对山西发展推动做出不可忽视的贡献,本文以山西省为例,利用LEAP模型构建四种不同情景,从基准年2018年至2060年为研究目标通过计算得到了不同方案下各时期的能源需求量以及碳排放量。计算结果表明,山西省要想在2030年前后碳达峰,必须加快提高能源效率,优化产业和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是发展能源转型的战略,也是保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腐植酸》2021,(3)
正2021年是国家"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我国各行各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当前,全球疫情反复,粮食安全和粮食危机已成为国际广泛关注的热点之一,而碳达峰、碳中和又成为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表示,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已经形成高度共识,而我国能源体系高度依赖煤炭等化石能源,生产和生活体系向绿色低碳转型的压力都很大,实现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任务极其艰巨。腐植酸作为土壤的"储碳器"、化肥的"增效剂",  相似文献   

7.
结合当前成熟的工艺技术,对千万吨级煤炭分质利用制芳烃的产品路线进行了初步规划,分析了该生产路线的碳流向和碳利用情况。通过分析计算可知,煤炭分质利用制芳烃过程中,原煤中有超过1/3的碳元素进入了产品,碳利用率接近36%,相较于主要现代煤化工生产过程,具有更高的碳利用率;碳排放强度为1.8 t CO2/tce,单位产品CO2排放量为3.7 t CO2/t。煤炭分质利用制芳烃过程流失碳基本上全部是以高浓度CO2气和工业烟气形式排放,而其中1/3以上的碳排放是由于氢气需求而产生,绿色能源及绿氢的推广应用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煤炭分质利用制芳烃生产过程的碳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8.
美国是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近年来其温室气体排放整体呈下降态势,2019年为65.58亿吨,约占全球的12.5%,其中CO2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贡献者。本文指出:美国炼化行业的发展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2019年炼油厂数量虽缩减至135座,但仍具备9.40亿吨炼油能力和3628.6万吨乙烯生产能力,二者产量分别为8.50亿吨和3227.1万吨;受装置规模和能耗等因素影响,2019年美国炼化行业碳排放总量达2.96亿吨,约占全美温室气体排放的4.5%,其碳排放量近30年内并未随着炼化产能规模的扩张而持续增加;主要源于美国炼厂采取了强化节能提效、调整炼厂能源结构、扩大生物燃料生产规模并推广废塑料循环利用,以及逐步优化产业结构和大力发展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产业等低碳策略。文中提出炼化行业作为我国第四大碳排放源,应紧抓时代绿色低碳发展浪潮,一是坚持节能优先原则,助推行业低碳转型;二是提升清洁能源占比,实现原料多元发展;三是强化科技创新引领,破解低碳技术难题;四是尽快摸清“碳家底”,适时纳入碳市场。  相似文献   

9.
炼化企业是传统的能源和排放密集型行业,其低碳化发展对我国节能减排具有重要的意义。以物质流分析方法为基础,建立了企业内部碳流动分析模型。以国内某1 000万t/a大型炼化企业为例,分析了该企业2015年碳流动规律并计算了隐含碳排放量,预测了3种情景下该企业2016—2035年间的CO2减排趋势。结果表明,每加工1 t原油会产生82 kg的隐含碳排放;二次加工是隐含碳排放量最大的环节,约占总量的75.1%,其中,延迟焦化装置是隐含碳排放的主要工序,约占总量的42.8%;到2035年,3种情景下相对2015年可分别减少隐含碳排放11.7%、14.9%和19.6%。  相似文献   

