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向群 《疑难病杂志》2009,8(11):665-666,F0003
目的总结Kartagener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Kartagener综合征1例诊治过程并复习56例个案报道。结果患者为女性,26岁,反复咳嗽、咯痰13年,CT显示两下肺支气管扩张伴全内脏反位、鼻窦炎,经对症治疗后症状好转,以后3年随访病情无明显进展。结合该例患者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表明,Kartagener综合征发病率在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主要表现为咳嗽、咯痰、咯血及气短等支气管扩张症状,仅少部分患者有鼻塞、流涕等鼻窦炎症状;主要治疗方法是对症治疗,其中少数患者行鼻窦开放及鼻中隔矫正术,仅个别患者症状有改善。结论Kartagener综合征中以支气管扩张症状较为明显,大多数患者无鼻窦炎症状,对Kartagener综合征目前无特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Kartagener综合征的临床特点、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法。方法报告Kartagener综合征1例,回顾该患者的临床资料,复习国内外文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患者女性,43岁,反复咳嗽、咳黄脓痰6年,伴咯血,CT提示双肺支扩合并感染、全内脏反位,双侧上颌窦炎,经抗感染对症治疗1周病情好转出院。结论 Kartagener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以全内脏反位,支气管扩张,副鼻窦炎三联征为诊断标准,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Kartagener综合征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Kartagener综合征患者41例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特征、治疗情况及随访数据。结果:41例患者中,男21例,女20例,年龄17~59岁,平均发病年龄(13.9±6.5)岁,平均诊断年龄(42.7±12.5)岁;咳嗽、咳痰、胸闷、咯血、发热为其主要临床症状。41例患者均有慢性鼻窦炎病史,胸部CT可见以双肺下叶、右中叶或左肺舌段为主的不同程度的支气管扩张。患者的痰液以及肺泡灌洗液病原学中铜绿假单胞菌最常见。29例患者完成肺功能检查,其中阻塞性肺通气功能障碍最常见。24例患者行支气管镜检查,镜下见支气管黏膜充血肿胀,腔内大量分泌物。预防感染、及时控制感染是治疗Kartagener综合征的关键,长期小剂量大环内酯类药物有利于减少该病的急性发作。结论:Kartagener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疾病。幼年起病、反复下呼吸道感染,合并慢性鼻窦炎、内脏反位的支气管扩张症患者需考虑该病。预防和及时控制感染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Kartagener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本院呼吸内科收治的4例Kartagener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综合复习相关文献后进行分析。结果 4例Kartagener综合征中,男3例,女1例,年龄24~51岁。1例父母为表兄妹近亲结婚。患者均因咳嗽、咳痰,伴或不伴咯血痰、胸闷、气促、喘息、浮肿、发热等症状就诊。1例在外院确诊Kartagener综合征、肺源性心脏病,余3例CT影像等检查提示存在内脏转位、支气管扩张、鼻窦炎三联征,入院后确诊Kartagener综合征。4例均给抗感染、祛痰、分泌物引流治疗,合并肺源性心脏病者予以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抗心力衰竭等治疗后,病情缓解出院。复习国内外文献,咳嗽、咳痰、咯血、气促是Kartagener综合征就诊的主要症状;预防感染、及时控制感染是治疗Kartagener综合征的关键。随着对Kartagener综合征的基因遗传学研究的深入,有望寻找到有效的办法以早期诊断,有效治疗,甚至减少发病。结论 Kartagener综合征是一种以内脏转位、支气管扩张、鼻窦炎为表现的罕见的先天遗传性疾病。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早期诊断,综合治疗,有效控制慢性气道炎症,是控制疾病进展、改善预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诊疗措施。方法:通过对多位患者的病例分析,结合患者的病历资料和临床观测,制定出全面系统的诊疗方案。结论: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主要包括积极寻找并且去除促发因素和以对症治疗为主,强调综合治疗和个体化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Kartagener综合征呼吸道症状的有效治疗措施及日常管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Kartagener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分析Kartagener综合征呼吸道症状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Kartagener综合征患者因基因突变致纤毛结构和功能异常,从而出现慢性鼻窦炎、支气管扩张、内脏反位三联征,针对其呼吸道症状的有效治疗可能减轻支气管、肺疾病的发展。结论Kartagener综合征的呼吸道症状应予以终生治疗,及早确诊并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式,有益于疾病的转归。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Kartagener综合征(KS)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对其诊治方法进行文献复习,提高临床医生对KS的认识。方法:收集1例K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该患者经相关检查,明确诊断为KS,给予抗炎、止咳化痰、解痉和对症治疗,患者的咳嗽、咳痰、气短症状好转,出院。结论:KS是一种先天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对症治疗仅能缓解症状,但结构性改变不可逆转,需对KS的基因遗传学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以减少其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Kartagener综合征(Kartagener Syndrome,KS)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报道1例KS病例,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女性,16岁,自幼易反复患呼吸道感染,CT示支气管扩张并感染、全内脏转位,经对症治疗后症状好转。KS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性疾病,临床上以咳嗽、咳痰、流脓涕等症状最为常见,CT常提示支气管扩张、内脏转位、鼻窦炎。对症治疗为主要治疗方法。结论 KS是一种少见疾病,临床上极易误诊为"支气管扩张、鼻窦炎",完全型KS的临床诊断主要依据"支气管扩张、内脏转位、鼻窦炎"三联征。如果能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并预防感染等并发症,预后一般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对Kartagener’s综合征的认识。方法总结9例Kartagener’s综合征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实验室及影像学特点,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Kartagener’s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有家族倾向,其特征性表现为内脏转位一支扩及副鼻窦炎三联征。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咳嗽、咳痰、鼻塞、流涕,可伴嗅觉减退乃至丧失、听力异常、不育等,少数合并其他先天性畸形。目前认为Kartagener’s综合征是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的一种亚型。治疗原则为积极预防和控制感染,一般预后良好。结论Kartagener’s综合征临床少见,在内脏反位患者中出现频发的呼吸道感染,结合CT特征性表现及家族史等有助于早期诊断,积极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心-面综合征2例患儿临床资料,为心-面综合征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结合笔者本人收治的2例心-面综合征患儿临床诊疗资料,讨论分析心-面综合症患儿临床症状。