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售电侧放开增加了配电网潮流的不确定性,对配电网的供电能力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首先从物理因素和市场因素两方面,分析了售电侧放开后影响配电网供电能力的因素。其次,根据售电侧放开后电力交易负荷的变化情况,利用最小二乘法模拟负荷增长趋势,建立了考虑售电侧放开后的配电网供电能力模型,并采用改进的重复潮流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最后通过算例,分析了联络线的增加及电力交易量的大小等因素对配电网供电能力造成的影响,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贾晨  杜欣慧 《中国电力》2019,52(9):140-147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售电公司作为新的市场主体,准确把握市场机遇,明确市场交易策略尤为重要。为此,立足于中长期电力交易机制,全面考虑多样化市场交易品种,引入合同转让交易和偏差电量考核作为市场化电力电量平衡机制,建立售电公司购电策略优化模型,以售电公司收益最大化为目标,采用混合自适应细菌觅食优化的改进粒子群算法(ABFO-PSO)进行模型求解,最后通过算例分析,验证所建模型和方法的有效性;该研究可为售电公司参与市场竞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花雨洁  陈璐  黄莉 《电气自动化》2017,(6):19-21,73
通过研究电力营销策略得到影响市场份额的因素,结合层次分析法(AHP)与logistics回归模型建立市场份额模型。并采用条件风险价值理论(CVaR),以售电公司效用最大化为目标,针对不同类型的售电公司,建立了售电公司计及市场份额与投资的购售电模型。通过算例仿真,验证了所建模型与采用方法的有效性,有助于售电公司进行投资建设与购售电决策。  相似文献   

4.
负荷规模对售电公司的市场参与和盈利起着重要作用。从规模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售电公司负荷规模对其经营成本和盈利能力的意义;然后考虑一定规模的售电公司与发电市场的相互作用,构建详细的购电价格模型,并基于心理学模型建立售电价格与负荷规模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考虑市场价格与需求的不确定性,应用随机规划理论构建售电公司决策模型,以实现单位负荷的利润最大和风险最小化。模型构成的EPEC(Equilibrium Problem With Equilibrium Constraints)问题,采用敏感度函数法迭代求解。算例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收敛,且售电公司的规模对降低单位购电成本具有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大力发展,作为电力交易的主体之一的售电公司不仅需要增强自身的竞争力,而且需要积极承担消纳新能源的责任.为了分析用户对售电公司新能源消纳能力的影响,将新能源消纳能力引入到用户用电价格变量中,建立了售电公司的新能源消纳能力3层优化模型.首先优化用户在不同时刻的用电量;接着优化售电公司在各个市场中购电比例;然...  相似文献   

6.
基于TOPSIS和BPNN的售电公司供电服务质量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售电侧放开后,售电公司大量涌现并相互竞争,电力客户面临多样化供电选择。优质的供电服务是售电公司开拓市场和在竞争中取胜的根本,也是电力客户发挥自主选择权利的关键因素。本文首先分析售电公司的概念、类型和供电服务的内涵,构建新电改下售电公司供电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然后基于BPNN实现下层评价系统自适应评价,基于TOPSIS实现供电服务质量综合评价;最后通过实例分析证实该体系和方法具有一定有效性,并对售电公司的供电服务和长期发展提出一定建议。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省级电网公司售电优化的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依据综合评价排序原则建立了供大于求和供小于求2种情况下的售电优化策略模型,给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售电优化流程。最后通过南方某省电网公司实际售电数据进行算例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售电公司难以从发电侧获得较高利润的现状,在国家推出"两头开放"的政策后,为不断提升其经营能力与发展力,对其发展策略进行了探讨,指出售电公司需要加强售电市场的占领以及多边市场的发展,发挥网络发展效应的带动作用,对用户群体进行分层管理,从而提供更加合适的售电服务,不断提高售电企业的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9.
10.
随着电改进程的加快,售电公司在多方面的短板逐渐暴露。以国内电力市场改革情况为背景,在总结现有电力市场运营经验基础上,深入研究售电公司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应对策略;探讨发售一体化售电公司、输配售一体化售电公司、独立售电公司3种售电公司运营模式,有针对性地为不同客户群体制定差异化服务;提出发电集团售电业务开展的相关建议。所述运营模式有助于提高售电公司在电力市场中的竞争力,为新电改下售电公司运营模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首先阐述了省级电网公司售电优化的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然后根据综合评价排序原则建立了供大于求和供小于求两种情况下的售电优化模型,给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售电优化流程。在此基础上研究设计了电网公司售电优化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并对系统的功能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2.
国宗  韦钢  李明  褚佳媛 《现代电力》2015,32(4):56-61
供电能力是评估现代配电网的一项重要指标。本文针对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基于改进的重复潮流法,优化了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供电能力分析模型,分析并得出了最大供电功率;并针对分布式电源的波动性和间歇性等特点,建立了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供电能力综合评估体系,利用基于德尔菲法的层次分析法对分时段供电能力综合评估;通过算例对比验证了所提供电能力评估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能够清晰和客观地评估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供电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主动配电网的控制特性以及分布式电源接入造成的不确定性,使得现有供电能力评估方法不能对主动配电网进行有效评估.首先建立了主动配电网供电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概率潮流与重复潮流法计算出主动配电网的分布函数,最后以供电能力期望为目标函数运用二进制粒子群算法进行重构优化,得到最有利于供电能力的运行方式.选取PG&E69节点配...  相似文献   