10.
杨伏杰 《山西化工》2023,(10):233-234+240
以宁夏5个地级市为研究区域,分析了2005—2020年宁夏碳排放量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LMDI分解法定量分析了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宁夏各市间碳排放量差异较大,经济增长是驱动碳排放量的增长主要因素,而能源结构调整和优化产生的减排效应逐渐显现,在“十三五”期间成为抑制碳排放量增长的主要因素。工业领域是宁夏开展节能减排、实现低碳发展的主阵地,同时,需要持续深入优化能源结构,推动碳减排,助力碳达峰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黄磷作为高耗能、高碳排放产品,摸清其碳排放足迹,促进其低碳发展对中国“双碳”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以贵州省某5万t/a黄磷企业为例,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法(Life Cycle Assessment,LCA),定量分析黄磷产品在其生产过程中的碳足迹(Carbon Footprint),并为其绿色低碳发展提出相应的节能降碳建议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在黄磷生产过程中,每吨黄磷在其生命周期内碳足迹为1.580×104 kg CO2;其碳排放主要集中在尾气处理和电力消耗两个方面,二者占总量的90.08%;依据其碳足迹核算结果提出采用绿色电力生产、合理利用磷矿资源地理位置优势、加强工艺控制、黄磷尾气综合利用等减排措施,以此达到减少黄磷产品生产过程碳足迹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为应对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启动对煤制合成天然气项目经济性的影响,以中海油大同40亿m3/a煤制合成天然气项目为例,根据《中国化工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的规定,核算了该项目的碳排放量,根据历史强度下降法,预测了该项目碳排放配额缺口,测算了碳排放成本。结果显示,该项目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1 729.176 4万t CO2当量/a,项目进入稳定期后碳配额缺口为85万t CO2当量/a,碳排放成本为7 899万元/a;生命周期内碳配额缺口均值为65万t CO2当量/a,碳排放成本均值为5 557万元/a,对企业经济效益将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推进我国能源结构向绿色低碳转型,促进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安全、低碳利用。天津渤化永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百年企业,积极响应国家控煤政策,通过对碳排放的现状和分布进行分析,挖掘碳减排潜能。按照天津市“双碳”工作要求,科学地规划组织并实施节能减排项目,采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明确碳减排路径,确保如期达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杨学萍 《化工进展》2022,41(7):3402-3412
从源头减碳、过程控碳、末端碳捕集封存和碳资源高附加值利用四个方面,分析了现代煤化工产业低碳发展的技术路径、对降低碳排放的效果以及未来应用前景。文中指出:源头减碳技术路径包括原料结构调整和能源结构调整,引入富氢和绿氢资源与煤炭进行碳氢互补,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并通过气代煤、电代煤,尤其利用弃风、弃电,可显著降低碳排放和工艺生产成本;过程控碳技术路径包括节能提效和开发革新技术,依靠现代煤化工技术进步,突破传统工艺瓶颈,是当前企业易于实施、应用较多的节能减排方式;末端碳捕集封存技术路径包括地质深层掩埋、驱油、强化深部咸水开采等,将工艺过程产生的高浓度CO2通过低成本捕集,有效提高油气采收率,并为水资源匮乏地区提供额外供水;碳资源高附加值利用技术路径主要包括CO2化学转化制高附加值及大宗化学品,国内正加快CO2制低碳烯烃、芳烃、甲醇、碳酸酯的技术研发与示范应用,努力将CO2从化石能源利用的终结排放者转化为碳循环利用的参与者,发展碳循环经济,减少碳排放。最后提出:未来将现代煤化工融入能源系统的大格局统筹考虑,推...  相似文献   

15.
碳排放控制被认为是解决全球温室效应的一条有效途径,通过对油品罐区全生命周期内温室气体排放的控制,是油品罐区系统促进“碳中和”和“碳达峰”目标实现的最佳方式之一。为此,围绕油品罐区中碳排放的若干问题,通过文献调研的方式回顾和分析了近些年来国内外油品罐区碳排放控制策略。研究结果表明:碳排放的研究当着眼于罐区设计、制造、施工和运行各阶段中,现阶段在罐区全生命周期内的碳排放管理已经取得一定成绩,但是碳排放研究应不局限于已有的罐区内物料介质,可增加对其他脱碳或低碳介质的研究。在进行油品罐区碳排放研究时,建议考虑现有管道中驱动设备的能源替代问题,逐步改进能源驱动方式,引入可再生能源或低碳能源等。开展油品罐区碳足迹分析和评测,制定我国油品罐区碳排放准则,促进“双碳”目标实现。结论认为,该研究成果可以为油品罐区的碳排放控制的关键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7月21日,中国石化顺利完成全国碳市场首笔大宗协议交易,从华润集团买入10万t全国碳市场碳配额,根据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官方披露的成交数据,该笔交易为全国碳市场正式上线以来的首笔大宗协议交易,也是全天唯一一笔大宗协议交易。碳排放权协议转让将包括挂牌协议交易和大宗协议交易两种方式,其中10万t以下以挂牌协议交易方式成交,10万t以上(含10万t)以大宗协议交易方式成交。据测算,全国纳入首批碳市场覆盖的企业碳排放量超过40亿t,  相似文献   

17.
在国家对碳达峰碳中和政策强力推进的背景下,焦化行业作为碳排放的重点来源,迫切需要进行节能减碳技术优化。以工业数据为基础,通过Aspen Plus模拟软件,建立了300万t/a焦化厂全流程模型,对传统焦化化产回收工艺和能量流焦化化产回收工艺进行全流程模拟。模拟结果显示,相对于传统工艺,能量流工艺循环冷却水、低温冷却水、低压蒸汽、管式炉煤气消耗分别减少了11.55%、9.35%、56.12%、12.97%;能量效率和[火用]效率分别提升了1.41个百分点、0.66个百分点,CO2排放减少101868.29 t/a,若焦化行业全部进行能量流工艺优化,年可减少CO2排放1600万t,整个焦化行业碳排放降低8.60%。  相似文献   

18.
<正>0引言为应对气候变化,减缓温室气体排放,2009年中国政府提出具体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以下简称"碳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2011年国务院发布的《"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方案》将碳强度指标作为约束性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家给广东省下达的"十二五"节能减排任务是单位GDP能耗下降18%,单位GDP碳排放下降19.5%[1],  相似文献   

19.
在对2013-203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能源消费量进行预测的基础上,通过设置基准情景、强优化情景、弱优化情景等三种不同的能源结构情景,对我国未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预测,进而分析能源结构的优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并提出了减少碳排放的政策建议。结果显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费量不断增长,虽然能耗强度下降,但碳排放量与排放强度仍较高,仅在强优化情景下的能源结构,才可达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中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面临巨大压力。  相似文献   

20.
《煤化工》2022,(4):1-2
<正>一、深刻理解贯彻国家“双碳”目标的重大意义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提出主要目标:到2025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初步形成,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3.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覆盖率达到24.1%,森林蓄积量达到180亿m3,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奠定坚实基础。到2030年,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