结果:患儿入院后给予相应对症治疗,住院10天后出院随访发现患儿皮肤黄染减轻,仍有面部不对称,啼哭时嘴角向左不对称的歪斜。结论:医师根据患儿临床症状以及辅助检查结果,给予患儿对症治疗能有效改善心-面综合征患儿颜面畸形,纠正患儿心血管畸形、以及室间隔缺损等症状,对控制个体疾病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我科69例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性分析其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结果:本研究组69例UACS患者经积极的对症治疗10天后,治愈26例,好转4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65%(66/69)。结论:临床医生应掌握UACS的临床特点,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和临床检查等措施提高临床诊断率,配合对症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有效率,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皎耀斌 《吉林医学》2011,(21):4370-4370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作用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8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扩冠、抗凝及对症等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拮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组患者采用氯吡格雷拮抗血小板聚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患者远期心血管意外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随访1年,治疗组心血管意外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氯吡格雷能够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心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食管破裂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选择32例食管破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该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评价食管破裂的临床诊疗效果。结果:结合患者临床表现、X线检查、胸部CT、胸腔穿刺、食管造影和食管镜检查确诊,经手术治疗后27例治愈,5例死亡,术后随访1年出现2例并发症,经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食管破裂是临床危急重症,明确诊断和对症选择外科手术方式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医学影像学在Kartagener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5例具有右位心且伴有副鼻窦炎、支气管炎、肺炎的Kartagener综合征的影像资料。结果均有右位心伴有支气管扩张及副鼻窦炎或鼻息肉。结论医学影像学在Kartagener综合征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尽管罕见,发现右位心患者、尤其是伴有反复出现副鼻窦炎和/或肺部感染的患者,均要想到Kartagener综合征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卵巢打孔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总结临床经验以提高自身治疗水平。方法:对2008年7月至2012年7月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69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施行腹腔镜卵巢打孔术,记录资料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后患者LH水平高于手术前、T水平低于手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月经情况均得到显著改善,随访1 a,35例不孕患者排卵率82.86%,妊娠率74.29%。结论:腹腔镜卵巢打孔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肯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Kartagener综合征(KS)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以减少KS的误诊、误治。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7月—2015年6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急诊科/急诊疑难病研究所收治的KS患者11例的临床资料、影像资料及随访数据。结果 (1)KS患者发病年龄较早,发病具有遗传倾向。(2)咳嗽、咯血、气促是KS综合征就诊的主要症状。(3)KS患者主要的支气管扩张部位为左下肺、双下肺,心脏CTA提示部分KS患者合并心脏结构异常。(4)预防感染、及时控制感染是治疗KS综合征的关键,若患者存在难治性鼻窦炎或合并心脏结构异常,应尽早手术治疗。结论 KS是一种罕见的具有遗传倾向的疾病,预防和及时控制感染是治疗KS的关键,合并心脏结构异常者应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医学影像学在Kartagener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5例具有右位心且伴有副鼻窦炎、支气管炎、肺炎的Kartagener综合征的影像资料.结果 均有右位心伴有支气管扩张及副鼻窦炎或鼻息肉.结论医学影像学在Kartagener综合征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尽管罕见,发现右位心患者、尤其是伴有反复出现副鼻窦炎和/或肺部感染的患者,均要想到Kartagener综合征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鼻后滴漏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鼻后滴漏综合征患者82例,所有患者均行内镜或影像学检查,依据临床特点实施对症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鼻后滴漏综合征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鼻腔分泌物异常增多、咳嗽;常常伴随有头痛、流脓涕;口咽部有粘液;头痛等。82例患者保守治疗60例(73.17%),手术治疗22例(26.83%);经过临床对症治疗,近期总有效率为91.46%(75/82);随访6个月~2年,复发率6.10%(5/82)。结论鼻后滴漏综合征病因较为复杂,治疗中应针对病因采取综合治疗措施,以有效缓解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HELLP综合征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40例剖宫产术后HELLP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其进行对症治疗及临床护理,并对患者采取的各种护理措施予以总结。结果:40例剖宫产术后HELLP综合征患者在严密监护下经过积极治疗和护理干预后,39例患者好转出院,1例患者病情恶化转外院治疗,电话随访该患者已经治疗后好转出院。40例剖宫产术后HELLP综合征患者分娩的40例新生儿中,36例健康状况良好,4例因体重过低或其他并发症转入新生儿病房治疗,经治疗后均平安出院。结论:HELLP综合征病情凶险、发展迅速,且危及生命,早诊断、早治疗与有效的护理干预可降低HELLP综合征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治愈率,确保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学习恶性综合征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降低误诊率及病死率。方法:采用Levenson的恶性综合征诊断标准,回顾性分析1例恶性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例患者联合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出现高热、意识障碍、肌强直、肌酶升高症状,排除其他疾病后予以补液、降温对症治疗,治愈。结论:早起诊断并及时对症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