14.
在售电侧放开环境下,对供电服务质量的提升已成为售电公司在新一轮电改中立足并发展的关键。构建了售电侧放开下的供电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一种基于双激励控制线的售电公司供电服务质量动态综合评估方法,能够基于传统通过赋权对供电服务质量进行静态评估的方法,考虑供电服务质量在时序上的变化,引入"奖惩机制",对供电服务质量进行动态评价。建模分析与仿真结果显示,所构建的指标体系与评估方法能够提升售电公司的市场自我状态感知能力,帮助售电公司提升综合供电服务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5.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售电公司需要不断探索新的经营模式,为用户提供多方位的服务。与此同时,工业用户对电能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给用户带来经济损失较大的谐波问题是用户较为关心的热点之一。为增加客户黏度,满足工业用户的需求,根据用户自身特点设计差异化的供电套餐,成为售电公司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该文首先基于谐波经济损失对用户谐波治理增值服务的适用度进行评价,筛选出适合的用户后,分析了该用户的谐波特性,分别提出无源及有源的谐波治理服务方案,并进行了仿真验证。在对上述方案的治理效果和成本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售电公司的利润分析,设计了考虑谐波治理的售电公司增值服务套餐供用户选择。  相似文献   

16.
17.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在电力市场环境下,购售电作为售电公司的核心业务,将决定其主要运营成本与核心竞争力.提出了一种售电公司购售电联合优化策略,在购电侧考虑中长期市场与现货市场购电组合以及需求响应用户的可中断负荷的调用.售电侧结合用户用电效用,决策零售套餐的价格,采用CVaR衡量风险,进行联合优化,达到售电公司收益最大,风险最小的目标.通过算例证明了所提出的联合优化模型能有效提高售电公司购售电收益,为售电公司的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化以及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让可再生能源参与电力市场将成为促进其消纳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光伏发电商与售电公司开展的2种市场交易模式的基础上,考虑了日前市场出清电价、光伏出力的不确定性,通过场景法与信息间隙理论相结合,构建了售电公司日前市场购售电模型,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对模型进行求解。最后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有效性,为售电公司参与市场竞争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售电公司作为连接发电侧与用户侧的关键节点,其信用关乎电力市场的稳定运行。在新电改背景下,我国诸多省份都已构建信用管理体系且取得一定成果。随着电力市场的不断深化改革,依靠当前较为简单的信用评价与担保信用额度相结合的管理体系已不能完全适应当下的市场环境。因此,以中、美典型电力市场为例,针对售电公司从评价模式、第三方评价、担保与无担保信用额度等方面进行多层次剖析,结合我国电力市场发展需求,从信用评价指标构建、第三方评价、信用额度等多方面提出售电公司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考虑非价格因素的售电公司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售电市场的逐步放开和能源互联网的不断深入,营销服务及需求侧管理等势必成为售电公司未来竞争的核心,研究售电公司在新背景下的竞争情况可以为未来售电公司的发展提供新策略。首先研究了售电公司在新环境下的竞争模式,并基于该模式从宏观环境、个体能力和个体表现三个维度提出了针对有配电网经营权和无配电网经营权两类售电公司的竞争力评价体系,然后针对主观指标和客观指标设计了具体的评价方法。最后对纵向宏观环境和横向个体能力及表现两类具体应用场景进行了分析,并基于数据积累和三方数据共享机制提出了指标体系的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